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黑子減少,全球厄爾尼諾事件,北極海冰降至最小值,今年冬天是否會出現冷冬?

青梅古酒


感謝提問,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分別對太陽黑子、厄爾尼諾現象以及冷冬的概念全面瞭解一番,才能分析出太陽黑子活動對地球溫度的影響。

太陽黑子

前面我們講到了太陽是地球上光和熱的源泉,因此太陽活動的強烈對地球的影響就不言而喻了。

太陽黑子屬於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發生在太陽光球層上的一種太陽活動,是太陽活動中最基本,也是最明顯的一種活動現象。

雖然名為“太陽黑子”,但它其實並不“黑”,而且實際上它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漩渦,溫度在4000度左右,相比太陽光球6000度左右的溫度明顯要低很多,因此看上去要暗淡很多。一般情況下太陽黑子很少單獨活動,基本上都是成群出現,並且一旦大黑子群具有旋渦結構時,就預示著太陽上將有劇烈的變化。

關於太陽黑子的形成,目前尚無科學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與太陽磁場有著密切的關係。從現有科學研究來看,太陽黑子的活動週期為11.2年,且黑子爆發對地球的磁場也會產生影響,在黑子數量增加最顯著的年份,這種磁極顛倒的狀況與歷史上若干地球變冷時期的相關太陽變化類似,但至於黑子數增加是否預示著地球將會變冷同樣尚無定論,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和研究。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指的是赤道中、東太平洋表層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直接導致全球性氣候反常的現象。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南半球赤道低氣壓帶的東南信風減弱,造成原本在信風作用下自東向西流動的南赤道暖流活動也隨之減弱,下層冷水上泛補充較少,使得大範圍表層海水溫度增高或難以降低。

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雖然就全球而言年降水量明顯比正常年份要多一些,但它同樣會造成一些地區出現旱的旱澇的澇,比如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各國將遭受洪澇災害的影響,南亞至大洋洲一帶的許多國家則出現嚴重乾旱,而我國也將受其影響出現南澇北旱的現象,由於將明顯增多或明顯減少,對當地的生產生活都會帶來較大的影響。

冷冬

冷冬和暖冬都是氣象學上的一種名詞,分別表示冬季平均氣溫低於或高於常年值的一種現象,即某地區某年整個冬季的平均氣溫低於或高於常年值(也稱“氣候平均值”)。以我國為例,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為冬季,且常年值取最近30年的均值,目前最新的冬季氣象平均值取的是1981~2010年這30年的平均值。

最近我國的一些地方先後迎來了入秋以來的首場降雪,就在昨天緯度相對較低的湖北神農架也不例外,但相比去年的首場降雪卻足足晚了21天(去年首次降雪時間是10月1日),如果單看降雪時間的先後,能不能判斷是暖冬還是冷冬呢?

很顯然,判斷某一區域是暖冬還是冷冬,簡單的摳一下定義就能搞清楚,講的是一整個冬季相比最近30年的均值,而冬季還未來臨或者還未結束,怎麼可能有完整的數值呢?

而且,通常情況下很多人都將天氣與氣候的概念混為一團,可能連續幾天出現雨雪天氣並且非常溼冷就將其與冷冬聯繫起來。

實際上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焚燒化石燃料和石油等化學物而使得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導致全球氣候持續變暖,而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之一就是某些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地理那些事


簡單的說下,山東煙臺去年的10月12號去交供暖費,當時就穿的毛衫加外套,天氣就挺涼的了;今年10月16號網上交的供暖費,今天23了,但是穿一件毛衫就可以了,看了下天氣預報,到11月上旬溫度都還可以,所以說今年冬天大概率為暖冬,且時間會比較短,明年的2月上旬天氣應該會和現在差不多了;


新時代的蘋果人


何謂“暖冬”?是指某年某一區域整個冬季的平均氣溫高於常年或多年氣溫平均值。這個平均值是我國1971~2000年的30年氣溫週期。

年平均氣溫也與降水一樣,各地也有差別,即使是暖冬,有的地方年平均氣溫可能比往年低,還是冷冬,這可能與寒潮南下路徑有關,比如,對於四川盆地而言,每次強寒潮南下時路徑與颱風一樣,路徑也有變化,今年臺風登陸的少,往往是偏東擦著沿海邊北上,去日本偏多,這是今年臺風的特點,寒潮也是如此,南下時多數繞過四川盆地,對於四川盆地來說人們感覺今年冬天天氣暖和,認為是暖冬。但對於華北地區及華東一帶省份其表現天氣非常嚴寒,認為是冷冬。所以說全國各地的感受是有差別的。

2019年冬季快要來臨了,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筆者推測為暖冬,但暖冬裡某區域或某月份有可能刷新最低氣溫記錄,出現極端嚴寒天氣。

去年冬季12月初,筆者所在的京津冀地區出現了一次強寒潮,氣溫降到了-12~-16°C,連續了一週左右,創下了33年以來同期最低氣溫記錄。今年冬季呢,估計寒潮南下的次數更頻繁,會創下最低氣溫記錄。所以說今年冬季極端天氣可能增多。

近幾十年,地球所在的宇宙環境有可能出現了變化,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加快或變慢,黃赤交角改變,都會引發天氣異常,太陽活動也頻繁起來,太陽黑子減少標誌著太陽活動又進入新的爆發週期,這些都對地球產生的深刻影響,最直接的反映是氣候變化,大氣環流出現異常,又導致厄爾尼諾活動次數漸漸地多了起來,週期也越來越來越短,極端天氣增多。今年夏季歐州出現了持續高溫天氣,個別區域最高氣溫刷新的有人類歷史記載的記錄。我國伏天“涼夏”,南方9月份高溫,西部地區多雨,長江中下游地區乾旱,都說明了天氣要素極不穩定,預示著今冬也會出現暖冬並伴隨著極端嚴寒天氣。

地球宇宙環境變化和人類的不合理生產活動,還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北極海冰面積越來越小,這些溫暖的海水,會改變北極圈的地理環境,導致冬季的北極渦漩變得不穩定,經常“離家出走”南下,這會給我們帶來極端嚴寒天氣,去年美國受極地渦漩影響,芝加哥一帶出現有史以來的暴風雪天氣,氣溫降低到-30°左右,體感溫度達到零下50°,航班停運,工廠關門,公路擁堵,嚴重地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我國與美國同處北半球,地理緯度相當,今冬北極渦漩有可能侵擾我們國家,出現極特殊的嚴寒天氣。


地理縱橫


太陽黑子減少是指太陽上的黑子活動趨於平緩,這裡太陽內的核聚變反應相對平緩,太陽對外的幅射能量忽大忽小的情況變化了,太陽系內行星正在平緩接受太陽的這種變化。

全球的厄爾尼諾事件是指地球的熱量接受機制變得反常,導致地球的許多地方都存在"氣候反常"現象,有些熱的地方非常的高溫,而有些地方又非常冷凍,甚至是嚴寒天氣。

北極海冰降至最小值是指原先在北極海上的冰山和北極海上的浮冰都非常少,在數學統計上是一個非常少見的低數值。

至於今年是不是一個冷冬,這個問題具有不確定性,太陽的黑子減少一般只能導致地球的受輻射趨向傳統數據的平均值,照理只能在概率上使地球氣溫回覆至傳統的氣溫水平,至於厄爾尼諾現象只是地球的局部地區氣候反常而不會影響地球的平均氣溫,北極海的冰降至最小值也是地球的海洋洋流中多了一些融冰的冷凍海水移往他處,並不會影響全球的洋流流動方向,全球洋流的水溫才是影響全球氣候的最重要參數,在這個意義上,只能說北極海的冰凍海水流動經過之處才能存在冷冬,全球都進入冷冬的講法並不靠譜。在北半球,西伯利亞的寒風其實就是北冰洋的冷凍海水所引起的,中國人講的吃"西北風"中的"西北風",其實就是來源於這麼一個氣候變化的形成機制之中。


大偉140797056


理論上有可能是冷冬。但也分地域,因為,惡劣的大氣候裡,也有合諧的小環境存在。比如,湖北黃梅縣,全國今年到處都有雨有澇,而黃梅縣卻連續四五個月乾旱。風雲旋動,偶爾也會導致某一地域出現“真空”。


洪山青玉


全球變暖是近幾十年來的長期趨勢,更有關聯的應該是目前處於太陽活動頻繁年,因此與後面的原因關係更密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