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位開國將軍來自遼寧義勇軍,戰功赫赫,在前線多次大破日寇

1955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共有10位解放軍的領導者和締造者被授予元帥軍銜,有10位戰功卓著的高級將領被授予大將軍銜,其次,還有55名指戰員被授予上將軍銜、175人被授予中將軍銜、798人被授予少將軍銜。

這千名解放軍開國將帥,都曾為我國的革命事業以及新中國的成立,立下汗馬功勞。其中,很多人來自紅軍、八路軍、新四軍,但也有兩位少將來自東北抗日前線的遼寧義勇軍。


這兩位開國將軍來自遼寧義勇軍,戰功赫赫,在前線多次大破日寇

高體乾

高體乾

1911年11月11日,高體乾出生在遼寧省建平縣,1931年 “九一八”事變爆發,第二年8月,高體乾組織起一支二十餘人的騎兵隊伍,跟隨彭筱秋領導的抗日義勇軍攻打錦西日軍。

高體乾打的第一仗就是攻打錦西(今葫蘆島)縣城,城內有一箇中隊的日寇駐紮。拂曉時分,義勇軍突然發起攻擊。日寇龜縮到城內兩座大院中,負隅頑抗。不久敵機趕來支援,義勇軍被迫退出戰鬥,高體乾所部30多人無一傷亡。這一仗,高體乾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被任命為東北人民抗日義勇軍第一軍團第十二支隊支隊長。經過幾個月的發展,隊伍壯大到2000多人。

1933年3月,日寇進犯建平,義勇軍被打散,高體乾帶領100多人突圍。1934年7月,高體乾帶領義勇軍突然襲擊了公營子的“大滿呈”,繳獲了3支手槍、5支大槍。1935年,高體乾指揮隊伍,數次與日偽軍交手,最終因缺乏槍支彈藥,隊伍解散了。


這兩位開國將軍來自遼寧義勇軍,戰功赫赫,在前線多次大破日寇

八路軍攻克娘子關

“盧溝橋事變”之後,高體乾被派到山西領導遊擊隊抗日,後參加了“百團大戰”,在敵佔區開展游擊戰。解放戰爭時期,高體乾被派回東北,任命為東北軍區第7縱隊參謀長、第4野戰軍48軍參謀長等職,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解放贛西南等戰鬥。1955年,高體乾被授予少將軍銜。


這兩位開國將軍來自遼寧義勇軍,戰功赫赫,在前線多次大破日寇

李鍾奇

李鍾奇

1913年12月13日,李鍾奇出生在遼寧省建平縣建平鎮油房地村。1931年初,李鍾奇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第11期騎兵科,“九一八”事變發生時,李鍾奇和50餘名同學砸開學校的軍械庫,拿起武器投入到抗日鬥爭中。日寇佔據瀋陽城後,李鍾奇等人且戰且退,向通遼、白城一帶轉移,開展游擊戰。1931年10月,擔任抗日義勇軍一支游擊隊分隊長的李鍾奇,在通遼至白城的一個小鎮上,突然遭到日寇的包圍。李鍾奇勒緊了皮帶,大喊一聲:“突圍! ”率隊直衝敵陣。此舉一下子嚇呆了日寇,等他們明白過來時,游擊隊已經衝出了包圍圈。戰鬥中,李鍾奇腹部中彈,最後在沒有醫生沒有藥品的情況下,用手把子彈給硬生生擠了出來。

1933年9月,李鍾奇被編入東北軍騎兵第5旅,任騎兵連連長。李鍾奇開始秘密聯繫共產黨,掩護紅軍傷員,多次為紅軍購買通訊器材、輸送醫療器械和藥品,參加紅軍組織的宣傳活動。沒想到,不久他就被國民黨特務盯上,特務給總部發電報稱:“李鍾奇通敵通匪有據,立即逮捕。 ”

危難之際,電報員把消息透露給李鍾奇。李鍾奇立即帶著12個人奔往紅軍駐防區。但在國民黨軍的圍堵下,只有3名戰士抵達紅軍駐地,被聶榮臻委任為騎兵團參謀長。1937年8月,紅一軍團改為八路軍115師,原騎兵團改為騎兵營,李鍾奇為代營長。


這兩位開國將軍來自遼寧義勇軍,戰功赫赫,在前線多次大破日寇

抗日戰爭時期的平型關

9月,李鍾奇率部參加了平型關大戰。騎兵營的任務是於9月24日8點前強佔倒馬關。李鍾奇經過一天一夜的急行軍,於24日7時抵達倒馬關。當即以一個排的兵力牽制碉堡裡的日寇,以另兩個排的兵力向城牆北邊的日寇猛攻。一場惡戰後,騎兵營奪下倒馬關,有力地掩護了主力部隊殲滅平型關之敵。

1955年,李鍾奇被授予開國少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