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另一面:魯莽,急躁,睚眥必報,為什麼還能延續文景之治?

西漢有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的漢文帝被後世帝王推崇,認為是千古賢君,除了大唐明君李世民對他推崇之外,連當時的氐族首領前秦宣昭帝苻堅對漢文帝都很崇拜。

秦王堅曰:“吾嘗慕漢文帝之為人,用千里馬何為!命群臣作《止馬之詩》而反之。——《資治通鑑·晉紀·晉紀二十六》

漢景帝另一面:魯莽,急躁,睚眥必報,為什麼還能延續文景之治?

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更是被後世傳揚,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中就有漢武帝。相反夾在中間的漢景帝反倒很少有人提及,成了路人甲。今天知常容想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漢景帝此人,瞭解一下文景大治背後的漢景帝的另一面,魯莽,急躁,睚眥必報。

劉啟為什麼當太子?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歲數最大,所以就當了太子,這個太子當的也太容易了。漢文帝對劉啟還是很愛護的。但劉啟當太子之時表現說實話只能用兩個字形容:魯莽

一、打死吳國太子

劉啟還在當太子的時候,有一次吳王劉濞的兒子來到長安,諸侯王的太子進京也算是一件大事,劉啟與吳太子一起下棋。估計是吳太子有意想巴結示好這個未來的大漢皇帝。但兩個人是年輕人,一下起棋來就忘記身份。吳太子眼中只想贏棋,司馬遷在寫這一段的時候還不忘記給劉啟辯護,說因為楚人習慣就這樣驕橫。

吳太子師傅皆楚人,輕悍,又素驕,博,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史記.七十列傳·吳王濞列傳》

想想看,生氣之後一般最多就拂手而去,再烈一點就掀棋盤,哪有拿棋盤打人呢?這裡可以看得出劉啟是多麼的驕橫和魯莽。或許合該吳太子命該損於此地,劉啟一下子就將他打死了。後來七國之亂,這就成了一大誘因。

漢景帝另一面:魯莽,急躁,睚眥必報,為什麼還能延續文景之治?

二、走司馬門

司馬門是什麼?這裡只能是讓皇帝騎馬,或車馬通過,其他人的車馬是不可以通過的,否則就是違法。

當時劉啟和梁王兩兄弟坐著車駕就從司馬門直接過來。被公車令張釋之攔下。公車令就是掌管司馬門,及夜間徼巡宮中的官員,工資六百石。

攔下之後,公車令張釋之馬上上書他們兩個違法,稟告皇帝。

最後太后下旨算是特批,漢文帝道歉才過的這一關。

另一個走司馬門的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這個人叫曹植。

臨菑侯植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操大怒,公車令坐死。——《資治通鑑·漢紀·漢紀六十》

可見司馬門之厲害,當時公車令沒有阻止,所以就被下令處死了。曹植也因為他的魯莽付出了代價,失寵於曹操,與曹丕爭儲中落敗。

漢景帝另一面:魯莽,急躁,睚眥必報,為什麼還能延續文景之治?

拉住劉啟的張釋之是一個很正直的官員,你可以看《 》,這裡不展開。張釋之是掌刑獄的廷尉。在他執掌時候,天下很少有案件發生,也很少有刑殺事件。但是漢景帝一上臺,張釋之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辭職,不是不幹,是不能幹了。

後文帝崩,景帝立,釋之恐,稱病。欲免去,懼大誅至;欲見謝,則未知何如——《史記.七十列傳·張釋之馮唐列傳 》

一個能臣居然怕到這種程度,進退失措,因為當年他曾經攔住漢景帝。

如果漢景帝英明的話,他應該主動出面去留住張釋之,安撫他的心,但景帝沒有去做,可見景帝是何等粗心,也可以看出景帝的氣量,包容度完全不夠,睚眥必報。這個由不得張釋之不擔心,漢文帝的寵臣鄧通最後就在漢景帝時期活活餓死。原因很簡單。

文帝嘗病癰,鄧通常為帝唶吮之。——《史記·七十列傳·佞幸列傳》

文帝說誰最愛我,鄧通說太子,後來劉啟來了,漢文帝就讓他吮,結果就這樣劉啟恨上鄧通。

最後張釋之是用了王生的計策才安全著陸,終老。

漢景帝另一面:魯莽,急躁,睚眥必報,為什麼還能延續文景之治?

三、氣死丞相申屠嘉,名將周亞夫

申屠嘉知道人可能不太多,《史記》對他的評價是:

嘉為人廉直,門不受私謁。

他當丞相的時候,漢文帝很寵愛鄧通,他連鄧通都敢教訓,最後還曾想將鄧通殺掉,幸好漢文帝的求饒詔書來的及時。

但這麼一個正直的人最後卻背活活氣死。他因為反對晁錯急進削藩,結果說不過他,有一次就抓住晁錯走錯門,想誅殺他。結果漢景帝說他無罪,因為此時晁錯正受寵,漢景帝也想急著削藩。這樣一對比就跟漢文帝的表達方式不同,漢文帝雖然寵信鄧通,但卻很給申屠嘉面子,因為申屠嘉是劉邦留下來的老臣。

但漢景帝一點面子都不給。最終申屠嘉的結局就是:

至舍,因歐血而死。諡為節侯——《史記.七十列傳·張丞相列傳》

漢景帝另一面:魯莽,急躁,睚眥必報,為什麼還能延續文景之治?

晁錯呢?後來因為削藩七國反,口號是:請誅晁錯,以清君側,漢景帝就怕了就把晁錯腰斬,以為這樣就可以平息他們的怒火。

周亞夫的名氣比較大,他是漢文帝留給漢景帝的定海神針。周亞夫幫著漢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但是周亞夫最終的結果卻也是以不吃飯,自己把自己弄死。

因不食五日,嘔血而死。國除——《史記.三十世家·絳侯周勃世家》

起因在哪裡呢?

封外戚為侯,封匈奴王徐盧為侯這兩件事周亞夫都反對,第一件事情是竇太后提出來的,周亞夫說當年劉邦的白馬盟約,非劉姓不可封王,非有功不能封侯。第二件事漢景帝根本沒有理會他。其實周勃這兩個事情根本沒有做錯,而且說的有理有據,如果換成漢文帝,估計還會感謝他,但是漢景帝不這樣想。

最後漢景帝居然想到羞辱這位大功臣,給他肉卻不給他吃肉的工具,最後周亞夫氣的離席,而漢景帝得出一個結論:

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史記.三十世家·絳侯周勃世家》

最後給他的一個罪名就是謀反,周亞夫受不了活活絕食而死,一代名將就如此了卻一生。

漢景帝另一面:魯莽,急躁,睚眥必報,為什麼還能延續文景之治?

結語:

不管從漢景帝的言行和舉止看,都不是一個很得體的皇帝,可以說是一個很魯莽也很小氣的皇帝,誰得罪他,就要收拾誰的這一種類型。所以盛世之治的皇帝未必都是明主。正因他的魯莽採用激進式的削蕃造成七國之亂,也因為他的魯莽使得很多重臣含恨而去。

但是漢景帝有個優點,正是這個優點使得他能夠延續他父親留下的江山,延續了文景之治。

他是一個比較節儉的皇帝,能很好約束自己的所為,讓利於民,基本上能維持漢初的無為而治,同時也沒有大面積地更換朝臣,繼續任用賢臣,所以他的魯莽犯的錯都得到賢臣的修補,文景之治才得到了延續。

但司馬遷給出的評價還是挺值得玩味的:

景帝即位,因脩靜默。勉人於農,率下以德。制度斯創,禮法可則。一朝吳楚,乍起兇慝。提局成釁,拒輪致惑。晁錯雖誅,梁城未克。條侯出將,追奔逐北。坐見梟黥,立翦牟賊。如何太尉,後卒下獄。惜哉明君,斯功不錄!——《史記.十二本紀·孝景本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