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子產大力改革,鄭國才又出現一段興盛時期

​鄭簡公二十三年,鄭國子皮請子產執政,子產推辭“國小而偪,族大寵多,不可為也。”這句話點出鄭國當時的問題所在。

鄭國是一個小國,北方有強晉,南方有雄楚,又恰逢晉楚爭霸,鄭國被夾在兩國之間,可以想見當時的情況有多麼緊張。

經過子產大力改革,鄭國才又出現一段興盛時期

晉楚爭霸

外患的問題已經相當嚴重了,但是鄭國國內還有問題,國內公族多又尊貴,難以得罪。經過子產大力改革,鄭國才又出現一段時間的興盛。子產於鄭簡公二十三年為相,他上任之後就施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來使鄭國富強。

一、整頓社會秩序。一個國家如果毫無秩序可言,上位者不像上位者,在下位的無視規矩,社會秩序混亂,這樣的話,法令不但不容易施行,效果也會降低,所以首先必須重新整理社會秩序。

因此子產執政不久就“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子產使“都”和“鄙”有所規矩,身份地位的高低也有所規劃,什麼樣的身份搭配什麼樣的衣飾、屋舍、交通工具,都有規定的秩序。“都”和“鄙”即是“國”與“野”之別,“國”是貴族、士大夫工商業者居住的區域;“野”是被征服者和下層庶民勞動者的居住區域。

在春秋中、後期,“都”與“鄙”的界限逐漸消失,影響了上下秩序,子產重新劃定了兩邊的土地疆界,防止彼此之間的侵佔和爭奪。

經過子產大力改革,鄭國才又出現一段興盛時期

《東周列國·春秋篇》鄭國商人弦高

子產是要各階層的人們的居住地、權力、義務明確化。“上下有服”是因為鄭國地處交通要道,是富商巨賈聚散之地。隨著商業不斷繁榮,商人也不斷增多,加上他們富庶一方,他們的車騎服裝乃至於宮室家用皆較一般人豪華,甚至會逾越自己的等級,比王公貴族還要奢侈。這種現象是上下失位,更何況隨著商人經濟地位的上升,他們還會有政治上的需求。

子產的作為在於重申各等級的服裝車騎宮室等之規格,嚴格等級劃分,以免原有的各個等級的界限被沖毀,繼而舊的階級序列被打亂。

二、土地改革。子產執政之後,不久就提出關於土地改革的政策,使“田有封洫,廬井有伍。”事實上,在子產之前的執政者子駟,曾經有相同的政策。

《左傳》雲:“ 子駟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皆喪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子駟的做法,是一口氣將田地收歸國有,這樣的做法, 使得一些公族因為喪田而心生不滿,子駟太過著急,因而惹來殺身之禍,

我們都知道,當時鄭國的貴族佔田問題問題嚴重,所佔之田又沒有登記,無法收稅,貴族從中取得極大的利益。所以子駟才要做田洫,將貴族所佔的私田收歸國有。結果引起貴族不滿殺之。但這項政策可以收到極多的稅收,使國家從中獲利,所以子產執政後,也提出了相同的政策。

經過子產大力改革,鄭國才又出現一段興盛時期

《春秋左氏傳》

但有了子駟的經驗教訓後,子產並沒有明目張膽地沒收貴族的私田,而是採取比較溫和的作法:只要貴族交部分的稅金給國家,子產就承認貴族仍有土地使用權,不過土地的所有權乃歸國有。因水利灌溉得宜,收穫量大增,貴族也就慢慢不再反抗了。

子產劃分田界,興修水利。“封”指的是田界,“洫”指的是水溝,當時由於人們追求私利,所以對於公田刻意忽視,影響國家的稅收。而私田的主人在灌溉時也是各顯其能,有的或許在原有的水溝邊開支流,有的在公田旁邊開挖缺口以通私田,讓水利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加上鄭國在改革前幾經戰亂,水利設施肯定遭到嚴重的破壞,需要重新整修。

子產將全國的田地重新釐訂疆界,劃分溝洫,把侵佔的充公或歸原主。在這個過程中,子產承認了新起的土地所有者,及新興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權,並向他們徵收賦稅,以增加國防開支。

“廬井有伍”是把個體的農戶和居民按伍的方式編制起來,嚴加管理等。這就在經濟上使國家徵收田稅的標準得以重新確定。實際上,承認了農民對所耕種的土地合法佔有。

由於子產以國家的力量將農田做了田洫、興修水利,方便土地灌溉,再加上農民有所編輯,國家會幫忙管理農民,使農民無法逃走。他們平時仍為貴族耕種,所以貴族是最大的受益者。

經過子產大力改革,鄭國才又出現一段興盛時期

《東周列國·春秋篇》鄭國商人弦高

三、維持商業茂盛。鄭國的商業從桓公時代就開始發展了,鄭國的商人有著以誓約形式固定下來的、十分寬鬆的興商國策,不但具有可靠性,還具有連續性。從桓公開始一直到後幾代,都是代代相傳,代代有效。

除了這個盟約之外,鄭國被好幾個諸侯國圍著,東有宋、曹、魯、齊國,西有秦等國,南有楚、陳、蔡國,北邊有周、衛、晉國,具有相當優越的地理條件,也是處於交通中心的位置。鄭國充分利用這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所以鄭國的商業發展得十分活躍,其他國家遠遠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