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兒子:守住2種家風,才會家族興旺發達

毋庸置疑,曾國藩的家教思想非常成功,因為曾氏家族至今依然興旺發達,子孫後代人才輩出,沒有出過一個敗家子。據統計,曾氏後人中出了有名望的人才240餘人,取得博士、碩士、院士、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職稱的多達百餘人。

曾國藩家族興旺發達的秘訣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我們可以從《曾國藩家書》中找到答案!

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兒子:守住2種家風,才會家族興旺發達

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年老體衰的曾國藩被慈禧太后緊急派往去處理“天津教案”事件。曾國藩深知此去凶多吉少,恐有不測,便給兒子們寫下了一封遺書性質的家書。家書中,曾國藩首先告誡兒子不要用嫉妒心和貪求心,這樣才能更好修身立德,積福積德。

然後,曾國藩告誡兒子說:一個家庭的興旺,常有這2個徵兆,一定要堅守住這兩種優良家風,並記得要傳給子子孫孫。到底什麼哪2種家風呢?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兒子:守住2種家風,才會家族興旺發達

第一:克勤克儉的家風;

曾國藩在家書中說:“歷覽有國有家之興,皆由克勤克位所致。其衰也,則反是。”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縱觀國家、家庭的興盛,都是由於勤勞節儉而成的。反之,它們衰敗的原因,則正好相反。

勤儉,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所謂是“成由勤儉破由奢”是也。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

“勤”可以樹立“吃苦耐勞”的品德,克服懶惰散漫的習性;而節儉更是可以樹立高貴的品德,正如諸葛亮所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兒子:守住2種家風,才會家族興旺發達

曾國藩之前就在家書中多次告誡家人要勤儉持家,繼而保持曾家興旺。比如他告誡弟弟說:“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告誡兒子說:“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曾國藩不止是苦口婆心地說教,他還以身作則,做到了好的勤儉表率。比如,他常年堅持早起、每天寫日記、每日讀書、勤勉辦公等等。至於節儉,他說:“我為官二十年,從類不敢沾染半點官僚習氣,飲食起居,還遵循簡樸的家風,特別簡樸也可以,稍微豐盛也可以,太過豐盛則我就不敢了。凡是官宦人家,又簡樸到奢侈容易,有奢侈到簡樸難。”

正是受到曾國藩勤儉家風的影響,曾氏家族才會越來越興旺,子孫愈加賢能,人才輩出。所以說,守住勤儉的家風,家庭會興旺發達,正如《章氏家訓》所言:“興家兩字,曰儉與勤”。

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兒子:守住2種家風,才會家族興旺發達

第二:孝友的家風;

何為“孝友”呢?就是指既能孝順父母長輩,又能友愛兄弟姐妹。

曾國藩在家書中說:“孝友為家庭之祥瑞。”意思就是說:一個家庭有孝友的家風,則是祥瑞的徵兆。

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是處理好家庭內部關係的基礎,是家庭和睦祥瑞的表現,更是家庭能夠興旺發達的根本。古語有云“因果報應”,在其他事情上面未必能夠全部應驗,但在孝友與否上面屢試不爽,即:孝友的家庭就會立即獲得吉慶,不孝友的家庭就會立即招來災禍。

這也從側面論證了《易經》裡面的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因此,我們要多多積累家庭的和善、和睦、孝友之風,才能多生出好的福氣。

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兒子:守住2種家風,才會家族興旺發達

家書最後,曾國藩還對兒子們說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話,他說:“你們的兩個叔叔的死,我反省自己覺得有愧疚之意。剩下的兩個叔叔都年齡越來越大,我這一生不知道還能不能相見。你們如果能夠切實做到‘孝友’二字,也足夠為我彌補遺憾了”。

反觀現如今,曾氏家族之所以能夠如此團結,能夠長盛不衰,不得不說有曾國藩“孝友”家風的功勞。因此,守住孝友的家風,一個家庭會越來越興旺發達。

曾國藩在家訓中總結了一個“四字訣”,即“勤儉孝友”(勤勞儉樸持家,孝敬父母長輩,友好兄弟姐妹,團結左右鄰居),他在“三致祥”中也說: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由此可見,我們總結曾氏家訓的精華,便在勤儉和孝友這兩種家風上面!而我們也可以根據《曾國藩家書》得出一個結論:一個家庭的興旺,常有以上2個徵兆——勤儉、孝友!

一封家書,一條家訓,一種家風,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正能量!

您家的家風是什麼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