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在老家生病了,我卻在離他們千里之外的北上廣

對於爸媽來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生病的時候,子女無一在身邊!

大都市資源多,機會多,吸引著小城鎮、小山村的青年人少小離家,一窩蜂扎堆“北上廣深”,求學工作、成家立業,只留爸媽在家鄉。這種看似合理的社會流動,早早埋下了隱患,當初進城的青年人如今正付出昂貴的代價。

他們當中,不少人曾經作為家族的榮耀、鄉親的驕傲而“飛出山窩”,現在因為老家雙親的年邁,無人陪伴而牽腸掛肚。最怕電話那頭響起的,是父母生病的消息,但更怕父母最無助的時候,自己靜靜躺在父母手機的通訊錄裡面。

爸媽在老家生病了,我卻在離他們千里之外的北上廣

與雀鳥為伴的孤獨老人。/ originoo

01“肺炎輸液暈倒無人知,我媽哭著打電話說見最後一面”

| 獨生女顧青青

| 座標:深圳

| 距離老家:280公里

顧青青出生於1984年、嚴抓計劃生育的年代,不管願不願意,她都已經成為了“中國獨生子女大軍”的一員。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人口預測專家王廣州,運用人口抽查數據和計算機仿真模型估計,2010年全國獨生子女的總量在1.45億,2015年達到1.76億人。

這批曾被譽為“最享福的孩子”,享受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獨特的關愛下一步步成長到現在,最小的80後也邁入了而立之年,一對夫妻承擔4個父母養老、還有孩子的撫養問題,成為“最沉重的一代”。

爸媽在老家生病了,我卻在離他們千里之外的北上廣

根據測算,老齡人口撫養比最晚將在2029年左右超過未成年撫養比,養老問題成為社會焦點。/ 前瞻產業研

“父親在我讀初中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留下我跟媽媽相依為命。”在顧青青印象中,媽媽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人,尤其在父親去世後,媽媽活得更像“女漢子”。依從母親望女成鳳的心願,她在畢業後沒有選擇回家工作而去了大城市深圳,經多年的努力,從產科小護士成長為出色的護士長,並自然而然在深圳成了家。而母親因為還未退休,要上班,所以一直是一個人生活在距離深圳280公里外的老家。

“她雖無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但患有狼瘡性脂膜炎,需要長期吃藥,平時除了多打電話問候、抽空回家看望,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但媽媽的一次生病住院,讓她著實惶恐。面對父母生病且病得不輕、著實需要人照顧且自己沒有兄弟姐妹的難題,獨生子女欲哭無淚。

爸媽在老家生病了,我卻在離他們千里之外的北上廣
爸媽在老家生病了,我卻在離他們千里之外的北上廣

《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顯示,高齡老年人對照護服務的需求日益強烈,

2017年6月,正在上班的顧青青突然接到媽媽的電話,“一向堅強的老媽,竟在電話哭得稀里嘩啦,說什麼最後一面,自己一個人在打點滴,暈了都沒人知道。”她這才知道,原來母親已經病了好幾天,高燒燒成肺炎住院了。

如果說獨生子的父母在相依為命,可對於一個喪偶的女人來說,唯一的孩子不在身邊,辦理住院、打針吃藥、做檢查、上廁所統統得靠自己,有錢有條件是可以請護工,但護工代替不了親情。

那會正值流感流行期,顧青青擔心媽媽得了流感,心急如焚,電話裡不停安慰說:“媽,我馬上請假回家,你千萬要好好的,等我回來!”作為獨生女的她,原本平靜的生活瞬間被打亂了。快速處理好手頭的事情,趕緊向醫院申請假期,她知道這一走,家裡會多麼兵慌馬亂,女兒的接送和功課問題,可是媽媽在老家生病住院,就算自己的小家再雞飛狗跳也得回去啊!

“看到我媽一個人孤零零躺在病床上,臉色蒼白,拼命咳嗽,想喝口水都沒人遞杯。而隔壁床的老人,不僅有兒子伺候,還有孫子探望,對比之下那個心理落差難怪媽媽受不了。”顧青青說到。

令她不放心的是,家裡的醫療環境太差,“媽媽發燒咳嗽,沒有抽血化驗是否細菌感染,就給開抗生素打點滴,媽媽輸液不久開始冒冷汗、發抖,輸液室的護士在低頭玩手機,連病人暈倒了都還不知道。”

而現在住院了,想請個護工幫忙照顧,才發現小縣城根本沒有正規的護工,醫院對病房也沒有管理可言,隨時可探訪,地板髒亂差,病人哪能休息好,只有等到媽媽痊癒出院,才能放心回去上班。

對於媽媽的養老問題,顧青青認真想過,那就是等媽媽退休後接來深圳一起生活。她說,遇到老家爸媽生病,人之常情,子女首先想到是馬上趕回家,但有幾次是能及時趕回家的。“如果有一天,當父母快離開人世時,我能趕得上最後一眼嗎?”

02“我媽瞞著我切膽囊,術前打電話卻說在逛街買衣服”

| 90後李雪

| 座標:北京

| 距離老家:820.4公里

來自河南東部小鎮的90後李雪,是典型的“北漂”一族,這幾年明顯感到父母的健康在走下坡路。她害怕自己努力的速度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無法讓他們安享晚年。

今年國慶回家,聽到最多的八卦就是:這家誰平時身體不錯,突然就得癌了,花盡一生積蓄不得不輕鬆籌;那家誰腎衰竭了、天天要透析家底快用光了;鄰村誰家老人摔了一跤,就大病不起了。

爸媽在老家生病了,我卻在離他們千里之外的北上廣

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施行,“常回家看看”被列入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我們記憶中那些熟悉的長輩,分明還身強體壯、精神抖擻,隨著時光飛逝,漸漸出現變故,或病或傷,變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令人心痛的是,這些可愛的爸媽,總是害怕給兒女添麻煩,有病有痛有啥事自己扛著忍著,不願輕易向孩子求助。

李雪的爸媽也是如此。

2016年的一天,正在電腦前趕方案的她,突然接到堂姐打來的電話,“堂姐說跟我爸媽一起在縣裡逛街,買衣服。”

未察覺異常的她,不以為然說“那就逛唄”,沒幾分鐘就掛了。

過了一個月,李雪才知道,原來那天是媽媽準備做膽囊切除手術,由於術前心理很緊張,所以想跟女兒說說話,聽聽她的聲音,並不是真的在逛街。

事後,媽媽還很輕描淡寫說,“前陣子實在疼得受不了,做膽囊切除手術了,你堂姐開車帶我去的,你爸也陪著。”

爸媽在老家生病了,我卻在離他們千里之外的北上廣

子女工作忙,老年人相依為命,結伴看病。/ 南風 攝

李雪知道媽媽有結石,但以為超聲碎石還有吃藥,就能控制好了,沒想到嚴重到要做手術。從弟弟口中得知,母親經常被結石折磨得整宿睡不著,疼得直冒冷汗,根本沒法下地幹活。

對於媽媽的手術,李雪有些擔心,縣裡醫院雖說能做膽囊手術,但肯定沒有大醫院技術好。她的一個同事的父親,瞞著兒女在老家做微創切除膽囊,足足花了11個鐘,差點下不了手術檯,老人的身體損傷很大,住了大半個月才出院。

“回想一下,我至今沒陪我爸媽去看過病,很慚愧。我弟這個不穩定但是真實的存在,還是讓我在父母身上的心大不少的,感謝計劃生育違規出生的弟弟。”李雪說,由於弟弟在老家工作生活,所以她沒有那麼擔心父母的養老。但父母似乎擔心,看多了娶了媳婦忘了孃的家庭倫理劇,有時候在她這個女兒身上還是寄託了更多的情感,以及對未來養老的希望。

未婚的她,尚不確定在哪定居,但一定不回河南老家。她目前確定的能做到的就是多賺點錢,讓爸媽的養老有經濟基礎保障。

03“緊急求助老家唯一的妹夫,送腦梗母親就醫”

| 60後陳光

| 座標:廣州

| 距離老家:360公里

53歲的陳光,家族遺傳有長壽基因,父母身子還算硬朗,八十多的父親還能爬到樹上給孫兒摘枇杷,七十多的老母親自己種菜養雞養鴨種了很多果樹。

很多時候,父母在我們的印象中明明還很健康,可經常是一夜之間,他們就病了甚至臥床不起了。

2014年的一天傍晚,他像往常一樣接到老母親的電話。在講電話時,發現母親說話不利索,警覺的他反問:“你是不是摔倒了?”

母親在電話輕聲回應“是摔了一跤。”

意識到不妙的陳光,在電話裡叮囑母親上醫院,“我讓洪熙(妹夫)陪你去。”說完,他趕緊通知妹夫。

在小地方,摩托車是性價比最高的交通工具,便宜又跑得快。妹夫用摩托車把岳母送到縣城人民醫院。經CT檢查,發現老人是腦梗塞,幸好就醫及時,也幸好摩托車的顛簸沒有加重老人的病情。

爸媽在老家生病了,我卻在離他們千里之外的北上廣

爸媽上了年紀,隨著身體衰老,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疾病的幾率都在增加。/ 南風 攝

對於活到四五十歲的一把年紀,也因為平時跟醫生朋友打交道多,熟悉健康疾病防治知識,陳光早已沒有年輕時的慌張,處理事情是沉著冷靜、有條不紊。他一邊手機訂票回家,一邊跟妹夫保持聯絡,要求跟老母親的主治醫生通話。

他當時跟醫生提了一個要求:輸液的速度不要那麼快!

腦梗發病後能否得到及時合理規範的治療,是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的關鍵。然而在基層醫院,尤其是鄉鎮衛生院,由於設備條件所限、醫生技術水平有限,在腦梗死搶救中,存在不少問題,誤診、用藥猛、追求快速見效,結果影響患者的康復。

陳光說,輸液速度快,血壓降得太快,對腦梗病人非常危險。“因為有前車之鑑,老家一個鄰居也是腦梗發作,也是進了這家醫院,由於血壓降得太快,別看當時恢復得挺好,出院沒幾天又腦梗,結果無力迴天,這是血的教訓。”

按照中國高血壓治療用藥指南的要求,一天降壓的幅度為血壓升高的20%,不宜超過40%。因為血壓下降太快,會對血管造成損傷,甚至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血壓下降得過低,可能會誘發腦血管痙攣、甚至心血管痙攣,導致腦梗塞、誘發心絞痛。

幸好這個基層醫生聽了他的話,尊重家屬意願,母親平穩度過了危險期。不放心的陳光,又諮詢廣州的醫生朋友,每天指導陪伴母親做康復鍛鍊。老人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治癒後幾乎沒有留下偏癱後遺症,除了走路慢點,基本能夠生活自理。

陳光從研究生畢業,到工作,再到成家,在大城市歷練二十多年,積累了一定的人脈,辦事能力強,不是沒有能力把他們接過來,而是父母不習慣不願意來省城跟他們生活。兩個老人寧願相互依靠,在梅州五華老家過日子。

不同於孤獨的80後90後,他有七兄弟姐妹,2男5女。但這麼多個孩子,因遠嫁、因外出務工,都不在老人身邊。幸好有一個妹夫在老家,平時囑託他關照自己老父母。

爸媽在老家生病了,我卻在離他們千里之外的北上廣

沒有子女陪伴,自己一個人來看病的老人非常多。/ 南風 攝

在陳光看來,為爸媽的養老做準備,不僅要多賺錢,還要好好積累資源,經營人脈圈,在哪都有熟人,正規學習靠譜的疾病防治知識。另外,遠親不如近鄰,每次回老家,他都會給鄉里鄉親帶點廣州的手信,搞好了鄰里關係,兩位老人若發生什麼事情,自己可以第一時間知道,他們也會願意幫忙。

04 常回家看看,儘早規劃父母的養老

還記得那個刷爆朋友圈的演講《您養我長大,我陪您變老》, 讓多少年輕人淚目。當背井離鄉、異地漂泊成為一種常態,當不能在父母身邊侍奉,面對父母生病特別是重病的壓力,委實考驗著遠在大都市的子女的孝心、能力與金錢。不少尚在奮鬥的年輕人被逼著 “一夜成人”,一夜之間,懂得了生死,開始務實生活,為爸媽操心。

爸媽在老家生病了,我卻在離他們千里之外的北上廣

老年人最需要的是親情的慰藉。/ originoo

不管是獨生子女顧青青、90後李雪,還是作為家庭中流砥柱的陳光,他們都承認爸媽的養老,是一件需要認真規劃的事。抽點時間常回家看看,帶他們做個例行體檢。

我們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目前父母的健康尚好!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除專家外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