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號子”Freestyle,沒想到他們也可以這麼唱

“勞動號子”Freestyle,沒想到他們也可以這麼唱

主旋律節目怎麼樣才能更接地氣,吸引更多年輕觀眾追看捧場?廣東衛視最近打造的大型原創音樂文化類節目《勞動號子——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正是如此,引領了一股正能量的娛樂風潮。

10月18日,《勞動號子》全國首播,6位常駐節目的“時代號子手”——“西部歌王”王宏偉、“美聲歌王”戴玉強、“新民歌女神”陳思思、“國風唱作人”霍尊、“靈魂歌姬”薩頂頂、“自由歌者”劉力揚,逢週五21:10唱響大江南北的勞動金曲。13期節目裡,還將有紀丹迪、周深、黃英、蔣敦豪、孫伯倫等人氣歌手陸續登場,把充滿地域、行業特點的勞動號子吆喝起來。

“勞動號子”,簡言之就是“勞動中產生的音樂”,它就像勞動者的“Freestyle”,充滿質樸的聲音和強有力的節奏感,當下倡導“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號子歌很符合時代精神。不過,這檔聽上去很80年代的主旋律節目,加盟的歌者除了實力槓槓的美聲歌王,還有不少人氣流行歌手,後者畫風與節目風格看上去“落差還挺大”,為什麼年輕歌手對號子歌曲青睞有加?南都記者與薩頂頂、霍尊、劉力揚、紀丹迪等幾位歌手聊了聊,聽聽他們參加節目的初衷,他們對勞動號子做了怎樣的藝術加工,令“紅歌”變身“潮歌”,讓耳朵相當享受和陶醉。

時代號子手1號:薩頂頂

出生:1979年12月

音樂定位:靈魂歌姬

創新手法:以實地採風探索號子音樂

“劳动号子”Freestyle,没想到他们也可以这么唱

北方姑娘點亮粵語“技能條”

探索號子音樂如“破案”一般

薩頂頂,一位集創作與表演於一身的音樂人,以令人驚羨的空靈嗓音、獨特的民族風情穿著和音樂表演躋身樂壇。薩頂頂的音樂靈感常常來自對民族古老文化的研究和體驗,梵語、藏語、自語吟唱式的歌曲,再以Cross-over的方式,融入西方電子樂的節奏感,將古老神秘的原生態民族音樂襯托得更加出彩和現代。在加盟《勞動號子》之後,她仍然繼續著自己的音樂探索。

《鹹水歌》後,帶來更具創造性的“薩頂頂音樂”

“劳动号子”Freestyle,没想到他们也可以这么唱

第一期節目,薩頂頂毅然入鄉隨俗,挑戰粵語號子歌《鹹水歌》。為了攻克語言障礙,她從零學起,細心給歌詞裡每個字標出“漢語拼音”發音,導致樂隊老師看見她的題詞器,都笑噴了!因為每一個粵語發音,能從漢語拼音中找到同音字,真是挺有趣的。

不過,唱粵語原生態歌曲並非薩頂頂準備的唯一大招,她表示在適應了舞臺後,第三期節目起,她將帶來更具創造性的“薩頂頂音樂”。

她在採訪中說:“舞臺上,我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究、自己的尋找,把我發現的東西和更多人分享。做《勞動號子》這樣的節目時,我發現自己沒那麼多資料,沒那麼多可選擇的範圍,沒關係,我可以透過採風和資料收集,找到一些在這個類型裡,作為音樂人也覺得很好聽的音樂,用今天的方式重新把它帶到舞臺上來,重新編曲,賦予它今天的表達,再發散到全國,聽聽年輕人會不會說:那首歌很好聽?”第二期節目,她唱起了新疆號子《打起手鼓唱起歌》,第三期,她從俄羅斯號子中找到了《豐收歌》,第四期,她從貴州原生態音樂中找到了《搶火槍》……

比起演唱現成或流傳度廣的號子歌,這種尋找和再創作的方式,要耗費更多時間精力。但薩頂頂認為這正是她參加節目的意義所在,“這個節目不是速食食品,不是馬上打開就能吃的那種,它有一些挑戰,它的意義是要做成一個非常有創造性的節目。既然我們說‘幸福是從奮鬥中來的’,不如我就在節目裡直接把勞動的過程體現出來。我願意去尋找,尋找的過程就像破案一樣,把零碎的信息逐漸拼貼起來,我覺得這不是一種工作,而是一種興趣,因為有趣,也就不覺得辛苦了。”

尋找舒服的表演分寸,不會引起大家不適

薩頂頂覺得每個音樂人不同的表現風格,是對觀眾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比如戴玉強老師的奔放,他一唱,我們的大腦即刻變成無限充血的狀態,我一聽他的歌就會上頭;王宏偉老師,大大的酒窩配上他高音的狀態,你就感覺好給力;陳思思老師很甜美……你可以在每個人身上看到很有意思的感覺。恰好我也處於音樂創作比較成熟的時期,從《萬物生》《天地合》到去年做了《香蜜沉沉燼如霜》的音樂總監,一步步走到現在,不管哪個節目找到我,我都不只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給節目組提供更多的角色。”

在舞臺上薩頂頂一直尋找一種區別於其他歌手的感覺,不過她坦承,不會將太濃烈的個人風格加在“勞動號子”上,“我在尋找一個很舒服的表演分寸,無論用什麼方式,首先觀眾要覺得喜歡,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審美角度,不能引起大家的不適。”

時代號子手2號:霍尊

出生:1990年9月

音樂定位:國風唱作人

創新手法:用動聽旋律演繹勞動號子

“劳动号子”Freestyle,没想到他们也可以这么唱

國民少年化身勞動青年

“精神相通,質樸純粹”

提起霍尊,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個盤著髮髻,穿著古衣,捻著蘭花指,唱著《卷珠簾》,超然於物外的古風系男子。以“國風滿滿,仙氣飄飄”的演唱風格著稱的他,剛剛從廣東衛視另一檔節目《國樂大典》中走了一遭,突然穿越到《勞動號子》裡來,這種激情澎湃、弘揚拼搏奮發精神的主旋律“紅歌”,與霍尊一直所走的路線,似乎完全不搭?!

此次加盟,霍尊到底是被什麼靈光砸中?他又能否完美演繹“接地氣”的勞動號子?成為一大懸念。

以仙氣十足的歌聲,演繹《烏蘇裡船歌》

採訪中,霍尊實誠地答道:“在錄《國樂大典2》的間歇,《勞動號子》的導演找到我,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可以嘗試一下。因為我現在所受益的一些音樂,都是我當初覺得比較陌生排斥的,但我去接納它了,那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對號子歌,我是因為完全不瞭解,所以過來學習、瞭解一下。很多號子歌我都不能唱,但在有限的歌中我選一些自己有信心改編好的,過程中自己也是受益匪淺。”

“劳动号子”Freestyle,没想到他们也可以这么唱

在《勞動號子》首期節目中,霍尊帶來我國人口最少的民族赫哲族的傳統民歌《烏蘇裡船歌》。霍尊自言,這首歌他小時候曾聽爺爺哼唱過無數遍,錄製當天,他和編曲老師反覆摳細節,進行創新改編和演繹,讓這首帶有童年記憶的勞動號子,得到最特別的呈現。

《烏蘇裡船歌》雖是勞動歌曲,曲調卻悠揚舒緩,霍尊仙氣十足的歌聲,彷彿把觀眾帶到了江寬浪平、水產豐富的烏蘇里江,唱出了滿滿的勞動人民美好生活的意境,成了舞臺上的別樣風景。

化身“號子手”,對霍尊挑戰既大,但壓力卻並沒有,他坦言:“我不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沒法設身處地、真情實感地演繹這些歌曲。但每一個時代都有勞動人民,我也是勞動人民,我按照我的方式去回饋勞動大眾,我覺得精神都是相通的,所以在演繹這些歌曲時還是懷揣著比較質樸、純粹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感恩,以這樣的心態去演繹,反而沒什麼壓力了。”

說不定哪期節目父子同臺,吼一曲勞動號子

霍尊式的國風烙印,他沒有強加入號子歌裡,反而更想“先打破一下自我感覺,嘗試以前覺得不太可能的事情”。第二期他嘗試以江浙方言演唱《拔根蘆柴花》,接著與阿蘭合作了一首日語號子《拉網小調》,強大的語言天賦讓他愈發不可自拔,還要挑戰朝鮮語號子歌……他笑說:“中國各個地方的方言都很有意思,我自己很感興趣,所以想要演繹它。我選歌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比較注重旋律,首先旋律要好聽,如果從頭到尾都是‘嘿’(喊號子),那我沒有發揮餘地,那些歌可能不太適合我。”

關注霍尊的人都知道,他的父親火風,那個唱著《大花轎》《開門紅》的狂野派歌手,走到哪都會帶來一團熱情的火焰,父子倆一個粗獷狂野,另一個卻偏偏仙氣滿滿,相映成趣。聊到父親火風似乎更適合《勞動號子》這個舞臺,霍尊笑道:“我也想過,理論上說他(父親)太合適了,他就是為這個節目而生的!所有號子歌他都會唱。不過,說不定哪一期他就來了。按以往經驗,曾經有過兩次,節目組瞞著我把我爸請來了,所以這一次我已經做好思想準備,萬一我爸突然空降,我也不會奇怪,呵呵。”

時代號子手3號:劉力揚

出生:1982年10月

音樂定位:自由歌者

創新手法:將潮流電音融入傳統號子

“劳动号子”Freestyle,没想到他们也可以这么唱

傳統號子碰撞時尚電音

“創作自由,沒有限制”

劉力揚,因為2006年那一屆《超級女聲》一炮而紅,以廣州賽區冠軍的身份晉級全國總決賽,又在全國總決賽中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獲得季軍。這一次“榮歸故里”,回到自己音樂事業的起點廣州,成為《勞動號子》裡的“時代號子手”,讓廣州的朋友格外親切。

劉力揚還是當年那樣的短髮、幹練、颯爽形象,為了配合節目的獻禮屬性,她特意挑選了樸素的工裝亮相,第一期節目就挑戰了一首流傳於南方地區的開山採石號子——《川東石工號子》,有力的呼喊式歌腔,粗獷豪壯的音樂,加入“劉力揚式”的搖滾電音曲風,讓熟悉她的歌迷意外又驚喜。

將電音融入傳統號子,碰撞時代火花

“劳动号子”Freestyle,没想到他们也可以这么唱

《勞動號子》與大家熟悉的“揚式風格”截然不同,但劉力揚對節目依然充滿興趣,她笑說:“可能要跟大家預告一下,不要期待我會有非常豪華、搶眼的造型,這不是節目的訴求,我穿工裝也很開心!從個人感受來說,我蠻喜歡也很適合這樣的節目。因為我是軍人家庭出身,無論對祖國、對偏紅主題的節目,我的情感會更貼近一些;在音樂形式上,節目組給了我很大的空間,我把很多自己想做的音樂透過編曲、演唱方式做了一些新嘗試,我可以盡情創作,沒有限制,把傳統文化用新的形式去呈現,讓年輕人更喜歡和更接受。”

後幾期的錄製,劉力揚又放出新招,第三期,她提出一個自己也感覺“很冒險”的方案,她要以DJ的身份把電音音樂節的現場搬到《勞動號子》的舞臺上,雖然唱的是非常傳統的號子歌曲,但要帶來EDM電子音樂節般的感覺,讓全場觀眾也可以跟她一起動起來。劉力揚感嘆說:“沒想到這個方案也可以通過!可以有機會把我以前在音樂節的感覺還原到這次表演中去,可以讓更多年輕人瞭解電子音樂,是一個不錯的方式讓我們把傳統文化做一個傳承和創新。”

找到音樂方向,內心更豐富和強大

劉力揚坦言,早在2012年華語樂壇還沒有掀起電子音樂熱潮時,她就開始去美國進修學習,自主創作電子音樂,但市場對電子音樂並不太接納,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掙扎,她依然沒有選擇更舒服、更容易的路,始終保持對電音的喜歡和執著。她曾在別的選秀節目中透露過自己在這條路上的孤獨。

選擇《勞動號子》這個舞臺,多少緣於這個舞臺給劉力揚的自由度,這太對她的胃口了!作為潮流音樂代表,她可以將傳統民謠用年輕人更喜愛的潮流音樂進行二次演繹,顛覆人們對勞動歌曲的既定印象,讓傳統藝術迸發出時代火花。

劉力揚說:“我覺得通過這樣的碰撞,會慢慢發現一條自己適合的路。我十幾年前也是從廣州出來,超女出身,十幾年後我怎麼可能還跟原來一樣,還是在唱一樣的東西,沒有進步?這十年當中,我一直在學習,一直在找自己的方向,我發現越來越清晰,現在的狀態是我挺喜歡的。十年前剛出道、最被關注的時候,我是不快樂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內心也沒有現在豐富和強大。我覺得現在是自己人生的另外一個階段。”

號子手:紀丹迪(原名紀敏佳)

出生:1982年6月

音樂定位:鐵肺唱將

創新手法:用搖滾方式混搭藏腔號子

“劳动号子”Freestyle,没想到他们也可以这么唱

唱搖滾+藏腔版《洗衣歌》

還想當一名科幻音樂家

紀丹迪作為飛行嘉賓,將現身第六期的《勞動號子》,以“搖滾+藏腔”的方式演繹一首藏族號子《洗衣歌》。

紀丹迪這個名字,乍一聽讓人感覺陌生,其實她和劉力揚一樣,也是“超女”出道,當時她的名字叫“紀敏佳”,是2005年的超女杭州賽區冠軍,全國總決賽第五名,當年她在《超級女聲》裡就展示出強悍的唱功,被稱為“鐵肺唱將”。這些年,紀丹迪經歷了事業的起起伏伏,從一開始的流行歌手,到後來進入文工團,唱了很多軍旅歌曲,如今成家立業榮升“辣媽”的她,外型上更顯成熟女性的嫵媚婀娜,越發純熟的唱功和嘹亮的嗓音,讓《勞動號子》的現場觀眾眼前一亮。

挑戰難度係數更大的藏腔號子

文藝兵出身的紀丹迪,對《勞動號子》這樣的紅歌節目自帶一分親切感,她坦言被吸引的地方是:“這個節目很正能量,展示了一種奮力拼搏,和傳承傳統的精神。

選擇《洗衣歌》,紀丹迪直嘆:“我之前沒演繹過藏族音樂,因為藏族音樂音域很高,動不動就是《喜馬拉雅》或《青藏高原》這種級別的,對我的挑戰很大。我在想:我真要挑戰這首歌嗎?如果我只是平平淡淡唱一首歌,那完全沒有意義。我決定還是要把這首歌的難度係數和藝術性提升到一定高度。”於是,她專門下苦功學習了藏語,練習藏式唱腔,包括高音與氣色的運用,以“紀丹迪式的搖滾+藏腔”,完成了這首歌的錄製。

超女光環拿得起放得下,未來追逐科幻音樂夢

當年的超女們在舞臺揮灑青春,一鳴驚人,如今光陰似箭,十多年後她們蛻去光環,有人漸漸淡出,有人繼續堅持,成為娛樂圈裡芸芸的“勞動者”和“奮鬥者”。

面對這樣的“落差”,紀丹迪十分坦然:“其實只要你把這個事情看透徹,也沒什麼。本來(名利)這些東西並不屬於我們,我擁有了一個並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像一個價值連城的寶貝、古董那樣,我會樂得其所,拿得起也放得下。我有了‘紀敏佳’這個名字,但我也有勇氣把它換成‘紀丹迪’。我是一個歌手,我不會忘記,但我追求人生的另一個高度。”紀丹迪所指的高度,不僅是歌唱技術的高度,還有人生的寬度。

紀丹迪當下創作的新歌《時間繁星與生命》,是一首科幻音樂,歌手身份背後,她還喜歡創作科幻小說、科幻音樂與電子音樂,她與《三體》作者大劉慈欣好朋友,劉慈欣曾鼓勵她做一名“科幻音樂家”。紀丹迪笑說:“我真的是擼起袖子加油幹,也是響應了《勞動號子》的號召,個人工作室剛成立,專業錄音棚在打造中,希望我的音樂可以早一點面世,它可能思想、音樂形式上比較超前,不一定被大眾認可,但一定要對得起自己內心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