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澤東的一首短詩《五言•井贊》:新穎樸實,寓意深刻。

五言·井贊

1906年秋

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牆。

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

只喝井裡水,永遠養不長。

這是目前所見毛澤東寫的最早的一首詩,作於1906年(時年13歲)。

讀毛澤東的一首短詩《五言•井贊》:新穎樸實,寓意深刻。

一九〇六年秋,十三歲的毛澤東在井灣裡的私塾讀書。有一次,私塾的教書先生毛宇居有事要外出,行前再三叮囑學生們要在教室裡讀書,不許私自走出私塾。但先生走後,毛澤東就像逃出籠子的小鳥一樣,跑到屋後的山上痛痛快快地玩耍。先生回來知道後,責怪他說:“你怎麼敢私自跑去玩呢?”毛澤東說:“悶在屋裡頭昏腦漲,背書囫圇吞棗,死記硬背是沒有多大用的”。

“放肆!”毛宇居氣得滿臉通紅。

“那你罰我背書好了。”

毛宇居知道背書是難不倒這個記憶力特別強的學生的,便指著院子裡的天井氣沖沖地說:“這回既不打你板子,也不罰你背書,你給我讚一讚這天井!”毛澤東於是將天井觀察了一下,略加思考後,便脫口而出:“天井四四方……”同學們聽了無不拍手叫好。毛澤東當時不過十三歲,如此敏捷的才思,使得毛宇居從詩中意識到自己教學生的弊端,還覺得詩中隱含著很不平凡的思想。他不禁從內心感慨到:“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他的這位堂弟學生,日後怕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毛宇居是毛澤東的本家哥哥)。

賞析

這首詩見景生情,託物寄興,有一定的寓意,初步顯露出毛澤東超過一般學子的詩才。

該詩運用淺顯的語言,描述了一個簡單易懂的現象。通過對常見事物的描寫,卻表達出了深刻的道理。

全詩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小魚”,喻指的是尚處在成長時期的孩子們,他們被困在狹窄的“天井”裡,只能“喝井裡水”,得不到鍛鍊,那樣是永遠也不能真正長大的。前四句,具體描繪,形象可見;後兩句,順勢議論點題,自然可信。全詩因而顯得新穎樸實,獨具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