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泰:雄安新區要走出一條符合時代特點的新經濟之路

滕泰:雄安新區要走出一條符合時代特點的新經濟之路

本報見習記者 張曉玉

在第三屆雄安新區投融資發展論壇上,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在主題演講中談道,雄安新區與其他特區相比,有著不同的時代背景。他認為,中國目前已經進入工業化的後期階段,製造業在經濟總量中的佔比會不可逆轉地下降。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製造業佔GDP比重為29.6%,服務業佔比52.16%。同期德國、日本的製造業佔比是20%,美國的製造業佔比只有11.2%,英國則在10%。

滕泰表示,從長期趨勢來看,未來中國產業結構也會呈現“二八現象”:即傳統制造業的比重會下降到25%以下,甚至長期向20%比重趨近。

與此同時,雄安新區所處的時代背景下,快速城鎮化對經濟拉動力減弱。數據顯示,中國的城鎮化率2018年也已經達到59.6%,整體城鎮化速度正在放緩,房地產及相關產業鏈的增長空間有限。

“2015年以來,中國貿易順差也平均每年減少500億美元,預計在2030年前後基本實現貿易平衡,在此過程中,淨出口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將持續降低。”滕泰表示,消費目前起到了一枝獨撐的重要作用,未來也將是經濟的重要支柱,但結構性變化也不容忽視。

在滕泰看來,中國粗線條的市場化進程已經基本完成,產品市場大部分實現市場化,要素市場的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市場化和對外開放程度較高,通過國家賦予特殊政策,獲得先行紅利的特區發展模式不再適用,必須深化要素市場等重點領域的改革。

滕泰認為,未來城市發展需要不同於工業化時代的新理念,未來城市要發展新經濟、新產業,不能依靠工業時代形成的傳統的資源、環境和就業理念。他提出,未來的城市是新經濟城市,要吸引各種創新要素,帶來人才和產業聚集。同時,在城市發展享受創新紅利的新經濟城市中,房地產將成為人才、產業和城市的紐帶,發揮的是助力城市發展的功能。

“雄安新區是一張白紙,在老紅利逐漸消退的情況下,必須走出一條符合工業化後期、城鎮化後期和市場化改革後期階段新特點的新經濟之路。”滕泰在論壇上談道。

“工業化後期要沿著5G、AI、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術創新的方向;城鎮化後期要沿著知識、文化、信息、金融和高端服務等滿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方向;市場化改革後期階段需要在要素市場改革方面有新突破,在商業模式創新上有新成果。”滕泰說道,如果雄安新區能夠在這幾個方面有所創新,必將對整個中國在下一個歷史時期的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