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土地不足,是应该整合惠州大亚湾还是应该填海造地?

深圳幸福美


填海造地的在本主要是施工成本与环境污染成本,以及填海之后影响港口运行的成本。填海造地初期土地无法迅速使用,毕竟新填的土地的地基有待加强,需要打很多很多的地桩才能建设。同时环境污染已经成了全民共识,填海造地时造成的水体污染与环境变化对生态影响很大,国家可能越来越不批准填海线造地了。再者填海势必影响港口的运输,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而整合相对落后的地区也有很多不利因素。如果要建设,势必进行拆建行为,因而导致大量的拆迁费用及环境污染。部分工厂企业的的搬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至于是填海还是整合,这是考验决策者智慧的大问题。在我看来整合会更好一点。

第一,大亚湾区与深圳相较相对落后,各种设施与经济水平有待提高,而整合就是进行基础设施优化与经济提升的最好动力。第二,虽然拆迁会涉及到大量的费用,相对于未来的整体形式来说,还是可取的。第三,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人民群众,在群众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整合发展,是最直接最利民的措施。而且这一点是填海远远无法达到。第四,整合可以整合出远远高填海面积的发展空间来,而填海却不能无休止的进行。


传艺工坊


东进,还是东进

是东进,但不是大亚湾,而是比较前瞻性的东进。在离深圳坪山区65公里的东边划了块463平方公里的飞地,等于两个大亚湾,也相当于1/4个深圳大小的面积。一劳永逸的打造成深圳发展新的起点。

2011年2月,深汕特别合作区筹建,由原产业转移园升级为特别合作区。

2011年5月,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成立。

2015年7月,《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服务规定》出台,授权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2018年12月,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正式挂牌

......

人口与发展面积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一切因素,没有人什么事也干不了了,但人多地少往往也让城市不堪重负,甚至难以继续发展。这也是北上近些年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增长的原因。城市的公共设施与与市政建设跟不上人口增长的规模,直接效应就是到处都是人挤人。可发展建设用地减少,导致用地成本居高不下,房价奇高无比,也是症结之一。

纵观四大一线城市人口与密度:

  • 北京16410平方公里,2154万人
  • 上海6340平方公里,2424万人
  • 广州7343平方公里,1490万人
  • 深圳1997平方公里,1303万人

只有深圳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仅为北京1/8的面积上容纳了1300万人口!人口密度高居四大之首,达到6272人/平方公里。其余号称人巨多挤爆的北京、上海、广州则分别为1313人/平方公里、3823人/平方公里、2030人/平方公里。

可见深圳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与人口增长后,在现有发展面积不变的情形下,无论从居住地块还是工业用地,深圳再也无法拿出像样的地块用于发展。因无法再为华为提供用地,华为搬离终端总部到东莞就是一例。以及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从而导致使用成本居高不下。所以,急需解决目前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瓶颈成了深圳的当头问题。

深汕特别合作区应运而设

深圳市现有产业模式及功能划分早已固定并规划成片。例如南山区以科技研发为主,区内均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罗湖与福田以商贸与服务业为主,盐田则为港口航运......想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新兴产业群,仅靠拆迁腾挪城中村与围海填土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此时,离坪山区东边65公里有这么一块地进入了广东省和深圳市的眼中。这里依山傍海,工业基础薄弱,但交通基础设施良好,境内有厦深铁路、沈海与潮莞高速半小时直达深圳坪山。极利于深圳市按照现有的发展思路完整规划这片463平方公里的土地。

为什么不兼并惠州或东莞临深地区?

无论从通勤效率和交通的便利性、区位的融合性来说,临深地区的凤岗或大亚湾是最佳选择。但显然东莞或惠州的经济虽比不上深圳,但比倒数第二的汕尾还是强得多。放着明显紧邻深圳的优势,从而得以成为发展迅速的摇钱树不要,转手送人?市一级同意,省里都不同意!为什么?因为深圳是计划单列市,兼并的这一区域无需再向省里缴税,直接减少省里的财政税收。所以兼并?还兼并惠州、东莞?不存在的!市里面也不会同意。

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陆地面积2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万人,2018年GDP总量686亿,经济增速18.5%,人均GDP29万。税收总额为465.2亿元,占据全市税收总额的41%。

你告诉我,谁会同意将这么一颗摇钱树划出去?


但汕尾不同,有一大片沿海未开发无工业基础的农业穷镇,适合建设开发成工业地块。在规划方面,一方面用于承接深圳东进产业转移园,一方面投巨资建设生态旅与度假基地,西部片区则用来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制造等。这么一大片地,让你从零开始规划,完全顺延深圳市即有的发展思路。还能顺便提振辐射粤东地区,多好!省里扶了贫,深圳得了地,这样一来,无论对省对深圳都是皆大欢喜。

向着东部前进

现在这一块远离深圳的飞地事实上已变成了深圳的土地,从2017年开始深圳市的GDP已包含这个地区。在今年的3月,电话号码已换成0755,户籍居民将全部自动成为深户。可以想象,这一大招祭出,吸引人口朝向这里发展,并不是什么难事。再加上早已规划并提上日程的深汕多条新通道与城际铁路,交通将不再是阻碍。

假以时日,这里未尝不是又一个大幅领先粤东的小深圳。


极度深寒


深圳向国家民政提要并东莞惠州这件事情最早已可以追溯到90年代了;合并机会最大的一次被,认为是李鸿忠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时候的那次;李鸿忠任深圳市委书记前,担任过惠州市委书记和广东省委副书记;就这么多重利好关系交织在一起,深惠合并的事情都没能拍板下来;之后,惠州市还把临深的惠阳市改为惠阳区了

我是觉很得以后,很难有像李鸿忠当市委书记的那么有利的合并条件了


wenlp2004


深圳在这三十多年里一直不断地填海,截止2018年预计在80平方公里之内,总共也不到深圳土地面积的4%,填海造地规模十分有限!

即便是寸土寸金的香港,在这些年里填海造地的面积也是有限的。而且不仅会影响环境、打乱原有的海底固有结构,更是让房地产上不停地推出一线海景房,又淹没了以前的海景区域。

至于广东更要制止深圳填海造地,尤其是在珠江出海口处的改造,不仅影响了珠江口的海航出行宽度,更是影响大自然的原生态。

深圳管辖区内的土地面积不大,只有2000平方公里,不到一线城市北京的1/8或广州、上海的1/3。但临近的东莞和惠州,以及珠江西岸的南沙和中山,有着大把的未开辟的处女地,完全可以承载深圳的产业溢出,尤其是临深地区。

大亚湾是惠州地区的摇钱树,也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的财政金矿,不可能会纳入不归广东财政的深圳地盘。更何况从目前国家的城市发展战略转换分析,以后通过行政区域兼并的方式会越来越少,趋势是都市圈的跨行政区域模式。更何况广东具有一票否决权。



因此,深圳不可能把大亚湾纳入自己的行政管辖权之内,深汕特别合作区模式才是未来的可行策略。但合作区模式也不会是临深地区的大亚湾、中山、东莞等地,而是粤港澳大湾区之外的地方。另外,填海造地非常有限,制约因素太多,不能指望靠填海,这个只不过是一道菜里的那点味精吧!

打破行政格局,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才是未来整个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之路!


鞅论财经


土地不足是制约深圳发展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意味着不扩张深圳就不能够发展,这些年来,深圳在四个一线城市当中的发展势头是最猛的。放眼全球,很多世界级城市的面积都不大,比如纽约的面积只有789平方公里;伦敦的面积只有1577平方公里;新加坡面积只有714平方公里;香港面积只有1106平方公里……土地供应不足,深圳可以向更高端、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深圳就是往这方面发展的,它的金融、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而且还是全国绿化较好的城市。



珠三角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面积只有5.6万平方公里,本来就寸土寸金。与深圳接壤的城市有两个,分别是东莞、惠州!东莞面积其实也不大,只有2465平方公里,人口却超过800万,本身土地也缺;而惠州面积虽然不小,但大亚湾是惠州唯一靠海的地方,被深圳整合了,那么惠州就不是沿海城市了,而且惠州这些年在开发大亚湾上投入了不少资金,难道说给深圳就给了?况且需要注意的是,深圳是计划单列市,财政不上交广东,大亚湾也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的财政金矿,不可能会纳入不归广东财政的深圳地盘。



再说说填海造陆,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的这40多年来,累计的填海造陆只有七八十平方公里,占深圳总面积的4%都不到,而且填海造陆会破坏生态,影响了珠江口的海航出行宽度,因此这也不是解决深圳土地不足的好办法。



其实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可能会走向“都市圈”的发展模式,深圳目前就与东莞、惠州共同打造深莞惠都市圈,未来深中通道建成,中山也有可能成为深圳经济辐射范围区域,城市之间通过协调合作,共同发展,这是解决深圳土地供应不足的途经之一。另外还有一种模式,即发展“飞地经济”,实现两城之间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近年来汕尾在它西部地区划出了一块地方租给深圳,即现在的深汕特别合作区,该合作区现在被称作深圳的第“10+1”区。这也是深圳未来解决土地不足的可行策略。


锦绣中源


第一、深圳是用地价格高,而不是规划用地少

深圳的储备用地面积在2012年的时候公布过一次,全省第一。报道一出,相关部门差点被深圳各界人士喷死,这么多年以来全深圳房地产商努力营造的“深圳人多地少”形象被毁于一旦,其影响就是以后再也没有发布过土地储备情况了。所以目前只能查询到用地情况。实际上,相对其他城市而言,深圳每年出让的土地并不算少。

2012年以来深圳通过城市更新供应用地连续6年累计超过200公顷2017年达到261公顷城市更新已经成为深圳土地供应的主要来源。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深圳已列入计划更新的项目共695项预计可为城市建设腾挪用地面积约53.18平方公里。

第二、填海造地已经到了一定界限

影响生态环境、地面建筑安全要求高且未来安全无法保障……实际上,国家海洋局对填海造地的指标一直都抓得非常紧,南方这几年合法拿到填海造地的只有两个城市,深圳就是其一。

http://www.efw.cn/news/n244658.html

第三、还没到整合惠州大亚湾的紧迫时期

实际上,光明新区、龙岗、宝安还有大片土地可供开发……实际上,深圳一直把这些土地视为储备用地,是宝贵的留待今后开发的土地,目前趁着经济形势好,一直在以城市更新的方式,极其谨慎地、万般珍惜地出让土地。

正是这种紧迫感之下,深圳的单位土地价值是全国最高的,是上海的两倍之高。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经验,是值得推广的先进经验。


一步莲华的工作与写作


大亚湾,您是别想了。估计提问者,在大亚湾有置业吧,坐等升值。

首先,您要知道,有个出海口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其他不说,就那沙俄的那个扩张您就知道了。


惠州港,对于惠州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的。

钥匙深圳,敢抢大亚湾顺带把惠州港给拿掉了,那么可想而知惠州绝壁会和深圳拼命的。

这可是关系到,生死存亡,能否发展起来的大事情。


惠州绝对不会答应的。


至于,填海造地,呃。。。。。请向右滑动屏幕——





金成财


深圳地少是不争的事实,

你说的几个情况都不可能出现

或者说出现的机会很小很小

分析下

1,财政,大亚湾,东莞都归广东省管辖的财政大权,深圳缺不是,而且临深的地方几个片区经济开发都比较好,没有谁愿意割出来的

2,规划,深圳目前整体规划已经比较成熟了,划一个片区或者几个片区来又需要重新整体规划,

3,填海,现在国家一再要求保护沿海生态环境,不可能大规模填海,而且填海陈本也不便宜

深圳现有土地大规模旧改陈本太高,

希望有一天深圳东莞惠州如果可以统一规划,发展前景不可限量,拥有足够的土地资源来进行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雄厚,而不是现在的发展模式,整体规划落后,

深圳富有但是土地资源不足制约经济发展,东莞经济发展遇到瓶颈没有足够的实力突破,惠州有地,自身经济实力不够,无法快速发展,

深圳东莞惠州一体式发展,既有现代化的工业,也有创新产业,服务业


家具陈工


填海?哪里有可填海的地方?再说城市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保和自然生态做代价。地理空间上的整合,不能小打小闹缝缝补补来进行,矫枉必须过正!深圳应该把整个惠州,河源和汕尾全部整合在一起。否则意义不大。想想当初他老人家在南海边画圈的时候,以当时的”超前”的眼光,想象60万人口的规模建市规划。规划施工还在建设当中,就不够用了,规划改成按一百万人口规模,结果很快就发现按规划施工还是太保守了,远远不够用。就这样改了又改,导致供水排水燃气市政工程等等总是有问题。九十年代的台风把罗湖福田等中心地带水淹严重,深南中路水深达到1.5米。再说说深圳的环保,整个深圳市,几乎没有较大的地面水(江河)流过,生活废水的排放始终有瓶颈,作为超大城市人口密集过大的环保问题的解决不利。步伐太小,思想固化的问题始终存在,包括现在。号称敢为天下先的深圳有的时候还是需要有超前眼光的。


真牛的牛红


深圳备用地还是很多的,只是城中村改造利益更加大而已,昨天在梧桐山拍的,这是阮石坑还是火山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