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夾縫中生存,到一個時代的逆襲,詹姆斯改變了NBA歷史

自從NBA誕生之日起,我們已經見證了太多某一位置球員集體爆發的時代,在歷史的每一個角落,其餘4個位置的球員日復一日地進行著激烈的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小前鋒們從來都不是主角。如果把這一切都歸咎於小前鋒們的整體質量偏低顯然是不客觀的,因為每一個時代,都有足夠如雷貫耳的名字捍衛小前鋒這杆大旗,不過零星幾位巨星顯然無法撐起時代的骨架,也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夾縫中求生存的尷尬處境。

從夾縫中生存,到一個時代的逆襲,詹姆斯改變了NBA歷史

其實在一些特定的歷史時期,他們是有機會的,但不管是命運弄人也好,天妒英才也罷,小前鋒們並沒有把握住機會。

夾縫中生存

1956年麥肯宣佈退役後,NBA眾多位置上的球員紛紛湧現了出來小前鋒鼻祖、NBA跳投之父”保羅·阿里津就是其中的代表。雖然他的職業生涯只有短短的十年,但十次入選全明星(一次全明星MVP),四次最佳陣容,兩次得分王、一次總冠軍的職業生涯也堪稱輝煌。

阿里津給NBA帶來變革,但最終並沒能讓小前鋒成為隨後時代的主潮流。原因很簡單,在1956和1959年,兩位巨人一比爾·拉塞爾和張伯倫駕臨NBA,讓中鋒迎來了“後麥肯時代”的盛世,在掐斷了小前鋒發展壯大的同時,也順便扼殺了當時聯盟第一小前鋒、總決賽打卡器埃爾金·貝勒對於冠軍的所有希望。偉大的小前鋒們成為了NBA中鋒時代的配角。

從夾縫中生存,到一個時代的逆襲,詹姆斯改變了NBA歷史

時間來到了20世紀80年代,小前鋒群們又迎來了一個幹載難逢奪權篡位的機會。雖然在這個時間段裡,中鋒依然在延續著籃球世界是巨人運動的基調,但相比較張伯倫和拉塞爾兩位大爺,沃頓和摩西·馬龍已經無法在NBA形成絕對統治了。而小前鋒則在“J博士”的帶領下開始對傳統進行顛覆:威爾金斯、英格利什以及丹特利這些得分高手們更是將小前鋒在得分上的驚人天賦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人們也開始逐漸認可小前鋒在球隊上得分銳器的定位。這就導致了在80年代前中期的年度最佳陣容評選中,第一陣容和第二陣容的四個前鋒名額無一例外全是小前鋒。最重要的,那個時期還出現了為今後小前鋒的發展趨勢埋下伏筆的大人物拉里·伯德。

從夾縫中生存,到一個時代的逆襲,詹姆斯改變了NBA歷史

其實用四個字就能充分體現伯德的風格一一睿智、精準。他跑不快、跳得也不高,還是個八字腳。但在某種程度上來看,他卻完成了歷史上第一次對中鋒核心論的成功顛覆。而更重要的,他將小前鋒的位置昇華到另外一個高度,即小前鋒的功能不再單一,而是具有得分手和傳球手雙重身份,成為串聯全隊的真正核心。以伯德為核心的凱爾特人在80年代成為王者之師三奪NBA總冠軍,再加上剛才提到的威爾金斯等人在旁煽風點火,小前鋒在那個時代的地位一度輝煌至極。不過唯一的遺憾是這次輝煌卻並不徹底,因為時代的另外一半還書寫著“魔術師”約翰遜、老而彌堅的賈巴爾、後起之秀伊塞亞-托馬斯等人的英名。約翰遜和賈巴爾聯手拿到五枚冠軍戒指,托馬斯則分到了最後兩年的冠軍。而小前鋒中除了領軍人物伯德將個人榮譽與球隊勝利行之有效地結合在了一起之外,其他人則陷入“超級得分手無用論”的泥潭裡,充其量也就是和其他位置上的頂尖球員打個平手。小前鋒在經歷了80年代的百花齊放之後,又因為一個人的崛起迅速陷入低谷—那就是邁克爾喬丹和他的公牛王朝。

從夾縫中生存,到一個時代的逆襲,詹姆斯改變了NBA歷史

90年代“飛人”喬丹橫空出世建立王權,即便那個時期可能NBA歷史上中鋒質量最高、最繁榮的年代,但正是由於喬丹的存在,那個時代的定位變得十分模糊。至於21世紀第一個十年,則是不折不扣的大前鋒時代。在時代的背景下,像科比、卡特、麥迪這樣的得分後衛也在暗處拼命搶奪歷史的戲份,在這其中,小前鋒們就像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唯一與之不同的是,他們不肯揭開面紗的原因,是因為真面目實在慘不忍睹。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小前鋒們在經歷了80年代的輝煌之後,人們自然可以把這理解成是鮮花開放後的凋零期,但問題是,80年代是小前鋒們的極致表現嗎?或者他們也不過是歷史的一個註腳而已?

時代的逆襲

如果說2010-11賽季最吸引人眼球的事件是達拉斯牛仔們的夙願終償和“巨頭”模式蔚然成風的話,那你肯定還沒發現最具內涵的事件,即大量小前鋒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侵佔整個聯盟、吸引球迷的眼球。在“1996黃金一代”後衛群漸行漸遠、21世紀前十年井噴大前鋒逐漸淡出視線之外,一批新生力量悄悄地接過了前輩的槍,成為聯盟新的頂樑柱。

從夾縫中生存,到一個時代的逆襲,詹姆斯改變了NBA歷史

在如今的NBA,人們其實已經對很多小前鋒的實力加以肯定,只不過若把小前鋒當做一個整體,他們所達到的高度並不一定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其中大部分原因是由於詹姆斯、安東尼、杜蘭特的存在,保羅後起之秀保羅喬治和萊昂納德等人。

這很容易讓人有一種“頭重腳輕”的感覺。但這只是浮華掩蓋的表象,如今聯盟中的小前鋒風格迥異,且個個身懷絕技:有投籃能力超強的,也有突破無比犀利的,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的人也不在少數。相比於80年代的小前鋒群,無論是頂級球員還是第二梯隊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你完全沒注意到的時候,他們已經取得了超越前輩的資格。

從夾縫中生存,到一個時代的逆襲,詹姆斯改變了NBA歷史

除去前幾年詹姆斯、安東尼、杜蘭特這三個小前鋒代表團裡最鮮明的符號不說,最近幾個賽季我們看到的是更多的小前鋒當家做主或者成為核心之一的景象。

當年詹姆斯剛剛加盟熱火的時候,他們就遇到了步行者的極大的阻截,丹尼·格蘭傑作為領袖成功幫助球隊殺進李後賽,他和詹姆斯的大戰也是非常精彩,那幾年在季後賽上喬-約翰遜也打出了身價。當然我們也不能忘了保羅皮爾斯、卡隆:巴特勒這樣的老將,包括現如今的萊昂納德、喬治等後起之秀。他們已經成為了當今聯盟的頂樑柱。

當球迷進行全明星投票活動的時候,因為聯盟存在著一大票優秀小前鋒而左右為難:詹姆斯,杜蘭特,萊昂納德,喬治都上賽季都是入選了首發。可見這個時代是前鋒聚集的年代。

這是幸福的煩惱,也從另一個層面上印證了小前鋒確實已經具備稱霸一個時代的本錢。翻看聯盟的得分榜,你會發現在這份榜單中排名前50的球員,小前鋒的人數已經超越了五分之一人,當然這裡還不包括那些能在小前鋒與大前鋒之間隨意切換的傢伙。

從夾縫中生存,到一個時代的逆襲,詹姆斯改變了NBA歷史

似乎沒有人可以解釋,在NBA某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總會有一個位置強勢爆發的真正原因,可這確實是商業化籃球的一部分。從中鋒主宰比賽,再到90年代中大前鋒與後衛的爭霸,現在終於輪到小前鋒登場了。老一代的小前鋒們並沒有退出歷史的舞臺,正值當打之年的球員也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年輕球員還在不斷地湧現,最近幾年詹姆斯能夠與杜蘭特在總決賽的相遇,早就讓小前鋒的盛世提前到來。

凱撒大帝的一句話:我來了,我看到,我征服。對於如今聯盟的小前鋒群來說,避免重蹈80年代被鎮壓的覆轍,進而征服世界,除了獲得更多的榮譽,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就如我們看到的,他們的未來是一條康莊大道,並不會讓人們等得太辛苦。

2010-11賽季季後賽絕對是分水嶺,那一年面對更有朝氣的年輕人,老牌強隊紛紛落馬無疑成為季後賽的主旋律。即便諾維斯基在年輕人圍剿的戰爭中脫穎而出,但這勝利卻是用命換來的,一刻輝煌絕對阻止不了命運車輪不斷碾壓的慣性。這都將成為小前鋒稱霸世界定下一個基調。這個所謂的基調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不能證明你是最棒的,那稱霸也無從談起。從這方面來講,詹姆斯已經走在了所有小前鋒的最前列,無論你說他叛變了克里夫蘭,關鍵時刻掉鏈子也好,藉助“巨頭”的力量也罷,但你不能否認,憑藉一套並不合理的陣容殺進總決賽,詹姆斯已經證明了他就是如今即戰力最強的球員。在他之後的是杜蘭特和萊昂納德,上賽季杜蘭特和萊昂納德的巔峰對決也因為傷病而戛然而止,不過即便詹姆斯退出季後賽,但是總決賽的兩個王牌依然是小前鋒位置的頂級球星。

從夾縫中生存,到一個時代的逆襲,詹姆斯改變了NBA歷史

終極表演

在未來的幾年,這批小前鋒們將經引領NBA的走向,更何況隨著NBA聯盟各支球隊的多個巨頭解體,他們面臨的挑戰其實並不艱鉅。讓我們把視角重新移回上賽季的季後賽,小前鋒已經引領了一支球隊的攻防兩端的重任,特別是萊昂納德的表現,只是一個賽季就讓猛龍奪冠。

從夾縫中生存,到一個時代的逆襲,詹姆斯改變了NBA歷史

不過這裡不得不引申出另外一個話題眾所周知,如今人們更願意接受NBA迎來的是個控衛時代,隨著庫裡、威少、哈登連續捧常規賽的MVP獎盃,已經讓這種認知更加惟妙惟肖了。而我在文章前段隻字未提“控衛時代”的原因,就是想讓大家對如今的小前鋒群有一個更加理性的感悟。就如同張伯倫、拉塞爾將小前鋒的發跡扼殺在搖籃裡,魔術師、托馬斯分走小前鋒們一半財產一樣,這個時代究竟屬於誰還是要靠成績說話的。小前鋒們卻在向冠軍發起集體衝擊,如果不出意外,在接下來的一到兩個賽季,他們有希望統治整個聯盟,所以如果把如今的時代再扣上控衛的帽子顯然不太準確。

當然,僅就目前來看,小前鋒們並沒有足夠多的榮譽證明NBA是他們的,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已經滲透到聯盟的每個角落,並且在與其他四個位置的較量中保持領先。

從夾縫中生存,到一個時代的逆襲,詹姆斯改變了NBA歷史

1-2-3-4-5,五個簡單的數字代表了原始意義上籃球場五個位置的劃分,3代表著小前鋒。伴隨著他們霸道地從廢墟中殺將出來之後,一個由眾多3號位球員組成的“第三帝國”的維形已經清晰可見。小前鋒的冬天早已經過去,春天已經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