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必會:不會覆盤,你就無法成長,早晚出局

必知必會:不會覆盤,你就無法成長,早晚出局

必知必會:不會覆盤,你就無法成長,早晚出局

人生3大學習對象,一是父母老師,二是前任,三是自己。

前兩個數量都有限,而且難以控制進度,所以向自己學習比較靠譜。

怎麼向自己學習?覆盤就是其中一個重要能力。本文以“個人覆盤”為主,講一下我在工作中總結的覆盤方法論,文末附了幾個覆盤案例。閱讀過程中請結合自己近期的工作來思考,相信你會有很不錯的收穫。

柳傳志說:“在這些年管理工作和自我成長中,「覆盤」是最令我受益的工具之一。”

個人學會覆盤,可以加快個人成長的速度,團隊學會覆盤,可以提升團隊協同作戰的能力,同時讓團隊形成互相學習、分享知識與技能的氛圍,組織學會覆盤,可以持續優化,激發創新。

什麼是覆盤

在介紹覆盤方法之前,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覆盤。

覆盤是圍棋中的一種學習方法,是指在下完一盤棋之後,要重新擺一遍,看看哪裡下得好,哪裡下得不好,對下得好和不好的,都要進行分析和推演。

小到一次買菜的經歷,大到百億千億的投資項目,都可以通過覆盤來總結規律,提升能力。

舉個例子,你有個超級棒的點子,就差100萬啟動金,想請富二代朋友投個資,於是組局吃飯拉關係,結果被他識破後無情拒絕。

然後,你可能會怪富二代朋友太小氣不肯出錢,會怪飯店服務不到位毀了你的生意,會怪當天天氣不好讓自己沒發揮好話術,當然,你也可能會怪自己的想法太超前。

那究竟哪個是主要原因呢?下次怎樣才能成功呢?

可以重新再推演一遍,從產生點子開始,到最終被朋友拒絕,整個過程細細的梳理一遍,細緻的想一想,當初這個目標如何確定的?中間哪個步驟出現問題了?和外在環境有關係嗎?拋開這個富二代朋友,還有其他拿到100萬的方法嗎?

通過有技巧的反思和總結,就可以找到當時做決定的根據,找到問題背後的原因,找到這件事情的本質,找到以後遇到類似問題也適用的經驗和規律。

無論哪個工作,都要有覆盤的能力。無論事情做成了還是沒做成,超強的覆盤能力可以讓人從中快速積累經驗,讓自己跑的更快。

簡單說來,覆盤可以達到的效果有這兩條:

① 優化弱項,強化強項

② 明確自己的價值,明確工作的價值

那麼,覆盤有方法嗎?或者說,做好覆盤有比較高效、實用的方法嗎?

以下內容來源於工作中的思考,同時參考了柳傳志的關於覆盤的方法論,以及陳中的書《覆盤》。

覆盤主要分為“GRAI覆盤法”和“十步覆盤法”

GRAI覆盤法

這個覆盤法有4個步驟,即Goal(目標回顧)、Result(結果陳述)、Analysis(過程分析)、Insight(歸類總結),被稱為“GRAI覆盤法”

具體來說,可以按照這個順序來展開:

① 回顧目標:當初的目的或期望是什麼

② 評估結果:和原定目標相比有哪些亮點和不足

③ 分析原因:事情成功和失敗的根本原因,包括主觀和客觀兩方面

④ 總結規律:通過以上的分析找到事物更有效、更符合本質規律的做法,比如需要實施哪些新舉措,需要繼續哪些措施等。

你可以把這4個步驟理解成精簡版覆盤,按照這個順序,也能完成一次簡單的覆盤。

這裡舉個例子,不感興趣的可以跳過,看第二個方法。

比如,社群裡有個小Z,他說前幾天做了一次公眾號互推,推完以後並沒有特別好的效果,那麼,他在覆盤的時候可以這樣進行:

回顧目標:計劃和5個公眾號互推一次,為自家公眾號增粉1000

評估結果:實際上,找了8個同屬性的公眾號,其中5個號同意互推,在上週做完一篇互推稿,選擇了一個日期大家一起推,推完後,公眾號新增了約300個粉絲(去掉平常自然新增),只完成了目標的30%。

要說亮點,可能是找的幾個合作公眾號都是屬性比較相近的,大家也都有漲粉的需求,所以過程還比較順利,拉來的粉絲也基本上是精準粉。不足就是效果不明顯,數量不足。

分析原因:小Z分析下來,覺得漲粉的目標是沒問題的,只是自己沒有開動腦筋,只用了“集體互推”這一種形式,而其實互推有更好的形式,完全可以拿自家的優勢資源去換,能吸引來更多粉絲。而客觀說來,現在公眾號數量太多,大家看到互推,基本上不會再關注新的號了。

總結規律:在做此類工作時,要考慮到當下的環境,目標數字和策略要根據當下實際情況來定,不能固守很久以前的經驗;要根據自家公眾號的屬性來制定策略,篩選渠道,否則拉來的新粉是無效的;確定方法後,要反覆問自己,這是最優的方法嗎?還能優化嗎?做事不能偷懶。

這樣的方法比較簡單,可以比較快速的得到結果,但是缺點是容易疏忽關鍵點,難以得出深度的結論。

十步覆盤法

接下來介紹一種更全面的覆盤方法,即“十步覆盤法”。

第一步:選擇覆盤內容

要選擇近期工作重點內容,可以是整個項目其中一個組成部分,可以是全案,但需已經完結的。如果還沒有結束,只能挑其中一個模塊來複盤。覆盤的事件一定是自己參與的,最好是自己負責的。

有人問,我只是負責一小塊,怎麼覆盤整個事件啊?

如果自己只是參與部分流程,覆盤的時候需要和團隊裡其他相關負責人多溝通,爭取做到覆蓋全面。假如做不到,就縮小範圍,就自己的工作內某個細節進行復盤。

第二步:整理材料

工作過程中的資料非常重要,即使是歷史版本也不要輕易刪除、覆蓋。

對於運營or產品來說,需要整理的資料如下:

① 整理操作過程中的全部材料,包括設計稿、文案、使用截圖、用戶反饋等,有些反覆迭代的記錄也要整理出來,要全面、有代表性

② 整理數據,包括過程中的數據,和最終的數據,要反映真實情況

③ PRD文檔,排期,功能點的優先級,開發時長,bug記錄,測試文檔,等等

第三步:列出當初的目標

回到最初的情境,把當初制定的目標完整的列出來。

比如目標1:通過線下活動帶來更多銷售線索

比如目標2:1個月內,通過公眾號推文實現20萬銷售額

比如目標3:以往推廣都是用免費渠道,這次要用付費渠道實現更高的轉化和留存

比如目標4:用話題贈書的方式,為服務號增粉

比如目標5:通過2個月的聯繫,達到每週寫2-3篇原創文章

比如目標6:通過“邀請好友”的功能實現拉新

當我們做完事情以後再次列出目標時,就會發現有些目標是明確的,有些並不明確,有可能會發現當初的目標是存在問題的。但是這一步,我們不著急分析。

第四步:列出目標完成情況

目標是希望達成的,結果是實際做到的,列出目標之後,就要進行結果比對。

這裡會出現5種可能的結果:達到預定目標、超越預定目標、結果不如預定目標、過程中新增了其他目標、過程中放棄了原有的目標。

可以用一個表格來對比結果,需要在中間列和右邊列找到對應的位置填入目標事項:

必知必會:不會覆盤,你就無法成長,早晚出局

注意,這裡用的是“0”、“=”、“”來表示結果和目標的關係,並不列出具體數額,為的是讓自己只關注為什麼有這樣的差距,找到問題所在,而非糾結於差距的大小。

第五步:敘述執行的過程

在敘述執行過程中,可以想象一個場景,你要給自己的朋友介紹這個項目,對方是從遠方來的不同行業的人,對你熟悉的概念可能非常陌生,所以,你要儘可能的詳細、客觀,且能用別人聽得懂、聽得下去的語言說出來。

這一步,還是不評判、不分析,只需“照本宣科”即可。

在進行中,可能很多人就會發現,每天做工作日誌非常重要,日誌會記錄每天發生了什麼,當天數據如何,以及當時的想法是什麼,翻看記錄會讓你立即回到當時的狀態,發現一些當時沒注意到,但是對以後有很大影響的關鍵點。

第六步:自我剖析(重點)

這一步是重點。自我剖析的實質,是用今天的眼光和能力去審視昨天的做法,從昨天的行為中學到對未來有用的信息。

自我剖析的時候,要客觀、不給自己留情面。

這裡有幾個角度可以供參考:

①中間出了什麼問題?當時如何應對的?應對效果如何?再連續追問多次為什麼,找到根源;

②做的不錯的成績,其中的關鍵點是什麼?有哪些優勢條件?是否存在偶然性?也連續追問多次為什麼,找到根源;

③橫向+縱向對比往期結果、同行業其他公司結果,發現差異點,找到原因;

④哪些是自己努力帶來的?哪些是外在環境造成的?

⑤在整個過程中,哪些因素是可控的?是否做到了最好?哪些是不可控的?有沒有提前溝通、提前瞭解、有沒有敦促?哪些是半可控的?自己能掌握的部分做好了嗎?給別人留出發揮的空間了嗎?給別人提供及時的幫助了嗎?

可以按照這個表格來劃分:

必知必會:不會覆盤,你就無法成長,早晚出局

從以上5個角度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對兩個方面有基本認識:

  • 自己沒有盡力的事情是哪些?
  • 不可控的部分裡,自己出過力的地方是什麼?無法著力的地方是什麼?

進而,通過這些問題的思考,你就能慢慢對覆盤的事件有一個貼近本質和規律的看法。

得出的這些關於本質和規律的看法,就是你未來能力的組成部分。

反覆思考下,你就能慢慢明白,你這項工作的重點、核心、本質到底是什麼。

自我剖析,是自我成長的關鍵步驟,自我剖析不僅僅是自己去分析事情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對自身進行審視,看自己當時的思考和處理,是否聽取了他人的意見,是否開放了心胸,從而實現“求內”。

第七步:眾人設問

前面在第五步敘述過程時提到,可以通過向陌生領域裡的朋友解釋的方式,把事件儘可能直白清晰的講清楚,那麼這一步,就是讓各種不同的人來提問,關於這次項目的各個方面,最終突破項目本身,突破個人認識的侷限,達到更深層次的思考。

① 當初這個目標是怎麼制定的?

是什麼讓你決定做這個事情?是什麼讓你決定用這種方式來做?是什麼讓你制定了這個目標?

覆盤比總結更具價值的地方是,通過推演,可以找到不同的可能性,找到成功和失敗的邊界,獲得自己的成長。通過覆盤,審視“事情是如何確定的”,這是自我成長的按鈕之一。

② 執行的怎麼樣?

關於執行是最容易受到關注的。發貨不及時,溝通不順暢,推廣渠道不足,物料製作倉促,等等,這些細節會干擾覆盤者,讓人糾結於各種細節中,但我們應該挖掘細節背後的細節:

當初是如何對執行進行規定的?執行過程是不是嚴格按照計劃做的?過程中出現的意外真的不能避免嗎?哪些是值得注意的新情況?

③ 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呢?

所有的事情,都有最基本的前提和假設。比如在微信上做知識付費,最基本的前提和假設可能有3個,分別是擁有足夠量的願意為課程付費的用戶,和擁有一定量的符合用戶需求的課程,以及用戶能通過一定路徑購買和消費這些課程。

你這個工作/項目,有哪些基本的前提和假設?

通過追問前提和假設,我們可以找到“論據”,追溯做事情的動機,同時思考“這個項目還有其他可能性嗎?”

第八步:總結規律(重點)

所有上面的步驟,都是為了得出一般性的規律,得出符合邏輯關係的、具有解釋性和指導性的規律。

比如:活動上線前,要提前和客服溝通活動詳情,可以預知一些用戶比較關心的問題,能優化細節,提高參與度,因為客服是和用戶打交道最多的人。

再比如: 要寫出高轉化的公眾號推文技巧,就要抓住用戶注意力,增強文章說服力,提高下單行動力。

所謂規律並不一定非常深刻複雜,比如“蹭熱點能帶來更多關注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太容易得到的結論,往往是假的結論;規律一定是有條件的,有適用邊界的。

這裡也舉個例子。

某同學在覆盤做線上課程時,得出結論“緊貼熱點做課程,可以覆蓋更多人群,提高購課率”。

結合熱點確實能短時帶來更多曝光,但也要看你策劃的課程的目的是什麼,以及跟熱點是否符合用戶真正的需求。如果是為了拉新,確實可以多考慮跟熱點,但如果是做品牌,就要結合自家優勢資源深挖用戶需求,把課程質量做上去,是否蹭上熱點就是其次了。

第九步:案例佐證

規律能被稱為規律,就要求它不止適用於當下的場合,還要在其他事情上能經受住驗證。

除了自己參與的,還在哪些產品\\活動中,能看出同樣的規律?

比如,平臺方舉辦線下活動,如果邀請嘉賓比較困難的話,可以利用公司資源撬動1、2個重點嘉賓,再利用好這兩個嘉賓邀請更多的嘉賓。

這個方法,其實各大內容平臺都在做。比如知乎、喜馬拉雅等,它們早期也很難快速把大咖都邀請進平臺,都是先利用資源撬動行業少量知名KOL,利用好這些KOL的影響力後再吸引更多KOL和用戶。

第十步:整理歸檔

把資料和思考過程保存起來,把經驗和規律保存下來,以便於以後更好的使用。

到這裡,十步覆盤法就介紹完了,不知道你在閱讀過程中,有沒有受到一點啟發呢?

做覆盤的5個誤區

覆盤有以下5個誤區,需要自檢,避免出現。

① 自己騙自己,做不到狠下心剖析自己

② 流於形式,走過場

③ 追究責任,變成批鬥會

④ 強調客觀,推卸責任

⑥ 太急於得出結論

覆盤案例

前一段時間,鳥哥筆記春羽計劃的群裡舉辦了一期10人寫作訓練營,以“覆盤”為主題,參與者用以上十步法覆盤自己的工作,他們中有的負責在公眾號賣貨,有的負責舉辦線下千人活動,有的負責某APP運營,有的負責線上課程的製作和推廣,通過約10天的全面覆盤,顯著的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覆盤的內容最終整理成文章發佈在鳥哥筆記公眾號,這裡是部分文章的鏈接:

辦活動如同組飯局?六大步驟變身高級活動策劃 | 附腦圖

做推廣卻不知道目標用戶是誰?有且只有一條思路

覆盤|0預算公眾號4次推送,如何實現近20W銷售額?

如何從0到1打造一場行業級品牌活動 |附導圖模板

3個月新人,如何寫出60篇高質量原創文章?

“邀請好友”這個功能究竟怎麼做?覆盤我遇到的幾個坑

相信我,如果你套用了本文的方法,執行力也能跟得上,就也能和這些作者一樣寫出優質的文章。

總結

很多職場小白不明白為什麼公司要求寫日報、週報,會覺得反感,其實換個角度想,寫日報、週報的時候,就是一次簡單的覆盤,通過每日、每週的反思、迭代,可以不斷提升個人能力。

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直是職場成長的基礎技能,通過覆盤,不但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可以把經驗轉化為能力,讓自己跑的更快。

本文介紹了兩種覆盤方法,分別是“GRAI覆盤法”和“十步覆盤法”,其實兩者的思路是一致的。

覆盤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事件真實的樣子。很多人因為偷懶或者不願面對真實情況,所以不去覆盤。雷軍曾說,不要用戰術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換句話說,做好覆盤就是有技巧的戰略勤奮。

掌握了兩種覆盤方法,假如你還沒有前任,趕緊回顧一下近期的工作,開始覆盤吧!

必知必會:不會覆盤,你就無法成長,早晚出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