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大運河鄉土記憶

吳橋縣大運河畔,楊柳依依,河水清澈,緩緩流淌的運河,既是雜技藝人行走江湖的起點,更承載著祖輩人的鄉土記憶。在桑園鎮大第九村西,緊鄰運河的地方,一座古香古色的文化館姿容初現,這就是吳橋大運河民俗文化展館。

文化展館建築異常醒目,青磚黛瓦,綠樹掩映,白色的外牆,格外素雅。雖坐落於大第九村,卻是由大第九、小第九、宋家院三村合建而來。通過祖輩留下來的農家實物、地域文物的展覽、文字及圖片的介紹,展示吳橋縣運河沿岸鄉村的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

一樓是民俗展廳、多功能活動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壁畫——《雜技魂》,再現了當年長城內外運河兩岸雜技藝人的足跡。從左往右,從過去到現在,文字記載著桑園鎮和大第九的由來。“第四、大第八、小第九、第五、第六,這些村名至今保留,原來與過去軍屯駐紮有關。”隨著工作人員的講解,人們對運河岸邊的地名有了更深的瞭解。

從桑拓樹、魚化龍等文物,到煤油燈、火鐮子、烙鐵等老物件,再到古井、爬犁、食籮等農具,形形色色的花饃模具,各式各樣的農家鎖具,令人們想起了鄉村生活,找到了兒時的記憶。民國時期運河人家的庭院和室內佈景,更是將人們的記憶拉回到了從前,讓依運河而居的吳橋人生活習俗一目瞭然。

紅色文化展區裡,革命時期的物品、書籍、圖片、畫報,讓觀者特別是年輕人,瞭解到革命歷史,學習革命精神,不忘先輩的奮鬥和犧牲,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代代相傳。

出口處,一面鑲嵌著瓷器碎片的牆,讓人驚歎。“這些都是大運河裡挖掘出來的瓷器碎片,承載著運河的千年歷史。”工作人員說:“館裡藏品都是從民間蒐集到的,有些是千方百計淘來的,經過精心整理歸類,很多藏品形成了完整的系列。”

踏入二樓民間集珍廳,珍貴的書畫作品“草書一筆虎”、《張遷碑》拓片,讓文化愛好者流連忘返。一件特殊的皮衣更是引人矚目,其與文學鉅著《紅樓夢》中出現的“萬皮衣”類似。其材質、做工、圖案都很特別,令人讚歎不已。

館裡,各種民間珍貴物品可見一斑。漢代的灰陶,唐代的白陶、青銅鏡、宋代的雙魚鏡,四大名硯、墨盒,帶有“吳橋”字樣的地契、稅票,經書及護書,珍貴藥材,銀票股票等,令人目不暇接。這些,既是吳橋民間的珍貴物件史料,也是北方乃至整個中國民間的瑰寶,值得一看。而一個小小的村級文化展館,竟有如此多的珍品,也十分難得。

作為雜技之鄉的文化展館,自然少不了“雜技”這一主角,三樓便是尋根與圓夢吳橋雜技精神探源圖像實物展。整個展廳採用文字、圖片、實物三元素合一的形式,分為兩個大廳12個版塊:九州希冀、藝海返潮、雜技搖籃、抗爭命運、勤學精藝、富濟顯達、愛國情濃、群星燦爛、產業圖強、激揚禮讚、繼承光大、圓夢之旅。12個版塊看下來,吳橋雜技的形成、演化及發展主線清晰瞭然,吳橋雜技的歷史形象而生動,觀者會深深感受到吳橋雜技精神的本源。

“傳承歷史、留住記憶、保護文化、體驗民俗、發展旅遊”,以此為主題,吳橋大運河民俗文化展館,將成為吳橋縣乃至全省村級民俗及文化旅遊的亮點。目前,展館布展已接近尾聲,預計近期開館。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