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重庆、青岛、武汉等城市,大学生们愿意呆在这些城市发展吗?

北京不冷东京热


昨天,某主流媒体发布了新闻,拥有百万大学生的武汉,为何留不住大学生。


其实这是一个老话题了。文章中找出的症结是,虽然武汉城建迅猛,生活便利度,城市商业、地铁等基础设施迅猛发展,但经济结构仍然单一,比如汽车、钢铁,而这些传统经济薪资不高,要的人也比较少,收入难以抗衡武汉节节升高的房价。另一方面,新经济比较少,导致没有那么多的岗位能够留住武汉大学生,他们不得不都跑到杭州、广东就业。


当然武汉也不是一无是处,近一两年,武汉发展还是很快的,这个有目共睹。腾讯、联想、小米等也纷纷在武汉建立区域总部,武汉的新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起色,只不过还需要时间。但武汉确实需要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需要与人们的收入与企业的投入产出保持合理性。


与武汉一样,青岛、重庆、天津的城市建设都一日千里,但另一方面,也留下了不少的城市债务。这个方面不细说,重要的是这些城市的新经济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换句话说,目前整体发展还比较弱。


天津的产业集中在贸易、港口航运,以及一些制造业上,包括飞机。这些行业多是资本密集型,但对劳动力的吸收不是那么大,天津缺乏新经济,也缺乏亮眼的民营经济,城市房价达到3-5万,但人们的平均工资才5000-8000元,年轻人只好用脚投票。


另外,青岛、重庆也一样,两个城市都越来越美丽,房价也涨的比较高,尤其是青岛。但青岛的经济结构多是传统工业、贸易,收入有限,但收入又赶不上房价,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走青岛。重庆也是如此,当然重庆在中欧班列、计算机生产、摩托车等方面表现亮眼,但整体而言新经济还缺乏。


这些城市都被认为是中国的准一线城市,未来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但要注意的是,千万别走入土地财政的陷阱,一定要把实体经济、新经济做上去,给产业和年轻人空间,保证流动性,这样才行。



北京不冷东京热


一线城市曾经是大学生最向往的地方,机会多、收入高。但随着一线城市的房价高涨和人口快速增加,一线已经变得竞争更加激烈,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至少想要留在一线是越来越难。

于是天津、重庆、青岛、武汉这些新一线城市就成了新一代的大学生目的地。虽然高端人才依然还是以一线为主,但次高端人才和一线工作岗位有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大学生。而且新一线城市在当地上学的外地大学生留存率也越来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问题也比较明显,因为近年来新增人口率下降,但具备人才竞争的城市越来越多了。曾经只是几个大城市分享高层次人口红利,现如今除了一线和新一线以外,就连合肥、福州、南昌、昆明这些普通省会也在大手笔抢人。而且很多岗位的收入并不比新一线低多少,这就导致外出人口回流现象明显。比如河南曾是外出人口第一大省,而郑州快速崛起为新一线,于是河南的外出人口大规模回流去郑州。这都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目前呈现的问题就是直辖市以及各省核心城市都处于人口净增长,而其他几百个城市清一色的负增长。

人口净增城市在大学生流入方面也分三六九等,包括新一线也有差异,杭州、南京、苏州第一档,武汉、成都、重庆、西安、郑州、青岛第二档,宁波、东莞、无锡、沈阳、大连第三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