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教孩子时,面对孩子的磨蹭和不专心,比喊,吼叫,威胁,恐吓,更好的方式是什么?

wm无处安放的心


在《教育总会有办法》一书中,作者认为:每个磨蹭和不专心的小孩背后,都有一位越界的家长。

我们先来看看面对小孩的磨蹭一般家长的做法:唠叨、催促、烦躁、打骂,这些负面的焦躁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1、越催越慢,越催突发状况越多,离目标越遥远

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因为他们做事情的能力有限,大脑得到指令通常要思考和处理,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对待。

当孩子在思考时,家长在旁边催促,孩子脑海里就会充满家长的催促声,占用了思考的时间,所以会越催越慢,这是家长直接的入侵和越界造成的。

孩子只有在自己舒服的模式下,大脑才会发挥出潜能,才会有创造力和自信心,所以,面对磨蹭的孩子家长不能再催了。

2、没有耐心的家长给孩子贴上“磨蹭”标签,会强化孩子磨蹭的心理



孩子磨蹭的心理一旦被强化,他们不光这次磨蹭,下次还加倍磨蹭,“你看,我就是这么慢。”导致必须做的事情慢慢做,可以不做的事情拖着不做。

家长的火大有时候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是不让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偏要做,这也是让家长很头疼的结果。

3、发火打骂通常没用,孩子只会木然没反应

尤其是男孩子,他们大脑不能同时处理多项指令,当面对家长连珠炮的催促夹杂吵骂,犹如对牛弹琴,他们只会闭紧嘴巴。



所以,面对男孩子,我们首先不能布置多项任务,比如说:“快点吃饭,吃完饭去把鞋子换了,背上书包我们去上学。”这就是属于多项任务,他们反应不过来的。其次,不能用很快的语速和孩子说话。

我们都知道催促发火不好,可有时候着急,就是控制不好自己情绪,那么,聪明的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布置任务要讲究步骤

首先,看着孩子眼睛,温和的说出你的想法,你想让孩子怎么做。当孩子确认已经明白了,给出反馈,证明你的任务已经成功下达了。

其次,等待的空隙要给孩子提醒。

最后,孩子完成任务要给孩子赞美和鼓励,用来强化下次目标和任务。



如果孩子没按预期完成,要和孩子找到问题症结,争取下次完成。

2、妈妈不能大包大榄

有的妈妈为了节省时间,会把孩子该做的一切事情都自己做了,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独立,还会养成懒惰的想法,认为只要以后自己磨蹭,这些事情都不用自己做。

3、接纳原则

面对孩子的磨蹭,家长必须要有接纳的心态,接纳我们孩子的与众不同,接纳他的缺点,接纳他的反应慢。只有家长接纳了孩子的不足,孩子才能从容的成长。

总结:

陪孩子的时候,家长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强势的介入。有时候,孩子会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做事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想一想,是不是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也是会磨蹭呢?


李子君


孩子写作业特别慢,每天晚上写作业都得坐在他旁边,盯着一笔一划的指导。但是,我们家长又要做饭收拾家务或者忙别的事情,不能时时刻刻在旁边盯着看,一会儿不看着,这边就开始偷懒,玩玩橡皮,玩玩铅笔,一听到有脚步声过来就赶快拿起笔写作业。同班的孩子一个小时就能做完的作业,他有时候磨磨蹭蹭两个小时都做不完,真是焦虑。

后来听别的家长说,自家都在书桌旁安装了摄像头,就算家长没时间在旁边,也能通过摄像头盯着孩子写作业。看到好几个家长都在用,觉得应该是个好方法,试一下又无妨。

安装好的第一天,我通过摄像软件提醒孩子的坐姿,着实把孩子吓了一跳,等他发现妈妈在用摄像头监视他的时候大哭了一场。

本想着有了摄像头能够帮助孩子纠正写作业磨蹭的问题,没想到却事与愿违,孩子写作业的效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变本加厉,甚至经常会对着摄像头做鬼脸和一些奇怪的动作,让人十分气恼,又担心这样下去会对孩子的心理带来影响,无奈之下四处“求医问药”,遇到了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唐唐老师,她为孩子分析了写作业磨蹭的原因和一些解决办法,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遇到同样问题的家长们能够借鉴。

家长要辅导,但不是监工

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辅导,这是毋庸置疑的,这时候的孩子识字量不足,需要家长辅助。但有些孩子到了三四年级,甚至是五年级,在做作业的时候依然离不开家长的辅导,这时候就有问题了。

“这个字写错了,赶快改正!”

“这道题老师上课不是讲过了吗,怎么还做错?”

几乎很少看到有家长在陪着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是心平气和的,在旁边一直盯着孩子,一旦发现错误立马指出来并要求改正,孩子稍微慢一点,或者错误多一点,很多家长就开始沉不住气要“河东狮吼”了,这些是大部分家长辅导作业的常态,但其实并不可取。

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

要改变这种现状,最先改变的是家长,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辅导并不是监视。

孩子年龄小,身心发育并不完善,这时候父母要尊重孩子年龄的特性,不能一直催催催。

试想一下,你在工作的时候,老板一直站在你旁边盯着你看,还时不时的吼你两声,你还能专心工作吗?这时候内心估计只剩下愤怒、委屈、生气这些无关工作并且影响工作效率的情绪了。

如果父母实在放心不下孩子自己写作业,可以找本书或者拿本字帖,和孩子一起学习,大家各做各的事,当孩子想玩的时候,看到父母依然在认真的学,多少都会受到影响。坚决不能出现父母一边刷手机一遍催促孩子学习的现象,这样只会让孩子不服气,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辅导作业时,先抓习惯,再抓错误

做作业之前有三问:

  1. 今天各科的作业量有多少?
  2. 今天的作业有哪些难点,打算怎么做?
  3. 今天计划先从哪一科作业开始做?

让孩子在做作业之前,心里有谱,让孩子养成学习有条理性的好习惯。

父母检查孩子作业

检查作业须知:

唐唐老师说,我们家长在检查作业时,如果发现有错题,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哪一题做了,而是告诉孩子这里面有两道题做错了,让孩子自己找出来,这样就迫使孩子再次检查自己的作业,不会过度依赖父母,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现在的陪伴是为了今后无需陪伴。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和我一样的家长们能够引以为鉴。


唐唐老师说教育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对这类问题真的很有话说。

  1. 儿子刚上学的时候,就是磨蹭、注意力不集中。每天作业要写到很晚,本来作业不是太多,他写着作业一会渴了,一会要去厕所,写好作业起码要跑出来三四趟。
  2. 总算写好啦,然后再收拾收拾洗洗澡,就十点以后了。

  3. 因为睡觉晚第二天就起不来,往往叫了几遍才慢悠悠地起来洗漱,你本来起床挺早做好了饭,等着他快马加鞭三下五除二吃好,看他不急不燥挑三拣四的样子真的挺恼火。



  4. 就忍不住发火:快点,到点了。快点,迟到了………用别人的话说,你们每天慌的跟打仗一样。
  5. 面对我的吼叫威胁,孩子会经常出现慌忙不知所措的情况。面对你不定时的一惊一乍,给他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担,时刻担心你会对他发火。



这样的生活方式时间久了大人孩子都会累的,必须改变。怎么改变呢?

一.首先从我做起,不再凡事都为他包办。让他知道学习、整理书包、收拾房间都是他自己的份内事。妈妈有自己的事要做,不能每时每刻都围着他转。妈妈身体也会累也需要休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要替妈妈分担。他刚开始的时候你会看他做的不好或心疼他,就忍不住想帮忙,但请住手,慢慢地你会发现他成了你想要的样子。

二.其次要给他适当的鼓励,不要没完没了的说你这也不行那也没做好。这样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让他自己否定自己,做事畏首畏尾。要重拾孩子的信心给他适当的鼓励,不应再一味地追求完美,容忍他犯错,更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

三.然后同孩子一起成长,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你会发现孩子磨蹭、不专心不是故意为之,因为他的能力有限或习惯养成。这需要你拿出百倍的耐心和宽容来引导孩子,帮他成长。

其实孩子真的率真单纯,要求不高。有时你的一个拥抱一个微笑,都会给他带来莫大的鼓励与安慰。来吧!让我们用心努力,一定会成为孩子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成长中的伙伴。

峰华晨诺


家有一娃,快7岁了。自从他上了小学后,也是同样感觉越来越磨蹭了。早上起个床得催,有时感觉他刷着牙就能去发呆了。

后来想想催不是办法,有时越是催,越是急,他反而更不急了。于是,我们改变了方法。

第一,让孩子形成时间观念。

每天早晨让他在喜欢的闹钟声中醒来,紧接着,给他一个时间段,自己刷牙、洗脸。有时,我会用我的番茄钟给他设定一个时间限度,让他知道10分钟、15分钟大概有多久,可以做哪些事。

第二,给他积极鼓励,激发他的行动力。

比如:如果今天能在15分钟内能完成刷牙、洗脸,那么晚上回来可以带他出去玩会。

第三,如果奖励用多了对孩子没用,那只能让孩子自己来承担磨蹭的后果了。

前阵子,在看《正面管教》时,当中提到了自然后果。我觉得这点还是很有用的,就比如拿孩子写完作业后,磨蹭不想收拾书本来说。平常我都会催他赶紧收拾好,后来我也不催了。只是提前会给他打好预防针,妈妈不会帮忙收拾,最后还得他自己来。

有一天,他东西没收拾好,上课时找不到书本,老师直接发班级群说孩子没准备好。自从那次后,他回家收拾书本勤快了很多。

最后,孩子喜欢磨蹭,父母也要做好榜样,毕竟我们每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的很多习惯,可能也是模仿而来的,因此,父母也要养成好习惯,这样孩子才容易受启发。

而说到孩子另一个问题-不专心。我觉得主要是

平时我们不要去打断孩子。

比如:孩子在做作业时,可以让孩子独自先完成,父母如果有问题,或者孩子有问题,可以告诉他,等他完成后再提出。这样既可以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也能让孩子养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

孩子的好习惯多数是从小养成的,父母不可能一直帮孩子,尽量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来的习惯。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作为父母,在孩子摸索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意见不同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再去做孩子的脚手架,给他支撑,而不是代替他。





木槿木木


管教孩子是身为,家长最大的难题,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面对孩子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中,多数家长都是选择责骂,甚至是棒打。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针对孩子的性格,允许孩子犯错吃亏,家长给予正确引导,养成自觉的习惯。


身为两个孩子的宝妈,我家大宝就是做事拖位,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有这样坏习惯的孩子,通常都是下面几点原因:


一,备受家里宠爱,从小到大家人包办一切,自理能力差。


我儿子就是这样的例子,因为我婚后不孕,经过多次治疗才生了他,家里人对他是千依百顺,还是宝宝的时候,只要哭喊下都心疼,从小都是疼在掌心的宝,吃饭是从小喂着,穿衣也是从来不自已做,上洗手间都要抱着,直到上幼儿园了,才发现什么都不懂。


看班上同龄的小朋友,自理能力好,而他什么都等着别人帮忙做,只会说我不会,帮帮我。老师建议我回家里,要培养他的独立能力。教会了他自已吃饭,但吃饭的速度和时间,慢得令人无法容忍,做什么事情都是拖拉,真的气坏我不少脑细胞。


二,从小做事三心两意,家人没有重视,培养好孩子专注力。


我儿子做事拖拉,做事情不专心,因为从小喂辅食的时候,只要哭闹都是用,各种玩具哄着食,或者开着手机,电视,让他边食边看边玩,从来没有用心地,用科学的办法解决,导致他去幼儿园,上课不专心,吃饭的时候要玩玩具,反正就是不能专心完成一件事。


别的小朋友上课就是画画,他一会画画,一会跑到外面玩,一会玩玩具,老师同我反映他注意力不集中,我一度怀疑他有多动症,后来检讨发现,他的坏习惯是从小在家里形成,因为家人想着他不吵不闹就好,顺着他的意,导致他随心所欲。


其实好早就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但家人都说小孩子是这样的,长大就好了,因为工作忙,我也没有重视,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他每天就是,在我的吼叫声中,挣扎着起床,慢悠悠地穿衣,慢吞吞地刷牙洗面,要不就看下电视 ,要不就玩下玩具,反正每次都是丢三落四的出门。


后来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如果上小学还是这样如何办呢?我只能想办法来解决:


一,了解孩子的性格,针对他的软肋,放任他犯错误。


我儿子的性格倔强,威逼没有用,利诱稍微起点作用,但根本治标不治本,每次都用物质条件来满足他,他会变本加厉。我给他制定了,每天生活时间表,告诉他每天要按时,做什么事情。他开始严格执行。但过几天就开始松懈了。我也不催促他,我不生气他还持别开心。


刚开始两天早到学校,但后面又开始恢复拖拉的性格,每天到幼儿园是最迟的,只要他迟到我也是晚到接他,迟到没有得到老现表扬,没有时间和同学一起做操,也没有参与早上的游戏活动,看到同学奖品他不开心。他开始对我不满。然后我趁机教育他,每天拖拉迟到才这样。如果想得到老师和妈妈夸奖,要每天按时清楚的,做好自已事情。在家我督促提醒他,在学校老师也多关注他,慢慢地做事有条理了,老师反映他的确进步了,还给他颂发了小奖状。


二,注意力不集中受家庭因素影响较大,家长以身作则。


孩子多少都会有点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有的孩子教育听得进去,但有的孩子是说不听的,我儿子就是属于后一种,在家里我就发现,他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看动画片,手里还要拿着玩具。做事三心二意,三分种热度。反观我们大人,也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手机,一边吃饭。


我意识到自已都不能专心,如何能责怪孩子,我提议家里人,吃饭的时候,不准玩手机,不准看电视,孩子就改掉了边吃饭,边做其他事情的坏习惯。而我发现孩子不专注,是因为家长陪伴的时候也少,我减少在家玩手机的时间,陪伴孩子练习写字,阅读,规定时间,引导他做完一样事情,再继续另外的事情。时间长了,他做事情不会三心两意了。


孩子的性格形成是日积月累的,要改变不是件简单的事,但发现有不良习惯,家长就要重视,针对性地去改变,孩子幼年可以及时纠正,任之发展只会后悔莫及。



暖暖初阳


做作业、吃饭拖拉,可以这么做,前段时间刚让姐姐在外甥女身上测试了一下,立竿见影。

姐姐一直特别头疼小外甥女吃饭拖拉的问题,好话说尽,连哄带骗,发现孩子该吃多久还是吃多久,一口饭在嘴里能含上半天,一会发发呆,一会听人说说话,一会又说不要这个不要那个,最后不得不开启河东狮吼。一顿饭下来感觉双方都元气大伤。姐姐很是纳闷,自己和他爸爸都是做事雷厉风行的人,怎么女儿就做事如此拖拉呢?不单单是体现在吃饭上,刷牙、出门、做作业等等。

于是我跟她说试试跟孩子比赛吧。孩子吃饭前,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今天喉咙有点不舒服,吃饭比较慢,你也不要吃慢点等等妈妈哦。

孩子一听这话,平时都是妈妈一直监督自己吃饭的,今天自己要陪着妈妈吃饭,好开心啊,我要好好表现才行。她就会不自学地吃快了。看到孩子吃快了,你也可以旁边接着说,你吃慢点等等我啊。

如果这时孩子吃得比以前快,你就要表现得略显失望,然后不得不说,哎呀,怎么今天你这么快呀,你以前不是很慢的嘛!如果孩子还是像以前一样慢,你就及时给予鼓励说,你真是了不起啊,你真的可以吃得这么慢啊。你的鼓励是孩子的动力源。

除了可以跟孩子比赛以外,面对拖拉的孩子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 理解孩子磨蹭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小龄儿童很多事情刚学会,比如穿衣穿鞋吃饭,做起来慢是正常的,还有一些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越是催他越容易出错,所以要先理解孩子的个性和实际情况。另外有些孩子不爱做作业,可能是因为不喜欢这个科目的老师,所以提不起积极性,或者是因为自己觉得作业难,做起来就慢了。总之,在说孩子前要先了解清楚情况,不要一昧的催孩子。

第二 家长看问题要多从积极视角出发

上面教姐姐的方法中在最后孩子不管用什么办法都不奏效时,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看,尽量找到孩子的优点夸夸,没有哪个孩子不爱被肯定的。比如孩子慢,你可以跟他说“好像比昨天快多了哦”“虽然你比较慢,但穿的衣服很整齐呢”“作业的字写得好工整呢”“你正在努力想做快一点”。

第三 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低龄儿童一般都没有时间观念,你们说的都是具体多长时间。平时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给他一个概念,比如听一首歌的时间是多长。当孩子完成任务时,提前跟孩子说多长时间完成,就是听几首歌的时间。当他开始做时就给他放歌,看他完成多少,然后告诉他,他用了多长时间,下次他就能比较直观地知道需要掌控怎样的速度了。就像我们自己考试一样,一开始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时间,都是在不断训练中,才能知道如何分配时间的。

心理学中有个专有名词,叫作社会抑制效应。即当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尤其是做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或者不太熟练的事情时,如果有他人在场,做事的效率和发挥的水平就会降低,做事的动力也不如一个人时强。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你给孩子辅导作业,苦口婆心一遍遍讲题,他却变得呆若木鸡,反应迟钝了。另外,一个磨蹭的家长背后肯定有一位着急的家长,平时催得多了,孩子已经产生免疫了。


育己育人


我是一个俩宝妈妈,我家老大是男孩,秋季面临上小学一年级,在幼儿园大班的班级里是数得着的磨蹭、不专心,我威胁、利诱、恐吓、吼叫那是每次写作业必备的,确对他没有起半点作用,却差点把自己气到医院去。那么后来我用什么方式改善了他的磨蹭和不专心那?一起来看看吧!

1、兴趣班:之所以给他报兴趣班,为的不是让他将来有多大的出息,只是想在他课余有个爱好,有个特长。而且在他喜欢的兴趣班中,他的专注力得到啦极大的改善。从一开始的不听课,到最后的认真积极,生怕漏听让自己学的不好,在练习专注力这方面我觉得舞蹈、绘画和跆拳道比较有效果。


2、重复写:很多时候,孩子不专心是因为他对知识的不熟练,这个时候,做为父母不要一味的去提问他,而是要和他一起看着教材或者书本重复写、重复读,等他可以理解啦专注力自然就来啦。

3、环境好: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给他创造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有专注力。特别是有二宝而且需要自己带的家庭,大宝想安安静静的写个作业 ,简直是比登天还难。所以,想要孩子不磨蹭、有专注力,就比较想办法尽可能的为他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也就是说,如果在管教孩子时,遇到孩子磨蹭、不专心,请不要 对孩子动不动就威胁、利诱、恐吓、吼叫 ,这样做的后果是不仅督促不了孩子进步,反而让他的叛逆期提前。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转移我们的情绪,通过迂回战术,比如让孩子多次的重复写、为他创造一个写作业的安静环境,还可以通过上舞蹈课、绘画课、跆拳道课等兴趣班,让不同的老师用不同的方法,和我们父母一起来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我们的孩子做事利索,做题专心。

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


杨谧说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

再宝现在两岁半,给办公室姐妹们的印象,就是活泼又乖巧。但其实再宝并不是从小就这么乖,她一岁的时候也很调皮,不听话。我印象中最深的,是第一次打她屁股的时候。那是去年冬天,再宝在家看绘本,看完了把书摊在一地。再宝当时已经可以自己整理书本了,所以我和她说,自己的书本要自己收拾好哦。

过了一会她没动静,她爸爸也过去再和她说了一次,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收拾好。但这次她还是没有反应,一脸我不收拾你们拿我没办法的样子。看到她这样强硬的态度,如果纵容只会让她慢慢养成骄纵的性格。所以我和老公决定,要对她进行后果教育。后果教育是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如果孩子犯了错,就要自己承担事情引起的后果。像安宝长大了,我会通过和她讲道理的方式,告诉她要承担的后果来教育她。但是再宝太小了,很多道理听不懂,打她,让她知道疼是她可以理解的一种后果教育。于是我把她抱到腿上,朝她的小屁股打去。因为是冬天,穿着尿不湿和线裤,打起来不疼,她被打了几下还是无动于衷。没办法,只能扒了她尿不湿打,她这才感觉疼,哭了起来。

她一边哭,我一边打,慢慢地,她的态度变得缓和了,愿意听话了。我停手,问她,妈妈爸爸和你一起整理,你愿意把书放好吗?她哭着点点头,我马上帮她穿好小裤子,紧紧抱住了她。

再宝挂着眼泪,边哭几声边往柜子走去。爸爸蹲在旁边帮她,拉着她的小手让她接触到书本。一碰到书本,她就很自然地把书往柜子里放,不用我们帮忙了。

看着她小小的个子,一本一本把书放好,我为她的表现感到骄傲。等她放完书,把柜门关好,我又拥抱了她,心中的幸福难以言表。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反对打孩子,作为一个母亲,我觉得这取决于“打”的出发点,你是出于爱她,还是只为了让孩子服从自己。比如把书扔着不管,看着很小的事,很多爷爷奶奶可能觉得没什么问题,没必要打孩子,帮她捡起来就好了。但恰恰是这种简单地“帮她捡起来”,会让孩子从小就不尊重他人的劳动,觉得有什么事总有家长来负责,自己什么都不用管。很多“熊孩子”,就是从不尊重别人开始,慢慢培养起来的。家长帮得越多,会让孩子觉得做什么事,总有家长会来帮忙承担,所以就没有犯错的底线。而现在的再宝,出远门自己背好自己的小包,自己走,实在太小体力受不住才会要抱;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不仅把自己的收拾好,还会帮别人收拾;坐飞机坐火车拿几本书就搞定了,从来不哭闹。她只有两岁半,但已经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弄湿了地板自己擦干净玩好玩具要收拾起来

这些改变,这些行为,和她受到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这种“打”,是有价值的教育手段。


花姐食养


我朋友的孩子幼儿园放学回家,带了老师布置的画画涂色作业,一张简简单单的蘑菇涂色练习画。吃饭之前,他拿着画笔在那里画,孩子他爸陪在他的边上。画一个点点,就摸摸这个,再画画点点,就摸摸那个,5个蘑菇点点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把他爸气得直接拿走了画跟彩笔。

吃完饭,换妈妈陪着,因为家里的电视机开着,画几笔,看一会儿电视,再画几笔,摆弄一下玩具,妈妈差一点就炸毛了,催着孩子把画给画完。朋友跟我抱怨说:“我算是体会到一点人家辅导作业的心情了。能把我气死!怎么这么磨蹭!”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有这种类似的烦恼吧。尽管软硬兼施,孩子依然是磨磨蹭蹭,慢吞吞地跟不上大人的节奏。

那为什么孩子会这样磨蹭让你抓狂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孩子磨蹭有原因

1、孩子处于动作发展期。由于神经、肌肉的活动还不协调,同时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处于动作发展期的孩子就会有手脚不灵活、不协调的表现,从而导致做事情比较缓慢。

2、孩子对需要做的事情缺乏兴趣,就会用磨蹭来拖延。比如,让孩子看喜欢的动画片,没几天就能看完;而让孩子收拾玩具,他就会磨磨蹭蹭的,任你三催四请,直到马上就要“爆发”时,他才会稍微把动作加快一点,等你稍微不注意,他又放慢了速度。

3、注意力不集中。3岁之前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情都很感兴趣,所以总会被眼前的事吸引而忘记了手头的事。就像朋友的孩子,画画时被电视给吸引,而浪费了不少时间。

4、家庭环境影响。家里父母及其他成员若是慢性子,那么孩子十之八九也会是慢性子。

5、孩子的时间观念差,做事情缺乏紧迫感。

6、父母过多的对孩子静心照料,使得孩子过分依赖父母。明明面对的是一些自己需要自己完成的事情,他也会不紧不慢地磨蹭,等待父母的援助。

既然有这些原因,那该怎么样帮助孩子摆脱“磨蹭”,跟拖延说拜拜呢?不如试试下面的方法。

1、给孩子做好榜样

如果父母也有磨蹭的习惯,一定要改,要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索、动作迅速的做事习惯。父母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2、试着跟孩子比赛

父母可以跟孩子进行比赛,比如看谁穿衣服快,谁叠被子快,谁刷牙洗脸快等等。另外,要给孩子设计一张比赛的成绩表,记录每天做事情所用的时间。进步了,那就奖励孩子,没有进步,就不给予奖励。

3、利用孩子的爱好来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

父母可以选择孩子平时爱听的故事、最爱玩的时候游戏等来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促使孩子快速行动。比如孩子喜欢玩游戏,那爸爸妈妈就可以对孩子说:“你快点把画画完,我们就可以再玩昨天的游戏了哦。”不过在利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不用欺骗孩子,说过的话就要兑现,否则,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对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带来消极的影响。

4、训练孩子的手上速度

孩子因为动作不熟练,缺乏操作的技巧以至于做事慢,父母可以通过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让孩子的动作快起来。比如怎么穿衣服比较快;怎么整理玩具才能拿取方便,学习分门别类等等。孩子找到了方法,速度自然也就提高了。

5、适当给予孩子鼓励和夸奖

表扬和鼓励要比批评和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受到的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一般的孩子都较为看重来自外界的认同,所以,要想让孩子不再磨蹭,父母改变对孩子的评论是必须的。“你如果再快一点就更出色了!”“你现在比过去进步很多了哟!”等,比“你快点行不,慢死了!”“你怎么这么笨!”更好,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

除了一些方法,还需要让孩子明白磨蹭是会给自己带来损失的。让孩子去品尝磨蹭带来的后果。比如孩子赖床,提醒他一下“再不快点就迟到了哦”。等他真的迟到了,挨了批评,下次自然而然也就会加快速度了。

说在最后

孩子做事磨蹭,不要吼,不要喊,也不要上家法,从自身和孩子出发,想想这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一起改正,孩子会在父母的努力下,渐渐的变得更加好!

欢迎关注@属猪老爸 一起分享讨论育儿经验


属猪老爸


朋友的孩子幼儿园放学回家,带了老师布置的画画涂色作业,一张简简单单的蘑菇涂色练习画。吃饭之前,他拿着画笔在那里画,孩子他爸陪在他的边上。画一个点点,就摸摸这个,再画画点点,就摸摸那个,5个蘑菇点点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把他爸气得直接拿走了画跟彩笔。

吃完饭,换妈妈陪着,因为家里的电视机开着,画几笔,看一会儿电视,再画几笔,摆弄一下玩具,妈妈差一点就炸毛了,催着孩子把画给画完。朋友跟我抱怨说:“我算是体会到一点人家辅导作业的心情了。能把我气死!怎么这么磨蹭!”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有这种类似的烦恼吧。尽管软硬兼施,可孩子依然是磨磨蹭蹭,慢吞吞地跟不上大人的节奏。

那为什么孩子会这样磨蹭让你抓狂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孩子磨蹭有原因

1、孩子处于动作发展期。由于神经、肌肉的活动还不协调,同时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处于动作发展期的孩子就会有手脚不灵活、不协调的表现,从而导致做事情比较缓慢。


2、孩子对需要做的事情缺乏兴趣,就会用磨蹭来拖延。比如,让孩子看喜欢的动画片,没几天就能看完;而让孩子收拾玩具,他就会磨磨蹭蹭的,任你三催四请,直到马上就要“爆发”时,他才会稍微把动作加快一点,等你稍微不注意,他又放慢了速度。


3、注意力不集中。3岁之前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情都很感兴趣,所以总会被眼前的事吸引而忘记了手头的事。就像朋友的孩子,画画时被电视给吸引,而浪费了不少时间。


4、家庭环境影响。家里父母及其他成员若是慢性子,那么孩子十之八九也会是慢性子。


5、孩子的时间观念差,做事情缺乏紧迫感。


6、父母过多的对孩子静心照料,使得孩子过分依赖父母。明明面对的是一些自己需要自己完成的事情,他也会不紧不慢地磨蹭,等待父母的援助。

既然有这些原因,那该怎么样帮助孩子摆脱“磨蹭”,跟拖延说拜拜呢?不如试试下面的方法。

1、给孩子做好榜样

如果父母也有磨蹭的习惯,一定要改,要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索、动作迅速的做事习惯。父母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2、试着跟孩子比赛

父母可以跟孩子进行比赛,比如看谁穿衣服快,谁叠被子快,谁刷牙洗脸快等等。另外,要给孩子设计一张比赛的成绩表,记录每天做事情所用的时间。进步了,那就奖励孩子,没有进步,就不给予奖励。


3、利用孩子的爱好来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

父母可以选择孩子平时爱听的故事、最爱玩的时候游戏等来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促使孩子快速行动。比如孩子喜欢玩游戏,那爸爸妈妈就可以对孩子说:“你快点把画画完,我们就可以再玩昨天的游戏了哦。”不过在利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不用欺骗孩子,说过的话就要兑现,否则,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对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带来消极的影响。

4、训练孩子的手上速度

孩子因为动作不熟练,缺乏操作的技巧以至于做事慢,父母可以通过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让孩子的动作快起来。比如怎么穿衣服比较快;怎么整理玩具才能拿取方便,学习分门别类等等。孩子找到了方法,速度自然也就提高了。


5、适当给予孩子鼓励和夸奖

表扬和鼓励要比批评和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受到的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一般的孩子都较为看重来自外界的认同,所以,要想让孩子不再磨蹭,父母改变对孩子的评论是必须的。“你如果再快一点就更出色了!”“你现在比过去进步很多了哟!”等,比“你快点行不,慢死了!”“你怎么这么笨!”更好,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


除了一些方法,还需要让孩子明白磨蹭是会给自己带来损失的。让孩子去品尝磨蹭带来的后果。比如孩子赖床,提醒他一下“再不快点就迟到了哦”。等他真的迟到了,挨了批评,下次自然而然也就会加快速度了。

说在最后

孩子做事磨蹭,不要吼,不要喊,也不要上家法,从自身和孩子出发,想想这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一起改正,孩子会在父母的努力下,渐渐的变得更加好!


我是一枚战斗在育儿一线的二宝妈,欢迎关注,一起分享育儿战役中的点点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