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繡”出幸福果 公安縣強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農村新報 時間:2019-10-26 10:58

真心“绣”出幸福果 公安县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公安縣是全國聞名的荊江分蓄洪區、全省血吸蟲病重度疫區、革命老區、重點插花貧困地區,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村49個,其中深度貧困村12個;貧困人口22217戶、67137人。

近年來,公安縣委、縣政府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真心真情下足“繡花”功夫,靶向治貧,截至目前已累計實現16317戶53233人脫貧,33個村出列,貧困發生率從8.9%下降至1.8%。2015年至2018年連續四年在荊州市脫貧成效考核中排名第一,2018年位居全省插花貧困地區脫貧成效考核第一名。2019年,公安縣將奮力完成剩餘16個存量貧困村11910人的脫貧任務,實現全域精準脫貧。

從昔日“蟲窩窩”“水窩窩”,到今日脫貧成效全市“四連冠”,公安縣脫貧攻堅走出了一條大膽改革、產業造血、多策並舉的務實探索之路。

真心“绣”出幸福果 公安县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強產業引擎

激發脫貧活力

產業是增收之本,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公安縣將產業扶貧作為主抓手,以產業興旺促農民脫貧、鄉村振興。

創新創建“三個合作社”,盤活“人、地、錢”。公安縣孟家溪鎮青龍村,丘陵地帶,毗鄰淤泥湖,三面環水,由於交通不便、基礎設施陳舊老化,“晴天旱、雨天澇”,農產品出村難、品種單一價格低,經濟發展困難。村支書鄒祖發2011年上任時,村級債務228萬,全村473戶2388人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3戶283人,是該縣省級深度貧困村之一。

2017年,縣委縣政府引進扶貧項目——“天露湖”中國生態農業公園,選址青龍村,該村以支部為主體,成立土地、農機、勞務三個專業合作社。全村農戶和村集體帶地6576畝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體以270萬產業扶貧資金,購買17臺插秧機、收割機等,入股農機合作社。吸納種田大戶、專業技術人員和全村適齡勞動力入勞務合作社,為“天露湖”生態公司提供農機操作,保潔、建設、種植、運輸等訂單勞務服務,具有勞動能力的43戶貧困戶全部入社,戶平年增收2萬元。截至目前,全村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極大改善,已獲得保底分紅431萬元,其中農戶股收益343.2萬元,合作社集體收益57.8萬元,村集體增收30萬元,。

近年來,公安縣以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和“三權分置”改革為契機,堅持支部領辦、村社合一、多元合作,以村為單位創建“三個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勞務合作社、資本合作社),著力解決農業高質量發展“人、地、錢”的問題。全縣已創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44家、勞務合作社144家、資本合作社5家,探索形成“產業扶貧項目+合作社+市場主體+貧困戶”新模式,實現75.7萬畝土地入股、7.6萬農戶入社,28個村實現整村流轉,帶動7700戶貧困戶加入產業鏈。

強市場主體

構建特色引領

“按照年出欄4800頭牲豬的標準,一個養豬合作社年收入可達34萬元左右,可帶動貧困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12萬元,可帶動40個貧困戶每年分紅6000元。”10月16日,惠州東進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公安縣扶貧投資項目負責人邵曉光介紹,公司擬在當地參與共建養殖合作社16家,以生豬產業帶動當地貧困戶發展。

莊鋪鎮欣榮村67歲的貧困戶馬巾玉,有空便到鑫盛農貿公司在該村投資的農業園草莓基地育苗,每天收入80元,跟她一樣在家門口務工的貧困戶每天不少於30人。2018年,鑫盛農貿公司整體流轉欣榮村土地近萬畝,從事綠色水稻、有機蔬菜瓜果種植及水產養殖,除土地流轉分紅外,吸納貧困戶71戶到基地就業,戶均年增收1.5萬餘元。

公安縣委、縣政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選擇生態綜合種養、特色果蔬等有市場前景、有發展空間、有經濟效益的綠色健康產業,引進龍頭企業入駐貧困村發展扶貧產業。2019年上半年,全縣參與產業扶貧的新型經營市場主體393家,帶動貧困戶4341戶。

在與市場對接中,該縣注重特色引領,精心制定葡萄、蝦稻、柑橘等36個有成熟經驗的特色產業菜單,在深入瞭解貧困村、貧困戶的能力特點的基礎上,選擇他們較為熟悉且能夠參與的產業類型,分類指導、因戶施策。截至今年9月,全縣已發展蝦稻50萬畝,葡萄11萬畝,橘柚7.5萬畝,砂梨1萬畝,帶動80%有勞動能力和發展意願的貧困戶共計12662戶自主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全縣特色產業帶動率由不到30%躍升到66%。

通過技能培訓,提升貧困戶產業技能水平。制定出臺《公安縣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在49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發展產業指導員158名,為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提供技術指導。今年上半年全縣組織農技培訓62場次,累計培訓8000人次,印發宣傳單6萬份,發送信息9000餘條次。

強政策落地

保障攻堅碩果

青龍村9組,一幢三底兩層小洋樓、庭前月季飄香、屋後蔬果滿園,好一派豐饒農家田園景象,誰能想到,這裡居然是該村曾經最窮貧困戶周澤全現在的家。

說起曾經的困難生活,今年65歲的周澤全滿是辛酸。2015年周澤全被確定為精準扶貧戶。政府不但給她和家人全額購買了農村醫保,還購買了大病補貼商業保險和意外傷害險,給她家落實了低保、給予了危房補貼。這極大地減輕了她的生活壓力,更增強了她脫貧致富的信心。周澤全勤勞肯幹,到“天露湖”公司葡萄園做日常管護人員,實現了在家門口再就業的願望,每月可獲2400元的管理收入,加上全家6口人的土地分紅,她家一年最少能有四萬多元收入。周澤全連續兩年被評為“最美脫貧人”。

政策是保障的基石,公安縣始終以決戰決勝的態度,狠抓精準扶貧政策落地。

圍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該縣制定了健康醫療、義務教育、安全飲水、危房改造、助殘幫扶、金融扶貧、就業扶貧等“7+X”扶貧政策,確保貧困戶應享盡享。實施貧困戶危房改造,截至目前,全縣4105戶危房已全部清零銷號。實施安全飲水保障工程,近三年累計投資近3000萬元,完成精準扶貧入戶安裝5841戶、16596人,目前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已實現村村通,全覆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大病補充保險”健康扶貧政策直達貧困戶,實施“先診療後付費”及“一站式”“一票式”結算。確保農村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實現“985”目標,即住院醫療費用報銷90%以上,大病、門診重症慢性病報銷80%以上,年度個人負擔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控制在5000元以內。實施教育扶貧工程,2019年春季學期全縣共發放教育扶貧資金429.48萬元,惠及各學段建檔立卡貧困學生6134人,縣內就讀貧困家庭學生獲得教育資助率達100%。

同時,縣財政每年將新增財政收入的20%、清理存量資金的60%用於精準扶貧,按縣級貧困村投入不低於200萬元、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投入不低於400萬元、深度貧困村投入不低於600萬元的標準落實資金項目,通過加大資金整合和項目統籌,每年用於精準扶貧資金達2.5億元,扶貧成效碩果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