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农村深山,有想养殖牛蛙的想法,牛蛙养殖需要知道哪些知识?

暖语悟心


您好,根据您提出的牛蛙养殖知识,以下是我个人所采集到的一些知识:

 

1.蛙池选择。一般养殖牛蛙有人工建池集约养殖和天然池塘开放式养殖,前者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因此我们着重介绍人工建池:我们要把蛙池划分为产卵池,蝌蚪池以及幼蛙池,成蛙池;水深在半米到一米为宜;由于牛蛙是两栖动物,我们要建立滩涂缓坡可供其休息;可在池中铺沙设土,种植水生植物,提高氧气含量;在上当设置遮荫棚过种植叶面宽大的植树;在池边筑墙,可以起到防逃和预防天敌的作用。以上就是一个成熟的蛙池的标准。

2.蝌蚪培育。牛蛙是蛙类的一种,需要从蝌蚪进化,所以做好蝌蚪培育管理十分重要。我们要把蝌蚪幼虫和成型幼蛙分池培育,幼虫的体型小,活动能力差,抵抗力弱,容易染病,所以根据幼虫的特性我们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和溶氧度,增加巡塘次数,预防及消灭幼虫的天敌;我们还可以根据水中的肥力情况,人工施肥,培育蜉蝣动植物作为幼虫的养料;保持水温在20到30度左右,做好防寒预防工作。

3.幼蛙养殖。脱离蝌蚪形态后的两个月,这个时候的幼蛙还处在一个比较脆弱的状态,幼蛙应该转移到专门的幼蛙池中进行饲养。此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喂食的饲料可是增加一些少量的肉饲料,前期以活昆虫为主,也可以适当添加小鱼等作为辅食,后期逐渐进行死物饲料训食。由于牛蛙具有互相残杀的特点,所以后期等幼蛙长大,体型大的要开始放到成蛙池。

4.成蛙管理。成蛙的蛙池水深在1到1.2米,要在池底铺设陈泥,建立蛙穴,成蛙的弹跳力极强,所以成蛙池的防逃墙要加高;成蛙较之幼蛙的投喂的饲料大致差不多,但要较幼蛙的投喂量要加大,而且为了满足它们不同时期的生长需要,我们可以投喂专用的饲料。

5.水质管理。养殖牛蛙最关键的就是有一个洁净的水质环境,这样不仅可以让牛蛙更好地生长,还可以减少其生病的几率。所以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投喂量要合理,要及时打捞清洁,避免残饵沉塘污染;根据水质状况及时排水换水;养殖水生作物,可提高水质洁净。

6.越冬准备。牛蛙是一种典型的冬眠的动物,在水中温度在10度以下牛蛙就会进入冬眠的状态。我们要为其准备好越冬的场所,并事先进行越冬喂食,让其有足够的能量支撑冬眠期。

以上就是我对牛蛙养殖的一些个人见解,如果能帮到您,请点个最佳采纳,谢谢~











小伟赶海


在牛蛙幼蛙期,投喂的饲料应以活昆虫为主,也可以加入一些蚯蚓、小鱼等,当养上一年后,牛蛙的性腺发育成熟,这个时期的饲料以小型昆虫及水生动物为主。因牛蛙对温度非常敏感,如果气温低于十度应及时进行保温防寒。

一、幼蛙如何养殖

这里指的幼蛙并不是指小蝌蚪时期的牛蛙,而是指身体已经脱离蝌蚪时期近两个月左右的小牛蛙,这时的小牛蛙体重只有20克左右,这时我们给牛蛙进行喂食的话饲料主要是活昆虫为主,可以准备一些蚯蚓及小鱼等,另外幼蛙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性就是不吃死物,所以为了能够让幼蛙适应吃死物的习性,让其慢慢转变过来,我们可以在喂食先将死物放在饲料盘中,然后再放一些活物到饲料盘中,比如准备几条活泥鳅,这样能够让青蛙产生一定的错觉,让它以为都是活物,然后慢慢的转变过来。幼蛙的放养量可以为一平方米100只,如果是在满了四十日龄以上的牛蛙即可放80只每平方米。

二、牛蛙的养殖要点

一般幼蛙养上一年之后其性腺就发育成熟了,一只成年幼蛙的标准体重能够达到250g以上,一般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上市售卖了。成年幼蛙的进食对象一般多为小型昆虫及水生动物,像蚯蚓及小虾等都可以是它的食物,如果幼蛙经过饲料驯化后它也是可以改变食性的,可以将蚕蛹等家畜的内脏给其作为饲料喂食,因为牛蛙是昼伏夜出,属于夜行动物,所以我们的喂食时间尽量在晚上,一般都是傍晚进行喂食,喂食就要一次性喂足,因为如果饲料不够的话其会出现互相抢食以及互相残杀的现象,而且饲料不能太单一,否则会导致其营养不良,从而发生维生素缺乏症,一旦患上这类病很容易引起牛蛙的皮肤病。

三、牛蛙养殖的三种方法

1、集约养殖

这种方式是用的最多的,集约养殖就是高密度化的养殖方法,既可以单独养殖牛蛙,也可以将牛蛙和鱼一起养殖,在选择养殖场地的时候蛙池的水深在一米左右最好,可以在蛙池里面放上一些水生植物,让其能够栖息在上面,可以种植一些荷叶在蛙池中,一般放养的密度为一公顷2000-3000只。

2、半开放式养蛙

半开放式养蛙就是在大一点的水面投放幼蛙,饲料用天然的饵食为主,人工饲料为辅进行养殖。

3、流放养殖

牛蛙投放到成千上万亩的水面上,这就是流放养殖,但是前提是这种睡眠应该有大量的天然饵料以及水生植物。

四、牛蛙的养殖注意事项

1、牛蛙是一种对温度非常敏感的动物,如果周围的气温低于十度的话它就会自动进入冬眠状态,如果温度低于零下后牛蛙会直接冻死,另外如果温度太高也会造成热死的可能性,牛蛙的最佳生长发育温度为25-30度。

2、湿度对牛蛙也是有影响的,因为牛蛙的表皮是完全裸露在外面的,没有任何保护组织,所以牛蛙生长环境太干燥的话会影响到它的生长,如果直接对其日晒半个小时能够直接晒死牛蛙。


善良的老刘家


我自己有土地想搞养殖牛蛙

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牛蛙是池养的,会牵涉到改变土地用途。因此,必须经过当地土地管理局、城市规划局的审核批准,并发给土地使用证书,可以选择在村属的荒坡、废地承包。 从事水产养殖需要办水产养殖证,具体办理手续如下: 1、养殖户到地方水产站提出申请(须提交以下材料): 1)身份证复印件(养殖户或企业法人); 2)提交所在村委会养殖证明; 3)租赁合同或承包合同。 2、申请表信息填好后,报请所在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审核、盖章; 3、水产部门工作人员依法审核; 4、 实地绘制池塘图纸(填写审核表、养殖证正本); 5、报请渔业主管部门审核(临翔区农业局); 6、报请地方人民政府审核、发证; 7、 区水产站通知办证人员领证。 扩展资料: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第二章 养殖用水 第六条 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定期监测养殖用水水质。 养殖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确需使用的,应当经过净化处理达到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养殖水体水质不符合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经处理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当停止养殖活动,并向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其养殖水产品按本规定第十三条处理。 第七条 养殖场或池塘的进排水系统应当分开。水产养殖废水排放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三章 养殖生产 第九条 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有关规定申领养殖证,并按核准的区域、规模从事养殖生产。 第十条 水产养殖生产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养殖技术规范操作要求。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配置与养殖水体和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水处理设施和相应的水质、水生生物检测等基础性仪器设备。 水产养殖使用的苗种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质量标准。 第十一条 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逐步按国家有关就业准入要求,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参考资料来源:咸安政务网——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牛蛙怎么养殖

养殖方法: 1)蝌蚪的管理。 2)控制水温与水位。 3)控制水质。 4)经常保持池水清洁卫生。 5)及时处理蝌蚪严重浮头现象。 6)做好扩池工作,保持适宜的放养密度。 7)做好蝌蚪越冬管理工作。 注意事项: 1)控制水温。 2)控制水质。 3)要经常保持陆地潮湿,种植作物或建棚以避强光强射。 4)及时分类、分池管理:幼蛙生长发育快,而个体差异大。 5)经常做好病虫害和天敌的防治工作. 6)做好幼蛙的越冬管理工作. 牛蛙简介: 1)蛙科(Ranidae,即赤蛙科)动物,学名Rana catesbeiana。独居的水栖蛙,因其叫声大且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故名牛蛙,为北美最大的蛙类。 2)因其叫声大而得名,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牛蛙是两栖类生物的天敌。原产于美国东部数州,後被引进西部各州和其他国家。牛蛙体绿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黄色,四肢有黑色条纹。 3)牛蛙体绿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黄色,四肢有黑色条纹。体长约20厘米(8吋),后肢长达25厘米(10吋)。成体大者体重超过0.5千克(1磅)。常生活於静水中或其附近。春季繁殖,卵产于水中。蝌蚪呈绿褐色带有深色斑点。蝌蚪阶段持续1~3年,决定于气候条件。许多牛蛙可供食用或用作实验材料。 4)体形与一般蛙相同,但个体较大,雌蛙体长达20厘米,雄蛙18厘米,最大个体可达2千克以上。头部宽扁。口端位,吻端尖圆面钝。眼球外突,分上下两部分,下眼皮上有一个可折绉的瞬膜,可将眼闭合。背部略粗糙,有细微的肤棱。 5)四肢粗壮,前肢短,无蹼。雄性个体第一趾内侧有一明显的灰色瘤状突起。后肢较长大,趾间有蹼。肤色随着生活环境而多变,通常背部及四肢为绿褐色,背部带有暗褐色斑纹;头部及口缘鲜绿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颜色随雌雄而异,雌性多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为金黄色。鸣声很大,远闻如牛叫而得名。



乡村徐老三


养殖牛蛙首先要知道他的居住环境

牛蛙属于两栖动物,喜欢待在池塘、江河岸边草丛,白天喜欢待在水里,等到晚上的时候再出来觅食,所以养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为牛蛙营造一种水陆两栖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牛蛙的生长。

其次是牛蛙的生活习性

牛蛙有群居的特性,往往是几只或几十只共栖一处,待适应环境后,就不要随便搬迁了。而且牛蛙生性凶残,经常会出现打吃小的习惯,所以不要把大小不一样的牛蛙放在一起喂养,要注意大小分开饲养。

牛蛙主要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食活饵料,而且在不同的阶段对于食物的摄入量也不相同,所以要注意在不同时期投的饲料也要注意量。

我觉得只要在养殖的时候注意这几点,养殖的难度应该不大,但是,养殖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岁月记忆录


关于养殖技术这块,先从买几本书来看吧,最直接,永远不要低估了书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