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的皇位是自己打下來的,得位很正,為何會被朱祁鎮弒君篡位?

紅星照耀神州


朱祁鈺的皇位來的並不正,按道理說他這一輩子都是不可能當皇帝的。即使發生了像土木堡之變這樣的事情,應該繼承皇位的也不是他。

要知道按照明朝皇位的傳承製度,皇位相傳都是子承父業,父子相傳的,朱祁鎮是朱瞻基的嫡長子。

朱瞻基把皇位傳給他,皇位就會在他這一支血脈上傳下去,他們這一支血脈繼承皇位,才是得皇位最正的。

朱祁鎮和朱祁鈺是兄弟,皇位在朱祁鎮這一支血脈傳下去,就沒有朱祁鈺的什麼事情了。朱祁鈺頂多也就是一個王爺而已。

可是,朱祁鈺還是當了皇帝。

原因就是發生了土木堡事變,朱祁鎮這個皇帝,因為個人能力有限,被瓦剌給俘虜走了。

可是,要知道朱祁鎮是有兒子的,即使擁立新皇帝,第一個合法繼承皇位的也應該是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

可是,當時的于謙考慮到朱見深只有三歲,還處理不了政務,因此,也就沒有力薦他當皇帝,而是選擇了朱祁鈺。

事實上于謙在選擇朱祁鈺的時候,僅僅是想到讓他當皇帝,把大明的江山給穩定下來,朱祁鈺以後,還是要把皇位傳給朱見深的。

畢竟朱見深一直都是太子呀。

可以,朱祁鈺當了皇帝,他就開始翻臉不認人了。尤其是在哥哥朱祁鎮被瓦刺給放回來之後,他先是把自己的哥哥朱祁鎮給囚禁了起來,然後又把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給廢掉,重新擁立了自己的兒子當皇帝。

為什麼朱祁鈺要有這樣的操作呢?

因為他得皇位不正呀,他知道皇位應該傳給哥哥朱祁鎮那一支血脈上。

但是,自己無意當中當了皇帝,他就不想放權了,自己當了皇帝,他還想讓子孫萬代的人,都來當皇帝呢。

在這種情況下,看到這樣的朱祁鈺,于謙也不敢說什麼,畢竟朱祁鈺是皇帝,他有生殺大權。

只不過老天沒有眷顧朱祁鈺,先是他的太子朱見濟死掉了,然後朱祁鈺又得了重病。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有了朱祁鎮當皇帝復辟的可能。

朱祁鎮當了皇帝,就把病重的朱祁鈺給勒死了。當然了也僅僅是傳說,說朱祁鈺是被毒死或者勒死的。

但是,事實上真實的情況,已經不得而知了。畢竟朱祁鈺是得了重病,也許是他得病死掉呢?

總之,朱祁鎮當皇帝是屬於把自己本應該得到東西,重新給拿了回來,僅此而已。


漢史趣聞


奪門之變的原因絕對不僅僅兩個皇帝之間的爭鬥,如果沒有皇儲問題、沒有宦官和錦衣衛的支持、沒有朝廷大臣的猶豫甚至作壁上觀、沒有備受恩寵的石亨等人的動機、沒有景泰皇帝的薄情等等,單靠一個南宮的太上皇的勢力南宮復辟怎麼會成功?

復辟前的景泰政局矛盾重重,這些矛盾才使得多方勢力聯合在一起將英宗又推上了皇帝位。

皇位繼承的問題

皇位的危機往往發生在皇位繼承出了問題的時候

土木堡之變後,英宗被俘,迫於形勢危急和朝堂無主的情況才在一干大臣和孫太后的干預下擁立了當時的郕王。但是,這個時候只是“命郕王為輔、代總國政”,並且確立了被俘的明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當時的意思很明確,這個天下的臣民已經做過十五年的正統的臣子了,郕王只是在英宗歸來之前替英宗管理國家

(土木堡之變)

但是這樣的做法顯然很難穩住政局,所以在於謙等人的請求下孫太后妥協了正式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但這時候的太子依然是朱見深,英宗的兒子,皇帝與太子是叔侄,這種關係自然也不能容忍,但是憑當時朱祁鈺的能力根本無法左右太子的廢黜。

景泰三年,經過長時間拉攏甚至賄賂大臣之後,朱祁鈺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廢立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按說此時朱祁鈺的政治基礎已經成熟,皇位的繼承權又給了自己的兒子,只要自己慢慢經營已經不會出太大的亂子了。

但是朱見濟卻因病去世了,更嚴重的是景泰帝只有這一個兒子。到景泰七年英宗早已回國、朱祁鈺病重的時刻皇位繼承的問題卻依然沒有解決。不就之後景泰八年正月奪門之變就發生了。

即使沒有南宮復辟,日薄西山且沒有太子的朱祁鈺怎麼在死後維護朝廷的穩定

朝廷大臣的做壁上觀與其他勢力的串聯

朱祁鈺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在皇位問題如此尖銳、自己病情如此嚴重的情況下,竟然不召見大臣做出安排。

景泰朝的後幾年,朱祁鈺幾乎沒有拉攏大臣,甚至通過人事安排使大臣們相互制約,這個安排沒有問題,但是當他病重且沒有繼承人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太大了。大臣為為了自己的利益在景泰七年不得不先考慮自己。甚至這個時候離皇帝最近的宦官與錦衣衛,也因他早年的打壓與不拉攏而搖擺不定。

在景泰朝最後幾年,竟然沒有一個大臣拿出合理的立儲的方案,他們或不參與明哲保身或在打自己的小算盤,甚至於謙等人也不置可否

還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孫太后。朱祁鈺在景泰三年廢除了孫太后擁立的朱見深,但是在之後他竟然對孫太后不溫不火,不去討好甚至不加封賞。在聽說孫太后去過南宮與英宗見過面的傳聞後,

他雖然不敢處理但卻不去對孫皇后進行安撫,至使傳聞被孫太后聽說後,從此“不復止南宮”,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景泰八年正月的孫太后為了自己的利益會作何處置?

另一個就是他的薄情。英宗回來之後,身為太上皇的英宗理應參加禮部每年的儀式,他自己也理應每年前去請安拜見,但是這些出於禮節上的儀式,竟然在他的否決下一次也沒有進行。做過十五年正統朝臣民的天下人怎麼想?退一步說,身在南宮被軟禁的英宗怎麼想?

在景泰朝後幾年,對於他正統性的質疑越來越多,甚至出現在臣子的奏疏上。景泰四年一個御史就上疏說:

“父有天下,固當傳之於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這樣的奏疏竟然還不止一封,而朱祁鈺的態度卻只是嚴刑打壓

這麼多的勢力,到景泰八年正月他能依靠哪些

石亨等人的陰謀

失去了內監與錦衣衛的朱祁鈺,恐怕就是石亨等人的密謀公之於眾,他也不得而知

石亨他們為什麼要謀反,朱祁鈺給了石亨那麼多的封賞,為什麼他也背叛?問題就出於以上原因,他沒有繼承人,石亨他們就沒有後路。而如果拿到迎立英宗的功勞,石亨他們就能拿到極大的封賞與今後的榮華

石亨甚至可能由侯晉升為公!這是多麼大的誘惑。

特別是朝廷中品階高的大臣,因為景泰的進士資歷低,朝廷中的重要職位還是正統朝的進士來擔任。但是問題來了,朱祁鈺不進行拉攏,這些深受土木堡之變之害的官員晉升又極慢,他們中的大多數怎麼可能在景泰政局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捨生取義

君不密則失國。種種矛盾之下,明英宗朱祁鎮又被推上了皇帝的位置,當然這也是他們一同的密謀。


坦坦蕩蕩的尚格


明朝做為又一個大一統的漢族王朝,仍尊循著皇位繼承上: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祖訓。至明宣宗朱膽基已是明開國後的第五任皇帝。

熱播的《大明風華》就是講宣宗死後,其皇后孫太后和嫡子朱祁鎮和庶子朱祁鈺之間的事。故事編的很不錯,但為了好看,很多違背歷史,這是不應該的!

以至於出現本題顛倒黑白的反問:朱祁鈺的皇位是自已爭來,而朱祁鎮反倒成為篡權者,才是豈有此理!

朱祁鎮(正統皇帝),是宣宗嫡子、孫皇后所生,繼承大統,無人質疑,他九歲登基,天性好玩,成人後毫無改進。視國家大事為兒戲。他是在大太監王振攛下,輕率進攻北部也先而被捕的。

是以于謙為首的明朝重臣為避也先要挾,才把朱祁鎮的庶出異母弟郕王朱祁鈺扶上皇位,以絕也先後路,但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所以題目中的兩問均是站不住腳的。簡直是本末倒置。

後來朱祁鎮僥倖放回,名份已定,本可各安份守己,但心胸狹隘的朱祁鈺卻把哥哥長期關在冷宮,也引起眾大臣不滿,終於有一天,朱祁鎮復僻成功,朱祁鈺恐懼而死。這或許就是因果報應。


晚亭與落霞同暉


朱祁鈺作為王爺和新立的帝王身披堅執銳,率領騎兵衝鋒在前,與瓦剌聯軍血戰六十餘場,以少勝多,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士氣,在北京保衛戰中戰功赫赫威望前所未有,其功績和氣勢一點也不亞於朱瞻基的喜峰口之戰和朱棣的遠征斡難河畔,于謙是個文官只是在後面指揮並未衝鋒陷陣,朱祁鈺的功勞比于謙要大。此外,朱祁鈺在位六年期間,提拔了許多英才,把天下治理的物阜民豐,其文治武功遠遠勝過嬌生慣養長大的敗家子二流子朱祁鎮。朱祁鈺打贏了北京保衛戰,繼位於國家危急存亡之秋,力挽狂瀾於大廈將傾,為大明續命200年,彌補了朱祁鎮的錯誤,避免了第二次靖康之恥,朱祁鈺的皇位是自己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打下來的人心所向,得位很正,且把國家治理的物阜民豐,朱祁鈺發善心用重金三百萬兩金銀贖回朱祁鎮,朱祁鎮回來就陰謀弒君篡位殺了朱祁鈺,鳩佔鵲巢,典型的劣幣逐良幣沒有底線導致歷史倒退,敗壞了社會風氣人心渙散導致大明由盛轉衰。


紅星照耀神州


朱祁鈺的皇位得來還算比較正,因為他是在朱祁鎮出現重大失誤被俘之後,明朝陷入危難之機,在眾臣的擁戴下登上皇位的。因為當時明英宗的兒子只有兩三歲而已,根本就無法主持大局,如果不是朱祁鈺出面,明朝可能就會面臨巨大的危機。

本來朱祁鈺本身身體如果沒有出現問題的話,他的皇位應該是能夠一直做下去的。畢竟朱祁鎮回到明朝的時候已經威信盡失,並且也沒有多少人支持他。但是朱祁鈺身體實在太不好了,剛剛30歲的時候就已經病入膏肓,不久於人世。而他的兒子在之前就已經夭折了,導致他這一系沒有任何一個可以繼承皇位的人出現。

按照大明朝的祖制,朱祁鎮和他的兒子朱見深和朱祁鈺的血緣關係最近,所以一旦朱祁鈺去世,皇位終究會回到朱祁鎮和他的兒子身上。雖然有大臣說要立其他的藩王為皇帝,但是礙於祖制無法實行。而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居心叵測的野心家就把被囚禁的朱祁鎮放出來,並且馬上擁立他為新的皇帝。

因為朱祁鈺當時已經岌岌可危,所以那些野心家事實上等於放棄了他。因為參與政變的頭號大臣就是石享,當時還是朱祁鈺自認為非常信得過的人。在那天晚上,病重的朱祁鈺還把他叫到床前,囑咐他好好保護皇宮的安全。誰知道石享看朱祁鈺不行了,立馬就回去和其他人商議,最後就搞出了個奪門之變。朱祁鎮能夠篡位成功,主要是因為朱祁鈺馬上就要死了,而一些可以干預的大臣也是不敢幹涉,或者是處於中立,最後讓朱祁鎮輕易的奪回了皇位。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朱祁鎮與朱祁鈺都是朱瞻基的兒子,但是在“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鎮成了瓦剌的俘虜,迫不得已,孫皇后將朱祁鈺護上了大明的寶座。但是朱祁鎮被瓦剌放回京城之後,兄弟兩人為了爭奪皇位,竟然發生了“奪門之變”。

對於明朝的“奪門之變”,很多學者認為者只不過是一場宮廷政罷了,他們認為朱祁鎮的成功復位,是人心所向、理所當然,理由很簡單:皇位本來就是朱祁鎮的,而郕王朱祁鈺只是代理皇帝,他不應該“貪位薄兄”。

朱祁鈺不是朱瞻基的嫡子,而且他的出身也不光彩,他的母親是宮中的一個吳氏宮女,後來因為朱瞻基臨幸吳氏,最後才有了朱祁鈺,並在朱祁鈺七歲的時候被八歲的朱祁鎮封為郕王。

也就是說朱祁鈺是朱瞻基的庶子,而古代皇位的繼承製是嫡長制,那麼按常理來說朱祁鎮才是大名皇位的擁有者。

其實事實並不是如此。

胡善祥是朱瞻基的第一個皇后,但朱瞻基並不喜歡她,而是喜歡“妖豔”的妃子孫氏。孫氏與胡氏都沒有為朱瞻基生下兒子,但是孫氏比較聰明,在下人的協助下,她將一宮女的孩子竊為己有,這孩子就是後來的朱祁鎮。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朱祁鎮和朱祁鈺都不是朱瞻基的嫡長子,兩人都是朱瞻基的庶子。所以,朱祁鈺即位稱帝完全是符合大明法律的。

所以,朱祁鈺執政晚期,在自己的獨子朱見濟突然離世的情勢下,朱祁鈺是恢復已經被廢黜了的皇兄長子朱見深為皇儲,還是立別的宗藩之子為儲君應該是合乎情理的,完全沒必要通過發動宮廷政變來解決皇位繼承的問 題——這從當時通行的傳統規制與法理層面上更加清楚的論證了“奪門之變”的非法性。

但是,以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貞為等奸臣發動了奪門之變,而這場政也並不能說明朱祁鎮是一個好皇帝。“奪門之變”完全可以通過正常的方式加以解決而並不需要造成朝政混亂的政變。這主要是因為宮廷政變者權勢燻心,為了加官進爵,他們根本不顧國家大局和利益,冤殺于謙等忠臣,“奪門之變”發生之後不久,大明江山也開始動搖了。


公元前


首先,“奪門之變”說成是一場“篡位”是極其錯誤,也極其可笑的!其實朱祁鎮並沒有死,而是被俘,但並沒有朱祁鎮投降的證據!朱祁鎮既然沒有投降,按照封建社會皇權“受命於天”的說法,朱祁鈺和于謙才是合謀篡位!

因為朱祁鎮有兒子!為什麼不能接皇位?朱祁鈺完全可以“攝政”,明朝本來就有一套相對完善的內閣體系,完全沒有必要另立新軍!


小山村的狼哥


一、朱祁玉得位雖正,可惜唯一的兒子朱見濟死了,依傳統,應以最親的侄兒繼位,而最親的侄兒,就是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被迫立朱見深為太子,因而保自己的皇位,殺朱祁鎮,必結冤於太子,只好恩養己被封為太上皇朱祁鎮。

二、朱祁鈺想開始朝政改革,觸動到皇族宗室的利益,於是在宗室的支持下,趁朱祁鈺病,孫太后組織了政變,也就是奪門之變,朱祁鎮復辟,奪了帝位,並毒殺病中的朱祁鈺。

三、朱祁鈺的警惕性不高,沒有防範自己的母親孫太后,會為自己的親兄復辟,謀害自己這個親子。其實朱祁鈺的親子朱見濟之死,也有可能是孫太后下黑手。


安平144796971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受親信太監王振的慫恿,御駕親征進犯明朝邊境的瓦剌軍隊,由於王振的盲目指揮,導致明軍在土木堡全軍覆沒,朱祁鎮也被瓦剌俘虜。明朝陷入空前危機。孫太后果斷採納了兵部侍郎于謙等主戰派的意見,讓朱祁鈺即皇帝位,是為景泰帝,搖尊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後來,瓦剌首領見俘虜朱祁鎮撈不到什麼好處,便釋放了朱祁鎮,朱祁鎮抵達北京後,朱祁鈺隨即把皇兄朱祁鎮軟禁在南宮,一禁就是八年。

孫太后在立朱祁鈺為帝前,先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以此告誡朝臣: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朱祁鎮的,朱祁鈺只不過是代理執政而已。後來朱祁鈺想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但由於朱見深是孫太后立的太子,而不敢輕言廢立。景泰三年(1452年),由於各種條件已經成熟,朱祁鈺廢黜侄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孫太后任憑朱祁鈺廢立太子而不干涉,只是悉心保護朱見深,維護明朝政治相對穩定的大局。不想到第二年,朱見濟就夭折,朱祁鈺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明王朝信奉正統,認為皇位應該屬於朱祁鎮一系。同時明英宗朱祁鎮在歷經被瓦剌俘虜和被景泰帝朱祁鈺囚禁的生活後,在政治上成熟了許多,開始展示英主的風采。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將領在得到孫太好的默許後,發動政變擁戴被囚禁的明英宗朱祁鎮復位。明英宗復位後,廢景泰帝朱祁鈺為郕王。


讀史如品茶


景泰皇帝做事猶豫不決,另一個是當時最大的權臣于謙沒有站在他這邊,還有孫太后在背後保護自己的孩子,如果朱祁鈺開始的時候就下手完全是可行的,只能說心不夠狠,後期景泰想立自己的孩子為太子誰知道莫名其妙夭折(傳聞有人暗害),景泰自己身體也不好,只能說小小宮廷深如大海。覺得可以可以點個贊,大家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