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兩重天:會提問,不會提問

管理者的兩重天:會提問,不會提問

一、提問的能力,決定了解決問題的效率

關蘇哲是中歐商學院MBA、上海交通大學的客座教授,在一次講課過程中,他曾邀請一位淮揚菜的傳人上臺與他互動。

管理者的兩重天:會提問,不會提問


這位學員在揚州做餐飲連鎖,生意做得很好。但有一家店生意不好,一直都在考慮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關蘇哲就對他做了以下一系列提問:

關:你感覺這家店的生意不好是什麼原因? 學員:因為我沒有做獅子頭吧。 關:那你做了什麼? 學員:我做了一個輕奢產品,一個副品牌。 關:是不是做獅子頭生意一定好,做輕奢生意一定不好? 學員:其實不是,是我不懂輕奢產品。 關:那你接下來打算怎麼辦? 學員:揚州這邊人才少,我打算從北京、上海、深圳去找一些真正懂輕奢的專業團隊,而不是我本人來帶領這個新的事業。 關:生意不好,有幾個關鍵的驅動因素,無論你是互聯網還是線下,生意=流量 X 轉化率 X 客單價 X 購買次數,對嗎?四個指標中,你是哪個指標不好? 學員:流量。 關:為什麼流量不夠,進來客人很少? 學員思考了一會說:我開在一個商務區,這個區沒有什麼居民,公司也很少。 關:如果流量是你的主要矛盾,你去深圳找一個懂輕奢的人來幫你打點這個流量很差的店,有用嗎? 學員想了一想,發現並沒有用。

你會發現,短短5分鐘內,關蘇哲沒有給學員任何建議,只是提問。

因為關蘇哲的人生閱歷告訴他,直接給別人答案或建議風險太大,不會啟發對方反思。

而在這幾分鐘的對話中,學員自己就會明白,業績不好的主要矛盾是他選錯的地方,而不是產品問題。

按照關蘇哲的說法,通過提問,就能啟發對方自己反思問題本質,這才是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

事實上,我們每提出一個問題,都在靠近那個能夠回答真正問題的答案。

而我們能做的,不是往後半步,給出“答案後面的答案”,而是往前一步,找到“問題前面的問題”,然後解決真正的問題。


要解決問題,必須先發現問題。而發現問題的關鍵是,你必須擅長提問。提問的能力,決定了你解決問題的效率。

這也是為什麼教練這項工作逐漸在國內興起,因為教練的一項核心技能就是提出好問題,引導對方自己探索答案。提問是幫助團隊解決困惑的最有效方式。

如今,越來越多企業家和管理者受益於教練式領導,甚至可以說,誰掌握了教練技術,誰就掌握了管理先機。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CEO發展機構,經過六十多年專注於服務CEO的實踐證明,偉事達被公認為後EMBA時代幫助CEO發展的最佳模式。


作為偉事達最優秀的教練之一,關蘇哲有著7年部隊和1年政府部門的歷練,從戰場到商場,他迅速轉換身份,分別負責了路易威登、迪奧、Kenzo、Givenchy等國際知名品牌的營銷。

後來,他成為了1號店首位業務負責人,負責電商業務期間,業績增長迅速,並幫助公司獲得高額投資。

現在他致力於為國內外標杆企業提供商業顧問、以及總裁和高管教練服務,經常帶領一些標杆企業家和高管們,通過私董會和公開課形式幫助他們成為教練型領導人。

截止到2017年,關蘇哲做了20多年的企業經營,也輔導了不少知名企業,但到底他和CEO們應該是什麼關係?老師、師傅、專家、顧問還是教練?哪個角色能更有效地幫助到這些企業家?這些角色到底有什麼區別?

帶著這些疑惑,關蘇哲參加了美國佛羅里達參加偉事達全球教練大會,在這次會議上他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管理者的兩重天:會提問,不會提問

2017年偉事達全球教練大會


在面對企業經營管理問題的時候,中國的CEO往往到處找專家,身邊缺乏一個固定的教練,只能急病亂投醫,而他要做的就是成為CEO身邊那個固定的夥伴。

所以,關蘇哲決定加入偉事達,成為了一名總裁教練,為不同的企業項目以及相關人群,提供解決問題的幫助。

輔導的企業和人越多,解決的問題越複雜,關蘇哲越意識到提問的重要性。對於企業所面臨的的問題,他不會立刻給出答案,唯一做的就是提問。

關蘇哲現在帶領的偉事達組員也有近20人,每兩月一次的組員會上,都會花好幾個小時向管理者提問。

其餘的時間,他也無時不刻不在思考:下次的組員會上,怎麼提問能更有助於客戶達成目標?怎樣提問能引導管理者獲得更大的成功?

自從成為了偉事達的教練,關蘇哲幾乎每天都是如此。

管理者的兩重天:會提問,不會提問

針對成員企業問題解決的私董會小組會

教練工作涉及的提問包含了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有時候,他的一些扎心的提問會讓學員尷尬,甚至難堪。

但關蘇哲認為,這才是他作為教練和顧問存在的意義——幫助企業和經營者發現問題背後的問題,找到真正解決問題的核心和本質。

二、本來,人類就喜歡被提問

你可能也意識到好提問的重要性,也想做個慎思明辨的人,那應該怎樣去提問呢?

1.讓別人提問自己,把自己看得更加清楚

你可能是個創業者、高管或者部門管理者,你的認知和經驗超越了很多人,你對行業動向的洞察和對趨勢的判斷,也不遜於任何人。那為什麼還需要別人來提問你,幫助你的經營和管理呢?

我們知道,世界頂級的職業運動員,大都會有教練。就像羽毛球運動員在征戰錦標賽過程中,教練都會全程關注,但並不會直接給出“這一球以髮網前球或平快球為主,限制對方進攻,迫使對方出高球,然後運用殺球或吊球攻擊對方的空檔或弱點”這樣的建議。

管理者的兩重天:會提問,不會提問

儘管如此,選手仍然需要教練,因為教練更像是一面“鏡子”,選手能借此看清自己的起跳揮拍、走位和練習狀況,從而時刻保持最佳狀態。

教練也能通過更客觀的視角,幫助選手找到失誤或者難以提升的問題根源,從而更有效地開展針對性訓練。

如果只是一個人埋頭練習,自己是看不清“正確的姿勢”的,很可能就鑽牛角尖了,我們所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是這個意思。

作為管理者,讓別人提問自己也是這個用意。所以像關蘇哲一樣的教練越來越受歡迎。因為他可以通過提問,使學員的想法和真正渴望實現的目的清晰地反映出來。

2013年時,關蘇哲的工作主要是為傳統企業設計互聯網轉型策略。他有個企業家朋友老秦,從事箱包行業,有自己的製造工廠,多年來一直在為一線品牌做代工生產。

但是老秦並不滿足於做代工生產,在積累了一定的箱包設計經驗後,就抓住機會,順勢推出了自己的箱包品牌“R品牌”。

R品牌採用與一線品牌一樣的原材料品質,類似的款式,價格更低,但銷量寥寥無幾。


老秦也想了一些辦法,砸錢投廣告、找代言、降價促銷,就差去做地推了,都沒有太大成效,白白浪費了時間和錢。最終他找到了關蘇哲,幫助他制定新品牌的定位。

拿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關蘇哲沒有輕易給出方法,而是展開了一個接一個的提問:

(1) who—誰?

關:誰是我們的目標用戶?老秦:買大尺寸的箱包的人群。關:主要針對買大尺寸箱包的哪些人群?老秦:出國人群。


這樣提問就可以清晰聚焦核心目標人群,是那些長途旅行的出國旅客。

(2)What—什麼產品?

關:用戶用這個產品或功能做什麼?產品或功能為用戶解決了什麼問題?老秦:要研發一個出國場景用的箱包,實現耐摔、智能收納、大容量的目的,以及提供一些智能功能,比如箱包位置顯示等。關:這個箱包應該是什麼價格比較合適?什麼顏色用戶比較喜歡?老秦:大約2000多元,比普通箱包要貴些,顏色最好能顯眼,容易辨認。


(3)Why—為什麼?

關:用戶為什麼選擇你的產品,而不選別的?老秦:這個產品和市場同類產品不同,專注於出國人群的人性化考慮,更耐摔,有更人性化的收納功能,還有自動測量箱子重量,防止超重、和APP鏈接的智能功能。關:為什麼需要耐摔功能?老秦:出國的箱包經過多次運輸,容易破損,耐摔是一個剛性需求。關:為什麼要更人性化的智能收納功能?老秦:化妝品容易漏,西裝容易起皺,電腦容易摔壞, 名片小東西等應該放在小夾層裡等,智能收納可以讓東西存放更多,更安心方便。關:為什麼競爭對手還沒有推出類似概念的產品?老秦:對手品牌定位泛人群,提供多種場景下的各種尺寸箱包。


(4)Where—哪裡?

關:我們打算在哪裡生產此類箱包? 老秦:自己的工廠。關:未來,我們計劃在哪裡投放宣傳廣告?老秦:主要考慮在互聯網上,因為針對是年輕白領用戶。


(5)When—何時

關:用戶一般何時使用我們產品?老秦:出國場合,或國內家庭多人出遊場合。關:我們打算何時開始完成新產品概念用戶測試?老秦:下月對產品概念進行用戶測試。


(6)How—如何,什麼方法?

關:用戶將如何使用我們的產品?老秦:箱包附上產品使用手冊,用戶掃描手冊上的二維碼就可以下載APP,APP裡面有R品牌使用攻略的視頻。關:我們將使用什麼樣的銷售渠道?老秦:主要是互聯網第三方平臺,如京東,天貓等。


經過這樣分析,最後老秦明白了他應該聚焦在箱包的大尺寸、耐摔上,還要融合智能收納功能,才能打開R品牌箱包的市場。

所以,當你自己試圖解決問題的時候,不妨尋求下別人的意見,因為他可能比你看的更清楚:為什麼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呢?目前的解決方案,真的是最好的辦法嗎?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只有當深入思考到why層面的時候,你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從而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



作為企業經營者,你也可以思考下德魯克提出的五個問題:我們的使命是什麼?我們的客戶是誰?對客戶來說,什麼才是最有價值的?我們渴望的業績是什麼?我們的計劃是什麼?

這五個問題是,是德魯克認為對企業經營者最重要的五個問題,也是經營管理的利器和答案。


2.提問別人,幫其找到問題背後的問題

作為管理者,除了掌握提問自己的意識和能力,你更要懂得提問他人。

在這些年的觀察中,發現越是成功的領導者,越懂得釋放自己,越善於提出優質提問。也就是說,他們具備很強的“提問力”,懂得通過提問賦能員工和下屬。

常常會出現一種情況:管理者凡事親力親為,在工作中直接給下屬答案和方法,下屬抱怨沒有自主權,得不到成長,管理者也越來越累。

事實上,領導者的工作不是直接給出下屬解決方案或要求員工照令執行,而是通過不停提問引導下屬自己解決問題。


舉個例子,如果聽到員工們說產品價格太高了,你打算怎麼解決? 你可以這樣問員工:“你看到什麼,得出了這個結論?” 他們可能會回答說:“我們經常遇到有些客人因為我們公司產品價格高,而不願意購買。”


接下來你可以請對方把這句話中的相關“關鍵詞”描述清楚。比如這樣追問:

我們是誰?指櫃檯、體驗區還是接待區的員工?經常指什麼?每天還是每週?有些指哪些?到底是多少?客人主要是誰?學生,家庭主婦、小資白領、金領,還是指民工?產品具體指什麼?手機、平板設備、配件、還是耳機?價格高指什麼?比誰高,高多少?


經過這樣的對話,你就可以請員工把“我們”、“經常”、“有些”、“客人”、“產品”、“價格高”等關鍵詞定義清楚了。

經過這樣一番明確的定義,你會發現最後原來他們想說的,可以用下面這句話來描述:體驗區的員工,每週末往往遇到十幾個學生,在購買平板設備時,反饋價格比京東等購物網站貴了近100元

這樣,你就能明確員工所說的問題具體在哪裡,員工自然也就知道應該如何去解決問題了。

再比如:

會議中有人說市場競爭激烈,那你就要引導他講清楚有多少競爭對手?有多少潛在對手?分別佔據多少市場份額?

講領導能力強,那就讓他具體說說,領導什麼方面的能力強?具體表現在哪幾個方面?比如是創新能力強,帶領團隊半年時間成功研發了2個系列產品。

下屬彙報活動場地寬敞,就請他具體的指標講出來。比如能容納多少?長、寬都達到多少米等。當大家明確了事實之後,才能去進一步探討問題。


在企業裡最沒有效率,最內耗的一件事情,就是大家為了一個錯誤的方向,提出了一堆“正確”的答案。

在關蘇哲看來,現在很多文章在宣傳狼性執行力,但是如果方向錯了,執行力越強越可怕。

正如彼得·德魯克說的:解決問題以前必須先要發現問題,沒有什麼比正確回答了錯誤的問題更加危險。



埃隆·馬斯克也說過:很多時候提問比回答更難,如果找到了正確的問題,尋找答案就更簡單。

所以,關蘇哲現在更願意幫人發現問題,第一步問“我如何”,第二步澄清問題,第三步是重新定義問題。而非像過去是專家身份,直接給予答案,因為問題就是答案。

三、像高管教練一樣發掘問題本質

10多年在上市公司和高速成長的初創企業一線提供培訓、諮詢和教練服務的經歷,讓關蘇哲更加確定提問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重要意義。

所以,他深入數個標杆企業,專門為CEO和高管團隊定製職場領域的提問技巧,有效幫助他們界定問題,從而促進問題解決。

過去近20年的時間裡,他所服務過的企業涉及互聯網、電商、工業、汽車行業 、通訊行業、金融行業等多個行業,所服務的幾個標杆企業的內部CEO和高管,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