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馅饼
勃列日涅夫的意外上台,就连他本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是我?我一点准备都没有的。就这么一位被世人认为能力平平的人物,他却执掌苏联18年,使苏联的国力达到巅峰,在军力上叫板美国,让西欧为之胆颤。
我们暂且不论勃列日涅夫的能力,先了解一下俄罗斯人是如何看待勃列日涅夫的。在俄罗斯人看来,勃列日涅夫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他笑话多,二是他声誉好。
来自俄罗斯权威民意调查机构的一份数据显示,有39%的民众对勃氏执掌苏联时表示欣赏或有好感,而对斯大林有同感的人约有36%,戈尔巴乔夫仅为20%。对勃氏感到愤恨的有12%,而斯大林和戈氏的占比要更高。
调查数据表明,勃氏是仅次于普京声望的最高领导人。有61%的受访者认为勃氏时期是苏联发展最好的时期,有一半人觉得勃氏在国家发展史上起了正面作用。而很多史学家却认为勃氏是使苏联走向瓦解的罪魁祸首。
那么,勃列日涅夫到底有哪些能力?在勃氏从政初期,根本没有人认为这位被斯大林称为“美男子”的人会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性格温和,年前时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他的仕途却是异常的顺坦。
二战期间,勃氏先后担任乌克兰方面军的一些政治工作,战后三连升,从州党委书记一跃而成为苏共中央书记,受到斯大林的欣赏。当时的苏共委员会中,勃氏是众人公认的能力较弱的人,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
勃氏本人也曾表示自己不具备领袖的才能,更没有那样的野心。正因如此,他也躲过了权力斗争中的各种灾难。1964年,苏共书记苏斯洛夫和克格勃掌门人谢列平趁赫鲁晓夫在度假时,密谋通过政变将其赶下台。
勃氏成为通知赫鲁晓夫的最佳人选,他是被强拉到电话机前。当时的勃氏害怕的痛哭流涕,他担心赫鲁晓夫知道政变后,会把他枪毙。赫鲁晓夫被下台后,苏、谢二人陷入夺位大战,争执不下的二人决定采取折中方案。
他俩将“软弱无能”的勃氏推举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原因就是勃氏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选,对谁都没有威胁。众人都清楚勃氏只是个过渡人物,他的一些提议经常被无情的否决,而且还要受到其他同仁的严厉批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平庸无能的勃列日涅夫,在短短几年内悄无声息的让谢列平等人消失,牢牢的控制了苏联最高领导人之位。亲政后的勃氏,很快结束了赫鲁晓夫的改革运动,开启了苏联的全新时代。
勃氏的用人标准虽然是任人唯亲,但其所选之人能力还都不低。很快苏联许多重要部分的人都被更换,他对子女们也是毫不吝啬。在提供富裕生活的同时,还要赋予他们各种权利。勃氏本人也很热衷于打猎和开车。
而且水平还都不错,勃氏曾亲自驾车拉着尼克松一路狂飙,将尼克松吓得直冒冷汗。在他执政后期,爱好变为居家看电视以及给他人颁发各种奖章。
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但主要的日常消费品却长期短缺。这一时期,西方的各种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开始扑向苏联年轻一代,社会的治安状况大大恶化。
在勃氏当政的18年里,苏联的军力迅速膨胀,到上世纪70年代时,已经能与美国平起平坐,有些方面甚至超过美国。这一时期,美国正陷入越南战争中,整个国际形势发展对苏联有利,勃氏频频向美国发起挑战。
美苏的核军备竞赛也进入白热化,苏联全力发展军备。勃氏发动的阿富汗战争,最终耗尽了苏联的发展动力。中苏关系在勃氏手上达到了对立的顶峰,但在其晚年也开启了正常化的大门,这个关系变化的分水岭。
1982年,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病逝,终年76岁。在勃氏时代,苏联的国力达到史无前例的顶峰,但由于勃氏没有意识到苏联社会积累的无数尖锐矛盾,也缺乏解决问题的决心和魄力。这些矛盾最终使苏联积重难返。
进入新千年后,俄罗斯人开始怀念这位勃氏。原因就是勃氏时代的苏联与现在相比具有各种优势,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贫富分化加剧。俄民众将勃氏时代作为目前俄罗斯的参考面。
还有一点就是,勃氏时期苏联处于巅峰期,俄罗斯的实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而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始终没有找回曾经的荣光。俄民众有很强烈的大国强国意识,因此俄罗斯人怀念勃氏时代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当然也有人在反省勃氏夫时代,勃氏后期的苏联开始停滞不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从两位数降为一位数。民众最基本的消费品都难以保障,面包也是限量供应。当时的苏联严重依赖能源,为解体埋下隐患。
综上,勃列日涅夫并非是世人口中的平庸无能之辈,他在执政的18年间,苏联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这就是其能力的体现。这也恰恰是这位“忠厚长者”受俄民众尊敬的原因。
野史也是史
苏联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领导人是斯大林而不是列宁,在苏联组建的过程中,列宁已经重病。赫鲁晓夫是斯大林之后的第二任领导人,接下来便是勃列日涅夫。
苏联之兴,源于这三个领导人;苏联之亡,也源于这三个领导人。
斯大林掌权后,以铁血手腕确立了自己地位,在苏联实施斯大林模式,集国家之力发展重工业,这为苏联赢得苏德战争奠定了基础,也为日后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
赫鲁晓夫接替斯大林后,他意识到了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决心隔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可以这么说,赫鲁晓夫有进取心,想要改变现状。然而,赫鲁晓夫矫枉过正,他全盘否定斯大林,在苏联国内造成了巨大的震动,最终在古巴导弹危机后被政变赶下台。
接替赫鲁晓夫的,便是勃列日涅夫。
应该来说,勃列日涅夫是个幸运儿。在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中,勃列日涅夫只是个拉来凑数的,但是因为苏联当时的两大巨头谢列平和苏斯洛夫势均力敌僵持不下,结果勃列日涅夫这个没有太多背景之人就被推上了前台。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勃列日涅夫治理国家不行,但是手段还是有的,谢列平和苏斯洛夫相继出局,勃列日涅夫就此掌握了苏联大权直到去世,时间长达18年。
勃列日涅夫掌权之后,他全盘继承了斯大林模式,勃列日涅夫能力有限,根本就不愿意去改变,实际上他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只求维持现状就好。据传,勃涅日涅夫每次做报告必须对着稿子念,没有稿子连话都说不出几句。
勃列日涅夫幸运之处还在于,他上位之时,正值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主要石油输出国宣布对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爆发,石油价格暴涨。而苏联恰好就捡了这个便宜,出口石油赚了个盆满钵满。
借着卖石油,勃列日涅夫在位期间,苏联的经济达到了巅峰,达到了美国的60%,是最接近美国的时候。但是,表现的经济巅峰掩盖了不了勃列日涅夫的毫无作为。
勃列日涅夫在位期间,苏联政坛一汪死水。特别是勃列日涅夫实行的干部众生制,让苏联政坛老人当道,有想法的年轻人没有位置,从而暮气沉沉。到勃列日涅夫死后,连续两任苏联领导人都是老头子了,上任没多久就去世了。
勃列日涅夫在位期间任人唯亲,他的女婿在勃列日涅夫的关照下,一路高歌猛进,从一个小小的警卫员做到了苏共中央候补委员,军衔更是上将。最终,勃列日涅夫发女婿成为了苏联有名的大贪官。
勃列日涅夫本人也是好大喜功,身上挂满了无数的勋章。以勋章的数量而言,就连身经百战的朱可夫元帅也望尘莫及。
可以这么说,在勃列日涅夫手上,苏联彻底失去了翻身的可能 。
小镇月明
勃列日涅夫执政苏联长达18年,他是公认的苏联最平庸的领导,他曾经多次表示自己没有领导才能,也没有野心。
但是,据俄罗斯权威民意调查机构的民意调查显示,39%的民众对勃列日涅夫有好感,只有36%和20%的民众对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有好感。61%的民众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是国家发展最好的时期。勃列日涅夫究竟有何能力,是否配得上让这么多民众缅怀他统治的时期?
1.排斥异己,安插亲信,巩固统治
1964年,波德戈尔内和掌管克格勃的谢列平发动宫廷政变,逼赫鲁晓夫下台。政变策划者为了争夺最高统治地位相持不下,最终只好无奈地选择了平庸又没有野心的勃列日涅夫作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几年时间,勃列日涅夫通过排斥异己,安插亲信,巩固自己的地位。
勃列日涅夫将领导层中原来跟随赫鲁晓夫的、对自己能力有怀疑的人,全部排挤出去。如谢列平、柯西金、波德戈尔内、伊利切夫、波利扬斯基、杰米切夫等异己分子被相继排挤出领导层。
同时,勃列日涅夫提拔了大量自己在地方任职时的老部下,比如契尔年科、谢洛科夫、巴普洛夫、齐涅夫等人都被安排到中央重要岗位。
通过一番洗牌,勃列日涅夫结束了他上位初期,苏联“三驾马车”——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柯西金三人并驾齐驱的局面,确立了自己一元独尊的地位。
2.发展经济,提高老百姓的收入
勃列日涅夫当政期间,苏联的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从1965年到1980年,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增加了2.38倍,国民收入增加2.35倍,其增长速度高于同期的美国。
这段时期苏联的经济实力翻了一番,大大缩小与美国的经济实力的差距,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1965年苏联职工平均工资为96.5卢布,1981年提高到172.7卢布。
除此以外,勃列日涅夫还重视改善农民的生活,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当成重要的事情来抓。
当时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动了农村的道路建设、农业电气化、农村的煤气化。到1978年,40%的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接近城市,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正是因为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为广大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到了今天才会有如此多的民众怀念他统治下的苏联。
3.用人唯亲,思想僵化
勃列日涅夫毕业于第聂伯捷尔仁斯克冶金学院,之后长期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摩尔达维亚和哈萨克斯坦工作。他在这些地方培植了许多亲信,在他成为苏联的统治者后,他提拔干部的原则就是选用来自以上地方的人。
比如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吉洪诺夫,凭借和勃列日涅夫是老乡和校友的关系被安排到如此重要的岗位。
克格勃第一副主席谢苗.茨维贡则是勃列日涅夫在摩尔达维亚工作时的老部下。
哈萨克斯坦第一书记库纳耶夫是勃列日涅夫在哈萨克斯坦工作时的得力助手。
勃列日涅夫还实行干部终身制,许多干部长期在岗位任职,造成领导干部老龄化严重。
1981年苏共二十六大选出的14名政治局委员,平均年龄75.5岁,年龄最大的谢尔佩已经83岁。
勃列日涅夫的身体状况在1976年后就严重恶化,他濒临死亡,被抢救过来后有两个月不能工作,他的语言能力遭到很大破坏,他从此失去了连贯思维能力,就是这样一副病殃殃的样子,他仍不肯放下手中的权力。
苏联在这帮老态龙钟的官员的带领下,暮气沉沉,不思进取,国家毫无生机。
4.纵容官僚特权阶级
官僚特权是斯大林时期确立的体系,赫鲁晓夫曾经对此改革,废除了部分官僚的特权。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改变了赫鲁晓夫激进的改革,力求稳定团结,他取消了干部轮换制,实行领导干部终身制,造成腐败现象十分严重。
克拉斯诺达尔斯克边疆区第一书记麦都诺夫贪污腐化十分严重,有人向勃列日涅夫举报并请求查处。勃列日涅夫却出于稳定考虑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说:“不能这样做,他是党组织的领导人,他在区里做的事还不坏。”最后勃列日涅夫只是把麦都诺夫平级调往其他地方,丝毫不加以处分。
除了纵容干部贪污腐败,勃列日涅夫还亲自带头享受特权,他在莫斯科郊外有六套别墅,他的汽车装了几个车库。
勃列日涅夫还用公款帮女儿和女婿修建别墅。他的女婿丘尔巴诺夫在十年时间里,由一名低级军官晋升为上将,并且利用职权大肆贪污受贿。
仅在1976—1982年间,丘尔巴诺夫就受贿656883卢布,超过一个苏联工人270的工资!
勃列日涅夫有句名言:“靠工资谁也活不了!”表达了他对腐败贪污行为的理解和宽容。正是他的纵容,使腐败在苏联十分严重,最后使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土崩瓦解。
可以看出勃列日涅夫确实是个平庸之辈,现在有人还批评他不思进取,错过了改革苏联、拯救苏联的机会。
在我看来,以勃列日涅夫的能力,能维持苏联18年的稳定发展,已经是他尽的最大能力了。
毕竟改革要成功,除了要有巨大的魄力,还要有超凡的才干,否则很容易引火烧身。
比如在勃列日涅夫之前的赫鲁晓夫,就是因为改革失败,使自己的政治生涯提前结束。在勃列日涅夫之后的戈尔巴乔夫也进行了剧烈的改革,结果很不幸把苏联都玩垮了。
可见改革是困难重重的,以勃列日涅夫的能力,绝对不适合进行改革。因此他在位期间,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维护国内政局稳定,在国际上成为唯一可以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这些都是在他能力范围之内取得的成就,这也是为何前苏联人民缅怀他的原因。
勃列日涅夫让人诟病的是他用人唯亲、纵容特权阶层、经济发展过度向重工业倾斜而相对忽视了民生。
雨夜读史
勃列日涅夫是继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之后的第四任苏联领导人。而且他也是苏联战后“在位”时间最长的苏联最高领导人。也正是在勃列日涅夫的任上,苏联的国势达到巅峰。不过奇怪的是,无论是苏联国内还是国际社会,对于勃列日涅夫的评价却普遍不高。
是因为勃列日涅夫能力不足吗?当然不是,勃列日涅夫绝非庸才,他能够在波云诡异的政坛中崛起,并最终推翻赫鲁晓夫,成为当时世界两大超级强国之一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其个人能力、手腕儿和运气都颇为不凡。
但是,个人手段高超,并不意味着对于国家的献就大,更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位卓越的领导人和政治家。个人一直认为,用“政客”来形容布列日涅夫再合适不过了,他是一个极为高明的政客,但却远不能称之为一个政治家。
勃列日涅夫可以一次次的巩固自己的权力,但却既没有足够的胸襟、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起一个政治家的担当。正是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在军事上成为超级大国,连美国都不得不暂避其锋芒。
但与此同时,苏联国内的问题却并没有得到解决,苏联内部开始出现老人政治和特权利益阶层,国内贪污腐败愈发严重,苏联内部最为尖锐和核心的矛盾,根本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进一步加剧。可以说,如同明朝,有明亡于万历之说,苏联也是如此,正是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埋下了苏联最终解体的伏笔。
最为有意思的是,勃列日涅夫统治期间,他还创造了一项世界吉尼斯纪录:即勃列日涅夫是世界上获得奖章最多的人,据有人统计,他总共获得了114枚勋章。
虽然这个纪录未必准确,但是至少在世界各国的领导人中,勃列日涅夫绝对是获得勋章最多的人。而且。勃列日涅夫的勋章,绝大部分都是在其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期间获得的。
作为一个最高领导人,作为一个肩负着亿万人福祉的领袖,有一些癖好或者爱好是十分正常的,但是利用自己的职位来满足自己的癖好,哪怕是一个小朋友都应该知道,这显然是不对的。
而且勃列日涅夫对于勋章的狂热,甚至已经到了不正常的地步。他在家中看电视剧,遇到喜欢的人物,就将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叫过来授予勋章。不仅喜欢给别人戴勋章,勃列日涅夫也从未忘记过自己,以至于在苏联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笑话:说如果鳄鱼将勃列日涅夫吃了,会有什么后果呢?回答是:它会拉一个礼拜的勋章。
这个笑话和著名的《赫鲁晓夫同志在波兰》的油画一样,成为人们调侃的对象,而从这些笑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勃列日涅夫在苏联人心目中的地位。
其实从勃列日涅夫选择上台的方式来看,就注定了勃列日涅夫不可能有多高的评价。他采用了宫廷政变一样的方式夺取而非顺利交接得到权力。在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勃列日涅夫既没有解决苏联现有社会问题的决心,也没有给苏联人民带来更幸福生活的能力。评价不高,自然也毫不奇怪了。
鸢飞九天2018
勃列日诺夫同志,有如下几种能力。
接吻能力—满星。曾经把南斯拉夫老大铁托嘴唇吻破,强吻捷克领导人,激吻东德领导人。当遇见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时,又想故技重施,老卡多聪明,一颗雪茄躲过去了。恐怖的勃列日诺夫同志的三重吻,难以让人防范。
领导能力—满星。想想看,他从1964年就把赫鲁晓夫干掉了,一直执政到1982年。执政18年,俨然斯大林第二。期间苏联经济发达,民生改善,在军事上第一次超过了美国,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还在美国后院偷放了导弹,只不过被发现了。期间,中美恢复外交,卖给我们黑鹰直升机,就是为了对付苏联。勃哥的个人威望达到了空前,直到他去世。
阎大嘴
勃列日涅夫同志的上台,其实是一场妥协,也就是当权两派当时的互相妥协。
因为当时赫鲁晓夫下台之后,苏共党内两派斗争激烈,一度出现了党内的一些过激行为。
这个时候,双方都希望找一个人出来总领大局,但是这个人必须难以抓住大权,也就是不能让权力过于的集中。
而勃列日涅夫就符合这种情况,并且勃列日涅夫曾经受到过斯大林的赏识,在党内十分有声望。
于是勃列日涅夫便“黄袍加身”,被邀请出来,参加了倒赫鲁晓夫的政治会议,会议之上,勃列日涅夫一句话未说。
当听着赫鲁晓夫侃侃而谈,大谈一些条件的时候,勃列日涅夫只是冷冷的说了句“不行”,至此苏共党内官员,全部选择了倒赫。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勃列日涅夫当时上台,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可以说符合当时党内各个派系的利益。
在《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当时杀卫鞅被公子虔说是“栋梁拆”,其实赫鲁晓夫倒台,也是栋梁拆,也就是栋梁一拆,权力分散下来,然后各取所需。
所以勃列日涅夫的上台,是由于其能力还算可以,加上其名望。导致其上台,可以保证党内的稳定大局,也满足当时各个派系之间的力量。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经济倒退十分严重,其实就是赫鲁晓夫集权之下的产物,强权的赫鲁晓夫,并没有使得苏联强大起来。
相反当初抨击斯大林的赫鲁晓夫,在许多方面都远远不如斯大林,赫鲁晓夫是当之无愧的苏联罪人。
赫鲁晓夫一系列做法,都使得苏联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制度僵硬化,而且赫鲁晓夫没有正确处理同美国的冷战问题。
就拿古巴导弹危机来说,赫鲁晓夫当时就是典型的“冒险主义”,差点就将苏联和美国推向了核战争之中。
而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其最大的作为就是比较柔和的统治手段,对内积极发展经济,对外则积极缓和同邻国的关系。
勃列日涅夫虽然没有过于突出的政绩,但是他为苏联做出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正是勃列日涅夫的政策,使得苏联有了更加强盛的国力。
不过当时的勃列日涅夫,也不可避免的卷入了一系列的政治问题之中,由于没有好的处理措施,使得他也是沿着老路去缓解问题。
苏联就像是一条船,在赫鲁晓夫手里开歪了,而勃列日涅夫想要拨乱反正,但是却同时又使得这条船再度开错了方向。
小司马迁论史
一个庸才。一个十足的庸才。没有雄心壮志,也无大国气度。但他具有最好的运气,苏联在他的领导之下达到了他的巅峰。在此期间,美国趋于守势。北极熊咆哮世界,称霸欧洲。但也是在他主政之下,苏联日趋保守,最终走向了解体。勃列日涅夫是最没有资格和能力当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但他却偏偏成为这个国家的领导者,也说明了苏联体制上的缺失。
勃列日涅夫,全名是: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1982),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国家元首)、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掌控了苏联党,政,军最高权力。在1964年。时年58岁的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一直担任到了1982年,执掌苏联18年,成为仅次于斯大林的苏联最高领导人,他和其他历任苏联领导人一样,直到去世才放下手里的权杖。也只有死神才能让他卸任。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影响全球影响力都达到顶峰。而对勃列日涅夫个人崇拜也达到了顶峰,而勃列日涅夫本人虚荣心和好大喜功,让他对勋章和荣誉的极度渴望。在其一生中共获得苏联勋章十五枚、奖章十八枚,外国勋章四十二枚、奖章二十九枚。用浪得虚名来形容是最恰如其分。苏联元帅朱可夫就获得了3枚金星勋章,而他勃列日涅夫却获得了了四枚(他去世以后被苏联政府收回)。朱可夫写回忆录不许发表。原因就是这位二战名将没有提到他本人。我们实在难以想象,一个统兵百万的元帅会认识一个军中政治部副主任少将勃列日涅夫为何人。但朱可夫也不得不虚构一个情节与勃列日涅夫相知的过程,这才得以发表,勃列日涅夫能力低下,性格保守,天性胆小怕事。喜欢因循守旧,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革新的意识,更愿意安定地生活和工作,拒绝创新和害怕革新,而勃列日涅夫的晚年的老人政治也是政治上停滞的标识,苏联社会矛盾和经济疲软已经是日益加深。
勃列日涅夫之所以如此,就是过于求稳造成的。这是他个人能力的欠缺,也是为了维护特权阶层集团的利益。特权只知道贪污和腐化。完全丧失了进取精神,其实就是勃列日涅夫是以停滞和稳定为代价换取了苏联的发展,而这种停滞和聚集巨大的危机并让苏联走近衰亡、勃列日涅夫对苏联停滞局面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特权阶层的产生不仅损害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声誉,制造了社会鸿沟,败坏了社会风气,最主要的是这个特权阶层成为经济改革和社会进步的巨大阻碍力量,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不会革新。
勃列日涅夫热衷于权力掌控、志大而才疏。短短十几年,他的女婿就从一是中校成为陆军上将,贪污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勃列日涅夫这个庸才为何成为最高领导人。很显然,特权阶层恰恰需要这样的勃列日涅夫庸才。这样就便于这些“精英"去腐败去合法的贪污,勃列日涅夫最伟大的格言就是,靠工资谁都活不了。他的意思就是我们都可以贪污。
当76岁的勃列日涅夫去世是时候,苏联政府的高级官员的年龄是:外交部长葛罗米柯75岁,是俄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外长;国防部长乌斯季洛夫76岁,是在这个重要位子上第一个这样年长的人;年龄最大的是核工业部的斯拉夫斯基,86岁。苏联的已经是僵尸体制了。“病夫政治”是“体制濒临死亡的象征”。这些老人既没精力,也不愿意,更不想去革新,稳定是他们的第一要务,但过于稳定就丧失了活力,苏联在政治层面已经是死气沉沉。根本无意去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创新。苏联的解体第一罪人就是勃列日涅夫。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勃列日涅夫当然有很强的能力。首先他具有统御全局的能力。
一些人,确切的说,是西方世界认为勃列日涅夫平庸,昏庸无能,缺乏创新。我认为这些评价大多来于勃氏外在印象(晚年挂满勋章的颤巍巍勃列日涅夫更是加深此印象)。因为苏联特有的政治高墙不可能使得外界探知其领导人。
在六十九年的苏联历史上,掌管苏联时间最长的两位总书记都不是俄罗斯人。格鲁吉亚人斯大林入主克宫三十年,来自乌克兰的勃列日涅夫在位十八年。斯大林是铁腕治国,勃氏则多了点柔性,但绝非等闲之辈。
勃列日涅夫不善言辞,他不像列宁托洛茨基斯大林等苏共领导人可以口若悬河讲几个小时,虽然勃氏天生就做不了演说家,可这并不影响他坐上第一把交椅。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倒赫事项均到位,就等在外疗养的赫鲁晓夫回来“列席”会议通过决议。谁去通知呢?当然勃氏绝不会出面的,于是他命令苏斯洛夫打电话。在后来的会议上,苏斯洛夫、谢列平等人纷纷谴责赫氏,勃列日涅夫没有表态。当会议作出决议后,被罢免的赫鲁晓夫提出在下来的中央全会中讲几点要求,一直无言的勃列日涅夫,这时斩钉截铁回答:不行,这一点办不到。
关键时刻,这场戏的主角终于出场了。
勃列日涅夫明白,一旦允许赫鲁晓夫在中央全会发言,善于言辞的赫氏万一说服多数,形势会不会逆转,会不会重蹈十一年前“莫洛托夫集团”的覆辙还两说。
整个倒赫一场戏,都是别人往前冲,包括打电话,会上批判赫氏。因为主演都是他人,万一倒赫失败(赫氏毕竟是重量级政治家)也可表明与己无关,进与退,游刃有余;一旦尘埃落定,毫不犹豫,一句定乾坤,说话还有几分狠劲。
可见,勃列日涅夫绝非昏庸无能。
勃列日涅夫不是平步青云,他是一步步的上来的。在乌克兰的冶金厂做过工,读过冶金学校,可以说他是个工科男。后来做过州委第一书记,卫国战争期间,从18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升至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领少将军衔。战后先后任摩尔达维亚党中央和哈萨克斯坦党中央的第一书记,深得斯大林的赏识。
因此,勃列日涅夫有着地方和军队工作的经验,积攒了广泛而深厚的人脉,加之他高大帅气稳重谦和,人缘很好,所以,当委员们密谋撤换赫鲁晓夫时,大家的眼光自然落在了这位前冶金工程师身上。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还是能够励精图治,他基本延续了赫鲁晓夫时代的方针政策,并实施了经济改革。其最重要的是,在计划经济的大框架下减少了指令性指标,扩大了企业自主权,进一步强化了物质奖励的制度。工农业生产管理也有限度地引进了市场机制。一系列革新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确实促进了人们的积极性。
所以,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初期,苏联经济获得很大的发展。苏联的经济实力有所增强。196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仅相当于美国的62%,到1975年提高到相当于美国的67%,增长1.44倍。而同期的工业产值比则从65%提高到80%,增长1.77倍。农业平均产值“十五”计划期间比“七五”计划期间增长50%。苏联有20余种重要产品雄居世界之首。
我认为,苏联的六十九年历史中,勃列日涅夫时代是最好的。正是这一时期,,苏联的经济实力翻了一番,苏美之间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苏联的国力增强,高等教育普及,民生得以改善。苏联人均工资从96.5卢布上涨到170卢布,很多苏联人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甚至小汽车也进入了普通家庭。此外,苏联人均居住面积由1965年的10平方米,提高到1981年的13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那个时期,苏联社会主义福利惠及全民,住房医疗教育的民生三大块免费,劳动者每年还有疗养度假,老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乱没有恐惧。我们现在从1970年代苏联普通民众的一些图片看,有些庆典场面虽然是摆拍,但人们的笑容是诚实的。只有无忧无虑没有压力的生活着,才有可能快乐着。
可以说,1970年代是勃列日涅夫主政的黄金时代。但也是勃氏故步自封逐渐导致国家机体自体中毒糜烂的开始。
1970年代后半期,苏联的经济增速慢了下来,苏联的社会经济再无创新,进入停滞时期。究其原因:一是苏联经济改革搁置;二是,官僚主义、平均主义严重。尤其是勃列日涅夫的干部终身制政策,为他获得了许多负面的评价。
因此,被人肆意嘲笑也就不可避免了。晚年的勃列日涅夫已有较严重的病患,却仍然“坚守岗位”。有一次,风尘仆仆到哈萨克斯坦视察,当坐下开会时,他居然问到我们现在哪里?搞得当地官员面面相觑,好不尴尬。
这是一个老年病人的糊涂现象,但是作为一个大国领导人,却只能加深昏庸无能的印象。其形象早已不是“大智若愚”,所以中国人说寿则辱,是有道理的。
嘲讽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很容易,如果要去建立这位老人曾经的功勋,几人能?
2019.1.22
掌上三言两语
评价苏联历史最精准说法可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这句话解释是“历代王朝创造繁荣过程极相似,衰亡也惊人相似。概言之,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或皇权集中社会,王朝兴衰与个人有极密切关系,这人就是最高权力拥有者"
古代我们称其天子",即常说的国王或皇帝,现代这样的人还层出不穷。
苏联也如此,苏联历史很短暂,一个世纪不到,从1922年12月30日建立到1992年12月25日解体,不过70年而已。
人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是形容人的,可在这里形容苏联也恰如其分。
苏联寿命就和人一样,在幼儿期,看护人是列宁,列宁做几年监护人,将苏联从出生开始,弄到断奶,然后就一命呜呼。
列宁之后是列宁革命战友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一起带孩子,可是托洛茨基权术不够高明,手段不硬,在斯大林轮番打击下,踉踉跄跄弄了几年,就完全被斯大林搞定,最后沦为失败者,后来流亡墨西哥,还被斯大林给暗杀去世。
通过暗杀我们就能知道斯大林是怎样一个人
一般来说,做人做事讲两个面,一个情面,一个脸面,情面在,脸面在,暗杀就不会是最佳选择,什么面子都不在了,暗杀才是最后的斗争方式。
斯大林就是这样个人,他的无底线党争,在执政时更如此,三次权利斗争让所有人臣服,臣服还不算,还要让所有人灭亡。于是大清洗一轮又一轮,配合大清洗而来就是大建设,在高压计划统治下,数个五年计划,所有苏联人民无偿劳动下,一个伟大国家的基础诞生了。
在他带领下,苏联经历无数险阻,内斗,外部威胁,德国入侵,世界大战,用近4000万人生命换来胜利也迎来伟大的时代,一个只属于斯大林的时代。国家权利只取决于个人的时候,这个国家当然会出问题,可是这问题在后来的日子不过是越演越烈。
斯大林去世,是苏联问题爆发起点
接任的赫鲁晓夫,不是一个如斯大林一样手腕强硬的人,这从他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退缩就能看出来,也辛亏他退缩了,要不我们这个世界还存在不存在就是问题。
赫鲁晓夫治下, 矫枉过正成常态,一切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被推翻,让当时苏联还有国际同盟友好国家目瞪口呆,原来老大哥可以这样玩,于是离心离德开始。这都是不稳定因素。
而这一切发生根源是什么?不过是政体需要。在高度集权国家,没有绝对权威,出问题就成必然。
正是看到了这样问题存在,才有后来赫鲁晓夫的下台,才有勃列日涅夫上位。毫无疑问,勃列日涅夫是一个时代应运而生的幸运儿。他的上位充满侥幸巧合,在密谋政变时,所有人目光都瞄准的是,当时二大巨头谢列平和苏斯洛夫。没人看一眼最后的幸运儿勃列日涅夫。但世间万事万物就如此,不被看好的反而笑到最后,在多轮政治斗争之后,胜出者居然是不被看好的勃列日涅夫。
那年苏联42岁,勃列日涅夫58岁,都是年富力强之时。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我们还是看看官方评价吧!
正面评价
勃列日涅夫在任期间,苏联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超级大国。
借助石油价格的暴涨,苏联国内的福利也有很大的发展。勃列日涅夫时期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统计表明,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的1965年,苏联人均工资96.5卢布,到其执政晚期上涨到170卢布。很多苏联人在这段时间搬进属于自己的房子,购买像样的家具、服装甚至汽车。
2013年,俄罗斯"列瓦达中心"一项20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调查显示,勃列日涅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心中最受欢迎的苏联领导人,有56%的受访者对其持肯定态度。
负面评价
勃列日涅夫时代,贪污腐败之风到处盛行,被揭发出来的人也很少丢官,因为最高领袖本人就是一个腐败分子。(叶利钦)
俄罗斯一定要避免出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出现的"停滞"局面。(梅德韦杰夫)
在近20年时间,勃列日涅夫身居重要政治职位。但作为一个人物,他那么平庸;作为政治家,他那么缺乏才气。他是几乎各个方面都很弱的人,这正是他与所有前任的不同之处。(俄罗斯历史学家罗易·梅德韦杰夫)
俄罗斯人民在赞扬和缅怀这位国家领导人同时,也在反省勃列日涅夫时代。
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开始停滞不前,苏联GDP增速从1966年至1970年年均21%,到后期9%。苏联经济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整个勃列日涅夫时代,苏共许多书记、州委书记、边疆区委书记、中央委员都卷入肮脏勾当。高级领导人彼此勾结、滥用权力、贪污受贿案件层出不穷。除个别案例,大多数腐败案件都是勃氏去世后才被揭露。勃氏个人的贪婪在这场腐败盛宴中起到强烈"示范"和"带头"作用。勃氏对各种送上门来的贵重礼品几乎照单全收。
勃列日涅夫以政变夺取权力,但并没把改革推进到新时期,而是力图再造斯大林模式,重现斯大林个人集权。
这就加剧苏联社会固有矛盾。当苏联人民无法忍受这种制度时,墓也就挖好了,何时下葬只是时间问题,谁来埋葬也不过是历史的偶然。
由此可见:正方反方评价都有,正面说,他借助经济发展的成果,让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反方说,他在位大搞腐败还有个人崇拜,推行不切实际的经济方针,最后苏联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越来越严重,是苏联解体的直接掘墓人。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无法用片面去评价,但是在这个人身上我只关注了一点评价,那就是腐败还有个人崇拜。
为何我要在这里特别说这二点,就是为了回到我文章开头的主题,”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当所有的兴亡都聚焦于一个人的时候,这个国家是绝对有问题的,而这才是苏联解体的真相,特权阶级。这真相背后充斥着对个人的崇拜,还有特权阶级的贪欲。
而这一切的根源从何而来,当然是从斯大林哪里出现
作为继承人的勃列日涅夫不过是学习斯大林而已,当一个国家领导人致死都还在抓着权柄的时候,国家绝对是有问题的。而这个问题在他死后就出现了。
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享年76岁,当年苏联也已经60岁了
同样开始变老,但接班的是更老的人,这就是苏联问题关键。尸位素餐者众,年轻人无法上位,个人崇拜横行,特权阶级贪婪。
这一切的一切在后续无数老人带领下,变成顽疾,再也没有任何可以挽回的余地,直到年轻的戈尔巴乔夫上台,最后承受失败的命运。那年苏联70岁,戈尔巴乔夫60岁。
酷爱带勋章的勃列日涅夫,用满身的勋章将自己变成了一个神,但是这个神不过是伪造的,在阴暗角落里的贪污犯和特权阶级代言人。满身的勋章充满的不是荣誉而是羞耻。
苏联的坟墓从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时代已经开始,到勃列日涅夫时代盖上棺材。最后在戈尔巴乔夫时代定上钉子,然后一切就结束了。。。。
根源到底是什么?
大家说一说?
阿斗不傻
作为一名工科的大学生,勃列日涅夫33岁时就能当上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党委书记,并在二战中打成一位少将政委,之后又相继受到赫鲁晓夫和斯大林这种不世之人物的赏识,而且,他还统治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18年——也和美国抗衡了18年,以至于直到生命的尽头,苏联的最高权力才从他的手中离开。如果说他能力不足,那可就是笑话了。
说到笑话,其实,直到现在,勃列日涅夫仍然是最能带给俄罗斯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快乐的苏联领导人,因为,战斗民族用他的形象创造出来的笑话,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今天,我们就不妨用几个与他有关的笑话,来解释一下他的能力如何:他不仅确保了多民族组成的苏联的安全和统一,而且让还苏联成为了世界上唯一可以抗衡美国的超级大国,即使是到了现在,俄罗斯的安全都在吃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老本!
从勃列日涅夫执政开始至今天,战斗的民族就开始广泛流传这样的一个笑话:幼儿园登记小朋友的民族出身,有个小男孩儿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出身是什么。于是,老师就问道:你母亲是哪个民族?小男孩儿答道:“哈萨克族!”“那你父亲呢?”“格鲁吉亚族!”“那你就是俄罗斯族!”
其实,向来自称是乌克兰人的勃列日涅夫,虽然统治了苏联18年,但无论是苏联人,还是现在的俄罗斯人,却一直在争议一个问题:勃列日涅夫到底是哪个民族的人? 有资料显示,斯大林一直认为勃列日涅夫是摩尔达维亚人;大部分苏联人则认为他是俄罗斯人;而现代俄罗斯人则认为他是出生在乌克兰的俄罗斯人,现在更是有研究者指出他有可能是波兰族人!
这看起来也是一个笑话,但却说明了一个问题:勃列日涅夫作为在战争中打出来的少将级政委,他非常重视苏联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非常重视各族人民对苏联这一概念的向心力。因此,他不去纠正斯大林对他在民族归属问题上的错误认识,确实有可能是出于敬畏的心理,但他也肯定有他认为那是件不足挂齿小事的原因,因为,他一直是在为苏联而奋斗,至于是哪个民族出身则不重要。
苏联民族众多,是有历史性原因的。在历史上,俄罗斯人摆脱蒙古人的统治之后,仅遭遇过两三次异族的大规模入侵,而且这种入侵的时间还非常短,再加之其本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只有两次,因此,少受战乱流离之苦的俄罗斯各地民众,在俄罗斯中央集权管理比较松散的状态下,就保持了很大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从而让俄境内的民族数量非常之多,以至于多位苏联领导人都不能确切地说出自己境内到底有多少个民族。
然而,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上享有可以和美国竞争的崇高地位,这对于向来崇尚威权的战斗民族而言,绝对是无上的荣耀,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勃列日涅夫在历史上的地位,越来越被现代的战斗民族所认同。
勃列日涅夫是技术派官僚出身,所以,尽管他做事不是俄罗斯人崇尚的那种雷厉风行式的威权风格,但他非常重视俄罗斯军工——尤其是航天工业的发展。因此,尽管在应对美国的军备竞争之际,他轻视了轻工业的发展,一度让苏联的民生艰难——一切生活用品都要排队甚至是凭证购买,然而,他却让苏联的重工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不仅在冷战中保持了苏联的人的尊严,甚至其留下来的重工业——尤其是航空航天业的底子——直到现在仍在为俄罗斯的安全在发挥余热:经过近三十年融入西方的努力并被西方所抛弃之后,现代的俄罗斯人才突然发现,原来这么多年,他们实际上一直是在吃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老本!
所以,现在回头来看,勃列日涅夫要大炮不要黄油的作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其道理的:他是希望苏联民众忍一忍享受日常生活的冲动,先确保自己国家的安全。确实,他也做到了这一点,在他的治下,苏联不但保持了领土的完整,甚至还能在全球和美国抗衡。
可惜,他对苏联官僚们的放纵,却最终让苏联走向了灭亡 :未等到苏联的轻工业开始为普通民众效力,苏联就被不愿再忍普通民众抛弃了。
在苏联时代,普流传这样一个笑话:美国好莱坞“埃及艳后”伊丽莎白·泰勒到访莫斯科。在受到勃列日涅夫接见时,建方勃列日涅夫放开苏联人出国的禁令。当时,勃列日涅夫的眼睛马上就亮了:“夫人,您是想说,要和我在莫斯科单独相处吗?!”
这当然是一个笑话,是在笑话勃列日涅夫治下的苏联民众都想出国,但苏联政府对此却是多方阻挠。
其实,战斗的民族向来是一个喜欢自我否定的民族,因此,他们需要时不时地在外部世界的认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否则就会陷入一个自己折腾自己的境地。然而, 出于冷战思维定式,勃列日涅夫却基本上切断了苏联与外界的大部分联系:1980年奥运会原本是苏联向世界展示自己、同时也让苏联民众了解世界的大好机会,可是,勃列日涅夫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却让这一切成为了泡影——不仅莫斯科奥运会受到了西方的抵制,就连洛杉矶奥运会这个了解美国和中国的机会,莫斯科都放弃了!从而让苏联和西方之间形成了所谓的”铁幕“!结果,这种铁幕,不仅最终没有防住西方的和平演变,反而让铁幕后的苏联民众变得不够不自信和浮躁,最终自行解体了强大的苏联!
谈到莫斯科奥运会,也有一个笑话,从侧面谈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在国际上的强大影响力。
勃列日涅夫讲话时,有一个习惯性的口头语”啊”70年代初,他召开一个政府各部门领导人会议,刚”啊“了两次准备开始讲话,但一低头,发现秘书给他准备的稿子并不是他想讲的东西,就很自然地又“啊”了一声表示惊异!之后,他又“啊”了两声很生气地宣布散会。过了几天,苏联体育部门的领导人兴奋地过来报告:按照勃列日涅夫上次会议有关奥运五环的指示精神,他们已纪成功申办下来198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众所周知,在冷战时期,莫斯科能够拿到198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当然是一种特别的胜利,尤其是在其竞争对手恰是美国的洛杉矶的大背景下!然而,苏联人能够将拿到奥运主办权这种重大的外交胜利,归功于勃列日涅夫的口头语,虽然有拿勃列日涅夫开涮的味道,但个中对其能力的佩服,也是溢于言表的。
因此,尽管勃列日涅夫的大勋章以及他老男人间的唇吻一直是战斗民族的笑料,但是,2019年4月中旬,俄罗斯最权威的民意调查机构曾做过一个调查:您想生活在哪个时代。结果,40%的俄罗斯人希望生活在当代俄罗斯;37%的人希望生活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只有23%的人选择了其他时代或是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显然,看清西方不可能容忍俄罗斯强大的真实面目之后,现在的俄罗斯人已越来越怀念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的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