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的我,学习好,直接上了中专。而同学上了高中,最后考上了大学,我损失了吗?

大漠绿海和谐音


对于70后和部分80后的人来说,能上中专,就意味着可以跳出农村,可以到城里“吃公粮”,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所以班里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往往都会选择中专,然而,此一时彼一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好的行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些曾经成绩优秀的中专生,现在来看多数都是比较吃亏的。

70后的中专生,成绩都是最优秀的,那个时候的中专,包括全国招生的中专和地区招生的中专,其中前者的分数是非常高的,后者要好考一些,但是都比考高中难,所以上高中的学生,多数都不如上中专的好,当然上高中的学生,成绩也很优秀,虽然那个时候考大学比现在难很多,但是很多人都可以通过复读,考上大学,而现在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和领导了。

但是,那些上中专的人呢?

有些人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加上比较灵活的脑瓜和人际交往能力,走上了领导岗位,然后通过进修,拿到更高的学历,事业一帆风顺;但是,更多的人,都没有这么幸运。

那些中师生,一辈子扎根农村,工作环境不好,工作待遇不高,晋级受到学历限制,直到退休都可能进不上高级职称,而他们那些成绩不如他们却通过高中考上大学的同学,很可能都当上了局长、市长,有可能成了国企的老总,活得风风光光,这让这些中师生更加后悔。

当然,还有更惨的,有些中专生分配的国营企业改制或者破产,这些人只能面临下岗的命运。

然而,这些中专生,真的亏了吗?

我看未必!如果说再来一次,让你选择摆在眼前的是两个选择:一个是上三年或者四年的中专,然后就可以有一个铁饭碗;一个是上三年的高中,有可能上大学深造,前途光明,也可能落榜,一事无成。你会怎么选择?

我想多少人还是会选择中专吧!在那个年龄,如果没有中专,很多人必定会被挡在工作之外的,如果不读中专,很多人混得可能并不比现在好,不要老是和别人比,别人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咬牙坚持,是你没经历的,当你已经上班,拿着不错的收入,干着不错的工作时,别人还在吃着咸菜,挑灯夜战,而且还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前途未卜,这些经历,你没有经历过,自然也就不要再抱怨。

好事情,不能全让一个人占了!所以,现在来看,你并不亏!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这个话题说起来真的很沉重。

我是93年毕业的,全校只有我一个人考起了中专,很多同学及老师都祝福我却高兴不起来,很犹豫。当时班主任还是建议读重高,可家里实际情况不允许。最后读了学医的中专,四年,交了一点学费,每个月还有生活补贴40多元,感觉还是蛮好的。当时学习也很认真,老师也管得严,其实学的跟成都中医学院的学生差不多,教材都是用的中医学院的,记得是五版教材。反正学的感觉不错。因为实习在成都,毕业后没有回去,就失去了分配的机会,意味就失去了编内的机会。

上班就找了没有编制的,收入少做事多,人年轻没有关系,工作之余自考大专,然后本科。考资格证,职称证。今天这个证明天那个证,一点都不敢松懈。现在已经过去了20年,虽然感觉还可以,职称也到了副主任医师,马上就要升正高了。房子也有了车子也有了。老婆有了孩子也有了。但过中辛酸谁能体会。

我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努力,期间想到更好的单位更高的平台,特别是医学这个专业,基本就是全日制把你卡死,更不要说本科研究生了,想动也动不了。关键无论什么时候别人看到你的初始文凭,崇拜的眼神就减半。梦想中的大学校园生活满头萦绕挥之不去,无人理解。

2年前在成都碰到初中同学,惊喜与惊讶,当时关系也好惺惺相惜的,交流后得知他没有考上中专就读了高中,然后大学,现在在银行上班。来成都六年了,家住南门近200平米,开的大指挥官。我来成都20年了,与之没有比,当然也不是羡慕,但确实是差距。

这是那个年代的产物,选择了的注定一生的心里都有个坎,悠悠着痛。你说亏不亏?


吴242358850


初中毕业考的中专俗称“小中专”,区别于高中毕业考的“大中专”。考小中专,在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是热门,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有资格报考。一个200-300人的学校,符合报考小中专资格的人不超过10个。

我有一个表哥,92年以全县状元的成绩考上中专,上省外贸学校。当时外贸行业非常红火,他毕业时包分配,直接进入省外经贸委。这个工作,当年即使大学毕业的人也不一定进去,所以他家里、他本人都非常满意。但后来形势变了,机关单位看重学历,他在机关上升空间有限,因此他选择了离开机关,到下属公司任职。经过几年发展,他现在是一家公司的副总。

我曾问过他,是否对当年选择上中专感到后悔?他反问我:有什么可后悔的?意思当然很明确:不后悔。因为:既然考上了,就没有勇气放弃。一旦放弃,意味着还要参加中考,能否考进重点高中不确定,即便考上高中,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也不确定。当年凡是拥有考小中专资格的人,没有一个放弃。用世俗的、功利的眼光来衡量,小中专解决了编制和饭碗问题,那时候很多人的眼界没那么宽,所以他们认为是非常值得的。

现在,跟当年考高中的人来比较,我觉得没有可比性,当年你已经享受了红利,现在没有理由看到别人学历高就后悔,选择是你自己做的,有没有损失都得自己受着。


飞飞飞飞的鱼儿


毫无疑问,你是优秀的!作为七零后,能在千里挑一的八十年代考上小中专,实在不容易!

我是那个时代的初中教师,深知竞争小中专的“惨烈"!

一九八四年,我任初中毕业班班主任,当时我们班有俩个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一个姓刘,别一个姓刘宋,刘姓同学的父母是农民,老实巴交地干着农活;宋姓同学的父亲是乡供销社主任,这可是个炙手可热的位置,自然家境好的多。中考成绩揭晓后,俩孩子的成绩一分也不差!都在我分配线以内,当年我校分配八个同学,他们均是第八名,这下难倒了我们,让谁去上,实在令人头疼!最后由校长拍板,让他们比一下语数英成绩,若相同的话再比物理化学,大家一致同意,实际上,也只有这样了。结果,宋姓同学胜出,语数英成绩高出对方十几分!可是,张姓同学不乐意了,找到了学校,拿今天的话来说学校搞了“暗箱操作”,碰巧学校里的一位老师是他的本家,也怀疑校长提前知道宋姓同学的语数英成绩高出张姓同学而蓄意为之,更何况供销社主任平日里与校长称兄道弟,这关系想不“暗箱"都不行!张姓家长虽说是农民,他深知,考上小中专意谓着什么!他要去县里讨说法了!

实在冤枉了校长,这一点我深知。如果告到县里,虽说有可能县里理解,但免不了满城风雨。比竞宋姓是“官家"!

经过一番工作,特别是校长对宋主任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宋姓同学只好去县城重点高中就读!

世事难料,二十五年后,当年的张姓同学所在粮食单位解散,补发六万元钱了断;宋姓同学后考入郑州大学,现供职于上海生物研究所,二O一三年晋升副教授,拿他的话来说,自己的事业刚刚开始!他很想念当年的同学,很想拜访他们,我告诉他,拜访谁都行,千万不能拜访张姓同学,他过得实在不容易!

的确,当年实在“亏"了不少人,比如题主您,还有我的众多的学生们!





老吕教育


当时有一种说法初中中专比大学难考。后来我考上了本科,工作以后接触到一些初中就考上中专的人,感觉他们智商很高。那时按出生人口算,考上大学比例在2.3%,和现在985大学比例差不多。那么当时考上中专的难度应该和现在的前9所大学差不多,即C9高校。不知道这种说法对不对?

本人84年中考,当时中专要单独考试,不知道是不是梁静茹给的勇气,没有参加中专考试。我初中是在城市,成绩好、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一般不考中专。班上估计只有三个参加中专考试,两个没有考上,一个不知道有没有考上。这三个人在班上7-10名吧。

后来我们班上只要上了重点高中重点班,都是第一年就考上了本科,一共6个人。

我写一篇文章,需要这方面的资料,有几个问题想咨询一下。

  • 那时你们当地是不是中专和中考是一次考试?这样分数好对比。我们那里中专是单独考试。
  • 我们那里中技要求不高,上重点高中重点班考上很轻松。你们所在地是怎么样的?
  • 记得我们那里中专只有中师一条路,其它专业都是技校,难度很低的。你们当地怎么样?

三只眼留学


91年我以全县中考状元的身份进入部属中专,95年分配到电信国企,03年辞职开始北漂,16年落户北京。二十几年的时间,大专本科研究生,打工创业留学,其中的波折一言难尽,亲身经历让我明白两个道理。

1,人生处处有机会,关键时候需要勇气。

我的中专同学绝大多数选择安逸,从事毕业分配时的行业,甚至没有改变工作的城市。只有两三个同学跳出原行业,跳到大城市。中专时的一位师兄毕业后甚至读到博士,后来成为大学教师。可见中专毕业不是没可能改变,只是很多人没有改变的勇气。

2,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任何获得都需要代价。我在中专同学里是个异类,辞职的时候原单位是个好单位,待遇让人羡慕,辞职时绝大多数人觉得可惜。北漂的前五年,生活条件还不及辞职前,同学圈里流传着我在北京租房的惨状。小地方的生活更加安逸幸福,也更有优越感。北京藏龙卧虎,优秀的人太多,在这里我只是普通人,但却为自己和后代争取到了更多机会。人生总是有舍才有得,当初上中专应该也是为了安逸幸福的生活吧。

亏或者不亏,都已经是过去式。后悔也不能重新来过。为现在和将来而活才更有意义。


晓静921


85年初中毕业面临人生最大的一个选择,就是考中专还是考高中?家里条件很差,以我的成绩和家庭状况考中专应该是最佳的选择。由于我当时是在非户口所在地读书,所以只能回老家参加中专考试。我上学的地方是文理分科的,可是户口所在地,文理不分,导致考试科目和所学科目不一样。即使是这样,我在户口所在地也考出了全县第17的好成绩,所幸那一年是优先录取高中再录取中专,所以虽然我报考中专,县教委还是征询家人意见,建议我读高中,而不是直接走中专,告诉我的父母说以我的成绩,将来考一个好的大学是没问题的,现在走中专,有些遗憾。在上学的地方参加了中考,所幸成绩不错,也考上了当地的重点中学,所幸是省重点高中,比我的户口所在地的县重点高中又上了一个台阶,当时我和我的父母都非常的犹豫,考虑再三,父母还是决定吃糠咽菜砸锅卖铁也送我读高中,非常感谢当时父母的决定,和全家人的辛苦付出,我有幸读完三年高中,考入不错的大学,没有辜负我的师长和亲爱的家人。也想过如果当年考入中专,实际上也是不错的选择,那个时候多半是师范或者卫校,当老师或者是当护士,医生都是我喜欢的,我应该做的有声有色,以我的努力,我的拼搏,如果有机会,我还是会继续深造,有可能殊途同归,还是会达到现在的高度。人生都是单行道,没有后悔药,所以不用后悔,不要假设,立足现实,不断努力,无论你站在什么样的起点和高度,你就是你


HYLL2160726122


七零后的我,学习好,上了幼师。

当年我的化学老师感觉我上中专实在可惜,自己主动找校长,帮我写了一封推荐信,推荐我到市一中读高中。

遗憾的是,父亲最终还是决定让我读中专,我内心极度渴望上高中,却没有勇气对父亲说不。

前年同学聚会,大家都没想到当年成绩第一的我能够参加,看到成绩第一的我现在仅仅是个小幼师,似乎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幸好现在的我心理素质好,放在过去也许会抑郁成疾?😊🤗

时光永远不能倒流,是否损失也无法衡量,内心的遗憾肯定一直存在。

如果当年上高中,考不上的几率应该很小吧?毕竟学习对我来说不是很费力气。

如果当年选择高中,考上大学,会是怎样的人生?

这些永远都只能是如果,永远是想象,还是回到现实,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过好自己的日子吧!

谁的人生无遗憾?何必在回忆中纠结?


妈咪老师


这个问题直接戳中我心中最痛的角落。

我生于70年代初,17岁以全乡第一、全县第三的成绩考入了中师,20岁走上教坛,在讲台上耕耘已近30年,职称高级,薪资过万,房产2套,车1部,老妻一位,孩子一枚,除此无他;按说,平凡人生也还算美满,但是提起误入中师,内心依然遗憾。

要问损失了什么?第一学历的羞涩永远无法抹去。

当年,能够考上中师的确是一种荣誉,因为当年的师范生都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才有资格就读,可是那毕竟属于过去了。现在周围同事,不是学士就是硕士,厕身其间,常感自卑形秽。

学校每年年度考核表,都有一栏:第一学历。每次填到这里,我常内心惕息,仿佛伤疤被揭开又流出鲜血似的。先天的不足,后来即使用再多的努力都无法弥补,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要问损失什么?很多机会曾与我擦肩而过。

我一毕业时分在乡村一所小学任教,轻轻松松就把平行班老民办教师的平均分拉出30分差距(卷面满分100分),别看学校小,人事可复杂。我不习惯于学校的蝇营狗苟,于是托关系找门路想往城里调,可是学历就被卡住了,也就短短几年,不知从哪里冒出了那么多本科生!

公办学校进不去,只能退而求其次,从公办学校辞职去了民办学校。因为读了几本书,常有大丈夫志在四方之豪迈,也想走出去,闯荡一下外面的世界,可是几乎都是因为第一文凭实在拿不出手,被拒之门外。

所以说,今天谁以为文凭不重要,我第一个啐TA的脸,除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文凭可能不重要。你只要心还未老,愿还未了,就不能说文凭不重要。

我初中一位学长,当年和我一样,都是年级里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他读高中,上大学,现在已是南京某商业银行副行长,和他相比,怎能令人心平气和呢!

当年去读中师,是我今生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这个错,我已用大半生卑微的辛劳去偿还。

我是中学老师玉溪轻云,欢迎关注,共话教育。

青衫李探花


我就是70后中不上中专,上了高中的考上了大学的,我想我有资格从另一个角度,来回答你有没有损失。

我家里有五个姐妹,幸运的是我是最小的,我读初中时大的姐姐们都工作了,家境好了。

我的三姐很有天份,但是因为家庭条件差,她初中毕业上了中专,读的师范,当时师范每个月还有生活补贴,是家境贫寒学子的首选,我姐姐上了中专,也是很不甘心,我父母觉得对她很亏欠,于是到我头上,他们常说的就是,只要我愿意,他们就一直供我读,大概听多了姐姐的抱怨,我从来没想过读中专,我要上大学。

我初中时算是个学霸吧,毕业考数学物理化学三门都是满分,但是当我信心满满的进入重点高中时,这成绩真的不算什么,因为高中的学习方法和初中完全不一样,第一次物理考试我只考了前所未有的四十五分,把我都砸昏了,从没受过打击,我第一反应就是放弃这些,我要学文科,这样我的成绩才稳定下来了。那些认为初中成绩好上高中就能上大学想法太简单了。

三年的高中生活是非常辛苦的,那时没有课外辅导班,大家都是课堂学习,有的同学家境优越,能买到一些好的教辅,有的有些背景,甚至有其他好学校内部印的练习题和复习大纲,这些东西他们都视为至宝,不轻易借给别人,我借过,一天就要还,那时没复印机,于是熬通宵把书抄下来:全抄时间不够,抄重点,和没见过的题型,拔高题。以前辅导儿子做作业,当年学过的课文文言文还能清晰完整地背下来,儿子总说我记住好,他是无法理解当年的人是多么认真几近疯狂。

大学毕业确实是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我分配在事业单位工作,可是在事业单位就是排资论辈,同样年纪中专毕业的,他们进入单位后,参加成人高考,什么电大函大,国家承认的各种鱼龙混杂的学校,轻轻松松就混到大学文凭,分房子他工龄比你长,提干评职称等等他资历比你老,有点事就挤兑人:这些大学毕业的大知识分子也只这样......

人一生只有其实站的角度不同,永远只能负重前行,没有纯粹的得与失,但是人有时又很浅薄,永远只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