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農村喪葬時摔的盆子是啥?應該什麼人摔?裡面有著奇怪的規矩

豫北農村喪葬時摔的盆子是啥?應該什麼人摔?裡面有著奇怪的規矩

在豫北的農村,有人去世後,在出殯發喪這一天,後人會在棺材到街裡時,在前面哭著摔一個盆子。在我們這邊叫“摔老盆”。

雖然小時候就經常見,但對於這個卻並不是太瞭解,只知道誰要是第一下沒有摔碎,那可是要被村裡人笑話的,至於為什麼會被笑話,這裡面是有說法的,這個我們後面會說。

我們看到這個舉動時就會不解,摔這個盆子的意義是啥?什麼人可以摔?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下這個問題,但說之前咱們先註明,這是有地域性的,黑嫂這邊的座標是豫北地區的農村。

豫北農村喪葬時摔的盆子是啥?應該什麼人摔?裡面有著奇怪的規矩

一、摔這個盆子的意義是啥

首先我們得說明,這個摔盆子可不是單純一個地方的規矩,很多地方喪葬時都有這項規矩。這個摔盆子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程序,而且有人摔不碎的話,還會被人當成個笑話看,這充分說明了摔這個盆子的重要性。那麼,這個盆子代表啥呢?一個最直觀的比喻就是,這個盆子是去世人收東西的一個盛具。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這樣的盆子下面是有眼的,並不是個完全的實底,下面會鑽出幾個眼。

這是為什麼呢?是為了燒紙錢時讓去世人更好的收到。當然了,這個盆子的作用不僅僅是收紙錢,還有一些平時後人上供的東西啥的,統統都由這個盆來接收。

所以,當有人跪在靈前一下子沒有摔碎時,大家都會覺得這個人不孝順,所以盆子沒有摔碎,代表著去世人不願意接受他送來盛東西的用具。

豫北農村喪葬時摔的盆子是啥?應該什麼人摔?裡面有著奇怪的規矩

但是,人們總是會想出辦法來的,比如說在過去,農村都是土路,人跪著,而且在悲痛的哭,這個盆子是瓷的,難免會有摔不壞的情況發生。所以人們就會在準備摔的地方放一塊磚,其目的是為了更容易摔碎這個盆子。

現在的路面都成了水泥路,而且放磚的方法也一直沿用到了現在,可假如這個盆子還是沒有摔碎怎麼辦呢?這個孝子可不是一個人在這裡,他身邊是有人的,一般都是孝子的舅舅,他們負責拖拉著孝子,因為孝子會攔靈哭泣,不拖拉著走得太慢。

他們一直都操心著這個盆子,一旦盆子沒有被摔碎,他們會飛起一腳直接跺碎,總之,儘量不摔第二次。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雖然是個傳統的規矩,但卻是一項迷信的規矩,因為去世人不可能從這個盆子收到什麼後人燒去的紙錢,定義為迷信可一點也不冤。

豫北農村喪葬時摔的盆子是啥?應該什麼人摔?裡面有著奇怪的規矩

二、應該什麼人摔

這個盆子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隨便摔的,誰摔是有規矩的。

我們都知道應該長子摔,這個是很自然的想法。但假如這個長子先父母去世了,那麼該誰摔?很多人會挺自然的想到是應該老二摔,因為兩個人都是父母的兒子,現在哥哥先去世,那這個盆子就應該老二來摔。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古老的嫡長制在發揮著作用,雖然去世人沒有嫡長子了,但是有嫡長孫,這個盆子輪不到老二摔,而是有由老大的兒子來摔。假如老大沒有兒子呢?比如老大很年輕就因為意外去世了。

豫北農村喪葬時摔的盆子是啥?應該什麼人摔?裡面有著奇怪的規矩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則由本家和管事人員商量著讓老二來摔,總之,是老大家絕了根,才能輪到老二,只要老大家有一個人,就輪不到老二,比如說老大去世了,但他兒子只有三五歲,那麼可以是別人協助他來摔這個盆子,

但不能是成年的老二。

同時,這裡還會有另外一個問題,比如說一些孤寡老人,他們沒有兒子,一輩子沒娶媳婦,他們去世後誰來摔這個盆子?這個也是本家和管事的商量的,比如說選定了一個人,這個人得是本家來出,先問他願意不願意,如果他不願意,則再換別人,如果他願意,則由他來摔。

而他摔過這個盆子後,老人的一切都成了他的,不用立什麼合同,摔盆就代表了一切,比如老人的房子、宅基地、農田啥的都歸他。

而如果本家沒人願意,那麼就找外人,等於是誰摔這個盆子,誰繼承老人的一切。

豫北農村喪葬時摔的盆子是啥?應該什麼人摔?裡面有著奇怪的規矩

寫在最後:最後我們鄭重說明,這個摔盆是古時候就傳下來的一個傳統,但跟文化不沾邊,除了這個選誰摔可以追出點我國古代的一些民間制度外,別的就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了,所以我們才會歸類為迷信。有人說只要是傳統就不是迷信,這是不正確的,我們看一些傳統東西時,應該保持客觀的態度,取其精化,去其糟粕才是正確的態度,而不是什麼都一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