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章天使拍死在作文水泥地上

生花妙筆人人有,你的文采在你手。

這是我想對所有小孩說的。其實所有成年人也一樣,只不過成年人不可塑造,或者自己認為自己不可塑造,從而放棄了更新自己的衝動。

但這句話對小孩子說也是有風險的,因為他們的手戴了一副鐵手套,不鏽鋼外罩,羽絨內膽,以保暖為號召,以考試競爭為旗號,流水線製造,工藝精湛,銷量從來不愁,買家沒有賣家精,買家賣家是同盟。

或者換個說法:

大多人都具有作家的潛質,都可以是了不起的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劇作家,都可以是天上降落的文章天使,只不過其中絕大多數筆直而高速地拍在了水泥地上,重則摔死,輕則摔傻。

這副鐵手銬,這片水泥地,就是糟糕的語文教學和作文教育模式。

不信你隨便看看身邊,那麼多機靈小孩子,說話像小白龍,提筆寫東西像小白豬;觀其人玉樹臨風,觀其文玉鼠臨蜂;私聊文采斐然,公文面目可憎。

說下面的話肯定會得罪人,但那也得說:

我觀察認為:作文能力低下的重大原因是我們在作文教育上用力過猛,而用力方向又扭曲。

1、沒有大量閱讀積累就過早開始作文訓練是拔苗助長

我堅決反對小學作文,最起碼三年級之前不要開作文課,三年級之後也不必那麼嚴格地開作文課。如果非要開,不如開抄書課。每節課四十分鐘,認認真真抄一段經典。不開作文課的這些年孩子們幹什麼呢?讀書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沒有破百卷千卷萬卷之前,著什麼急呢?人體上“精滿自溢”,讀書多了更容易才華橫溢。

有個朋友說我知道你說的對,但我們沒法照辦,因為孩子沒時間看書,作業都做不完。

他是有道理的,也是務實的,因此是合理的。誰能跟高考較勁呢?

可是,誰又能說格式化的作文教育就是高考成功的唯一良方?格式化的作文教育能應對高考改革的新潮流麼?高考成功之後,應付高考的辦法能應付一生麼?一個人的書寫品質要建立在八股的沙堆上麼?

如果一個學生沒有時間大量閱讀,那他的語文學習道路一定是跑偏了。他們小小的身子上揹著一棟作業和考試的摩天大廈,沒地方留給南陽諸葛亮廬,西蜀子云亭。他們腦子裡塞滿了標準答案,不知道什麼叫話有三說、行雲流水。

依我看:寧肯作業寫不完,也要努力多看書;寧肯砍掉課外班,也要努力多看書。

2、不來自經典的所謂範文都是形跡可疑的

你給孩子報鋼琴課,你不會請他同班彈得最好的孩子教他,你一定巴不得是朗朗親自上手教,巴不得貝多芬穿越過來教。同理,你讓孩子學書法,巴不得是王羲之親自教;學國畫,巴不得齊白石親自教;學雕塑,巴不得米開朗琪羅親自教;學籃球,巴不得喬丹是私交......可是,為什麼你的孩子學作文,讀的就是小學生優秀作文選中學生優秀作文選呢?為什麼培訓教材裡要選很多當代人寫的還沒有經過足夠長時間考驗的碎片文章呢?

我曾經在孩子小學的群裡質疑這件事,結果某老師把犬子教訓了一頓:“你爸爸有文化嗎?”犬子略略思考,覺得其父貌似有點文化,就怯怯地說:“有。”老師恨恨地說:“有文化還胡說八道,他知道什麼是經典?你這樣的也能讀經典?”

雖然我從此在涉及自己有無文化的話題上極端謹慎,課我依然要說:

如果要找範文,必須從經典找。

至於什麼是經典,我這樣不好說有無文化的人不敢下定義,但有個標準是清晰的,那就是那些百年千年幾千年還有人看的著作。

3、不從孩子口頭表達抓起的作文訓練是缺鈣缺鐵的

人類都有書面語和口語分離的時代,部分因為早期書寫工具難得且昂貴,書面語必須比口語更凝練,所以中國早期古文今天看來恍如天書;部分因為神職人員壟斷書寫,他們願意維持寫作的難度,後來則是統治者有意割裂口語和書面語。

今天,書寫工具和現代政治都不再製造口語和書面語的鴻溝,那麼成功的寫作不是復古,不是拼誰能寫出純真的春秋文本,而是誰能用口語寫出同樣打動人的文字。

但我們的作文教育,簡單地說,就是不讓孩子說人話。包括不說心裡話,不說真話,不說來自生活的話。

純正的文章訓練,就必須矯正這種偏離和扭曲。

4、不給孩子傳授讀書方法的作文培訓都是緣木求魚的

寫作方法的根基是讀書方法,什麼書泛讀,什麼書精讀,什麼書要背誦抄寫,怎樣提高效率,怎樣提出問題,怎樣尋找答案,怎樣討論書中內容,等等。

閱讀面當然要廣,文學、歷史、軍事、政治、科學、經濟、哲學、藝術、心理、體育甚至做飯的書、插花養魚的書;古書要看,現代書更要看;中文要讀,外文也要讀;虛構的要看,非虛構的更得看......胃口要大,食譜要雜,如飢似渴,只要適合自己年齡的,都拿來看,看得多了,眼界開闊,心胸寬廣。在這個基礎上,根據興趣,選擇一個方向,像開礦一樣往深處挖。最後,讀書體系中有樑柱,有磚瓦,有雕樑畫棟,蔚然大觀,氣象萬千矣。

義務教育早期的幾年,語文老師的任務就是培養孩子們的讀書方法,領著孩子們一起讀書,讓所有人都養成熱愛讀書的習慣乃至本能,而不必急著讓他們動筆寫作。當然,一些按不住的孩子願意寫,可以自便,但絕不以此為全體標準。

總之,一個孩子訓練寫作的路徑應該是:

眼睛寫,把目光從課本和手機上移開,去看周圍的世界。貪婪地看,熱情地看,無憂無慮地看,因此就需要把孩子從課桌上解放出來。這個不是我的創見,是自古以來優秀的教育早就證明過的,只不過在我們這裡被無視了而已。

耳朵寫,就是你聽別人在說什麼,電視上說什麼,民間在說什麼,電影上說什麼,等等。嬰兒學會說話,從來不靠寫作文,而是有意無意地聽。生活中的話語,人民的語言天賦,比教科書生動很多、鮮活很多。

用嘴寫,就是試著把看到的場景和事情說出來,最初可以是流水賬,後來可以不打磕絆地把事情說清楚,再到後來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加進去,直到說得口若懸河為止。我們中國人不善於演說,很多名人名流官員都不善於,這個要從娃娃抓起。

最後,才是把看到的、聽到的、能說出來東西落到紙上。

開動了五官,去感受世界,去發現生活,包括出去旅遊,所有這些和讀過的書結合起來,就是最好的作文資本,就會發現作文就像水龍頭,擰開就有。

本日範文

憫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點評:

看到的,寫下來,就像畫畫的白描。日中很熱,卻不得不鋤禾,因為農事最在乎時節,錯過了時節就很難保證收成,不能保證收成就無法繳稅,無法獲得口糧,就可能餓死。為了不違農時,只能冒著酷熱去勞作。農家土地,就是農夫汗水澆灌。若遇到苛政,則不但流汗,還要流淚,嚴重的時候還會流血。稼穡艱苦,成本很高,有錢人隨便浪費的精良粳米,每一粒都是從艱辛勞作中得來的,那麼浪費就更可恥,而不體恤農民、壓迫農民的行為,就更可恥。

假如作文像坦克一樣兇殘,好吧,那來一枚熊大叔的作文穿甲彈!

下一節預告:流水賬 怎麼破?

接下來是厚臉皮的自我推銷

中国的文章天使拍死在作文水泥地上

《熊大叔講文史》第一套四本:

相愛相殺的戰國

大起大落的秦朝

稱王稱霸的楚漢

不緊不慢的西漢

有精美幽默插圖,有手繪地圖,有國學小課堂。

京東、噹噹折扣有售。

中国的文章天使拍死在作文水泥地上

文摘:

熊大叔講文史第二季42:十三勇士歸玉門

每天聽課十分鐘,一條小蟲變小龍,大家好,歡迎來到熊大叔的歷史與國學課堂。上節課我們講到耿恭孤軍守疏勒,形勢非常絕望。按理說大漢的戊己校尉被敵人包圍,西域都護殉國,漢朝應該改派援兵去,但是就在關鍵時刻,漢明帝駕崩,國喪其間不能出兵,等到漢章帝即位,一番繁文縟節之後,終於朝廷可以坐下來討論孤懸西域的耿恭和關寵的命運。要不要救?

此時的司空是第五倫,第五是複姓。第五倫做蜀郡太守,乾得很好,所以提拔到洛陽做京官。他反對救援。理由聽起來很雄辯:“剩下的人已經不多了,根據情報,兩座城都只剩下幾十號人。自古冬不徵北,夏不徵南,天寒地凍中去西域,路途遙遠,後勤困難,萬一主力部隊有個閃失,為了幾十號人折損大部隊,太不划算了!”

世上很多事情,經不起仔細算賬,尤其是像商人一樣精算成本,一旦精算,都沒法做。

司徒鮑昱力主救援:“朝廷把人派到危難境地,危急時刻卻拋棄他們,對外就縱容了蠻夷的兇悍,對內就傷了願意為國死難者的心,除非你們以後再也不用人了,否則下次匈奴來攻擊邊塞,陛下能派誰去?還怎麼調兵?”

多麼簡單的道理,就是有人不明白。

而且:“耿恭和關寵,各自都只有幾十號人,但匈奴圍起來都搞不定,這已經證明他們盡了全力了,也證明匈奴戰鬥力太弱。我們可以讓敦煌和酒泉太守各帶兩千精銳騎兵,多豎起旗幟,顯得人更多,急行軍前去救援。匈奴人打得筋疲力盡了,必然不敢正面應敵,來回四十天,足以把孤軍救出來帶回塞內!”

漢章帝拍板同意,派徵西將軍耿秉,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兵,加上鄯善兵力,總計七千多人,出關救援。他們必須神速進軍,才能趕在孤軍死絕前趕到疏勒城下。

漢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6年春正月,漢軍七千人出塞作戰,攻陷交河城,斬殺三千八百多敵人,俘虜三千多人,匈奴兵驚慌撤走,車師國再次降服。此時,得到準確情報,困守柳中城的關寵已經陣亡。援軍諸將一商量,覺得耿恭估計也沒了,不值得再去救援了,決定撤兵回河西。他們一走,耿恭就是三頭六臂,也沒有絲毫生還的希望了。

自古以來,城市保衛戰要取得勝利,防禦一方要有幾個必備條件,第一,官兵一條心,作戰勇敢;第二,要有充足的糧食和水源;第三,要有發起反衝鋒的能力,能夠主動出擊;第三,要有援兵。就算前三條都具備,第四條要是沒有,遲早也會被人攻破。

耿恭現在就是彈盡援絕,食物極端匱乏啊。誰也沒有料到,小人物能扭轉乾坤。耿恭手下有個弟兄,下級軍官範羌,此時恰恰在援兵中。此前耿恭派他出去求救,他四處奔走呼籲,沒人理他,現在他跟著大軍從河西打到車師,一心要救出自己的老長官。他萬萬沒想到,打了勝仗,將軍們居然會放棄救援,要掉頭回去。是啊,擊敗匈奴,迫降車師,大功一件,已經可以拿到勳章了,何必為了一個不知生死的人,為了幾十個命如草芥的士兵,再去自找苦吃呢?但這是將軍們的盤算,不是弟兄袍澤的想法!

範羌說無論如何,請各位長官往前多走幾步!長官們說範羌你的心情我們理解,但你要相信,耿校尉堅持不到現在,人已經沒了!範羌說那我活要見人死要見屍。長官們說範羌你理智一點,大雪天行軍,萬一遇到匈奴人埋伏,大軍堪憂。範羌說匈奴主力已經被擊敗,哪還有勇氣設伏?長官們說範羌你很好,我們奏明皇帝,會嘉獎你。範羌說我不要嘉獎,我只要你們幫我把弟兄們救出來,把耿校尉救出來。

長官們還要說什麼,範羌撲通跪倒,拔出環首刀架在脖子上:“諸位將軍,耿校尉為國戍邊,九死一生,你們怎麼忍心撇下他不管?大軍都已經到車師了,再走一段路,就能到疏勒城,為什麼不肯盡力?今天諸位如果不願救人,那範羌只有以死明志,以證明大漢軍隊已經沒有血性,能做出拋棄袍澤的醜事了!”

主將被範羌打動,又不願意冒險,於是做出折中決定,分兵兩千,讓範羌帶著去疏勒一探究竟。

以上情節,為我渲染,史書只有十四個字:“耿恭軍吏範羌,時在軍中,固請迎恭!”注意那個固字,很堅持,志在必得。

這個時候,疏勒城裡,連同耿恭,只剩下26個人,天降大雪,飢寒交迫,看樣子是等不到春天了。深夜時分,耿恭忽然聽到城外有馬嘶聲,有人群在雪地上接近的聲音,有佩劍磕碰盔甲的聲音。他大驚失色。如果匈奴此時進攻,他抵抗不了多久了。他橫下心來,抽出短劍看了看,預備在最後關頭自裁。他和匈奴結仇太深,不可以被俘虜,不能被羞辱之後處決。弟兄們看著他的眼神,都知道最後時刻到了。一名決絕的軍人,如果不能殺敵,那就可以自殺,就算無力抹脖子,也能跳城跳崖。這個時候,死,已經是一種解脫了!

但是,他們忽然聽到了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聲音:“開門啊,我是範羌,朝廷派軍隊來接耿校尉了!”城裡面的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聲音,有人爬上城頭,看清了火炬中的面孔。風雪之中,漢軍紅旗獵獵飄拂,人們帶著無比震驚的神情,仰望著城頭上的倖存者。活著!疏勒城裡的漢軍還有人活著!深夜雪中艱苦行軍,值了!

城門打開了。最後的守衛者,和湧入城中的戰友抱頭痛哭!次日黎明,2000援軍,帶著26名倖存者,一路向東,直奔玉門關。龜茲、焉耆和匈奴人一旦發現漢軍只有2000人,就聯合起來追擊。漢軍邊打邊撤,用了將近一個月時間,終於在3月初撤進玉門關,此時從疏勒救出來的26壯士,只剩下13人。他們本來就已經虛弱到極致,經不起路上這一番艱苦折騰。

這一路戰鬥,2000援軍損失了多少,史書沒有記載,但肯定有損失。最後耿恭帶著倖存的13個弟兄,出現在中郎將鄭重面前,衣不蔽體,遍體鱗傷,瘦骨嶙峋,但每一根骨頭都是鐵做的。

史書也沒有記載中郎將鄭眾的表情,只是說他安排十三個弟兄沐浴更衣,自己親筆寫了一封奏章給漢章帝:“恭以單兵守孤城,當匈奴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前後殺傷醜虜數百千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宜蒙顯爵,以厲將帥!”

他說耿恭用很單薄的兵力死守一座孤城,對抗匈奴好幾萬大軍,戰鬥持續一年,耗盡了最後的力量,沒有水就在山裡打井,沒有糧就吃弓弩上的牛皮,前後殺傷匈奴上千人,最終保全了忠勇,沒有讓大漢蒙受恥辱,應該賜予顯要爵位,來激勵三軍將帥。這之後,耿恭到洛陽,被任命為騎都尉。歷史觀察家覺得以耿恭的貢獻,這個官職未免卑微了。他其實是可以做將軍的。

假如耿恭沒有守住疏勒,情況會怎樣?那樣一來,匈奴氣勢更盛,乘勝進軍,席捲西域,別的不講,就沒有後來班超的豐功偉績了。小疏勒堅守,使匈奴不能西進,西域各國雖然有叛,但班超以夷制夷,可以擺平。若他要同時對付西域叛國和匈奴,則形勢極不樂觀。耿恭守疏勒,雖然戰鬥規模不大,不是赤壁、官渡、肥水、昆陽那樣的大戰役,但依然是中國歷史上是極其震撼的戰爭故事。

耿恭能夠守住疏勒,首先是他善於選擇戰場,果斷放棄了金蒲城,轉移到易守難攻的疏勒城;他很有威信,官兵們願意和他同生共死,同時他足智多謀,善於巧妙打擊敵人,尤其善於在心理上震撼和欺騙敵人。總體看來,此時東漢王朝還在上升期,上升期的王朝軍隊,朝氣蓬勃,有自豪感,有戰鬥力,而與此同時匈奴在沒落,這些因素疊加起來,耿恭就能夠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他最後能夠全身而退,也是因為範羌忠心耿耿,不放棄長官,不放棄弟兄,這種袍澤之情,其實是超越王朝政治的。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中國人自古不缺英雄,不缺精神上剛健強悍的傳奇人物。每天聽課十分鐘,一條小蟲變小龍,同學們,下節課我們回頭講講漢明帝的最後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