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在廣大農村的恢復和重建,對農民來說,是“好消息”嗎?

惠農網


供銷社的恢復和重建,看起來是在走以前的老路,其實不然過去的供銷社名義上是供和銷,但在那個物資相當潰乏的年代,供佔著主要角色,那時在供銷社工作的人是非常吃香的,記得那時不久化肥等農資憑票供應,連糖,油,鹽,酒煙等日用品也憑票供應,記得本家有位叔叔當年在供銷社工作,那時的供應只能維持簡單的日常生活,如果誰家做什麼大事根本不能滿足,於是就託關係,找供銷社工作的叔叔多弄點供應,尤其是一些比較高檔的菸酒沒有關係根本弄不到,為了這些幾乎叔叔家的農活都是村裡人全包了。而銷售這方面只有棉花歸供銷社收購,其餘的象糧食有糧站,生豬銷售都有專門部門。所以當年的供銷社實際上就是個供應站。而現在成立供銷社就不同了,它的功能就是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利用集體優勢,把一些有特色的,有競爭勢力的產品,銷售出去,打出自己的品牌。而這些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是無法完成的,所以現在成立的供銷社主要的目的是銷售,把地方上一些特色產品推廣出去,這對提高農民收入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也是今後農村發展的必經之路。



華從勝


雖然在上個世紀供銷社在各地很普遍,基本每個鄉鎮都有,但真正瞭解他的可能還不多。根據百度資料顯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是中國供銷合作社的聯合組織,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領導,行政級別為正部級。

所以,別看人家就在你身邊,但往上追溯,級別可是不低的,正兒八經的公家人。

供銷社應該說在計劃經濟時代,對於商品物流起到了壟斷性的作用,那時候很多人購物只能去供銷社——你可以說他功勞很大,但也可以說這是機關服務形式。

但後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化成為趨勢後,人們發現私營商店商品更全,服務更周到,價格還低,因此,合作社在市場的浪潮中被自己固有的“公辦”工作模式給淘汰了,逐漸退出了零售市場。

雖然在市場的大浪潮中,供銷社丟掉了很多基層營業點,但自己的實力還是存在的,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供銷社手中有大量的土地資源,以及商業渠道,因此,這些年消失在人前的供銷社其實生活的並不賴。

在2011年,其旗下的中國供銷集團以960多億元的營業收入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83位。

但是,我們也注意到,由於供銷社幾乎是伴隨著新中國的成長,加上其級別也高,雖然在現代商品體系中的地位已經今非昔比,但在歷年的政府工作會議中仍佔據重要的地位。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深入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提升為農服務能力。支持供銷合作社創辦領辦農民合作社,引領農民參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分享產業鏈收益。

或許每日糧油的認知有限,但對於供銷社試點重建能否被市場認知還有待觀察,至少在社會物流業這麼發達的今天,供銷社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在今天看來已經沒有必要了,而且考慮到供銷社本身的性質,還是讓給民營經濟的好。


每日糧油


供銷合作社,多麼好的一個組織,農民的好幫手,毛主席年代,農民需要什麼,供銷社就組織人員,購進什麼,供給農民生活需要,決沒有假貨,農民生產的農副產品,供銷合作社負責收購,再賣給外地需要的,不用農民操心,自從分田單幹了,各掃門前雪了,誰也不管誰了,合作社就取消了,農民也就自產自銷了;剛開始,農民也樂了,沒人管了,願意到哪裡賣就到哪裡賣,後來,經過實踐,並不那麼順利,農產品根本就買不出去,滯銷了,有的就爛在地裡了。如果重新成立供銷合作社,對農民決對是一件好事兒。


用戶6055709335


作為一個70後聽到恢復供銷社這個消息,真的很興奮。

小時候最愛去的地方就是就是供銷社,在我們這裡只有在鄉鎮駐地開的才叫供銷社,在農村開的叫“聯營社”或者叫“大聯營”。它們屬於鄉里供銷社統一管理,統一進貨,每個月還要進行一次“盤點”。

那時候買食品要用錢和糧票搭配使用,都是定量的,食品品種也不是太多,有紅糖果子、桃酥、羊角蜜、白糖果子等。糖果有水果糖、高粱飴、花生酥等。現在想起來能吃上一塊桃酥一顆高粱飴真是天大的幸福,記得小時大人能給一二分錢,馬上就去“聯營社”買糖塊吃了。

大人過年去鄉里供銷社扯幾尺布給孩子做衣服也需要用到錢和布票,扯布也是定量的,有的人家孩子多,要多扯幾尺布,布票不多,就會向親朋好友借布票用。過年我們小孩子能穿上新衣服,高興的好幾天睡不著覺,小孩子都有一顆愛美的心。

供銷社出售的東西,無論是食品還是日用品,都是貨真價實的,沒有偽劣產品。不像現在農村小賣店賣的東西,多數都是三無產品,特別是一些兒童食品,嚴重危害著孩子的身體健康。

如果供銷社在農村恢復重建,國家統一正規渠道進貨,廣大老百姓一定會熱烈歡迎的。





沃田朝陽


“供銷社”這個計劃經濟時期國內最好的單位已經隨著90年代國企改制退出歷史舞臺了。我外公這邊親戚都在供銷社工作,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很吃香,地方上不管多大的官都得通過供銷社買東西,開大會的時候供銷社領導都是坐前排。

但是90年代改制後大批職工下崗,各種銷售經營渠道越來越多,供銷社越來越邊緣化。現在縣城鄉鎮幾乎已經找不到供銷社的痕跡了,當年的門市、大院還在那裡,但越來越破敗,若干年後可能會被蓋新樓,從而銷聲匿跡。

供銷社因時代而來,也隨時代而去,以後就存活在記憶裡了。

新農村網絡流通工程,每年撥款已經持續很多年了,基本建立了覆蓋全國的農村物資供銷骨幹網絡縣鄉基層力量薄弱,只剩下一些留守人員,還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

換句話說農村終端網絡建設還是比較大的困難,大量社有企業存在,有好的也有差的,很多業務都內部企業和內部企業間發生,從這個角度來說,與其說供銷社是一個機構不如說是一個行業,並且基本不以供銷社名義對終端客戶宣傳,所以普通人對供銷社基本失去認知。

政企合一,機關公務員兼職企業負責人,降低了企業經營效益和效率,但也對企業執行國家三農政策起到了徹底的保障,不過也讓很多崇尚市場化的人抨擊吃財政補貼過活

基層的供銷社和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這種一樣,是服務三農的,服務於農資銷售。供銷社是事業單位。有的朋友混淆了供銷公司和供銷社的職能,從而造成了許多朋友的誤解。

流芳覺得職能不變,目的是農村經濟發展、解決農民問題、指導生產,為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重要作用。目前供銷合作社正在深入改革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很多社有企業也在改革中,比如大力發展的農村電商就是與時俱進的產物。

以上所述,均為流芳個人觀點。如有不妥,還望各位老師諒解!

農人顧流芳


很久很久以前,我親眼目睹了農村供銷社的興旺發達,也親身經歷了農村供銷社的崩塌與覆滅!那個時候我已經學會了去供銷社買一些日常用品之類的東西,並且還能夠做到隔三差五的幫家裡賣一些少量的農副產品。

供銷社是我們那一代人見證農村商業興起的開端。當年供銷社牆壁上清晰的塗上八個紅色的大字,發展經濟,保障供給!至今回想起來仍然是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農村供銷社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新型產物,也是農村必不可少的物質生活保障!在那個年代,國家的一些緊俏物質全部都是憑票購買,沒有任何人可以優先,沒有任何人可以搞特殊化,男女老少,一視同仁!

供銷社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和強有力的保障?當年的農資用品的供應和農副產品的回收,都是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監督的基礎上,嚴厲打擊各種渠道的假冒偽劣產品,重點保護農副產品的價格和農副產品的暢銷。

恢復和重建農村供銷社,對農民來說,的確是一個好消息,也是農民夢寐以求的一件大好事。供銷社的重建和恢復,至少可以保證農村居民合理合法的進行公平消費,至少可以避免農村居民不受欺騙,減少假冒偽劣產品的侵害?這樣,農民才能夠實現用的放心,玩的開心,吃的安心!





用戶22954642155


供銷的恢復是值得讚賞的,又有了毛主席時代的為農民統購統銷,杜絕承包後的虛假化肥,農藥,種子等對農產虎的損害,也為農民的產品找到出路,避免了私人對農產品的壟斷和對城裡的消費盤剝。事實證明,一個大國在各方面不發達時是不可能沒有農業,也證明毛主席當時的道路正確性。承包戶最終還是要走集體和大農業機械化的社會主義道路。


法之眾武林


十分懷念毛主席!


金玉龍騰


我覺得是一個好消息。

我們都知道供銷社已經是上個世紀的產物了,雖然國家到最後並沒有明令禁止它的運行,可是醉著國家經濟體制的改革以及一系列經濟措施的推行,經銷社似乎已經慢慢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至少在九零後的腦海裡根本沒有聽過這個詞,所以基本是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輩的人才知道。但是它的恢復和重建可以很好的讓我們這群九零後的人瞭解一下哪一個年代的經濟下的產物的同時也可以讓曾經見過他的人再次在這個繁華的年代見到。這種事孔交錯的感覺可能會引爆一個人點話題。所以基於人文情懷和歷史意義,它的回覆和重建是很有意思的。

同時,在過去經銷社可以說是火過那麼一陣子開遍了全國,這也就意味著它佔據著大片的土地資源。與此同時為了能讓商品更加的豐富它們手上的商業資源也同樣很多。所以如果他能恢復或者重建,是不是就可以嘗試著利用他們手上的資源大力發展農村的經濟呢。16年的時候黨中央也已經出臺過相關的文件,支持農民自行發展分享經濟以此促進農村相關產業的發展,那麼經銷社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小切口。

城市發展終於就不能和農村發展相互等同。也就是說應該做到各有各的特色,新農村正在進行之際但就目前而言它的內容似乎都是創新性的經濟模式為主,在這樣的基礎上如果能發展的好那自然是皆大歡喜,但是如果發展的不好就很有可能對農村經濟造成重創。

所以,我們應該適當的往前看,看看是否能將一些比較有特色的經濟成分提取出來畫作現在發展的動力,那麼經銷社的恢復和重建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豬寶寶的公僕


看到這個提問,我就想到了小崗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說起改革開放,就要提到小崗村。因為小崗村是農村分田搞單幹,農民由集體生產分配變為農戶個體經營的發祥地。是那個時代,全國農村學習的榜樣。而現在呢?小崗村又是一個好典型~把分的田又集中起來,搞“集約經營”,重走集體主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

供銷社曾經是一條座連接城市、農村的橋樑。擔負著農副產品收購,蓄存、加工、外銷的任務。同時也承擔把國家分配給農民的農藥化肥,送到“農民的家門口”,也把農民需要的生產和生活資料送到各經銷店銷售,放便農民伯伯生產生活。

大概是上世界九十年代初,城市改革起動,隨之企業改制全面拉開序幕。各級的供銷社走上了“土崩瓦解”的道路。城市與農村的橋樑鏈條斷裂了,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氾濫,坑農,害農事件層出不窮,農民伯伯苦不堪言。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亡羊補牢擾未晚。這就有了提問中的“供銷社恢復和重建”這個話題。

把話切入正題:供銷社恢復和重建,對農民來說,是”好消息”嗎?回答是肯定的:對農民來說是一個期待已久的“好消息”!但筆者以為,僅僅只在形式上恢復重建供銷社是不行的。必須恢復那個時代供銷社的宗旨理念。既把支援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作為供銷社恢復重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來做。才能當好“橋樑作用”。只要供銷社能名副其實發揮“橋樑”作用。對解決“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絕對是好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