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险,你可能正在被人当枪使

段宜江讲保险,我们懂保险

消费型的这种保险形式其实由来已久,并不新鲜,只要稍微留心一下,身边到处都是。举几个例子吧

你家里的汽车,每年要买保险吧?即使不买商业险,至少也要买交强险。而汽车的保险,不管是商业险还是交强险,都是消费型的。即,今年你给我交保费,出事了我给你赔,没出事保费作废,第二年接着交。交一年管一年

再有比如每个人都有的保险:合疗/医保,也是如出一辙的消费险。和车险的道理是一样的

再比如商业保险里的住院医疗类保险,百万医疗类保险,也都是消费型的

虽说并不是个新鲜东西了,可是关于买保险,到底该买消费型还是返还型的争论,这两年可是越来越多了。那到底哪种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聊一聊

Q1:争端的起因

既然消费型和返还型都已经是由来已久了,那何故这几年争端越来越多了呢?

那是因为以前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而现在踢馆的来了,自然争吵也就来了

以前在重疾险的市场,基本上你能见到的产品都是返还型的,而这两年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型重疾险被开发出来,然后再借用网络的力量,迅速的推送给普罗大众。这个时候无形中就形成了两种力量:卖线上的,消费型保险的新兴派和卖线下的,返还型保险的保守派。

所以消费型的好还是返还型的好,这其实早已经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升华到了两个利益群体之间的斗争上。这就好比以前你家就你一个孩子,吃饭的时候你爱怎么吃怎么吃,吃饱为止。但是现在家里又生了一个,每天吃饭的时候都有人跟你抢着吃了,吃得慢你爱吃的那个菜可就要没了。那你说天天的争争抢抢还能少得了么

Q2:各有各的目的,千万别被当枪使

卖网络保险的这两年比较有市场,是因为他们虽然来得晚,但是打开市场的方式比较好看。大部分卖保险的自媒体都是打着避坑啊、评测啊的旗号,上来就一顿分析,还怎么听怎么对。说完了下面给你个推荐的产品链接,你买就完事了。这帮人喜欢夸消费型保险,不是真因为它好,是因为线上保险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形式,就是消费型的,这就是他们的主打牌。不这么夸他们就没饭吃。

他们主打的论调就是:亲,你看,同样的保额,线下返本要10000,我这个只要7000哦!每年省下来的3000,您这样这样做理财,做个30年,算下来您有这么这么多的钱,比返还型能给您返的钱还多哦!很划算哦!这其实都是扯X。我就问一句,几乎每一个戒了烟的人,戒烟前都算过,我每天一包烟,20块钱,一年光烟钱就7000多了,戒了烟这个钱就省了。我就想问一下,戒了烟以后,每年多没多出来7000块钱存款?这个账算的是没错的,但是行为金融学要不要了解一下?这就是个大概率只能存在于计算器上,而无法存在在银行卡上的数字。

而线下的业务员们,必然也得是死命的喷线上啊。因为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场不能输的战斗,谁输谁没饭吃。但在这场斗争中,线下的业务员明显占了劣势。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先说客观吧,一个业务员,一天就算跑断了腿,能见几个客户?5个?6个?还是7个?而人家发一篇文章,少则几百人,多则几万人的阅读,这就是商业里的高频打低频,低频必死。线上一个人一天的输出量带来的影响力,可能顶线下一个营业部的一个月。

而主观原因呢也有。很多人不认可保险,是因为保险这东西本来就很虚,不像我花钱吃了顿饭,我当时就有饱的感觉。而买保险除了有少了一大笔钱的感觉以外,你当时几乎不会有什么特别好的体验。因为它的好得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兑现。而就这么虚的东西,人们为什么还会舍近求远的跑网上去买?还不是因为身边卖保险的不靠谱么!这才给了别人可乘之机。所以线下的业务员团队,受教育程度差,销售误导严重,也给了对手迅速发展壮大的机会。借用郭德纲的一句话:不是我很优秀,全靠同行的衬托

关于保险,你可能正在被人当枪使

Q3:那这俩到底哪个好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你现在想做投资,那是投期货、期权和私募股权好呢,还是投资指数和债券好呢?

没人说得清楚。因为任何一个合格的资产管理人,不管是CFA,还是FRP,都是问清楚客户的风险偏好才能去推荐投资组合的,也就是我得看你适合什么

我在保险从业过程中,亲身经历过,家里虽然不差钱,但是之前被人忽悠着买了消费型重疾心疼的不行的,这种人就是典型的风险厌恶。我可以少挣钱,但是你一定不能让我亏钱。也就是保费高一点我能接受,但是我的钱,一定还得是我的钱。我也见过,现在没多少钱的,返还型买不起的,那怎么办?自然是消费型啊,最不济互助保险也能凑合啊,要不难道裸奔么?所以避开风险偏好谈好不好,本来就是耍流氓。

从这方面来说,不管线上还是线下,只要是单纯喷消费型或者返还型的,统一都是带节奏的

关于保险,你可能正在被人当枪使

Q4、重新定义专业

举个例子吧,你现在想做点理财做点投资,你去银行,说完我想做投资,上来就给你推荐各种基金的,那一定就是个销售没跑了。但是你去私募去投行,找资产管理人,在告诉你应该买什么之前,问的问题多了去了,你的风险偏好,家庭资产,现在想投多少钱,其他地方还有什么投资,这些钱多少年不用,工作稳不稳定,未来有没有大额开支等等,光问问题可能就得几个小时。这才是专业。

从这方面来说,线下碰见人就直接推荐产品的,和线上只要发篇文章后面一定带着保险购买链接的,都不专业。我不了解你,不知道你的经济状况,也不知道你现有保单的情况,我怎么推荐?

其实挺期待那种纯做咨询的第三方机构,我不卖产品,只做咨询,只收我的咨询费。这放在隔壁投资领域叫投顾。但是放在保险领域,目前还没见过一个真的中立,专业,并且不以保险产品为导向的独立第三方机构。这里将来应该会有发展。

Q5:注意避坑

线上从业人员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你能看见的所谓专家,可能这辈子连一家保险公司的门都没进过。好多干脆就是P2P倒了干不下去了,从互联网金融那边跳过来的。他们没什么专业知识,没什么从业经验,也没什么背景,但是他们懂互联网,懂营销,懂运营。他们知道你们想听什么,知道该说什么。说人话就是我可能不懂保险,但是我知道怎么能卖出去更多的保险。

所以,还能怎么说呢?注意避坑吧……

以前是出门怕流氓。而现在最大的坑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这里是段宜江讲保险,我们只做科普,不推产品。也欢迎您搜索:段宜江说险,用您能听得懂的大白话,帮您分析每一个险种,跳出保险中的大坑,让买保险从此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