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建投六建集团:领跑陇原建设高度

时间,刻下前行的足印。翻开3本总公司司志, 70年荣光伴着书香徐徐而来。

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着繁荣发展的活力。走过70年风风雨雨的新中国,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70年沧桑巨变,世界见证中国前行的铿锵步伐: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前所未有走近国际舞台中央,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上,东方大国的不凡风范激荡寰宇。

一个多彩的甘肃,搭乘着高质量发展东风。在西部大开发、建设“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机遇中,承载着决战脱贫攻坚、推进生态文明、弘扬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再一次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个向上的建投,保持着盎然勃发的姿态。在与共和国同生共长的近70年来,承建了大批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和社会标志性工程项目,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从2012年跻身中国甘肃建投第八度蝉联中国500强企业,从单一的建安施工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再次承续着甘肃建投历史发展的“新高度 ”。

前不久,兰州广播电视台进行了“兰州高度”城市嬗变的专题报道。从成片的低矮房屋,到如今鳞次栉比的超百米高楼,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兰州的成长发展都凝固于建筑的史诗里。扎根于这座城市的甘肃建投六建集团,在70年间不断刷新发展高度的生动缩影。六建,作为甘肃建投旗下的核心劲旅,67年来始终以“敢为人先”的守正创新精神突破向前。

甘肃建投六建集团:领跑陇原建设高度

甘肃省统办1、2、3号楼

甘肃建投六建集团:领跑陇原建设高度

鸿森・银滩广场项目

甘肃建投六建集团:领跑陇原建设高度

兰州煤矿设计院危旧房改造项目

一栋栋崭新的摩天楼宇拔地而起,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城市地标的同时,也成就了城市的气质。从1954年建成当时的高层建筑兰州饭店,到1979年开始先后承建省统办1号楼、2号楼,开启我省高层建筑先河;从1991年建成的99.2米省统办3号楼到2013年作为首家进入超高层施工领域的甘肃省本土企业,承建206.9米的天宝时代广场超高层项目;从2015年承建139.6米的甘肃省首栋民用超高层兰州煤矿设计院危旧房改造项目,到2016年开建东湖广场超高层,2019年1月27日签约温商·银滩广场超高层城市综合体;2019年10月14日,企业经营签单再创历史新高:签约鸿森・银滩广场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51.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23.1亿元,其中1号楼楼高215.6米,11号楼楼高147.9米,拿下了又一集住宅楼、高端写字楼、商业为一体的超高层城市综合体项目,不断向上的数字,既是建筑的高度,也是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攀升的缩影诠释。

过去的辉煌,沉淀着精神与发展的底蕴,守正创新的故事还在继续,在一代代甘肃建投六建人的接续奋斗中,不断上演。始终坚守初心,秉承匠心,让甘肃建投六建集团方驰骋于更广阔的天地——纵横超高!超高层建筑于城市是“名片”,于企业是“量尺”。如果说10年前我国的超高层建筑还能如数家珍,但随着现代建筑结构安全技术体系日渐成熟,当前超高层建筑已经在全国众多城市广泛散播开来。

1955年秋,盘旋路旁9层大厦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经济建设在全国如火如荼展开……

肩负新时代建设伟业的甘肃六建,从1952年诞生之日起,每一代六建人身上都流淌着敢为人先的创新血液。

据查阅资料,解放初期在当时的自由路南端修建了“西北大厦”,当时也仅是两层楼,此后金城兰州陆续出现了两三层最高为四层的砖木或砖混结构建筑。

1955年秋,盘旋路旁矗立起了一座雄伟大气的9层大厦(含地下一层)的兰州饭店,一经落地令当时的兰州耳目一新,参观者络绎不绝。当时,面对当时钢材极为短缺的现状,六建集团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杨尚志突破弹性理论配筋设计传统,大胆采用塑性理论,节约了大量钢材。当时很多施工技术人员对梁柱断面小、配筋少而感到担心。事实证明当时的担心是多余的,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甘肃省民用建筑层数的最高记录。

甘肃建投六建集团:领跑陇原建设高度

1956年1月,兰州饭店正式开业。建店以来,一直是我省内外交际、重大会议和政务活动的主要场所,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如邓小平、彭德怀、贺龙、陈毅、班禅、习仲勋以及缅甸总理吴觉迎和大批外国专家在这里下榻。后期兰州饭店突破当时历史条件局限,进行了改制改造,继续发挥着服务功能。

笔者查阅了1998年7月20日第2版的《兰州广播电视报》,刊载了当时兰州首座高层建筑设计人,原六建总工程师杨尚志的专题报道。

至今,兰州饭店仍然以经典的设计造型、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成为金城兰州地标性建筑之一,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

1991年,99.2米,兰州城市会客厅最高建筑

1979年,当时的省建六公司承建了我省第一栋高层建筑—统办1号楼,当时推广应用的现浇柱(墙)、预制梁板加现浇叠合层的施工工艺,成为后来公司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一种主要工艺。在当时采用了公司自制的TD—60塔吊,实现了七天一层的主体施工进度;1982年7月,16层的省统办2号楼开建,1984年8月竣工,被评定为当时的省一等优质工程;1986年11月,25层的省统办3号楼开工,1991年竣工,楼高99.2米,是当时全省最高的建筑工程。

省统办1、2、3号楼的开工建设,首开我省高层建筑先河,在当时研发和总结了一系列新的施工工艺流程,推广应用了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同时培养出了一大批施工技术管理人才。70年代中期,随着多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当时的六建在研制和推广附强龙门架的同时,开始了TD—25型塔吊的试制,在1974年成功制造了4台。1975年在此基础上,当时的技术总工杨尚志等人又自行设计,在加工厂成功制造了5台TD—60塔吊,起重在3—6吨,在当时从根本上解决了施工现场垂直和水平运输的机械化问题,为施工工艺的更新改进创造了条件,荣获了甘肃省科学大会奖。随后,公司又相继建成了22层的兰州大厦、省外贸高层住宅、宁卧庄高层住宅群等一大批不同使用功能、不同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公司当时研究和应用的成套施工技术包括分层分段流水施工、电梯的合理使用、塔吊的优选和附墙、井点降水和深基坑边坡 喷锚支护、工具式模板的设计加工、外墙吊栏脚手架和安全围护设施、高强混凝土的设计应用和泵送工艺等等,为企业当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层建筑成套施工 技术层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应该说,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的六建为墙体改革、建筑结构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改进创造了条件。

2013年,206.9米,西关商圈第一高

甘肃建投六建集团:领跑陇原建设高度

2015年8月8日,主体高度191.9米,建筑高度206.9米,甘肃建投的第一超高层 “天宝时代广场” 项目顺利封顶。作为当时甘肃建投的第一超高层项目,充分展示了企业管理及项目管理的新“高度”,也是当年兰州市同期三个超高层项目中建设速度最快的一个。

在当下建筑业转型升级深层次变革发展大背景下,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未来的市场地位和生存话语权。一直以来,通过全面升级科技研发能力,强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不断优化施工技术,以此赢得差异化竞争优势,始终是作为中国500强企业的甘肃建投核心子公司的六建集团,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推进技术创新进步的,无疑是高、大、难建设项目。在天宝时代广场超高层项目建设过程中,甘肃建投六建集团再一次守正创新,加快和推进了附着式智能升降平台在技术、安全方面的新技术成果应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相继解决了超深、超厚红板岩的开挖施工技术难题,超厚大体积筏板砼浇筑施工技术研究,C60砼泵送200米,型钢履板优化等一些列施工技术研究,智能操作平台安全防护架施工技术等一系列施工技术难题,并首次应用动臂式D420塔吊和平臂式553A塔吊、90型柴油拖式泵、液压顶升式布料机,为省内超高层及钢结构工程施工积累了成功经验。

2015年,139.6米,甘肃省首栋民用超高层

2015年11月15日,造价约1.71亿元,总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总高度达139.6米,作为我省首个民用超高层项目,从开工建设之初,便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以项目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续写甘肃建投六建集团超高层施工传奇,示范引领我省高层建筑施工水平。项目建设期间解决了高层核心筒电梯消防集水坑施工降水问题,使一度困扰兰州市区深基坑施工砂岩层降水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项目部主编的《提高深基坑红砂岩裂隙水真空轻型井点降水成功率》QC课题被评为2017年度甘肃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一等奖;《创新剪力墙模板体系安装方法,提高剪力墙混凝土观感质量》获得甘肃省第三十八次QC质量活动一等奖。

2016年,185.2米,东湖广场超高层

甘肃建投六建集团:领跑陇原建设高度

2016年8月29日,总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总造价8.06亿元,地面总高178.05米的东湖广场超高层项目,成为继天宝时代广场综合楼、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危旧房改造项目后承接到的省内第三个超高层项目。背后折射出的是:企业在超高层经营领域更进了一步,实现了在超高层建筑上“量”的积累,更是敢于叫板新技术、新工艺、新突破的无畏气质。

2017年8月19日凌晨6点,两天三夜60个小时,4台泵车,68辆罐车,200多人冒雨挑灯夜战,8900立方大体积混凝土顺利完成浇筑,甘肃建投六建人再一次以领先的技术创新、完美的精细化管理、敢为人先的胆识,高质量完成了一次高层项目大体量混凝土一次浇筑和项目管理精细化一次教科书般的案例和“作品”。

集大型购物中心、超高层写字楼、高层酒店办公综合大楼、超市、大型地下停车场于一体的大型超高层城市综合体的东湖广场项目,可以用6个字简洁概括:深、高、大、多、少、紧。基坑深度比较深,地下工作量大;地上建筑高度比较高,最高高度为175.9米;建筑面积比较大,总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建筑物的功能多,结构形式多,涉及到的专业多,工序的穿插多,超高层施工经验相对少;工期紧,前期准备紧,但一个个难题相继攻克,一项项技术工艺创新取得。这个项目也推进着BIM技术的应用,2018年企业启动了BIM5D管理平台的试点项目深化应用,东湖广场超高层作为试点项目全方位打造以BIM技术集成平台为核心,利用“BIM5D”技术打造安全智慧工地,通过三维模型数据接口集成土建、机电、钢构、幕墙等多个专业模型,并以BIM集成模型为载体,将施工过程中的进度、合同、成本、工艺、质量、安全、图纸、材料、劳动力等信息集成到同一平台,着力推进项目信息化建设,优化项目施工程序,推动项目提质增效。此外,在该项目上还进行了多个QC课题研究,《减少高强混凝土构件裂缝的产生率》获得2019年度甘肃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特等奖”,《高层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系统的创新》获得2019年度甘肃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一等奖”。

正是在“敢为人先”这种企业精神特质引领下,六十多年来,企业的科技创新的血液,一直在甘肃建投六建人身上流淌着、传承着。

2019年,338米,温商·银滩广场综合体项目

甘肃建投六建集团:领跑陇原建设高度

2019年1月27日,甘肃建投六建集团成功拿下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项目造价约21亿元的温商·银滩广场综合体项目,超高层主塔高达338米,建成后的温商·银滩广场综合体项目集住宅楼、超高层办公楼、商业为一体,将在兰州的“陆家嘴”马滩,冉冉升起一座首屈一指的区域地标。

技术和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一支学历层次高、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创新意识强的甘肃建投六建集团超高层施工人才队伍和科技研发团队正在日趋完善,目前也正在编制超高层施工关键技术实施指南。瞄准“千尺大楼”进行攻关,不断提升超高层施工管理水平和科技实力,成功跻身省内“超高层建设俱乐部”,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成套超高层施工管理技术,建设起了一支比较成熟的超高层施工建设力量。目前,企业以“甘肃温商银滩综合体”项目为依托,对液压爬模在超高层建筑中的施工工艺流程、细部节点处理、高空拆除和注意事项及爬选型设计进行课题研究,以期加快施工速度、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甘肃建投六建人,用智慧与创新书写着这座城市的壮志雄心,每一个工程都是向上的阶梯 每一个项目都是创新的坐标,在不断的挑战中去丈量城市的高度,以引领行业发展的责任感,书写着一家老牌国企的奋斗新篇章。

甘肃建设报记者:马作明 任欣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