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過”,這些事爸爸再忙也要教孩子,媽媽代替不了

在家庭教育中,媽媽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爸爸的教育也不能少,有些還是媽媽所替代不了的。

三字經有言:"子不教父之過",爸爸的教育是很重要的。爸爸不能只向孩子提供物質方面的東西,而是通過日常的活動給孩子帶來精神體會。

小麗有個5歲的兒子,性格很不好,什麼事也不懂小麗嘗試過各種方法來教孩子 但是一點效果也沒有。剛好這幾天老公放假,讓老公去教孩子。讓小麗吃驚的是老公這幾天居然把家裡的活都幹了,還帶孩子去玩一些有點刺激的項目。之後小麗發現兒子勇敢了不少,還經常要幫媽媽做家務。

“子不教,父之過”,這些事爸爸再忙也要教孩子,媽媽代替不了

爸爸工作忙是為這個家更好而做的努力,而不是為了逃避教育孩子的藉口,一些事情不管多忙也要教孩子。

3件再忙也要教孩子的事

1、做家務

有人認為家務只能女的幹,男的就負責賺錢養家。以前人們的這種思想比較深,但現在已有所改變。事實證明,爸爸幫助媽媽承擔家務活既能夠減輕媽媽的負擔,又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媽媽叫孩子做家務會讓孩子變得煩躁,但是如果爸爸教會讓孩子知道自己也要承擔這些活,他要像爸爸學習幫媽媽幹一些活,久而久之孩子懂得了分擔。

“子不教,父之過”,這些事爸爸再忙也要教孩子,媽媽代替不了

2、做個勇敢的孩子

勇敢是孩子成長中必備的一個要素,讓孩子勇敢是每個父母該做的。而在這個過程中,爸爸的作用比媽媽的多得多。

爸爸可以多些帶孩子去,玩過山車、摩天輪之類的活動,但是爸爸要一起玩。在爸爸身邊,孩子會覺得有安全感 也會越來越勇敢。

3、愛家人

孩子總是覺得媽媽很愛家人,但爸爸並不是,爸爸只知道去工作。孩子有這種想法是很正常的,爸爸要多花些時間在家人身上,多關心家人,讓孩子能夠感受到溫暖,孩子之後也會把這份溫暖帶給別人的。

“子不教,父之過”,這些事爸爸再忙也要教孩子,媽媽代替不了

這3件事情爸爸一定要教會孩子,但並不是教會這個就可以的。在生活中注意的還有很多,一些對教育孩子不好的事情不能做。

爸爸不要做的事情

1、動手打人

爸爸不像媽媽那般有耐心,有時候他的方法是很極端的。當孩子做的事情爸爸不滿意時,爸爸會說孩子。但孩子並沒有聽,爸爸可能就動手打人了。爸爸打人這件事情是很不對的,又不利於教育孩子。一是會給孩子心理帶來創傷,二是會讓孩子有樣學樣。

2、帶著消極情緒

家是能給人帶有溫暖的一個地方,但爸爸有時候會因為壓力大而消極。爸爸在孩子面前儘量不要帶消極情緒,總是把自己的消極情緒表現給孩子看會讓孩子也變地壓抑,歡笑也少一些。如果實在忍受不了可以通過運動,或者找一些孩子看不到的地方來發洩。

“子不教,父之過”,這些事爸爸再忙也要教孩子,媽媽代替不了

爸爸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總是想著像爸爸學習。爸爸不管多忙,都要抽時間陪孩子。在家裡要經常幫忙幹家務活,要多多關心家人,也要經常帶孩子去玩過山車之類的項目。爸爸也要控制好自己,對孩子不能以暴教育,消極的一面也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要多些給孩子溫暖。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