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天高雲淡谷先生
其實這個問題您沒必要糾結,簡單分析如下?:
一:首先現在的網絡是全民娛樂的平臺,在這上面寫文章和看文章的人不計其數,文字水平也就參差不一,那麼文章的質量也就不一樣;
二:其次,對聯本身在古代就是一種文字遊戲,可以雅俗共賞,文人墨客自然講究格律對仗,平仄押韻,但是市井小民也有娛樂的權利,那麼隨便一句話就可以成為一個上聯或下聯,也是很常見的事情;
三:再者,如今網絡如此發達,言論自由甚至勝過歷史任何時期,文字的交流和傳播也空前高漲,所以我們要包容健康的雅俗共賞,既要陽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如果某些朋友特別喜歡對仗工整的楹聯,可以加入一些好的詩詞和楹聯協會與群組,沒必要和平民對聯愛好者攪在一起,俗話說得好:眼不見心不煩;
四:最後再說一說不講究格律的句子,本人就是意境派聯句的支持和愛好者,因為這樣的句子束縛很少,就更容易出現一些絕美的意境和有趣的句子,既娛樂了大家,又拓展了思維,常常會讓我們的思路天馬行空,何樂而不為呢!
五:如果您喜歡意境派對句,可以瀏覽我的往期作品,祝您開心吉祥!


牧雲
對聯,也叫楹聯、楹貼,俗稱對子。俗語可以做對聯的。
對聯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學形式,是由對仗的詩句演變、發展而形成的。
對聯是人們對新年寄語、美好祈願、修身勉勵的一種生活方式。
一副好的對聯,可以看出主人的志向修養、文采格局,以及抱負理想等。
寫對聯記住以下幾基本點,就可以上手寫一副好對聯:
一、對仗:
對仗的要求有幾個特點:
首先字數相等,無論是幾個字還是幾百個字,都要求上、下聯的字數一樣;
其次,詞性相同,即上、下聯對應的字詞性要相同,就是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
最後,節奏對稱,即單音節對單音節,多音節對多音節。
二、聲律:
對聯要求音調和諧、平仄相對,這樣才能有一種抑揚頓挫的音樂美。
對聯聲律的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古代對平仄的要求較複雜,今天你只需按照普通話聲調記住:平聲是指陰平和陽平(第1聲和第2聲),仄聲是指上、去兩聲(第3聲和第4聲)。
對聯的平仄要求和寫古體詩一樣。
當然,若得妙語,也可不必太拘泥,只要保持大體相對即可。我個人覺得中間可以稍微自由發揮,但末尾一定要平仄相對,才能有韻味。
三、幾種通用的對聯寫作格式:
第一種:正對。即上、下聯都是從正面立意,或者都從反面(批判的、反對的)立意。
正面立意的例如:
例一:
聞雞起舞
躍馬爭春
例二:
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
反面立意的例如:
例一: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例二:
豬公、狗公、烏龜公,公道何在?公里何存?
魚所,肉所,麻將所,所內者甜,所在著苦!
——解放前革命先烈郭亮諷刺國民黨區公所
第二種:反對。即上、下聯的意思相反,構成鮮明的對照。
例如:
例一:
事能知足心常泰
人到無求品自高
——清•陳自崖
例二: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史學家范文瀾
第三種:流水對。即上、下聯之間不是並列關係,而是意思連貫的一句話。
例如: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孫中山
四、表現手法
對聯中常用的表現手法有:比喻、借代、擬人、誇張、雙關、排比、引用、設問、反問、頂針、迴環、典藏、反語、拆語、疊語、諧音、相同的偏旁等等。
總之,凡文章貴在形象生動、意境脫俗、富有感染力,對聯也不例外,能讓人產生共鳴的,就是好對聯。
五、禁忌
此外,注意一些禁忌,一是避免同字相對,即上、下聯對應的位置文字不能是同一個字;二是切忌合掌,即上、下聯的意思相同,一副對聯的意思只能是相近、相似或相反,但不能相同。
總結:
對聯由詩而來,詩讀得多了,韻律自藏於胸,一旦用時便能出口成章。建議大家多讀讀《詩經》,詩經就是對仗詩的巔峰。
夢裡_藍天
對聯,雅稱「楹聯」、「桃符」,俗稱「對子」。它言簡意賅,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對聯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更有廣泛的民意基礎。無論文人墨客、村野俗夫,甚至是一些黃髮童子,信手掂來,都能吟出幾聯。
正所謂雅俗共賞,跳慣了廣場舞的大媽,偶爾會玩起華爾茲。總有一些聯友會拿一些現成的俗話求對,而且會對出很多,有些自然對仗不工,不合音律。個人認為不必較真,喜歡對對子,找各自文化修養、個性接近的聯友交流,自得其樂才最重要。
火舟882
對聯,俗稱對子,是漢族傳統文化之一,又稱為楹聯,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一字一音都是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的特點大致有兩方面:一是字句靈活,二是對仗嚴格。俗語也能作對子,只要內容是積極向上的、充滿喜慶之意的都可以,俗話說萬事皆入對嘛。
皇帝142949225
俗語或一句話當對聯出是可以的,但對句必須和出句平仄相對,詞意相對。
茅思雨
沒有什麼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