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父親帶娃路上的“攔路虎”,聰明媽媽會讓爸爸充當同盟軍

提到"讓爸爸帶娃"的時候,不少媽媽們都會只有一種反應"根本不可能!"爸爸每天回家不是葛優躺就是打遊戲,勤奮一點的爸爸可能會繼續工作或者在媽媽做家務的時候看一下孩子,但是爸爸還是會一邊抱娃一邊打遊戲。

因此,媽媽寧願在爸爸帶娃的時候操心和嘮叨,還不如自己親力親為要好的多,多數的媽媽們都會成為爸爸帶娃的"攔路虎"。平日裡,媽媽們會負責孩子的飲食起居,基本教育和必不可少的家庭關愛,但是媽媽們知道嗎?撫養孩子,爸爸的角色必不可少!

美國耶魯大學和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實驗均證實:爸爸參與帶娃越多孩子越優秀!

不少的研究數據可以說明母親和父親的帶娃頻率:

根據《2017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數據顯示,在55.8%的家庭中,媽媽是陪伴孩子的主力。爸爸陪伴較多或爸爸媽媽陪伴一樣多的家庭僅佔12.6%和16.5%。同時,爸爸在工作日陪伴時間為2.9小時,在週末為7.7小時,遠低於媽媽的4.6小時與10.9小時。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也難怪媽媽們會抱怨,但是,全職媽媽的概念其實是育兒的一打誤區,爸爸和孩子的接觸會增強孩子的各種能力,因此,想要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爸媽的角色一個都不能少!

母親是父親帶娃路上的“攔路虎”,聰明媽媽會讓爸爸充當同盟軍

爸爸帶娃的好處多多,媽媽們千萬不要錯過!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者用了半個世紀,對11000名嬰兒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也顯示,經常與父親相處的孩子,比更少與父親相處的孩子聰明,其各方面的能力也會有所提升,其中的以下幾點最為突出:

  • 父親帶娃,孩子往往更聰明

有時候媽媽的不放心會阻礙了父親的教育力量,爸爸帶娃,孩子往往會變得更加聰明。這一點其實從父親和孩子單獨在一起與同母親單獨在一起的表現是不一樣的。

在家喻戶曉的育兒綜藝《爸爸去哪兒》當中,我們可以看到老爸和孩子的相處模式會讓孩子在解決問題的方面有所提升,並且孩子的羅輯思維能力也會更強。比如,孩子們在和爸爸領取任務的時候能幫助爸爸進行判斷和選擇,有一種小鬼當家的感覺。

同時,爸爸和其他人相處的方式也和媽媽們不一樣,孩子可以從父親的社交模式中學習,因為爸爸和別人交往的方式更直接,更簡單,而媽媽的則會較多的含蓄。對於孩子來說,更喜歡直觀的行為動作,對於他們來說也更容易學習。

所以,不管父親本人擁有什麼地位、或者是智商財富等,只要是在孩子的童年有多加陪伴,就會對孩子的智商發展有影響,而且這樣的影響可以長達幾十年。

母親是父親帶娃路上的“攔路虎”,聰明媽媽會讓爸爸充當同盟軍

  • 父親帶娃,孩子的自信心有所增加

爸爸們和孩子相處多以放養式教育為主,爸爸們更多的給予孩子自由而不是像媽媽那樣碎碎念,所以孩子更會有冒險的精神,對自己的自信心也會有所增加。

比如,孩子在玩沙子的時候,媽媽通常會嘮叨孩子說:"不要玩沙子,太髒了不衛生!"而爸爸則會在快要回家吃飯的時候叫孩子:"我們回去了!"這兩種相處模式對於孩子來說當然是更喜歡爸爸的。

  • 父親帶娃,孩子的自理能力強

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說過:"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父親是引領孩子走向世界最重要的人之一。

對於男孩子來說,爸爸是他們變成"男子漢"的榜樣,對於女孩來說,爸爸是她們第一個接觸的異性,會影響孩子的擇偶觀。

但是,不管父親在孩子心中是什麼形象,他們與孩子的相處都會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媽媽們通常會對孩子的生活要求比較細緻,而爸爸通常在"原始社會"也能生存,爸爸的生活態度比較開朗樂觀,如果讓爸爸和孩子單獨在一起做一頓飯就可看到孩子可能會出現照顧父親的一面。

媽媽們可能會責怪爸爸不照顧孩子,反而還要孩子來照顧爸爸,其實這也是孩子的一種自理能力提升的方式,如果孩子真的遇到了不可解決的困難,相信爸爸們是會給予幫助的。

母親是父親帶娃路上的“攔路虎”,聰明媽媽會讓爸爸充當同盟軍

那麼,媽媽如何發揮爸爸帶娃的教育價值?讓爸爸成為自己的"同盟軍"

  • 媽媽要學會給爸爸機會

媽媽們如果想要發揮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價值,增強父親與孩子的親密關係,第一步就是要學會"放手",要給爸爸們多點帶娃的機會,這樣才能發揮出他們的最大力量。

如果爸爸們的工作實在很忙碌,那麼媽媽也要和爸爸們協商,每天至少要抽出半個小時的時間和孩子接觸,交流,可以通過親子游戲,視頻交流等等來實現父親與孩子的親密交流。媽媽們儘量讓父親和孩子單獨相處,有他們自己的小秘密,這樣才能增強他們之間的關係,同時讓孩子信賴父親,在父親的身上也能感受到安全感和愛。

母親是父親帶娃路上的“攔路虎”,聰明媽媽會讓爸爸充當同盟軍

  • 媽媽要尊重爸爸合理的教育方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場所",家庭就像幼兒園一樣,必須先確定對幼兒的教育體系,教育目標以及教育方式,如果每個班的教師教育內容都不一致,那麼很難實現幼兒園育兒的最終目標。

因此,父親和母親的教育方式也需要統一。但是媽媽們往往會在孩子教育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而爸爸也是一名旁觀者;或者爸爸和媽媽的教育觀念總是相反,孩子們常常夾在中間不知道應該聽誰的。

母親是照顧、滋養和包容的,父親是力量、智慧和規則的。母親比較感性、內向,父親比較理性和外向。只有兩者達到平衡,孩子才能夠健康、更完整地成長起來。當然父母雙方在商談孩子的教育方式的時候,母親要肯定父親的某些教育方法,多從男性思維思考父親的決定,這樣才能發揮教育合力。

母親是父親帶娃路上的“攔路虎”,聰明媽媽會讓爸爸充當同盟軍

  • 要對爸爸的帶娃行動給予經常性的表揚

父親帶娃常常是不自覺的,如果母親在父親帶娃的期間還不斷的挑毛病,那麼只會增加爸爸懶惰不帶娃的理由,也會讓父親覺得有帶娃的挫敗感。

格爾迪說:"男人更具冒險精神、探索精神、寬容精神、求知精神,這些特點,會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因此,媽媽在爸爸第一次帶娃的時候就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即使爸爸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媽媽也不要責罵,耐心指導,讓爸爸擁有帶娃的成就感,這樣會激發爸爸教育孩子的潛力。

在孩子生命中,爸爸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這個角色無法被媽媽取代。因此媽媽要正視父親的教育作用,不要做父親帶娃的攔路虎,而且應該想想如何將父親培養成自己教育孩子的同盟軍。

母親是父親帶娃路上的“攔路虎”,聰明媽媽會讓爸爸充當同盟軍

我是小D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