從“衛星公社”到“景觀名鎮”,遂平嵖岈山鎮華麗轉身

從“衛星公社”到“景觀名鎮”,遂平嵖岈山鎮華麗轉身

如今,走進遂平縣嵖岈山鎮,一排排新樓拔地而起、一條條街道寬闊整潔、一處處農家飯店熱鬧非凡,奼紫嫣紅的花壇,綠意昂然的綠化帶……特別是入夜華燈初上時,一排排路燈燈火璀璨,把小鎮裝扮得格外美麗。

从“卫星公社”到“景观名镇”,遂平嵖岈山镇华丽转身

嵖岈山鎮位於遂平縣城西26公里處,是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的誕生地。近年來,嵖岈山鎮利用濃厚的文化底蘊、自然優美的鄉野風景、舒適宜人的清新氣候、自然淳樸的遊樂方式,大力發展農家樂,為遊客提供休閒、旅遊、餐飲、娛樂等服務,帶動了該鎮鄉村旅遊經濟的長足發展,成為該鎮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从“卫星公社”到“景观名镇”,遂平嵖岈山镇华丽转身

參與籌建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博物館的退休幹部楊良老人深有感觸地說:“從第一個人民公社到嵖岈山溫泉小鎮、從‘一大二公’到新型社區、從‘衛星’上天到逐步小康,嵖岈山鎮見證了國家發展方方面面的變化。”

嵖岈山鎮退休幹部周留栓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說:“有這樣一個順口溜描繪了‘公社’的美好前景:‘住的是樓上樓下,用的是電燈電話,使的是洋犁子洋耙,路上的喇叭會‘說話’,蘇聯有啥咱有啥’。”有的幹部還進一步通俗地解釋說:“共產主義就是天天喝羊肉湯、吃白麵饃、頓頓吃扁食(餃子)。”

周留栓說:“當年描繪的這些美好前景在如今生活中已不算什麼,但在當時卻是人們遙遠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能早日實現,公社辦起了公共食堂、幼兒園、敬老院等。人們集體勞動、集體就餐,家家戶戶都不開火做飯,社員們都端著公社的飯碗,吃出了全國第一個大食堂。”

1958年,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放了中國第一顆“衛星”,轟動了全國,這顆“衛星”是韓樓村一塊二畝九分小麥試驗田,當年的畝產達3821斤。直到今天,第一顆“高產衛星”仍舊還是農業專家們遙不可及的夢想。

據嵖岈山針的周留栓回憶,因為當時虛報糧食產量,所以國家下達的徵購任務自然多,社員的口糧大部分都被徵購了,糧食越發緊缺,肚子也越來越癟。

“當年的這些做法現在聽來很可笑,但在當時有限的生產條件下,要想高產確實不容易。即使如此,人們仍摸索實現高產的路子,敢闖敢幹的熱情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提起往事,鍾栓說。

“如今生活好了,大米白麵天天有,一看到有些年輕人不珍惜糧食,就不由想起自己當年在操場的一角,弄一碗開水把從家裡拿的窩窩頭掰碎放進去就是一頓飯的情景。”周留栓說。

从“卫星公社”到“景观名镇”,遂平嵖岈山镇华丽转身

1983年,人民公社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改名為嵖岈山鄉(現為鎮),嵖岈山鎮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今天,站在韓樓村村北頭路東,望著那塊當年曾震驚世人的“衛星麥田”,滿眼的玉米等秋作物生機勃勃。

“這塊地算是村裡的高產田,1982年分地之前,普通田小麥畝產100多公斤,這塊地畝產一般都在150公斤左右;現在一般年景小麥畝產都不低於千把斤,好年景畝產700多公斤,最高的時候一畝小麥收過800多公斤。”年近80歲的村民曹敬林說。

韓樓村70多歲的老會計鍾栓是村裡的種田“老把式”。他告訴筆者,生產隊的時候小麥品種也不好,種地只施農家肥,但為了提高糧食產量,當時隊裡搞試驗田,做了各種嘗試。犁地深耕精耕,播種橫播、豎播、斜播結合,還試圖通過多下種來多打糧食,結果小麥長得密不透風,導致後期大片倒伏,社員們就下地一點點把小麥稈搭扶起來,產量可想而知。

據鍾栓老人回憶,1982年土地承包到戶,大家種田積極性更高了,當年他家分的12畝地就收穫小麥2000多公斤,交了公糧留夠口糧,餘糧還能賣二三百元。

“當時的二三百元可以蓋三間瓦房啊,那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收成。”鍾栓說,“如今的日子更是到了天上,品種優良,肥料營養齊全,縣、鄉的技術人員指導到田間地頭,正常年景畝產千把斤不成問題;耕、種、播全程機械化,收了小麥地頭就換成了錢;農業稅不用交,種地國家還給補貼,這是歷史上咱老百姓從沒有過的好年景。”

“過去夢想中‘公社’的美好生活如今不就在身邊嗎?就看俺村,電動車、汽車、手機、電腦、空調、電視、洗衣機等,都是老百姓家裡常見常用的物件;天天有肉吃、頓頓白麵饃,現在又開始追求吃粗糧、健康均衡飲食了。”韓樓村黨支部副書記鍾良和帶著筆者參觀韓樓村時說。

从“卫星公社”到“景观名镇”,遂平嵖岈山镇华丽转身

近幾年,遂平縣把嵖岈山鎮納入全縣大旅遊框架,依託綠水青山、田園風光、傳統村落、民俗文化等大力發展旅遊業,和周邊景點逐步形成了“一山(嵖岈山),兩翼(南翼綜合服務區、北翼溫泉小鎮),一軸(嵖岈山—溫泉小鎮—人民公社舊址),三點(鳳鳴谷景點、紅石崖景點、龍天溝景點)”的“觀光+休閒+度假+旅居”旅遊大盤。

飛躍發展的旅遊業,給當地帶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極大激活了當地旅遊產業鏈條上的各個行業。

从“卫星公社”到“景观名镇”,遂平嵖岈山镇华丽转身

據瞭解,2017年,嵖岈山鎮居民純收入達16278元,農村居民純收入達10320元。該鎮先後被命名為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全國曆史文化名鎮、河南省美麗宜居小鎮、河南省特色小鎮、河南省經濟發達鎮等。

眼下,嵖岈山鎮正以獨特的人民公社文化、綺麗的自然美景、濃郁的田園風光、充滿民俗風情的農家賓館等魅力,吸引著八方來客。

我們美麗的嵖岈山,您來過嗎?她的美是不是給您留下美好記憶?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