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虐我千百遍的語文“閱讀理解”題目,其實答案真的是標準的

當初虐我千百遍的語文“閱讀理解”題目,其實答案真的是標準的

作家周國平做自己文章的閱讀理解差點不及格,周國平說:“我做自己文章的閱讀理解,分數還不如學生”;後來作家阿來參加《開講了》,也發出這樣的感嘆,估計也很難及格,教育專家:正常!

當初虐我千百遍的語文“閱讀理解”題目,其實答案真的是標準的

近幾年都愛出這樣的笑話和尷尬,作家公開認為出題組誤解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有誤導和過度解讀自己作品的嫌疑。專家和出題組也很無奈,畢竟語文還是要考試,閱讀理解還是要做。廣大網友同學抓住這點不放,一邊憤憤不平一邊道當初的那些“坑”和套路。

不過很快命題專家組也很完美地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現在語文閱讀理解的作家們——都不會自己跳出來說:這真的不是我想表達的。要是真的跳出來,那就嚇人了。

請先自行感受一下下面兩道閱讀理解題目的威力

題目:請結合作者所處時代,簡單解析作者想表達的主題?

答案解析:晚,點名了時間,說明當時是一個烏黑的夜晚,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安,表現出了人們在這樣的黑暗社會里還能安,從側面表現了人們的麻木不仁。感嘆號則體現了作者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問題1:為什麼要強調我?

問題2:為什麼魯迅要看藍色的窗簾?不看會有什麼後果?

問題3:窗簾為什麼是深藍色,襯托了魯迅先生什麼樣的心情,揭露了他什麼癖好?

問題4: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分析,魯迅寫看藍色窗簾的深刻含義。

我想魯迅要是活著,應該很痛苦吧。這樣的題目,估計他也很難給出標準的答案。

當初虐我千百遍的語文“閱讀理解”題目,其實答案真的是標準的

這些例子,其實都有一些惡搞偏激和娛樂的形式,不代表真正出題人的命題方向和意圖,但是究竟要考核和給定怎樣的方向,也只能靠個人感悟、領悟、揣摩。

要我說,語文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能力,成文的那一刻,作品也就不在屬於作者了。

道理其實是這樣的,考試只是借用一下作家們文章而已,作者寫文章時也只是寫自己感受而已,他不會每寫一句就考慮為啥寫這句的,如果那樣寫的話也就不會用他的文章做考題了。閱讀理解出的題目就是理論化的東西,而且可能研究理論和實踐的不是一波人。作者可能沒有這麼想,但是確實實實在在他的文章有了這樣一個影響。

當然,現在的教學,這方面有點過度,而且在大家沒有足夠多的閱讀量、寫作量去學這些東西,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對自身學習沒有多少好處。這樣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共同點、一些核心的普世價值和強烈的時代色彩。

語文學起來又比較困難,大家都習慣於望文生義,不求甚解,通俗簡明,偷工減料。把母語拿出去深挖出新出奇,還要為難考生,也要衡量和判斷高低,用分數去變現出來,對於教育專家,其實也很有挑戰。

也有人說語文題有一半是政治題,答案就是結合文章把政治目標說出來,你就離正確答案不遠了。這種說法就有點有意抬高和誇大語文閱讀理解的社會、政治作用,不能去批判說這是一種奇葩的教育方式考核方式。那些文人墨客連聽相聲都得要聽出啟發,覺得必須要有教育意義,文化程度太高思想層次已經不是大眾可以理解的了。

當初虐我千百遍的語文“閱讀理解”題目,其實答案真的是標準的

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為了陪伴孩子成長和讓學生學會做人,閱讀理解其實也是教人。

理科生就很悲哀,因為閱讀理解沒有一是一二是二,不是對錯就是黑白這樣的觀點,不夠直截了當。主觀題答案不統一,只要踩到點,都可以給分。

但是其實這就是閱讀理解說要考察的核心和理念。

人的價值是多樣的,奮鬥方向是多彩多姿的,道路是各有千秋的,成就是不拘一格的,幸福是各立標準的,踏入社會進入工作,對一件事情的評判標準,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就沒有絕對正確和肯定標準的說法。

當初虐我千百遍的語文“閱讀理解”題目,其實答案真的是標準的

給定的那些材料,像一個一個的人,一件一件的事,考察的結構,很像是“人與人的關係結構”,你要在人言人語中,很快知道他想表達什麼,有怎麼的意圖目的。先評判概括,而後理解和分析,最後抓住重點,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技巧。

你會發現,到了社會、到了一定級別、一定的年齡,語文的重要性。閱讀理解,你對語言的理解,你的表達水平,你的談吐,你的行為方式和思考模式,很多都是閱讀理解培訓和培養出來的,這是實際情況。

閱讀理解只是一種工具而已,都是引導你往好的方向發展。就像一句詩詞,各個時代的理解都不一樣,但不會影響他的流傳。

其實閱讀理解考察的是一個時代的標準,一個時代的主旋律。

這種題目不管作者怎麼理解都沒用,重點是出題老師是怎麼理解的,不然你寫了作者的答案也是零分。出題者還是應該在出題後找作者本人答題,尊重作者本人意見,當然是作者的意思,作者才能給標準答案。

當初虐我千百遍的語文“閱讀理解”題目,其實答案真的是標準的

其實不管作者怎麼想的都是一樣的,因為閱讀理解不是考察一個人或一群人在想什麼,在表達什麼,她把握的是一個時代的命脈,是大部分人的價值和想法。只要你理解、分析、歸納、總結並且就對某一篇文章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通過概括、判定、理解並且賞析到位。就是標準的答案,隱藏在題目中的,是培養良好的習慣、養成健康健全的三觀、提升處理分析、總結闡述能力,目的是培育一個健全人格的獨立學生。

這就是教育的意義,閱讀理解承載的,就是這樣的功能。

一是有清晰的化繁為簡,二是結構關係的理解與評判,三是對於某一事物、事件、人物自己應該有的看法,四是有屬於這個時代的標準和主旋律。

這,其實和做人又有什麼區別。多年後發現,其實當初做的那些閱讀理解題目,無形中影響了我們說話的方式,鍛鍊了我們處事的原則,培養了我們全面、獨到、理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也讓我們形成了良好的心態,積極和熱情的進取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