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覺得自己不幸福?悅納自己,是一種能力

文|瑪嗒嗒

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圖和意義,是人類存在的目標和終點。——亞里士多德

1

同事黃晶換了新單位,但是他並不是很開心。一個是因為跨行轉行,一個是因為地點比之前的遠,還有一個原因是做六休一。

工資自然比之前最少高20%。

他選擇這個新單位並不是因為自己足夠喜歡,足夠有熱情,足夠有專業的技能去持平。完全是因為工資高的原因。

所以他跟我說,雖然錢多了,他現在一點都不幸福。

我也並不覺得意外。

曾經的他以為自己找了薪酬高的單位就能幸福,事實給了他重重的一記耳光。什麼是幸福?

白巖松在《幸福了嗎》提及:

幸福,成了眼下最大問題的同時,也成了未來最重要的目標。

是啊。

我們每個人似乎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但又好像在畫地為牢,深陷痛苦無法自拔。

2

為什麼有些人會不幸?

當我們達到一個你認為達到的目標時,反而沒有預期想象中那麼喜悅。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繁華背後的落寞。

意思就是,很多人一直一直努力,用自己的方式不斷去達到自己的目標。一旦真的達到了,又會有新的寂寞。

人生有兩種無聊,一種是目標沒有達成;一種是目標已經達成。不管你如何做,結果是一樣的。

為什麼有人覺得自己不幸福?悅納自己,是一種能力

很多時候人家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無需落寞。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存在既定的天堂,那麼天堂的路上一定都擠滿了貪婪的人。富人或有權勢的人,他們會利用自己資源先期達到既定的天堂。

而我們,做到與路歸一,幸福就在路上。

《幸福的方法》一書中的作者泰勒.本-沙哈爾在書中說:之所以很多人感到不幸,是因為追求的目標有問題。

他書中列了一個表格,就是大家熟悉的四象限法。

左邊是損害現在的利益,右邊是現在得益。上邊是未來得益,下邊是損害未來利益。

為什麼有人覺得自己不幸福?悅納自己,是一種能力

第一象限,就是未來得益,現在也要得益。

這就是感悟幸福型,這一類的人是不會為了未來的生活而損失當下;

第二象限,就是未來獲益,但損害了現在的利益。

這就是忙碌奔波型,這一類的人為了以後好,認為現在吃點苦算什麼?當然,這是生活中大多人的現象。

第三象限,就是既損害了現在的利益一損害了未來的利益。

這就是虛無主義型,這類人認為反正努力奮鬥也沒用,現在不要好,後來也不要好。

第四象限,就是隻圖現在的利益,損害了未來的獲益。

這就是享樂型,只要現在好,未來怎麼樣那不是關心的事。這就是及時享樂型。

作者推崇的是:既要現在,也要當下的利益,這就是對幸福的定義。

為什麼有人覺得自己不幸福?悅納自己,是一種能力

其他類型的弊端在哪裡?

首先,

忙碌奔波型:以為痛苦消除就是幸福的來臨,這其實是不對的。

痛苦是沒完沒了,無所不在的。

比如說,你從普通員工開始要升主管,結果到了主管你還是不滿足,想升到總監。到了總監還是不滿足,開始副總裁,總裁等。

不斷制定一個個目標,讓自己不斷在一個個痛苦之間掙扎。

他們信奉的是,只要達到一個有價值的目標之後就會感到幸福,但達成之後,彷彿也沒有那麼高興。

錯誤根本:不停從一個目標到另一個目標,幸福的意義又何在呢?

其次,享樂主義型:為了現在的好,而損害未來的利益。

比如有些人抽菸就是一個很明顯的表現。還有些人喜歡無所事事,這才是一個人走向痛苦的深淵。

把努力和痛苦等同。

所以迴避痛苦,不再享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只要現在好就好了。

錯誤根本:以為只要不斷享受短暫的快樂就算沒有未來也會感到幸福。

為什麼有人覺得自己不幸福?悅納自己,是一種能力

最後,虛無主義型:就是什麼都不信,他們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義的,所以陷入了虛無。

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將這種心態稱為“習得性無助”。

簡單說就是,用電電狗,然後讓狗很無助。後面就算再有機會,也難有突破。

雖然實驗是在狗的身上,但發現在人的身上也是行得通。

好多人被生活的一地雞毛打擊之後,就再也沒有從新開始的決心和勇氣,一蹶不振,陷入“習得性無助”的狀態中。

也有一些人在被擊垮之後,能更勇敢地站起來。

為什麼有人覺得自己不幸福?悅納自己,是一種能力

那些不能毀滅我的必將使我更加堅強。反之,那些被打擊後的就是陷入了虛無狀態。

幸福就是既關注當下,又關注未來的收益。

3

幸福是啥,如何實現?

作者認為,幸福的定義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

快樂:指當前的利益;意義:指未來的利益。

為什麼有人覺得自己不幸福?悅納自己,是一種能力

真正快樂的人,能夠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

有人說,有錢的人都是幸福的。

錢多未必等同幸福,可以讓自己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甚至是越是高薪的人反而越是讓自己陷入恐慌階段,因為他們會時刻害怕自己失去這份高薪以及背後的榮耀。所以他們比低薪,甚至是自由職業者還要沒有幸福感。

如何實現幸福?

明確意義之後確定目標,找到我們新的方向,學會說“不”,並不斷努力。

  • 定目標:目標要高遠。

像蕭伯納所說,“這才是生命的喜悅,那種為了源自真我的目標而奮鬥的感覺”。

沒有目標就沒有奮鬥的意義。

  • 學會說“不”。

有個同事,96年的女生,剛參加工作,沒什麼經驗。不管別人對他說什麼,不管是不是他的職責之內,她都說:“好好好”。

結果只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沒有價值,越來越忙碌直到失去自己。

4

學習、婚姻家庭、工作,三者之間我們如何獲得幸福?

追求幸福的正確順序:學習、婚姻家庭、工作。

大多數人都是工作第一位。

為了別人學習而學習,好多人大學一畢業就開始撕書,為什麼?

就是因為學習不是為了自己。終於不用再為父母啊,老師所學習。好多大學生一畢業之後就再也沒有拿起過書,就是因為耗費了學習的熱情。

讓學習樂在其中的秘訣:心流(Mental flow)。

心流,根據契克森米哈伊的說法,就是個體完全地沉浸於體驗本身,而體驗本身就是最好的獎賞和動機。在心流狀態中,我們的感覺和體驗合二為一,即“行為和覺察融為一體”。

為什麼有人覺得自己不幸福?悅納自己,是一種能力

產生心流兩要素:

  • 任務有適當難度;
  • 具備適當的技能和水平。

因為工作中有難度,且具備相應的技術水平,這能讓我們更快,更好地進入工作狀態,從而產生心流良性循環。

不同類型的婚姻愛情觀是什麼樣?

奔波忙碌型:他們的愛情觀肯定也是找的忙碌型的人,兩個人都認為現在努力工作是為了快樂的未來。

但是現在都不幸福,又怎麼能掌控未來呢?

享樂主義型:“慾望”當做愛,把快樂當做幸福

慾望是會減退的。沒有意義,醉生夢死的愛情也是毫無意義的。

虛無主義型:認為婚姻是因為該做的事,或看別人都結婚了,或者是為了什麼而結婚,或者是對親密關係毫無希望。

漫無目的的婚姻,聽著就很痛苦。

幸福型的愛情觀:和愛人一起,既關注現在,又關注未來

愛不是犧牲,不論是夫妻還是孩子和父母,我們是為了相互的成長,而不是為了“別人”而活。

如果為了別人而維持一段感情,剩下的只會是挫敗和打擊。

婚姻中幸福的核心每個人的幸福都是自己去追尋,不要為別人去犧牲自己,委曲求全。

夏雨就說過,只有在雙方公平的時候,才會比較滿足,長時間維持下去。

最好的愛情不是找到100%完美的人,而是兩個人一起努力達到100%”。

找到最完美愛人,就是讓自己好到足以配得上ta,這才是長期保持愛意的基礎。

為什麼有人覺得自己不幸福?悅納自己,是一種能力

5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寫道,“人類最美麗的命運、最美妙的運氣,就是從事自己喜愛的事情並獲得報酬”。

但事實我們工作是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活狀態,是為了養家餬口。不能否認有人正在做著喜歡做的事情,拿著不錯的薪水,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使命感。

如果一個人只是把工作作為一種任務及賺錢手段,而不是期待在其中有任何自我實現,這種情況下,每天去上班是因為他必須去,而不是他發自肺腑想去。

這種情況除了期待薪水之外,最盼的就是節假日了,是不是有點小悲哀呢。

所以要想保持工作中幸福的方法: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報酬是副產品。

作者在書中分享了有關工作中獲得幸福的小工具,叫MPS模式。

MPS模式,指的是意義(Meaning)、快樂(Pleasure)和優勢(Strengths)。尋找適合的工作(可以發揮我們的優勢和熱情)通常是很有挑戰性的。

我們可以拿出一張紙,畫圈兒,你要試問自己:

什麼能帶給我意義?什麼能帶給我快樂?我的優勢是什麼?

為什麼有人覺得自己不幸福?悅納自己,是一種能力

然後看一下答案,找出這其中的交集,這樣的工作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

想要找到幸福的真正含義,必須找到自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永遠不要為了去滿足社會或大眾標準而讓自己漫無目的,一文不值。

幸福,不只是一種方法。幸福,更是一種能力。

願我們都能學會。

作者:瑪嗒嗒,愛閱讀,愛寫作,專注情感和成長感悟。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