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養老——老齡化社會普遍現象中的新形式

當前的中國正以史上最快的速度步入老齡化社會,有關資料顯示,到2027年,中國將從一個“老齡化”社會轉變為一個“老齡”社會。具體而言,在短短的25年裡,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從7%上升到14%。法國經歷這種轉變用了115年,英國用了45年,美國用了69年。

抱團養老——老齡化社會普遍現象中的新形式

面對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問題,目前的正規以及非正規的養老安排都有著較大壓力。 而“抱團養老”這一現象在全國很是普遍:小區的涼亭樹蔭下,總會有一些老人們,搖著蒲扇,端著茶水,或下棋,或聊天,悠閒自在可以待上一個下午。公園裡也有三五成群的老人們,或下棋,或逗鳥,也是老年人們很不錯的消遣。還有老年人自發組成的某某興趣愛好團隊等等。雖然年紀大了,但他們的生活還算豐富多彩。

鄰居的孫奶奶今年已經八十二歲了,但她的身體很好。現在和兒子一家生活在一起,還能幫他們做飯帶孩子。孫奶奶一天的行程也很簡單:早上起床後吃完早餐去買菜,然後為全家準備午飯。下午就和小區裡的同齡人們聊聊天、散散步,晚上回家陪陪家人,看看電視或報紙。有時候也會和家人們短途旅行,但時間不長,因為老年人不大能經得起長途奔波了。孫奶奶說,她對現在的生活還挺滿意,簡單並充實著。

抱團養老——老齡化社會普遍現象中的新形式

那些參與“抱團養老”的老人們,基本情況也和孫奶奶差不多:他們大部分都是退了休以後和自己的兒女住在一起,但孩子們白天要上班,他們便自發地組成了團隊來打發時間。同齡人們總是有許多想要說的話,而一般掌握整個小區最全八卦的,也是這些老年人們了。

當然,“抱團養老”的形式不僅僅只有這一種。各地老年大學紛紛興起,老人們也每天為上學忙碌著。這些專門為老年人們開設的“大學”,其課程設置也是相當人性化的——這裡的課程,全都是適合老人的,包括養生保健、烹飪園藝、書法藝術等。“大學”也不是真正意義上能授予學位的大學,而是以陶冶情操為目的的。在這裡,老年人們不僅老有所樂,還能真正做到老有所養,真的是一舉多得。

最近的老年報團旅遊也是異常火爆。這些旅遊團,只招收老年人,去的旅遊景點也多半屬於那種自然風景優美的旅遊勝地。通過旅行,既能讓老年人好好鍛鍊身體,強健體魄,還能結交朋友,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這也是當今抱團養老的一種不錯的選擇。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事物也隨之湧現出來。在未來的科技發展中,老年人豐富自我的模式也一定越來越豐富。

抱團養老——老齡化社會普遍現象中的新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