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两句古训:读懂做到这6个字,后半辈子越来越顺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处世哲学,即

“曲则全,枉则直”

老祖宗的两句古训:读懂做到这6个字,后半辈子越来越顺

什么叫“曲则全”呢?

很多人都这么理解:委屈了就能保全,别硬来,硬来死得早,就叫“曲则全”。

本人认为,尽管这种解释对人的现实生活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比较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但是,境界和格局显得小了些,是对现实的一种被动选择。

《汉书》中就讲,道家:

“合于尧之克让,《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所以长也。”

意思是道家的思想从根本上看还是源于《易经》,其很多思想是从《易经》中提炼出来。

这里的“曲则全”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这一章的最后,老子自己也讲: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言外之意,“曲则全”的思想是古人提出来的,他只是引用,但是,他没有说源自哪里,本人认为,就是源自《易经》。

老祖宗的两句古训:读懂做到这6个字,后半辈子越来越顺

《易经》讲:

“曲成万物而不遗”

意思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是弯曲的,正是因为这种弯曲,才能把万物包容在内。

百家讲坛李清泉老师全解道德经视频版本上线,点击下面进行学习

如果宇宙是平直的,万物只能伸向和消失在无际的星空,也正是这种包容把万物聚拢起来,也成就了宇宙自身。

很显然,这是古人借助观察而产生的一种直觉认识,但是,今天的科学也证明,空间是可以弯曲的,所有星球都在圆形或近圆形的轨道上运转,绝对平直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文明是从仰望星空开始的。

老祖宗的两句古训:读懂做到这6个字,后半辈子越来越顺

翻开《尚书》这部古老的经典,就会发现,我们的祖先为了探索这个宇宙是多么用心。

尧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他执政后,首先“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简单地说就是弄明白日月星辰的运转情况,制定历法,告诉天下百姓按照宇宙的科学规律去生活和生产。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他先后任命了四名官员,分别定居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全方位地观察和记录日月星辰的运转情况。其中,

羲仲定居在东方的旸谷,将白天与晚上时间相等的那天定为春分。

羲叔定居在南方的明都,将白天最长的那天定为夏至。

和仲定居在西方的昧谷,将日月等长的那天定为秋分。

和叔定居在北方的幽谷,将白天最短的那天定为冬至。

经过观察,将一年定为366天,分12个月,每月为30或31天,并以四年加一闰月的形式来解决时差的问题,其精准度让今天的科学家们都叹为观止。

老祖宗的两句古训:读懂做到这6个字,后半辈子越来越顺

到现在,我们都搞不太清楚,在科学和技术那么落后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选择观察地点,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观察日月星辰,并获得如此精准的数据,纵使我们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感觉到有些茫然,面对浩瀚的星空只有一种顶礼膜拜的情感。

有人讲中华文化自古就不重视自然科学,缺少科学思维,这是一种没有研究和道听途说的意淫,至于近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那是另外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所以,“曲成万物”,这既是中华文化对于宇宙的认识,当然也构成了中国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观价值观。

“曲”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牺牲自己生养万物的责任与担当。

宇宙如此,我们人应该如何?

在现实生活中必须有胸怀,能担当,坚强地面对所遇到的一切。

这显然也是“道法自然”得出的人生结论。

老祖宗的两句古训:读懂做到这6个字,后半辈子越来越顺

因此,如果把“曲则全”仅仅理解为一种自我保护的处世哲学,就显得有些功利和肤浅了。

大家不妨想一想,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要有胸怀来包容万物,有格局来面对得失,有情怀来面对责任,这才是生命的大境界。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道德经》全解授课已经上线,请随我一起探索人生智慧!

#国学# #文学# #道德经# #诗词#

老祖宗的两句古训:读懂做到这6个字,后半辈子越来越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