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薛高、王老吉這些品牌為何都能大賣?

前段時間有人問我,為什麼最高價達66元的雪糕——鍾薛高,會賣得這麼好? 上線1年就賣出700萬隻雪糕,真的只是因為消費升級嗎?

還有我們熟知的王老吉,也曾席捲大江南北。

憑藉百億的年銷售額,成為飲料界的現象級單品!這僅僅是廣告打得響嗎?

當大家試圖為這些熱銷品牌,貼上“銷量奇蹟”的時候,在我看來,這些產品之所以備受追捧,只因為做對了一件事:

那就是包裝了一個強勢的購買理由。

你必須找到一個讓消費者購買你的理由,產品缺乏購買理由,或購買理由傳播無力,即使你的產品再好,也很難帶來有效的轉化。

01

產品的本質是購買理由

羅瑟·瑞夫斯在20世紀50年代曾經提出一個經典理論——USP,獨特的銷售主張或“獨特的賣點”。他指出一個廣告中,必須包含一個向消費者提出的銷售主張。

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認知,是通過購買理由感知的。

設計產品的本質,首先就是為你的產品找到優勢,定義你產品的獨到好處,其次就是研究滿足消費者最迫切的需求,最後將優勢轉化成消費者非買不可的理由。

如果你老是吹捧你的產品多好,卻沒能給消費者一個選擇你的理由,自然無人問津。

那麼到底什麼是購買理由?

比如說,你這兩天感冒了,有一天去藥店買感冒藥。一個是999感冒靈,另一個是白加黑,你會怎麼選?

這時候產品背後的“購買理由”,就會在偷偷的給你施加心理暗示。

我們看看這兩個感冒藥品牌的口號。

白加黑的廣告語是“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

再看999感冒靈,強調的是“暖暖的,很貼心”。

鍾薛高、王老吉這些品牌為何都能大賣?


鍾薛高、王老吉這些品牌為何都能大賣?


相信是要帶病上班的人,就會選擇白加黑。

購買理由就是最能打動消費者的理由:消費買這個產品,可以享受到的獨特好處。

購買理由一定要解決這幾個問題:一是傳遞產品核心優勢,二是有銷售力,三是讓人產生購買慾或意願。

雖然兩款感冒藥功能都是治感冒,但傳播的購買理由迥然不同。

每個產品的優勢都不同,加上每個消費者的痛點需求都不同,由此產生了不同的購買理由。這也是為什麼同個品類的產品,會喊出差異化的“賣點”。

02

消費者需求是什麼

理解需求先理解人性的弱點


營銷定位大師特勞特說過:“消費者的心,是營銷的終極戰場。”

在商品極為豐富的當下, 消費者可以通過很多產品解決自己的問題。要想設計出有力的購買理由,就要了解TA內心到底需要什麼。

而一切的消費者需求,都要從理解人性的弱點入手。優質產品操盤手都是偉大的心理學家,產品背後都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來說話。

我們常說的人性的弱點到底有哪些?

曾經有人給人性的弱點總結出一個“七宗罪”:偷窺、色慾、懶惰、貪婪、虛榮,恐懼、傲慢、妒忌。當然不止於此,還有其他:

就像,我們擔心變老,怕變胖,怕脫髮,怕不夠美......

接下來我們來解讀,人性的弱點在產品設計方面的應用,它是如何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和決策的?

比如人都是有惰性,就是便捷方便。

舉一個利用懶惰弱點的典型案例。O2O就是因懶而生,人因為懶得做飯,就用美團點了外賣;人因為懶得等車,所以就用滴滴打車。

再比如貪心,就是讓消費者覺得佔了便宜。

為什麼每年618和雙11品牌商都能大賣?有人說因為品牌在造節,但歸根結底,就是因為貪婪激發了消費者的購物慾望,認為促銷不佔便宜,就錯過大好機會。

鍾薛高、王老吉這些品牌為何都能大賣?


還有你買的CK香水,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聞,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吸引伴侶。

所以利用人性的弱點的開發產品,就是在迎合人性“偷懶”、“佔便宜”等多方面的心理。

只有直擊人性的弱點,你的產品才更有存在的價值。

03

那些賣得好的產品

都是如何兜售購買理由

我們常面臨的問題就是:你的產品購買理由,真的精準傳達給消費者了嗎?

估計只要有固定消費習慣的,遇上以下情況都會這樣做選擇:

上火了,你首先會想到王老吉。

週末聚餐了,你會選擇西貝。

想要喝咖啡,你會想到瑞幸。

......

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現在暢銷的網紅產品,還是賣了多年的經典產品,都有一個優秀的購買理由,足以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

以網紅雪糕鍾薛高為例,號稱“一片慢慢品的雪糕”。鍾薛高要比其它大部分雪糕成本高四五倍,價格並不是它的核心優勢。

“一片慢慢品的雪糕”賣的不是“便宜”,而是“品質感”,傳達了雪糕在舌尖上絲絲入扣的滿足。所以說,會買鍾薛高的自然是嚮往品質感、對價格不敏感的群體。


鍾薛高、王老吉這些品牌為何都能大賣?

還有餐飲品牌酸菜魚“太二”。

太二打出的招牌語是——“酸菜比魚好吃”,背後指向的核心購買理由不是“無骨(滿足方便)”,而是“地道的老壇酸菜”,保障消費者“吃上正宗”。

鍾薛高、王老吉這些品牌為何都能大賣?


優秀不等於最合適。


購買理由不是自吹自擂產品有多好,而是讓他們get到產品能給自己帶來切實的利益。


當然,最值得說的還是蘋果手機。

蘋果為每一代手機賦予創新的購買理由,處處隱藏人性的洞察,只為讓消費者產生“貴得有理”的感受,相信這也是每代蘋果手機都能大賣的原因。

比如說——

iPhone5:「易惹人愛,所以得眾人所愛」,突出“被人喜歡”。 iPhone6/6plus: 「比更大還更大」,這代屏幕的尺寸加大,滿足人們使用“方便”心理。iPhone 6s/6s plus :「唯一的不同,是處處不同」,強調“與眾不同”。iPhone X:「 hello,未來」,這一代加入人臉識別、無線充電等黑科技,理由抓住的是人的好奇心。


鍾薛高、王老吉這些品牌為何都能大賣?


再看產品營銷的經典案例王老吉。

王老吉的購買理由就是——“怕上火,喝王老吉”。

王老吉用一個“怕”字,營造了上火的危機感,放大了王老吉的購買理由,就是“為了健康”,其中就利用了人性“恐懼”的心理。

鍾薛高、王老吉這些品牌為何都能大賣?

所以好的購買理由自帶說服體質,能讓人聽了就想立馬採取行動,轉化為購買力。

購買理由就好比一把錘子,可以精準地錨進消費者的腦海裡,切入消費者的心智。

一旦你產生定向消費需求時,你會第一時間想到他們,腦子裡首先浮現的第一品牌就是它。

04

如何塑造有溝通力的購買理由

雖然塑造購買理由沒有捷徑可言, 但正如我前面所說的,好的產品都是利用人性做買賣,依然有規律可循,下面是我認為的三種塑造購買理由的技巧:

第一個技巧,傳遞可以被喜歡,變得更加吸引人。

我們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別人看,只為了被喜歡、被讚美和被認可。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香水、汽車、化妝品的廣告語,都會傳遞使用後帶來的個人魅力。

比如說自然堂廣告語“你本來就很美”,就是對於女性的自信美表示肯定。


鍾薛高、王老吉這些品牌為何都能大賣?

第二個技巧,要儘可能滿足懶人心理。

人都是有惰性的,都會尋求都會尋求舒適、方便、簡單的產品。

在塑造購買理由的時候, 要善於用具體對比或列數字, 強調產品如何省錢省時間,比如說OPPO“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的充電理由,就很深入人心。

第三,傳遞在做一件正確的事。

雷·伯格特在《廣告戰略》中所說的:“人們需要理由來支持他們對產品的看法,否則只會落得沒有理由的喜愛。”

從小我們就有趨利避害的本能,這是天性使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相信權威,相信專家,相信KOL和KOC的分享推薦,或者徵求身邊人的意見。

人多,就證明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看似是跟風,其實只是尋求一種消費的安全感。

就好像椰樹椰汁被質疑違反廣告法的廣告語——“我從小喝到大”;還有水井坊“中國白酒第一坊”....就是從歷史、行業背書的維度,表現出品牌自信,告訴你在做正確的選擇。

鍾薛高、王老吉這些品牌為何都能大賣?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方面購買理由,比如這些世人皆知的slogan:

得到知識:知識就在得到(得到app) 獲得健康:油,我們只用一次(祿鼎記);營養還是蒸的好(真功夫) 圖個方便:滴滴一下,馬上出發(滴滴打車) 獲得保障:七天內無理由退換貨(淘寶);橫掃飢餓(士力架) 傳遞工作輕鬆:讓工作更簡單!(釘釘) 與眾不同:不是每一滴牛奶都叫特侖蘇(特侖蘇);不走尋常路(美特斯邦威) 享受樂趣、愉悅:靈感之茶(喜茶)

塑造購買理由的時候,品牌主可以根據自身核心優勢、品牌調性跟營銷目標,進行對號入座。

05

一切傳播營銷

都要為購買理由服務

不要以為塑造了一個優秀的購買理由之後,你就可以撒手不管!

產品是時間的產物,購買理由的認知是需要花時間的。

當你塑造了一個強勢的購買理由之後,你的一切出街海報、廣告或者營銷行為,都要為購買理由服務。

在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中,不斷地傳播購買理由,並且重複再重複,刺激再刺激!

只有經過時間的積累,才能形成用戶的深刻記憶,讓消費者越來越相信。

所以,如果想要讓你的產品大賣,不妨給它包裝一個購買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