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人和丈母孃不喜歡外孫叫他們外公外婆,讓外孫叫他們爺爺奶奶,你怎麼看?

你不懂602


按照傳統習俗,孩子稱呼父親的父母為爺爺奶奶,稱呼母親的父母為外公外婆,這樣的稱呼迄今為止已經流傳了很多年,尤其在過去,多子多女的大家族是非常普遍的存在,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孫輩們扎堆,老人們往那一坐,往往是喊爺爺奶奶的有,喊外公外婆的有,好不熱鬧。

然而,隨著我們這代人中,獨生子女家庭較多,很多父母只有一個孩子,尤其是隻有女兒的人家,隨著女兒出嫁,很多父母心裡會有明顯的失落感,雖然現在不比以前,結婚了,想看女兒隨時可以去看,只要女兒有時間,也隨時可以回孃家看望父母,甚至,有的家庭,父母跟已經結婚的子女住得也很近。

但即便如此,一旦女兒生了孩子,很多父母聽到外孫外孫女喊自己外公外婆,還是會一陣失落,覺得叫爺爺奶奶更親。我們這邊就有很多人家,因為女方父母不樂意被叫外公外婆,非要孩子也叫自己爺爺奶奶,還說什麼“外公外婆,一個外字,總覺得是外人的意思,聽了很不舒服”。

但我覺得,這其實真的是多慮了,外公外婆不過是一種傳統叫法,並沒有外人這層含義,而且吧,孩子是跟外公外婆親近,還是跟爺爺奶奶親近,也不在於一個稱呼,最重要的是誰更願意陪孩子玩,孩子自然會更親近誰。

之前聽我媽說,老家有個鄰居,外孫剛開始學說話,喊她外婆,她就罵他“白眼狼,兔崽子”,非要逼著孩子叫她奶奶,孩子就改口了,後來就一直管兩頭的老人都叫爺爺奶奶,後來上學鬧出了笑話。

老師講課,課本上講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說每個人都有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那孩子一臉不解地問老師:“老師,我沒有外公外婆啊。而且,我們家有兩個爺爺奶奶”。

聽說,孩子媽媽知道了,再也不許自己媽瞎教孩子了,該叫啥叫啥。


夏小憂yo


孩子叫外公、外婆為爺爺、奶奶這個事情,我還真遇到過。不僅僅是丈人和丈母孃的喜好問題,而是他們強制孩子這麼叫,孩子的父親也很無奈,說多了都是眼淚啊!

前些年我在蘇州工作的時候,有個男同事,他姓朱,老家在安徽農村。他的工作能力很強,在公司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好。小夥子還是單身,周圍蘇州本地的同事們也都很積極的給他介紹對象。經過多輪的“單獨會談”與“家長見面會”,終於找到了一個兩人都滿意的對象。為什麼我會說是家長見面會?據小朱事後說,第一次雙方正式見面的時候,他這邊就他一個人,對方烏泱泱的來了十幾個人,什麼七大姑、八大姨的都來了,還好只是喝茶,不然這頓飯必然也要花費不少。

雙方正式確定關係以後,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中間人開始傳話,問小朱,“你是打算娶呢?還是打算嫁?”對,你沒有看錯,男人也是可以嫁的!顧名思義,如果打算娶,婚房、車子、酒席等一應花銷全部由男方準備;如果決定嫁的話,就相當於是入贅,所有花銷由女方負責。小朱由於家裡條件不好,女方又強烈要求必須有婚房才能結婚,最後只能選擇把自己嫁出去!

婚後,雖說小朱從一個窮屌絲變成了有房、有車、有媳婦的人,但是感覺他反而變得悶悶不樂了。直到多年以後,孩子都好幾歲了,他的這種負面情緒反而變得愈發嚴重,整日愁眉苦臉,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有一次,幾個哥們一起聚會,他也在場。我們問他,“你們兩口子都上班,現在的孩子是誰在幫你帶?”他隨口答道,“爺爺奶奶帶!”我們又問,“你的父母過來了啊?”誰知道,這句話一出,像是戳到了他的痛處,他的表情痛苦,向我們道出了他多年的委屈,“你們說,我爹媽養我還有何用?孩子生下來這麼多年了,我爹媽就見過孩子兩次!他們根本不給見,嫌棄我爹媽窮!是農村人!還讓孩子喊他們爺爺奶奶,喊我父母外公外婆!最可氣的是,教孩子一口蘇州話,即使跟我父母見面也基本沒法溝通!我父母只能以淚洗面,覺得我這個兒子他們算是白養活了!”

我們終於瞭解到了小朱的苦衷,知道了他一直悶悶不樂的原因。看來,男人把自己嫁出去,想生活的幸福也不是一件易事。不知大家對此事怎麼看?


花雨微風


很正常啊,叫爺爺奶奶,不是更親嗎?

我覺得,有的人,就是槓精,凡事都要按照條條槓槓來做,並且還是純粹的找事精。不就是一個稱呼嗎?有什麼大不了的。以後我的孩子,我就讓孫子孫女們叫親家母親家公爺爺奶奶,多一個人疼自己的孫子孫女,我巴不得呢!

我從小就是叫我外公外婆叫爺爺奶奶的,我外公外婆就我媽媽一個女兒,從小就對我們姐妹三個特別好。而我奶奶完全就不在乎,我爸爸就更別說了。我們叫外公外婆叫爺爺奶奶,他自己也說,這樣更親。

我和姐姐們的孩子,叫我爸媽,同樣的也是叫爺爺奶奶。我爸媽對他們,遠超過爺爺奶奶。有點好吃的,都想著孩子們。給孩子們買著買哪,想法設法的做好吃的給孩子們吃。我大姐的兒子,我二姐的兩個孩子,我家的孩子,我爸媽都幫著我們帶。

每天都要視頻,都是交代我們,一定要帶好孩子,絕對不能委屈了孩子。而我兒子,也是特喜歡我爸媽。我大兒子直接說,我爸媽是對他最好的人。

反之,爺爺奶奶,不會主動打個電話問問孫子的情況。當年我大兒子出生的時候,奶奶嫌棄是個孫子,連帶都不肯帶呢。現在孩子過生日之類的,爺爺奶奶連個電話都不會打。

我覺得,孩子都是知道誰對他好,就親近誰的。所以,叫什麼,真的不重要。很多時候,外公外婆對外孫外孫子,遠超過爺爺奶奶。


幸福魚兒


我是南方人,也是外公!

對此,我的觀點是:

第一,再怎麼叫,也改變不了外公和外孫之間的關係。

第二,叫爺爺不妥,爺爺嘛,就是爸爸的爸爸。再說,走在路上碰到年紀大點的,一般都會稱之為爺爺。

第三,在南方,媽媽的爸爸就叫外公,沒有例外,也是歷史形成的,幾千年來都沒變過。

第四,叫外公的確感覺有點不好聽,特別是有個外字,聽起來好像是外人,似乎不是很親熱。

所以,我的做法是:讓小外孫女叫我姥爺。

儘管,這是北方人的叫法,但聽上去舒服、順耳,有霸氣、有腔調。我喜歡!

現在叫順了。小外孫女說,全幼兒園的小朋友就她一個人叫外公為姥爺的,感覺特別喜歡這樣叫,很有意思!

哈哈哈哈哈……


果園村達人


這事我還是🈶點發言權

我的兩個孩子之前就是管兩邊老人統稱爺爺奶奶。

這樣的稱為很多人說無所謂(說著話的不是沒孩子就是孩子的媽媽),其實這問題很大。

一、統稱帶來的麻煩

講一個發生在我孩子的事。

孩子的外婆(那時稱奶奶)給孩子買了一個玩具,玩具孩子很喜歡,走哪都帶著,有次回我家(正兒八經的爺爺奶奶家)爺爺看到孫子拿著玩具,就問這玩具誰買的呀?孩子說,是奶奶買的,當時奶奶一聽,估計一時沒轉過彎,就說我哪裡給你買過,孩子嘟囔著嘴一臉疑惑的說,就是奶奶買的。這時爺爺也稀裡糊塗說了句,給孩子買了就買了,看吧孩搞得。我媳婦一看,趕忙解釋說是她媽給買的,這時爺爺一臉的尷尬。還有一次,我對孩子說,給爺爺發視頻,孩子一臉茫然,問,給那個爺爺發啊?我連忙說,是西安的爺爺(最後我們不得已在爺爺奶奶前+地名來區分)。從這些事可以看出,我們認為無所謂卻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二、孩子的認知缺失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不說權重,這樣稱謂是簡單清晰明瞭。當孩子在幼兒園時,老師或同學講到外公外婆時,孩子會因不知而被同學嘲笑,你沒有外婆,外公嗎?孩子肯定會說沒有。因為他的認知裡沒有外婆外公這一說。這是多麼讓人鬱悶的事。

發生了這些事之後,我告訴孩子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區別,也讓他們調整過來。

為了孩子,有些事大人千萬別隻顧自己,想想是否給孩子帶來不便。


寧覺醒


廈門的習俗就沒有區別,全稱爺爺奶奶。但是,我們從外省到廈門帶外孫從小到大都讓他叫姥姥姥爺,其實如何稱呼都無所謂,都是一樣的”級別”、”待遇”,並非某個稱呼就更親一些,是什麼就叫什麼,何必讓孩子在外面說”我去爺爺奶奶家”時,做父母的竟然弄不清究竟他是在爺爺奶奶家還是在外公外婆家。

至於姓氏也僅是符號,男性入贅的家庭,一般來說,一孩應該隨母性,二孩肯定應該隨父姓(但這個問題並不絕對,我父親剛解放時就入贅,甚至他有過我母親家族的姓名,後參加工作又改了回來,所以我們兄妹四人中一、三隨父姓,二、四隨母姓),當然,這樣的家庭中就才是兩邊都是爺爺奶奶。


執君之手觀日落月升


對於這個問題,也發生在我身上。

我是覺得這只是一個稱呼問題,根本不能代表什麼。我爸媽就覺得叫外公外婆是非常見外的一件事,因為我覺得如果都叫爺爺奶奶孩子會無法區分。說實話,我是覺得無所謂,並且我也不贊同我媽去爭這個稱呼問題,但是我婆婆也把這個稱呼也看的很重,她質問我為什麼要喊我媽為奶奶?這個時候,我明顯的感覺到她這個做奶奶的有很強的優越感,婆媳關係不想說了,老公可以選擇,但是婆家只能碰運氣。

所以看的出來,這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引起的,我婆婆的態度那是來自生兒子的優越感。我的孩子出生後,我婆婆有意無意不讓我媽碰,我媽在前面抱著走,她在後面追著要抱過來。一點都不誇張。所以有時候不是一個稱呼的問題,是外婆怕這個孩子以後不喜歡她對她很見外。

還有一次在火車上,我對面坐著一個老人帶著一個小孩,兩個人很親暱,一路都在聊天,但是小女孩一直都叫的是外婆外婆。然後我旁邊兩個老人,就問這個小孩,怎麼是你外婆帶著你啊,你爺爺奶奶呢。小女孩說我就喜歡去我外婆家。旁邊那對老夫妻說,我覺得外婆這稱呼真不好聽,外面的婆婆,還是爺爺奶奶叫的好聽。對面小女孩的外婆一直保持著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家庭一定要生個兒子的原因之一,兒子能跟自己經常在一起,能夠名正言順的帶孫子孫女等等等。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老人想讓孩子叫什麼就叫什麼吧,有時候不是也讓孩子喊一個路上的陌生人都喊奶奶嗎,何況是自己老婆的爸媽想被叫爺爺奶奶。


熙果兒媽媽育兒筆記


在我的家鄉管外公外婆叫舅爹舅奶。我嫌難聽,就讓兒子叫爺爺奶奶。因為自從我懷孕到兒子兩歲都是我媽媽照顧的我們,感覺媽媽對我兒子比較疼愛。就這麼叫了。他親奶奶比較胖,孩子一直叫她胖奶奶。

我在15年的時候因為一些原因離婚了。捨不得孩子就帶著孩子來到了父母所在的城市定居生活。以前一直做家庭主婦,沒有工作過。後來不一樣了,我給自己找了一份工作。父母為了方便互相照顧,就和我們在一起生活。不久,媽媽提出讓我的兒子改姓和我姓,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人。我回絕了她的要求。第一孩子爸堅決不會同意的,沒有哪一個男人願意自己的兒子改姓。第二這樣做對兒子的心裡創傷很大(孩子因為我帶著他離開了原來的城市,一直對我耿耿於懷。他最美好的童年時光都留在了那裡)。我還開玩笑的說,我們家又不是皇親國戚,血統高貴,又不是又鉅額家產要後繼有人,幹嘛要在乎的姓氏問題,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就應該上真正的一家人啊。可老媽卻不認同,說她生了我們姐妹四個,沒有兒子,只有我兒子跟隨我的姓才能算是一家人。唉,只是無語了。一個是單位的退休領導,一個是退休高級教師,思想如此迂腐,頑固不化。兒子上初中以後他們不再提這件事了。說心裡話,和他們在一起生活的這幾年,我很累,心累。感覺自始至終沒有融入成一家人。沒辦法,只能包容和忍耐。

好像偏離主題了。吐露兩句,心裡暢快好多。😂


大玉9308


你好,我是Yugis揪揪媽媽。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丈人喝丈母孃不喜歡外孫叫外公外婆,讓外孫叫爺爺奶奶?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是覺得很奇怪。如果自己都不認同外公外婆的身份,就說明自己也覺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才是一家人,外公外婆就不是一家的,好像不那麼親一樣。自己都懷有這個思想,相比家裡也比較重男輕女,認為女兒嫁出去孩子就隨外姓了,讓外孫叫了爺爺奶奶,似乎自己感覺就良好了。

身邊故事

我給你講一下我身邊的一個故事。我認識的一個阿姨家裡姓李,她結婚時也找了個姓李的,後來順利生了個小孩,然後她的爸爸媽媽也就是孩子的外公外婆一定要外孫叫自己爺爺奶奶,叫真正的爺爺奶奶為爺爺和婆婆(四川某些地區的叫法)。但是呢,孩子一直是跟著真的爺爺奶奶長大的,所以孩子長大後最後還是跟叫“爺爺婆婆”的真正爺爺奶奶親,還是沒有跟外公外婆親。孩子總體來講是誰帶誰親。怎麼叫不過是一個稱呼而已。

稱呼

爺爺奶奶,書面語言是祖父祖母;外公外婆,書面語言是外祖父外祖母。據我所知全國各地,對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有很多種叫法。

1. 北方大部分地區是叫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

2. 我們四川地區爺爺奶奶稱呼不變,外婆一般叫婆婆,外公有些叫外公,有很多人也叫爺爺。好像小孩子一般也不會混淆。至少我是這樣長大的,沒覺得有什麼不妥。

3. 東南地區有好多個省市的爺爺奶奶叫做公公婆婆(尤其是廣東話地區),外公外婆叫做阿公阿婆

4. 閩南話地區(尤其是臺灣)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都叫阿公阿嫲,叫法比較多,老家在別處使用傳統叫法的也是有的。

5. 英語國家和所有拉丁語系的國家,我還沒有發覺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叫法有區別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叫法完全一樣,也體現了平等。當然我沒有研究完那麼多語言,世界語言那麼多,肯定也有很多國家有各種各樣的叫法。

總結

所以你看,就關於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有這麼多種叫法,我並沒有列舉完畢,全國各地其實叫法各異。孩子親誰跟怎麼叫關係真的不大。我真心覺得丈人和丈母孃讓外孫叫自己爺爺奶奶很不妥,也很沒有必要。

孩子絕對是誰帶誰親,誰付出誰就有收穫。光是一個稱呼幾乎不起作用。每個稱呼有什麼意義是成人灌輸給小孩子的,要讓小孩子同時愛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主要是看做父母的怎麼教育小孩子。

父母孝順兩邊長輩,小孩子自然能學會孝順,比叫什麼稱呼,比吹點兒耳旁風比起來,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我是Yugis揪揪媽媽,80後,同時擁有理工和教育學背景。曾在5個國家居住過10年以上,深度旅遊40國。年輕時一個人跨國長途旅行多次,給爸媽和其他老人定製過國外深度旅行。現在開始實踐帶寶寶旅行。Yugis揪揪媽媽是國家曾經晚婚晚育政策的深度踐行者,高齡生下孩子,家裡一孩一貓,生活愉快。想跟我討論孕產育兒,教育,情感以及旅遊方面的問題,就關注我哦。

Yugis揪揪媽媽


稱呼其實在自己家裡沒什麼關係,但是必須表明身份的時候是不能亂來的。比如在外人面前,如果叫錯了會讓人覺得你老爸倒插門進的女方家。進而會對男方家裡產生不同的看法。所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尷尬,建議還是該叫什麼就叫什麼。

說個實例,我的爺爺奶奶去世很早,堂姐一直管她的姥爺和姥姥叫爺爺奶奶,平時在家裡叫我們都能無所謂,畢竟關起門來一家人。結果結婚的時候鬧了笑話,一聲爺爺奶奶叫過去,我們全家(族)人都覺得臉上掛不住了

別說我們家人矯情,如果稱呼真的無所謂你們去把自己的爺爺奶奶叫聲外公外婆試試?兩個家族在一起的場面,或者有外人在的時候,該給的面子必須給,該有的稱呼必須有。

換言之,禮數不能缺。排除倒插門因素,外公外婆要求孩子“改口”,屬於一種可大可小的失禮行為,也是一種不太懂事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