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閘口鎮:小龍蝦闖出紅紅火火脫貧致富路

產業扶貧精準發力

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閘口鎮位於公安縣中部,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型鄉鎮。 2010年,由於小龍蝦的出現,閘口農業產業出現了新變局。經過產業扶貧的培植,小龍蝦產業為該鎮開闢出一條紅紅火火的脫貧致富路。

截至2019年底,閘口小龍蝦養殖面積達到8.5萬畝,產值達2.6億元。期間,閘口小龍蝦榮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閘口鎮被授予“中國稻漁生態種養示範鎮”榮譽稱號。小龍蝦產業成為閘口鎮主導特色農業產業,給貧困戶指出了一條脫貧致富光明路。目前,主導產業“蝦稻連作”帶動貧困戶脫貧成效明顯,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1613戶4728人中,因蝦稻產業鏈發展而受益的貧困戶達到1293戶,約佔全鎮貧困戶的80%,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據瞭解,2010年,閘口鎮小龍蝦養殖面積只有3000多畝,較為零散,畝平增收1000元左右。群眾對小龍蝦養殖認知不夠,在鎮域農業發展上還談不上規模。但考慮到本鎮地域特點,境內湖泊、溝渠、低湖田、中稻田較多,為小龍蝦生長繁育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且小龍蝦肉鮮味美,市場暢銷,閘口鎮黨委、政府認為發展這一產業潛力巨大,決定將發展小龍蝦養殖作為水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

2014年,閘口鎮小龍蝦養殖面積達到1萬多畝,畝平增收2000多元,小龍蝦發展已初具規模。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閘口鎮一直在精準扶貧產業扶貧上謀出路,想方設法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考慮到小龍蝦產業發展情況不錯,鎮委政府積極引導群眾發展蝦稻產業增加收入。全鎮共有542戶貧困戶通過直接養蝦實現穩定脫貧,自主發展蝦稻連作面積達6000多畝。

該鎮紅安寺村的貧困戶位文清因發展小龍蝦產業從貧困戶搖身變為脫貧光榮戶。位文清因患有嚴重肝病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他將脫貧目光集中到小龍蝦養殖上,通過享受扶貧金融免息政策貸款5萬元,開挖了18畝蝦稻田,當年他的蝦稻田就實現了水稻畝產1000多斤,蝦子收入5000多元,畝平收入共計6000元,第一年就收回了成本,還清了所有的債務。位文清也因在全縣2018年度脫貧攻堅中自主脫貧事蹟突出,被縣委、縣政府被評為“最美脫貧人”。

徐雙喜是閘口鎮高豐村的貧困戶,通過發展小龍蝦從脫貧戶變成了貧困戶幫扶戶。他在2014年率先將自己家的10多畝田進行開挖,發展小龍蝦產業,2015年家庭收入達到3萬多元,實現了有效脫貧。徐雙喜自己發展小龍蝦脫貧增收後,還主動帶動周邊5戶貧困戶養蝦增收,幫助曾經像自己一樣困難的人,受到當地幹部群眾普遍讚譽。(出處:荊州日報 記者 江峽 通訊員 張璐 田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