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都稱天下第一關,看居庸關長城,怎麼拍怎麼美


居庸關長城,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距北京市60千米,距八達嶺長城20公里,地形險要,是長城重要的關隘。

居庸關長城建在一條長達15公里的山谷間,兩旁山巒重疊,樹木蔥鬱,山花爛漫,景色瑰麗

遠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稱為"居庸疊翠"。

居庸關是從北面進入北京的門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居庸關的中心還保存著一個雕刻精美的漢白玉石臺"雲臺"。

在元朝時,臺上建有三座石塔,於元末明初被毀。

三塔被毀後,在此臺上又建一院"泰安寺",此寺於清康熙年間被火焚燬,只剩下這個基座--雲臺。

雲臺的券門內,石壁上雕刻有四大天王像,姿態傳神;還刻有梵文、藏文、蒙文、維吾爾文、西夏文、漢文六種文字組成的佛經。

關城呈圓周封閉形,長4142米,團狀長城內既有供學習的泮宮和疊翠書院,也有商賈行走的買賣街;不僅有專供參拜的城隍廟,而且有特為迎駕的行宮。

現存的居庸關城內外還有衙署、廟宇、儒學等各種相關建築。

遊覽居庸關主要是觀賞那高大雄偉的關城和連綿起伏的垛口,以及雲臺精美石雕。

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徵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後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關。

漢代沿稱,此後各代仍稱居庸關口這裡山巒間花木鬱茂蔥蘢,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疊翠"之稱。

居庸關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它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

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中間有長達18公里的溪谷,俗稱"關溝"。

這裡清流縈繞、翠峰重疊、花木鬱茂、山鳥爭鳴,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居庸關長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餘脈軍都山地,地形極為險要。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要扼控此口,時稱"居庸塞"。

漢朝時,居庸關城已頗具規模。

南北朝時,關城建築又與長城連在一起。

此後歷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谷都有關城之設。

元代時,居庸關是大都(北京)通往上都(今內蒙多倫)的重要交通大道。因皇帝經常過往,因而,在關內設有行宮、寺院、花園等建築。現存的雲臺就是元代修建的過街塔臺基,當初上面建有三座喇嘛塔,元末明初時被毀。

明正統四年(1439年)在上面重修佛殿,名泰安寺,寺於康熙年間焚燬,此後只剩雲臺保留至今。

其券洞上雕刻的佛教圖像和梵、藏、西夏、維、八思巴、漢等六種文字的經文有學術價值,是研究元代佛教、古代文字和各民族間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史料,是現存元代雕刻藝術的精美傑作。

到了明代,居庸關進一步成為了軍事重鎮。

原因是:朱元璋滅元之後,元順帝雖然被趕出了大都,但仍想捲土重來,收復失地,恢復元朝統治。而居庸關是他南下的必經之路,所以加強居庸關的防禦設施是必要的。

洪武初年,朝廷派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修築居庸關城:"跨兩山,週一十三里,高四丈二尺"。

自此後歷代都有修建。

1961年,居庸關雲臺被公佈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