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才女五姐妹”:為興家世進宮侍君,寵極一時結局悲慘

唐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為強盛的大一統王朝之一,鼎盛時期,不但經濟發達、疆域遼闊,而且文學藝術成就令人矚目,特別是唐詩,達到了歷史上的一個鼎峰,湧現出一大批傑出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之問等等。

其中宋之問作為律體詩的奠基人之一,其才學名氣和他的低劣人品形成鮮明對比,也被稱為唐朝最無恥的文人,他因巴結權貴、賣友求榮、捲入政治爭鬥被唐玄宗李隆基賜死。

今天文章的主角不是宋之問,而是他的後代——他的族孫宋庭芬,生有五個聰慧伶俐的女兒,個個才華出眾,為了揚名顯親,為家族爭光,發誓不嫁凡夫俗子,同時入宮成了皇帝的嬪妃,創造了一段極富傳奇色彩的宮廷軼聞。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唐朝“才女五姐妹”:為興家世進宮侍君,寵極一時結局悲慘

宋氏五姐妹形象圖

1.宋家五女初長成,才華橫溢揚聲名

也許是遺傳了宋家天資聰穎的基因,宋之問之孫宋庭芬是河北清河人,雖然沒有入仕做官,但飽讀詩書,是個儒學之士,善於寫詩作文,很有文采。他生有一子五女,滿腹詩書的宋庭芬想好好培養兒子,做個有學問之人,以後能入仕做官,揚名家世,但偏偏兒子愚笨無比,不是做學問的料。

相反,他的五個女兒卻從小聰慧機敏,喜歡讀書習文,特別是善於寫文章。兒子不爭氣,宋庭芬只好把希望寄託在五個女兒身上,從小教她們詩書文章,五個女兒長女名若莘、次女名若昭、三女名若倫、四女名若憲、小女名若荀,個頂個地聰明慧悟,不到十五歲就都能寫得一手好文章。

宋庭芬出身儒學世家,重視仁孝禮儀,除了教女兒詩書學問,也很注重品德教育,五個女兒性情素淡,舉止文雅,穿著樸素,不崇尚豔麗的修飾打扮,都把精力放在讀書習文上,老大宋若莘、老二宋若昭的文采尤其出眾。“生五女,皆

聰惠,庭芬始教以經藝,既而課為詩賦,年未及笄,皆能屬文。”(《舊唐書》)

唐朝“才女五姐妹”:為興家世進宮侍君,寵極一時結局悲慘

若莘和若昭形象圖

父親年紀大了,老大宋若莘主動擔起了嚴師的重任,嚴格教育和督促妹妹們的學習,五姐妹的學問齊頭並進。五姐妹還告訴父母:終生誓不嫁人,用自己的學問揚名家世,為家族爭光。父母也不希望才華出眾的女兒嫁給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所以也並不提出嫁之事,只是讓她們安心做學問。“皆性素潔,鄙薰澤靚妝,不願歸人,欲以學名家,家亦不欲與寒鄉凡裔為姻對,聽其學。”(《新唐書》)

五個女兒也不負父母的期望,埋頭鑽研學問,除了詩書文章名傳鄉里,還由老大宋若莘執筆,撰寫了一部《女論語》,模仿《論語》格式,以宣文君(前秦女經學家、太常韋逞之母宋氏)代孔子,曹大家(東漢女史學家班昭,著有《女誡》被列入《女四書》)等代顏冉,用問答的形式教導女人該如何立身、勞作、事夫、事父母、事舅姑,如何營家待客、教育子女、如何守德守節等,對封建社會的婦德行為準則進行了明確和闡述。

老二宋若昭還對《女論語》進行了詳細註釋,此書被後世列入規範女德的“女四史”之一,廣為流傳,影響很大。

唐朝“才女五姐妹”:為興家世進宮侍君,寵極一時結局悲慘

宋氏姐妹形象照

2.五姊同侍君王側,誰說女兒不如男

宋家五姐妹的出眾才華聲名遠揚,公元788年,昭儀節度使李抱真聽說了宋氏五姐妹的事後,專門向唐德宗李適上表推薦。

李適是唐代宗的長子,唐朝第十位皇帝。生於天寶盛世,經歷過安史之亂,當過天下兵馬大元帥的李適,有復興之志而無治世雄才,此時的唐廷已經進入衰退期,但德宗比較有文采,喜歡詩詞文章,也比較重視文人。特別是聽聞五才女同出一門,驚奇之餘,下詔納入宮中。

五姐妹發誓不嫁,但前面說過,其父母只是不想她們嫁給凡夫俗子,如今皇帝詔納,焉有不從之理?於是,五姐妹奉詔入宮。為了驗證五姐妹的真實水平,德宗親自測試,結果,五姐妹名不虛傳,詩詞文章,出口成章;經史學問,頭頭是道。德宗大喜,當即納入後宮。“昭義節度使李抱真表其才,德宗召入禁中,試文章,並問經史大誼,帝諮美,悉留宮中。”(《新唐書》)

唐朝“才女五姐妹”:為興家世進宮侍君,寵極一時結局悲慘

宋氏姐妹圖

五姐妹雖然同時成了德宗的宮妃,但德宗重視其文才,不和其他宮妾一樣對待,而是稱呼其為學士先生。從此以後,德宗每次和侍臣作詩唱和,必將五姐妹帶在身邊。而宋氏五姐妹呢,也充分顯露才華,口能佔章,筆能下文,深得德宗稱讚,每次都給予厚賞。

不僅如此,連五姐妹的父親宋庭芬也父以女貴,被封為饒州司馬,做了官,吃上了官俸。宋氏五姐妹終於實現了以才學揚名顯親、為家族爭光的願望。

3.悲喜結局兩重天,誰人能知心中酸

宋氏五姐妹雖然榮寵一時,揚名顯親,但就個人來說,其內心未必幸福。作為德宗的宮妾,史書上沒有關於其容貌的記載,可以明確的是,她們是以才侍君,身在皇宮,名為宮妾,德宗卻只是將其視為陪伴自己吟詩作文的“文友”而已,這既是五姐妹之願(她們自稱不想嫁人),也是五姐妹之不幸,註定了五姐妹的命運充滿變數。

唐朝“才女五姐妹”:為興家世進宮侍君,寵極一時結局悲慘

唐德宗劇照

史載,老三宋若倫、老五宋若荀早卒,但具體時間、原因不明。也許是體弱多病,也許是正值風華年少,卻久處宮中,空有宮妾之名而無宮妾之實,鬱鬱不樂,積鬱成疾而亡。

五姐妹中善終的只有老大老大宋若莘、老二宋若昭。

先說老大宋若莘。進宮後和其妹妹們一起被封為學士。據《新唐書》:“學士之職,本以文學文語言被顧問,出入侍從,因得參謀議、納諫諍,其禮尤寵。”

三年後,即791年,德宗命其負責宮廷藏書管理和記注簿籍之事,此為尚宮之職,唐朝女官設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六局,尚宮是六尚的總管機構,涉及後宮中的宣傳奏啟、名錄計度、司薄等事務管理。

可見,德宗對其極為寵信,作為一名女官,除了後宮管理,還能參與朝政議事,這在當時實為罕見。大約820年前後去世,入宮30餘年,歷德宗、順宗、憲宗三朝,死後贈河內郡君。根據當時官制,四品官員母、妻封郡君,由是可見宋若莘算是善終。

唐朝“才女五姐妹”:為興家世進宮侍君,寵極一時結局悲慘

宋若莘形象圖

宋家五姐妹中最有成就的是老二宋若昭。老大宋若莘死後,穆宗即位,拜宋若昭為尚宮,接替宋若莘之職。五姐妹中,老二宋若昭最懂人情世故,在宮中處事靈活,更受寵信。穆宗做太子時,若昭就經常給他講解史書經義,接替其姐宋若莘之職後,又歷憲宗、穆宗、敬宗三朝,一直受寵不衰,其時,宮中稱其為“先生”, 嬪媛、諸王、公主、駙馬都以老師之禮尊敬她。

“姊妹中,若昭尤通曉人事,自憲、穆、敬三帝,皆呼為先生,六宮嬪媛、諸王、公主、駙馬皆師之,為之致敬。進封梁國夫人。”(《舊唐書》)

宋若昭828年去世,前後歷六朝,死後朝廷以超規格禮遇為其下葬,追封為“梁國夫人”, 按唐代禮制,只有文武一品及國公的母、妻可封國夫人,這充分說明了朝廷對她的肯定和器重。

唐朝“才女五姐妹”:為興家世進宮侍君,寵極一時結局悲慘

宋氏姐妹

最後再說說老四宋若憲,她是五姐妹中結局最悲慘的。宋若昭死後,唐敬宗又讓老四宋若憲接替她二姐的職務,也算繼續重用宋家姐妹。到了文宗時,因為文宗好文學,對其越發寵信,經常令其參與朝廷政事議論。

文宗即位後,面對宦官專權、朝臣朋黨之爭的局面,很想有一番作為,清除朝廷弊端。當時,權閹王守澄和姦佞小人鄭注、李訓等坑壑一氣,把持朝政。

鄭注、李訓為了排擠宰相李宗閔、李德裕等人,向文宗饞言李宗閔為吏部侍郎時,曾指使駙馬都尉沈立義賄賂宋若憲,要求當宰相。文宗本就對李宗閔等朝臣結黨爭鬥不滿,於是將李宗閔和沈立義貶離京城,並將宋若憲囚禁,不久又下令賜死宋若憲,時年67歲。“李訓、鄭注用事,惡宰相李宗閔,譖言因駙馬都尉沈厚賂若憲求執政。帝怒,幽若憲外第,賜死,家屬徙嶺南。”(《新唐書》)

唐朝“才女五姐妹”:為興家世進宮侍君,寵極一時結局悲慘

唐朝宮妃形象

因受牽連,宋若憲的弟侄女婿等十三人全部免官,連同家人一同流放嶺南。後來鄭注、李訓被誅,文宗才知道宋若憲是被誣陷,懊悔不已。但斯人已去,一段空前絕後的五姐妹以才侍君、同嫁一帝的宮廷傳奇落下了帷幕。

宋氏五姐妹的一生,既精彩又傳奇,她們才學出眾,立志誓不嫁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揚名顯親;進宮後同嫁一帝,成為宮妃,正值豆蔻芳華,卻或因病早逝,或因罪被誅,其悲情心酸,著實令人慨嘆。

即便若莘、若昭受寵不衰,終得善終,但為了追求家世名利而孤獨終生,這樣的人生能稱得上幸福、圓滿、成功嗎?

歡迎朋友們留下您的看法。

(參考史料)《新唐書》《舊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