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熹贵妃,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为何死后不愿与雍正帝合葬?

谚檎ZgKt6463


乾隆皇帝的生母钮钴禄氏属于满洲镶黄旗人,她的父亲凌柱只是个四品的典仪官,康熙四十三年她13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为雍亲王胤禛藩邸格格,只是个没有名分的格格,当时府内的嫡福晋是出身名门的乌拉那拉氏,因此钮钴禄氏是没有机会接近雍亲王胤禛的,不知为何钮钴禄氏在王府待了六年都没有得到雍亲王的注意。


后来在康熙四十九年雍亲王得了传染病,在其他福晋都不愿意伺候的时候,钮钴禄氏却近身伺候了将近60天,自此雍亲王对她心存感激,留下侍寝后就生下了弘历,也许是胤禛忙于夺嫡,弘历都年满十岁了,钮钴禄氏仍然没有如何的名分,若不是康熙看中弘历,可想而知钮钴禄氏几乎毫无出头之日。


胤禛继位后成为雍正皇帝,册封钮钴禄氏为熹妃,后又晋封为熹贵妃,命运终究眷顾了她,弘历继位后钮钴禄氏母凭子贵一跃成为了太后,她的后半生享尽了清福。

乾隆皇帝曾侍奉母亲游五台、下江南,到塞外避暑,不仅如此,在母亲去世后,他还专门命人用3000多两黄金精心制作了一个金塔,用来存放母亲生前梳头时掉落的头发,因而也被叫做“金发塔”。


母钮钴禄氏活了86岁,在母亲去世后,乾隆皇帝就追谥母亲为孝圣宪皇后,自古帝王和皇后都是合葬的,但是,钮钴禄氏在生前就降下懿旨:

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可遵,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钮钴禄氏是说自己身份卑微,配不上雍正皇帝,卑不动尊,不想打扰早已仙逝的雍正皇帝,自孝庄去世后的皇后都没有再开启先帝的地宫,而是另立陵寝,因此钮钴禄氏也想效仿孝庄的昭西陵和雍正生母的孝东陵,自己单独住在太东陵。

其实,钮钴禄氏之所以不愿意和雍正皇帝合葬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当时的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已经随着雍正皇帝葬入泰陵地宫,并且被安放在雍正皇帝的左侧,如果她孝圣宪皇后的棺位安排在雍正皇帝的右侧,那就表明她处于孝敬宪皇后的下位,因此钮钴禄氏自然就不愿意,她以孝庄在先,有成宪可依为由,就很好的避开了尴尬。






遗产君


不是钮钴禄氏不愿意和雍正帝合葬,而是从孝庄皇后开始形成的“卑不动尊”制度,死在皇帝之后的皇后或者嗣皇帝生母,都没有资格开启皇帝的地宫,需要要另外修建陵墓,钮钴禄氏只是遵循这个制度,并不是她不愿意。

康熙时代,太皇太后驾崩前留下遗嘱,不愿意远离儿孙,因此康熙帝在遵化给修建暂安奉殿,把孝庄的梓宫安放在那里没有下葬,直到雍正继位后,才下令在梓宫安放处择地建陵,就是昭西陵,陵名带昭,表示昭西陵是昭陵的附属,还是一个系统的。

在孝庄之后,顺治的孝惠皇后也没有合葬孝陵,而是另起孝东陵。在孝惠之后,就是乾隆生母孝圣皇后钮钴禄氏,另外修建泰东陵。

乾隆母子只是遵循祖制而已,可不是她说愿意不愿意就行的。康熙死后,雍正帝的生母孝恭皇后乌雅氏为了合葬景陵,就自杀而死,只为了和丈夫在一个地宫。当然,孝恭自杀还有其他原因。

就是这样。


猴格大人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出身上三旗的满洲镶黄旗,四品典仪凌柱之女。其曾祖父额亦腾和康熙初年的辅政大臣之一遏必隆的父亲、位列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是叔伯兄弟。简单说就是,遏必隆是钮祜禄氏父亲凌柱未出五服的堂叔。



虽然出身额亦都家族,但由于血缘疏远,实际上钮祜禄氏家这一支到康熙年间已经没落了。钮祜禄氏的父亲凌柱虽然是遏必隆的堂侄,却只担任了四品典仪一职,一个并没有太大实权的厅局级干部。因此,钮祜禄氏进入清世宗潜邸时,身份只是格格,也就是妾,而且是没有正式名分的妾(有正式名分的妾叫侧福晋,是经正式程序进门,有正式封号、待遇的)。终康熙一朝,钮祜禄氏的身份一直都是格格,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儿子改变了这个女人的一生。



康熙六十年,清圣祖第一次见到了钮祜禄氏的儿子清高宗。清圣祖非常喜欢这个孙子,并公开称赞钮祜禄氏为“有福之人”,其意不言而喻。而丈夫清世宗对于钮祜禄氏的这个儿子也是格外地中意,当成继承人来培养。雍正元年,清世宗试行秘密立储制度,密立清高宗为皇太子。因为儿子的原因,清世宗即位之后,钮祜禄氏也水涨船高,雍正元年即被册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又晋封为熹贵妃。地位仅次于雍正九年去世的孝敬宪皇后乌喇纳拉氏和雍正三年去世的敦肃皇贵妃年氏。个人觉得,如果不是因为秘密立储的原因,钮祜禄氏很可能会在雍正九年之后被册立为皇后。册立皇太子的生母为皇后,理所当然。但是,清世宗正在试行秘密立储制度,一旦册立钮祜禄氏为皇后,秘密立储也就毫无秘密可言了。但是,在雍正九年孝敬宪皇后乌喇纳拉氏去世之后,钮祜禄氏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后宫之中位分最高的女人,只是没有皇后、皇贵妃的头衔而已。



雍正十三年,即位伊始、尚未改元的清高宗便尊钮祜禄氏为皇太后,上徽号崇庆,是为崇庆皇太后。自此,钮祜禄氏成为了整个大清国地位最崇高的女人。清高宗对于母亲也是非常孝顺,不仅给了母亲异常奢华的生活,数次南巡也不忘带上了母亲、公费旅游一番。后半辈子的钮祜禄氏可以说是过得非常顺心、舒服的。乾隆四十二年,钮祜禄氏寿终正寝,享年八十六岁,谥“孝圣”,是为孝圣宪皇后,后世累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不久后,钮祜禄氏正式下葬泰东陵地宫。



何为泰东陵?清朝祖制,皇后(含原非皇后的皇太后)死于皇帝之后者,不入帝陵地宫,而是在帝陵附近另建陵寝,仍被视为合葬,后陵为帝陵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相对帝陵的位置命名为某东/西陵。而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的泰东陵正是如此,钮祜禄氏去世时,清世宗已经去世四十二年,按祖制是不能葬入泰陵地宫的。因此,在泰陵以东另建后陵,是为泰东陵。提问者所谓的钮祜禄氏不愿与清世宗合葬之说可能就出于此。实际上,泰东陵和泰陵属于同一个陵寝系统,钮祜禄氏和清世宗仍然属于合葬,只是没有葬入同一个地宫而已,何来不愿合葬之说?即便是远隔千里之遥的昭陵和昭西陵,名义上也仍然属于同一个陵寝系统,清太宗和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义上仍然属于合葬,只是隔得远了那么一点点……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合葬是老习俗,夫妇去世之后安葬在一处,称之为“合葬”。合葬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最常见的还是家族合葬,或男子和妻妾合葬,兄弟姐妹合葬等形式!

到了后来,“合葬”则专指丈夫和妻子的合葬。在封建时代,男人少不了三妻四妾,皇帝则还是三宫六院,身边女人那么多,能和他合葬则是一种荣幸!在封建时代,只有皇帝的发妻,也就是皇后才有这个荣幸,而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却甘愿放弃。

乾隆继位之后,负责修建雍正皇陵的大臣们纷纷上述,询问是否要在雍正的旁边给钮祜禄氏留个位置,以便未来合葬。钮祜禄氏虽然没有当过皇后,但儿子争气,弘历从小就受到康熙和雍正的喜爱,后来登基称帝也就顺利成章,而钮祜禄氏则母凭子贵,成了乾隆朝的皇太后,得以颐养天年!

按道理来说,与皇帝合葬的只能是第一任皇后,但是后来演变为继后和皇太后都有权利和皇帝合葬,因此才有了恒亲王和大臣们询问此事!

要不要和雍正合葬,这个问题乾隆自然不能决定,还要问问钮祜禄氏的意见。没想到,钮祜禄氏当即拒绝,还说:“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可遵,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别人求也求不来的荣耀,钮祜禄氏为什么要放弃呢?主要有几点原因:

  1. 这种说法也是最广为接受的。钮祜禄氏原本出身名门,到了父亲凌柱这一代家道中落只混得一个四品典仪官,而他进入雍正府邸的时候只是一个通房丫头,即使生下弘历以后十几年,身份也没有什么改观!在府里地位也是最低的!另外,雍正忙于夺嫡,对儿女私情本就没有多少眷恋,更何况是这通房丫头,两人几乎没有感情!
  2. 因为有更好的选择,所以才选择不合葬。钮祜禄氏在雍正朝受尽委屈,尽管后来因为儿子荣升至贵妃,但依旧没能做了皇后,如今死后和先皇后共同陪葬,地位依旧是最低的,她肯定不想。如今儿子做了皇帝,有能力给自己修建一个全新的陵墓,事实上确实如此,乾隆后来修建新的陵墓,规模并不小!
  3. 有先例可循。孝庄皇后死后因为种种原因就没有与皇太极合葬,因此她也可以选择不合葬。
  4. 另外,也有可能如钮祜禄氏的懿旨所说,不宜在先皇的陵墓动土,为了心安才选择不合葬的!

钮祜禄氏为什不愿意和雍正合葬,真正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正是因为不合葬,乾隆皇帝为母亲建造的泰东陵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


微历史看客


知史局【2018】总第295期

孝圣宪皇后(1692年11月5日—1777年3月2日),是满洲镶黄旗人,开国大臣弘毅额亦都的堂曾孙女、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更重要的,她是乾隆大帝的母亲,她因此而成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想当年,她的地位并不高,。康熙四十三年(1704) 十三岁时进入雍亲王府邸,作为雍亲王胤禛的服务型格格。也叫“入侍格格”,虽不是王妃,但身份还是主子。

钮枯禄氏,性格温柔可爱。在康熙四十九年的时候,雍正不幸患上了流行疾病,生命危在旦夕。钮枯禄氏侍奉殷勤周到,煎汤熬药,无微不至。在众王妃与福晋当中,她的态度真诚,行动优异。

雍亲王康复之后,对她格外宠爱。

她在默默地等侍命运的大翻转。这一天,终于来了。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时,她在雍亲王府东书院的“如意室”生下了四王子弘历。

弘历长到十二岁时,已是宫内外人见人爱的明星皇子。这一年,钮枯禄氏再次发生命运大翻转

有一天,康熙教弘历读书,越教越喜欢,老人家突然说弘历将来“有福”, 并且还说钮枯禄氏也有福。这句话似乎是句暗语。雍正何等聪明之人,他似乎从父亲这一说法中,参悟到自己的未来。所以,现在有学者认为,雍正后来的继位,与康熙看好弘历也有关系。隔代指认,雍正借了光。但这个观点,力量显得微弱。

从康熙那句话说出以后,雍正更加与钮祜禄氏恩爱。雍正元年,雍正就封她为熹妃。并且在这一年的八月,雍正亲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鐍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从此以后,在雍正眼里,熹妃的地位更加重要。

雍正八年,晋封钮枯禄氏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弘历即位,她被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同时, 她的父亲凌柱受封一等承恩公。崇庆皇太后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去世,享年86岁,葬在东陵。谥号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钮枯禄氏的长寿,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查遍《清实录》、《清史稿》也没有看见钮祜禄氏不愿与雍正帝合葬的记载。足见江湖传说的荒谬。

首先,两人的感情很好,前面说过,康熙四十九年,她照顾病重的雍亲王,两人的感情加深。其次,在第二年,她生下了人见人爱的弘历,并且在雍正即位的当年就铁定了做继承人。再其次,史载,她皇太后身份的确立,也是雍正帝的遗命。

因此,电视剧般戏说的猜测完全可以认定是错的。孝圣宪皇太后所以没有葬在雍正帝的身旁,应该还是她考虑到先帝已安息42年,不好打扰,这也是感情深厚的证明。这样的例子清史上还有,就是孝庄太皇太皇最后也没有葬在皇太极的陵里。好事的人们也编排了一番瞎话,真是可笑到了可怜。


知史局


钮祜禄氏生前未被封后,一般都是帝后合葬。另外一层可以说她对雍正恩情不深,这个可以追溯到她年轻时在雍王府为格格之时,并不受宠,可知帝妃之间恩义不深厚。女子都愿随葬心爱之人,更知她心里没有雍正


古今痴儿女


“娘娘”懿旨:“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可遵,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大致意思就是,位分尊卑,卑不动尊,以免打扰先皇清净,昭西陵和孝东陵就是有章可循的先例(要单独建陵),所以泰陵就甭给我留位子了。

咱们先分析一下生平,就不难得出不愿合葬的原因:

《清史稿》:“孝圣宪皇后,钮祜禄(一说钮祜鲁)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存疑)。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

简述就是,熹妃是凌柱的女儿,虽然能和遏必隆攀上点关系,但遏必隆本家不振的情况下也没啥依仗(钮钴禄氏家族与皇室联姻是极其频繁的),父亲是个四品的典仪,顾名思义,监督典礼仪式的官员,不是大官,但属近臣,紧密围绕在皇帝身边办事的官员。

康熙年间,十三岁的钮钴禄氏进入雍亲王府,后生下了弘历也就是乾隆,雍正年间封了熹妃,乾隆继位后遵照雍正帝的遗嘱,尊钮钴禄氏为皇太后,居住在慈宁宫。

由于起点不高,基本属于末位排行,即便不被挤兑也好不到哪儿去,在那个"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年代,不受待见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没有母凭子贵这层原因,不好预测钮钴禄氏的一生会有怎样的悲惨境遇和结果。

喜欢刷历史存在感的乾隆,被钮钴禄氏借刷了一次,康熙五十年,钮钴禄氏生下弘历,自此起,地位上有了一定改善,尤其是后来康熙初见弘历就非常喜欢,钮钴禄氏的地位就再次大幅提高。

再然后,弘历被雍正帝“内定”为皇位继承人,钮钴禄氏的地位再次大幅提高......这样说来,虽然刚入亲王府的时候,地位低下的她活得不怎么舒坦。但后来的钮钴禄氏是非常受宠的,雍正并没有亏待她,但估计一切宠爱都源于弘历,夫妻感情非常一般吧-----年世兰八年四胎,齐妃的九年四胎,而钮钴禄氏呢,七年才为雍正生下了第一个儿子。

从经历上来看,最初入府地位低下,再加上雍亲王也不宠,所以日子并不好过,母凭子贵才得以“改善生活”,与雍正帝的感情淡漠,与其他人的关系也很一般,具有心理阴影的钮钴禄氏不想再和这群人一起住了,所以决定“离家出走”,住“单身公寓”,否则就年世兰一“人”,钮钴禄氏就顶不住,年世兰是极其受宠的,即便最后雍正帝要动年羹尧,也是等年世兰死后才动手的,谁沾谁的光可想而知。


古今通史


青樱爱的乾隆是儿时的少年郎,对于她来说变成皇帝的乾隆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人了,那个人已经死了,雍正的皇后是被甄嬛陷害从而被雍正立誓死生不复相见,皇后还是爱雍正的。


猫识笑


钮祜禄氏可能出于以下考虑:自己不是雍正的发妻,不是皇后,是凭母以子贵得到荣宠的,同时雍正去世日久,没有必要再谈合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