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爱与被爱中孤独徘徊|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

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著名南方女作家之一,被誉为美国最杰出一代作家中的“天才”,孤独与隔绝是她作品一贯的主题。《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她的代表作,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这部作品中,她以悲怆细腻的手法讲述了在三个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悲剧和他们的生存困境。

在施爱与被爱中孤独徘徊|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

自幼被父母抛弃的马文因为童年的经历变得冷酷邪恶,一颗心像是核桃一样坚硬的坑坑洼洼。但遇到阿梅莉亚后,他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她,自顾自的将一腔温柔倾注。他产生了对家庭的渴望,在她面前像个孩子一样的温顺虔诚,如浪子回头般“行为也彻底改好了”。

但两年的等待,付出全部财产后,最终还是没有得到阿梅莉亚温驯的接受他的爱,在失落、绝望、苦痛中出走,变得更加邪恶。

畸形、孱弱在周围人眼中一无是处的利蒙表哥出现后,缺乏母爱且早年丧父、为人刻薄冷漠,自我迷茫的阿梅莉亚爱上了他。那么,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

麦卡勒斯这样写道:

首先,爱是两个人之间的共同体验,不过并不因为是共同的体验,对涉及的两个人来说这个体验就是相同的。世界上存在着施爱和被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麦卡勒斯认为在一场爱情中往往是施爱者做主导,而被爱的对象越稀奇古怪、二人越格格不入,施爱者便更容易自顾自的去释放爱意。在遇到爱情触发剂之前,施爱者必须最大可能囚禁自己的爱,但是一旦决堤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施爱与被爱中孤独徘徊|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

由于利蒙表哥自身身体的残缺、畸形、羸弱,使他在见到外表妩媚,性格暴虐,又犯下过大罪的马文的时候被深深吸引折服并陷入崇拜之中,他毫不犹豫的背叛了阿梅莉亚,无视她一切爱意的行为与马文在破坏了一切后离开。

在这段三人追逐付出爱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得到了背叛,这是因为他们的爱情全都不是在建立在心灵的平等之上。在这个荒凉、破败,充满压榨、麻木和为生活所困的美国南方小镇上,遍地都是生了病的人。

但同身体上的疾病不同,麦卡勒斯所描绘的三人是心灵上有着病痛与残缺的人,正因为如此他们之间才会产生那种同病相怜的爱意,但这种爱情却不是健康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最终只能以背叛与孤独收场。

麦卡勒斯尖锐的指出:

我们大多数人更愿意去爱别人而不是被人爱,几乎所有人都想做施爱的人。道理很简单,人们只在心里有所感知,很多人都无法忍受自己处于被人爱的状态。被爱的人害怕和憎恨付出爱的人,理由很充分。因为施爱的一方永远想要把他所爱的人剥得精光。施爱一方渴求与被爱的一方建立所有的联系,哪怕这种经历只会给他带来痛苦。

在施爱与被爱中孤独徘徊|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

同时麦卡勒斯又说:

尽管从外表上看这种恋爱确实悲惨而且荒唐,这里不得不提醒大家,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施爱的一方的心灵深处。所以说除了上帝,还有谁能对这种爱或其他任何形式的爱做出评判?

就如同文章开篇所描绘到的,那幢陈旧、倾斜,门窗都被钉死的房子。二楼的一扇窗户没有钉死,有时候,在傍晚最炎热的时分,一只手会慢悠悠地打开百叶窗,窗口会出现一张朝下方小镇张望的脸。

惨白、分辨不出性别,两只灰色的斗鸡眼向内侧严重倾斜,像是在彼此交换一个隐秘绵长的悲伤眼神。

那或许孤独年迈的阿梅莉亚在每一个如利蒙表哥到来的那个炎热的傍晚,她开着窗,等待着他回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故事是伤心咖啡馆的一首歌,因为孤独者的爱如此强烈,足够令其沉浸一生为其吟唱。

在施爱与被爱中孤独徘徊|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

麦卡勒斯笔下人物的困境很多取材于她自己的生活,她一生饱受病痛的折磨,经历多次中风后,29岁以后就瘫痪在床,常年缠绵于病榻,情感上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和她的丈夫分分合合后,最终她的婚姻以丈夫的自杀落幕,她的特殊经历使她陷入到绝望孤独的深渊,对人生产生了和常人不同的领悟。

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小镇是压抑、怪诞的,人物是畸形、孤独的,主人公对于困境的反抗是徒劳、无意义。

麦卡勒斯的这部中篇超越了她的时代和“南方”,敏锐地抓住人类悲剧的根由,以塑造怪异人物的夸张手法来呈现人类的一种悲剧性:人们用爱来填补孤独的黑洞,却往往陷入更深的孤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