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得利:三十年專注麵粉工藝 打造行業先鋒


五得利:三十年專注麵粉工藝 打造行業先鋒


創建於1989年的五得利麵粉集團有限公司,以“五得利”——客戶、農戶、員工、國家、企業“五方得利,互利共贏”為經營理念,從一個日處理小麥能力不足15噸的作坊式小廠,到如今日處理小麥能力45000噸麵粉加工大企業;從一個生意冷清的小廠子到榮獲“中國企業500強”、“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面業之冠”、“中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企業”、“中國小麥粉加工企業50強第一名”、“中國糧油企業100強”等眾多榮譽稱號的知名企業,五得利從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一步步地走到了世人的面前。

質量保證 設備領先

“應該說五得利的發展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大的歷史背景,得益於五得利人不斷地努力創新發展。”五得利集團總裁丹志國用一句話概括了五得利的成功之道。

五得利:三十年專注麵粉工藝 打造行業先鋒

瑞士布勒公司磨粉機設備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轉”是五得利集團在麵粉行業生存、發展、領先的制勝之道。1989年麵粉廠成立之初,大家面對設備選擇陷入糾結:是選擇投產多年,工藝成熟的16型麵粉加工機組還是生產上白粉但是才試製成功的15D型?最終,超前的生產理念使得廠子選擇了新型15D機組,為企業的成功邁出了第一步。

之後,五得利在其他企業使用15D機組時更換了先進的12T機組,生產設備始終趕在行業的最前端。從小機組生產到長粉路的生產線,從生產標粉到生產上白粉,再到精粉、富強粉、特精粉、超精粉,五得利始終堅持保持產品領先一步,質量更高一層,這種生產戰略是五得利能夠處於麵粉加工行業“領跑”位置的重要原因。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伴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面粉要求也更加嚴格,八十年代的簡單生產設備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1996年,五得利引進瑞士布勒公司專用粉生產線工藝,提高麵粉質量,此後又逐步與意大利GBS公司、德國布拉班德等國外先進的設備提供商,建立合作關係,但是歐洲公司所生產麵粉更加符合西方烘焙類食品需求,東方飲食文化卻以水煮和蒸煮類產品為主,這種情況下采用西方工藝所加工出來的麵粉破損澱粉多,或導致水餃、麵條等麵食出現粘連、混湯的情況。麵粉過粗口感不好,過細則破損澱粉太多,中西方飲食差異使得五得利開始選考慮更好的解決方式。

五得利:三十年專注麵粉工藝 打造行業先鋒

五得利總裁丹志國


通過研究學習日韓製粉工藝,並結合中國自己的飲食習慣,五得利選擇走長粉路精加工的路子,徹底改變了這個情況。丹志國向舉了一個例子:以前,北京外賣行業沒有送水餃的,因為容易產生黏連,後來有了這種新的工藝,解決了破損澱粉過多的問題,還保證了客戶對面粉的白度要求,外賣行業才出現送餃子的,送到顧客手裡的餃子都是一個一個的,也不會黏在一起了。

企業越大 責任越大

正如五得利所創作的“五得利之歌”所唱:“五得利,利天下。”,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五得利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之中,助力精準脫貧攻堅,帶動農戶增收,輻射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五得利麵粉集團生產規模和產品性質決定了企業對於小麥需求量很大,對小麥品質要求更高。目前五得利共有六省十九地19個子公司,各子公司都建立在小麥主產區,各子公司投產之後根據產能,小麥收購半徑在150-300公里方可滿足生產使用。單從2018年來說,五得利加工小麥1249多萬噸,帶動農民300多萬戶,收購小麥每公斤高出市場價格,每年使農民增收入上億元人民幣。“不止是讓農戶增收,我們所採取的‘以質定價,優質優價’的小麥收購原則,對於提高農戶種植積極性,保證小麥質量有很大作用,而且對於我們來說,小麥質量好,麵粉質量也高,我們也受益。”丹志國介紹道。

不僅是農戶直接受益,五得利每天小麥收購、產品銷售達80000多噸吞吐量,每年需要近100萬輛運輸車服務,公司所在地的衣、食、住、行等各行業都會從中得利。

企業發展規模越大,應盡的社會責任越大。五得利始終將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扛在肩頭,盡己所能,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自建廠至今經五得利資助的員工已達數百人,累計資助金額數百萬元;每逢春節企業向困難村捐麵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累計價值達數百萬;據企業不完全統計,在修橋修路,捐資助學,改善教學環境,資助貧困大學生、抗震救災等公益事業方面,五得利的捐款已達數千萬元。同時,五得利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幫扶特困戶,不定期將麵粉和現金送給特困戶,並將他們的家人安排到五得利上班,使其徹底脫貧。

2019年是五得利集團成立三十週年,在這麼多年的辛勤經營中,五得利秉持著“不合格產品絕不出廠”的原則,以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食品為己任,以做世界領先的麵粉行業專家為目標,為中國麵粉行業健康、高速發展、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未來,也將繼續走在世界面粉行業前列。(圖文:蘇風亭 高嬋 張欣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