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日本在二战期间为何有如此大的军事实力,他的武器从何而来?

努斯拉1


在二战爆发前,日本是亚洲地区唯一的列强,也是亚洲地区工业体系最发达的国家。


日本能够在亚洲地区脱颖而出,主要和两场战争有关系,一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一场战争是日俄战争。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日本一跃成为了东亚强国,依靠着巨额的战争赔款,日本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从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一直到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建立了亚洲地区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了一支排在世界前列的舰队。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歼灭了沙俄两大太平洋舰队,逼迫沙俄割让了库页岛南部地区。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步入西方列强的行列,成为了亚洲地区唯一的列强。在顺利成为西方列强后,日本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和军事,逐渐缩小了同欧洲国家之间的差距。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是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工业产值占到了世界的3.8%,仅次于美、德、苏、英、法五国。凭借着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日本武器的自给率非常高,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主要装备都是日本自行研发和生产。


因为造船业发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日本海军的实力非常强大,丝毫不亚于同时期的美国。当时日本海军装备了10艘航空母舰,舰载机采用了先进的零式战斗机。

太平洋战争刚刚开打的时候,日本零式战斗机的作战能力远胜于同时期英美两国装备的舰载机,“零式神话”一度成为美国飞行员的噩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还下水了两艘7万吨级别的战列舰和一艘7万吨级别的航空母舰,只是美国的军工生产能力更胜一筹,在二战后期美日双方的装备差距逐渐拉大,日本海军最终在二战中全军覆没。

同海军的强大不同,日本陆军的装备水平并不高,主要装备着老式的三八式步枪和一些简易的重武器。


而同时期的欧洲军队已经开始机械化作战,整体的装备水平领先了日本一代。日本能够在二战前期取得较大的优势,主要是因为日本对手的装备水平同样落后。如果日本和德国交换对手,那么日本肯定会被法国军队和苏联军队好好地教育一番。

虽然装备水平不高,但是日本陆军的训练水平和作战意志都比较强。日本陆军重视枪法和拼刺的训练,日本的三八式步枪是二战时期最长的制式步枪,适合远距离精准射击和近战拼刺。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投降率非常低,欧美军队在处于绝境的时候经常会交枪投降,而日军从来没有出现过指挥官带队投降的问题,这种狂热的作战风格,也是日本能够在二战前期打遍东南亚的重要原因。

当然日本人的野心最终也换来了失败的结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日本资源匮乏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在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的时候,日军只能通过“万岁冲锋”和“神风特工队”来负隅顽抗。


最终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一败涂地,成为了二战的战败国。


历史总探长


客观的说,当年我们口中的“小日本”,其实只是日本人身材小,其他方面还是很强大的。

日本的国土面积约为37.8万平方公里,英国的国土面积约为24.4万平方公里,德国的国土面积约为35.7万平方公里,意大利国土面积约为30.1万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日本并不“小”,比很多欧洲国家都要大。

我们之所以觉得日本小,一是因为和中国比较,显得小。二是因为日本国土形状狭窄,显瘦……

再看日本的人口,1939年统计的约为7300万人,当时的美国也只是1.3亿人,德国人口约为7000万人,英国人口约为4700万人,法国人口约为4100万人,中国人口4亿多。

所以,日本人口也不少,可以一下子动员出这么多的兵力。


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向西方学习工业文明,虽然基础弱,但发展的确实很快。尤其是与军工相关的产业,发展尤为迅速。

举个例子,1937年日本钢产量是580万吨,中国只有4万吨。日本的石油储备约为169万吨,中国只有1.31万吨。

在日本侵占我们东北和沿海地区之后,更是把中国原本就缺少的工业基础大量占领,中日工业差距大得惊人。

日本很早就从德国那里学习了先进的军事理论,获得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所以,日本绝对不需要大量进口武器。他们的强大的军工产业,在战争初期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后来占领了中国东北等大量地区之后,更加有了资源保障,虽然比不上美国,但在亚洲是没人比得上的。

日本的军工产业,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海军舰艇吧。

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拥有航空母舰10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20艘,轻巡洋舰17艘,驱逐舰130多艘。可以说,此时的日本海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之一。

所以,作为侵略方的日本,必然会保证其军工产业,绝不可能依靠进口武器的。


但是,日本虽然发展快,相对于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基础毕竟还是相对薄弱的。所以,战争后期处于劣势之后,资源捉襟见肘,“回血”速度越来越慢,战败不可避免。


七追风


虽然日本在二战期间把中国血虐,占了中国半壁江山,并且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打的英美联军节节败退,占据了整个东南亚地区。但是有一说一,日本在二战期间的军事工业能力,还是要用客观事实来看待的。


第一、日本是当时亚洲唯一有完整工业体系的近代化工业国家。但是日本工业体系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属于二流国家的水平。

第二、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工业水平受制于日本国内整体落后的工业体系,军工的整体水平跟欧美比较,水平也不是特别高的。

第三、海军的情况稍好,但是陆军装备和航空兵却要严重依赖于国际技术转移。自主的研发能力不强,发展也有严重不平衡。

第四、日本早期的军备发展虽有亮点,但随着欧州对日本军工技术转移的中断,日本的武器在二战后期迅速全面落后于欧美。

下面就此四点,具体说说二战日军的几个军事工业的门类。



军事航空业

先说一个很有名的战斗机——零式战斗机。

零式战斗机是日本军工水平在二战期间的典型代表。关于零式战斗机的水平,这里就不细说了,如果一言以概之,就是前期性能非常的优秀,后期迅速被美军反超,属于在当时被神化的战斗机之一。

那么,日本人是怎么造出零式战机的呢?答案就是欧洲对日本的技术转移。

前些年日本导演宫崎骏拍过一个非常优秀的动画电影,叫《起风了》。这个电影里面就有日本团队到欧洲买航空技术的情节。在当时,日本的舰载机,整个就是在德国亨克尔公司的技术转移基础上搞出来的。



二战之前,德日之间的航空技术转移是公开的秘密。德国当时不仅跟中国搞贸易,转卖武器给中国。对日本也是一样,多次转移技术给日本。所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当美国人第一次看到零式战斗机时,第一反应就是这货肯定德国人搞的。

当然了,日本人也不是直接抄。日本的天才设计师也会根据亚洲的实际情况对德国的成型技术进行改进。零式战斗机就是在这种技术改进之下,飞机细节被设计师进行高度压榨,于是便变成了当时的传奇战斗机。

后来零式的性能被美军超越过,德日之间又进行了深度的技术转移(当时两国在陆地上不连接,具体沟通是靠潜艇实现的)。这其中最直接的成果就是KI—61飞燕式。

飞燕式战斗机对日本航空工业,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机型。日本人正是通过飞燕式的研发后,才第一次在航空工业上实现了一次跨越式发展,初步的搞明白的工业化生产战斗机的方法。不至于像搞零式时,那种只能靠照抄,然后自己再改改的水平了。


顺带再一说,当时日本海航飞机的发动机也是从欧美购买的。比如说零式战机原配的瑞星发动机,实际上就是买的美国的黄蜂发动机,与后来在太平洋上与零式厮杀的野猫战斗机,用的是同款发动机。

其实,还不仅仅是零式的发动机。当时日本所有的星型气冷机,都和美国技术有关。后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封锁技术,不再向日本转移发动机技术。于是日本就只能去德国寻找新的发动机技术。

德国和日本都是轴心国盟友,对日本也不藏着掖着,向日本先后转移了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的技术。结果喷气式发动机的技术中途丢了,日本设计师到了独立搞出了喷气式发动机的技术难点,但是最终居没有把这两项新技术用在新型的战斗机上。于是到最后,日本人就索性不玩了。干脆直接自暴自弃的搞起了“八嘎弹”。(神风敢死队)

装甲工业

相比于还能跟欧美掰腕子的航空工业,日本的坦克工业就与欧美不在一个层次了。

日本内阁在军费的倾斜上,其实并没有亏待陆军。毕竟,日本陆军一向以苏联红军为假想敌的,陆军军费从来不比海军少。但是问题就在于:相比于航空工业,当时世界上的坦克及军用装甲车辆的国际技术转移,要保守很多,也要少很多。

换句话说,在德国和苏联大规模研究装甲兵技术之前,世界上的装甲部队的水平都是差不多的水平。(一样的烂)

比如说二战之前,当时世界上卖得最多的坦克是只有六吨重的英国维克斯坦克。



这个型号的坦克,国民政府买过,在抗战期间还有过重用。日本也买过,日本人最早的坦克装甲车,也是在这个只有六吨重的维克斯坦克的基础上开始研发制造的。

但是从维克斯坦克之后,国际上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坦克制造技术的转移了。所以和航空工业不同,全世界的坦克工业自从维克斯坦克以后,基本上各自凭本事吃饭。

像我们中国没有研发能力,那就只能现买现用了,打坏了也没辙。日本的研发能力比中国强很多,有改进能力,先从微型开始,再一步步的到中型坦克、重型坦克,最后形成自己完整的装甲工业制造体系。

但是前面已经反复强调了,由于日本的工业水平不高。因此在二战爆发后,原本大家都是在维克斯坦克这一条起跑线上开跑的。但德国和苏联凭借高人一等的工业水平,很快就一骑绝尘,甩开了所有的国家。然后美国人依靠其强大的汽车工业,也取得了后发先至,弯道超车的效果。而日本人,也包括意大利人,就逐渐被真正的列强甩开,只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弃了。

虽然说日本在二战后期也研发出了一些重型坦克,但是这些坦克都没有量产,只是停留在试产和研发阶段。没有一辆重型坦克用在了实战当中。

海军军事工业

相对于装甲军事工业的烂,日本的舰艇工业就很有成就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日本的造船工业本来就很强。早在一战前,日本的技术人员就去英国学习造船业。因此,日本人的造船业,那可是英国师傅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

一战之后,日本的造船工业总产量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和美国。即使是二战期间被打美国的稀巴烂,但是日本在战后的造船总量仍然是亚洲第一,后来还一度跃居为世界第一。直到很多年后才被韩国和我们新中国先后超过。

需要说明的是,海军很烧钱,一般的国家根本玩不起。但是日本人敢玩海军,却是因为日本的海军战舰的造价非常低,几乎所有级别的战舰成本都要低于欧美的同级别战舰的成本。

比如说,日本长门级战列舰的造价是4300万日元,按当时日元对美元汇率2:1来算,约合2100万美元。而美国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造价却高达2700万美元。一艘就差了600万美元的成本。

还比如,日本大和号战列舰的造价折算成美元大约是7000万美元。而美国同级别的耶和华级战列舰却高达1.2亿美元。这差距几乎就是一倍的了。

所以说,日本虽然比较穷,但是咬咬牙,也能造得起大舰队。毕竟造船这个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天生就适合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后发国家。我们新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搞好航空业,也没有搞好汽车和装甲业,但是造船业搞得还不错。说到底还就是因为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陆军轻武器工业

日军在二战当中最有名的武器是他的三八式步枪,俗称三八大盖。这支著名步枪除了火力不够猛,经常被美军的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的火力压制外,其实也没什么短板。但是手动步枪落后于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这是不用怀疑的结论。

那么,日本当时为什么不搞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呢?

首先可以抛出一个结论:日本当时不搞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不是因为怕浪费子弹。日本虽然只是末流工业化国家,但人家子弹好歹也是有几十亿发产量的,不至于说几支冲锋枪都养不起。

顺带一说,冲锋枪用的手枪弹,其实是造价很便宜的子弹,只有全威力步枪弹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通常来说,越是缺资源的国家,就越是会大量制造冲锋枪。因为冲锋枪是最省钱同时也是火比较优秀的武器。

那么既然不是因为怕浪费子弹,那么日军就是不搞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呢?这其中原因其实很简单。

不搞半自动步枪,是因为日本的武器设计师玩不转,实验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只能用缴获的美式伽兰德半自动步枪仿制,才山寨出了日本自己的半自动步枪。但是产量也非常的低,一直到战败前都没有山寨出多少成型枪。

而日本人不搞冲锋枪的原因,是因为日本的工业技术不行,造出来的冲锋枪成本太高昂,实在是配发不起。

具体来说,当时日军的一支百式冲锋枪的造价,可以制造:4支三八大盖,5支M3,10支司登或者1挺MG42!



一把冲锋枪的成本居然和德国一把重机枪的成本相当,这才是当时日本不要冲锋枪的真相所在:日本人落后的枪械生产工艺让他们无法在二战中期制造出低廉的冲锋枪。

到了二战后期,在德国人的指导下,日本的轻武器制造成本才得以控制,才开始制造只有大约20美元的冲锋枪。

但是为时已晚,当时日军已经被美军打的奄奄一息。据说一艘满载武器的运输船,船上运输了改造之后的冲锋枪,结果运输船在半路上被美军击沉,于是前线的日军也就再也没有见过新式的冲锋枪了。

二战结束之后,美军开始清点日军物资,从仓库中发现了一万多支冲锋枪,原本是打算用于本土决战的。只是没用上。



总结:日本其实并不算小,如果加上日本在二战前的殖民地(朝鲜、台湾、东四省)在内的话,日本的实力是比很多欧洲国家都要强很多的。同时日本也是当时亚洲国家中唯一有全套工业体系的国家。因此日本在自我研发,并融合德国对他技术转移后,拥有了吊打中国和毫无准备的英美实力。

这也就是所谓的初中生吊打小学生,完全不费吹灰之力。

但是当欧美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后。他们凭借雄厚的工业实力,迅速与日本拉开差距。而日本由于失去了德国对他的技术援助,单靠自己的技术储备又无法赶上列强的步伐。于是到了二战后期,日本的武器装备全面被欧美碾压,直至被吊打。


Mer86


首先看看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的几项重要经济指标,工业总产值日本是60亿美元,中国是13亿6千万美元;钢铁产量日本是580万吨,中国只有4万吨;铜产量日本是8万7千吨,中国是700吨;石油产量日本是169万吨,中国是13000吨,一目了然,是否能够理解双方综合国力的巨大差距?

(明治天皇)

日本国土虽小,“脱亚入欧”之后却是亚洲第一个完成现代工业革命的国家,几乎也是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拥有完备的军事工业体系。在军事扩张野心的刺激下,以及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日本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猛烈扩张其军事工业的规模,仅1937年一年,日本的军工投资就达到了22亿3千万日元(旧币),是1936年的两倍还多。

1937年12月,日军从上海追击过来攻陷南京仅仅用了四天时间,而日本人从东洋三岛侵略到中国大陆,却整整用了四百年。他们的第一支火枪是1543年从葡萄牙人手里买的,从而开阔了视野和激发了灵感,到1592年发动侵朝战争时,丰臣秀吉派出的16万士兵中有25%使用的火绳枪,日本人当时称大口径的火绳枪为“铁炮”。



(少年裕仁)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人逐步建立自己的军事工业体系和现代军队体制,并且通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进一步对其检验和完善,1880年研制成功第一款国产制式武器“村田步枪”,到1898年被装有新式枪机的“有坂系列步枪”所取代。尤其是甲午战争的丰厚回报,日本人将清廷赔偿的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广泛用于教育事业和军事工业,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全面抗战爆发时,日本的军事工业投资占全国工业总投资额的61.7%,政府内阁的军费拨款占财政预算的50%,各种军需品和武器装备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什么叫“军国主义”?这就是了。

(日本的坦克生产车间)

当时的日本已经具备年产作战飞机1580架、坦克装甲车330辆、大口径火炮744门、军用汽车9500辆的军工生产能力,至于步兵轻武器、小口径火炮和弹药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满足日本军队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年需求量。这一点很重要,日军的武器装备未必有多么先进,但是却能够做到自研自产、成体系和足量生产,是维持一支现代化军队作战的基本条件。

在开战之初,日军仅仅采购了少量紧缺而未及研制的大型飞机,比如从意大利购买的100架重型轰炸机(实际交货85架),其它武器并无多少外购,它与德国的关系暂时还不如中国,而美国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并不方便直接出口武器弹药。



(日本兵工厂炮弹车间)

真正制约日本军工生产的短板,是这个岛国战略资源的匮乏,它特别缺少棉花、羊毛、橡胶、有色金属、石油和煤炭,比如其铁矿石年产量仅有45万吨,加上从朝鲜掠夺的60万吨,也远远不能满足每年600万吨的需求量。因此它需要从美国大量进口石油产品、废钢铁等战争物资,有人统计过,开战前三年日本从美国输入的上述物资占到总消耗量的54.4%。

这就是美国所谓“孤立主义”和绥靖政策的为祸所在,并且美国人因此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当他们发觉日本的野心逐渐南移时,1941年初又开始推行“隔离主义”,拒绝向日本提供战争物资,走投无路的日本人只好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日本妇女检查子弹生产)

还一个帮忙的就是张少帅和他的东北军,当时的东北仅抚顺一地年产煤炭700万吨,本溪年产60万吨,两个城市的合计产量居全国第一;铁矿石已经探明的储量中辽宁省就占到了全国的79%,鞍山和本溪的钢产量占到全国的40%,再加上张作霖所建“奉天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和武器保有量,都被轻易送给了日本人。

如果说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还缺乏与中国全面开战的底气,然而“伪满洲国”的建立改变了这一局面,用日本人自己的话说:“日本本土资源实甚贫乏之现状,由此情势为之一变”,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一声叹息尔。

(日本自产的坦克)


度度狼gg


如果单从日本的国土面积来讲,确实是小。但战争拼的是经济、军事、科技、制造等综合国力,日本在二战时拥有完备的军事工业体系,虽算不上世界一流水平,但绝对是名列前茅,而日本的造船业却是绝对的一流。日本二战除了从德国获得过一些潜艇的技术外,其它所有的战争武器都是自己生产、设计、制造的。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强弱不能与大小直接划等号,日本除了资源匮乏外,其它方面都不“小”。

我们先看一下日本军事实力崛起之路

日本的近代崛起,要追溯到明治维新时期,这次改革使日本成功的脱亚入欧,成为亚洲的首个资本主义国家。明治维新完成了日本的原始积累,扫除了日本奔向强国道路的所有障碍,使日本很快从欧洲获得了现代工业发展理念。

这一时期的日本,通过改革地税等手段获取的大量财政收入,基本都用在供养军队和补贴军事工业。日本把一些厂矿企业转让给大财阀,如三井、三麦等,使日本的军事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再加上明治天皇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最终使日本迅速成为不可小觑的亚洲强国。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自信心大大增强,随后便开始了对远东地区的侵略扩张,这时的日本已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赔款的近50%用于扩充日本的海陆军备,尤其是日本海军获得了巨额投资,为造船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还有一部分赔款是用作金融改革的准备金。日本战前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快速启动金融改革。在获得赔款后,明治政府将一部分作为银元兑换的准备金。通过确立的金本位的货币制度,使日本迅速纳入世界经济体系。最后一部分就是成立造船基金和教育基金,使得日本的学校基本全覆盖。

日俄战争后,日本完全控制朝鲜以及我国东北地区,源源不断的战略资源流向日本。日本在东北成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管理着铁路之外的矿山、港口、行政区域、文化和科研机构及情报组织,这些都为日本发动战争积累了资源和军事实力。

我们再来看一下日本完备的军事工业体系

日本二战时期的明星武器,如零式战机、航母及战舰等,这些武器都是源自我们耳熟能详的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日立、日产、松下等军工企业。好多人会恍然发现,这些企业不都是造汽车的民企吗?日本企业是寓军于民的发展模式,战术瞬间转换成军工企业,和平年代主要以民用为主。但它们的军工设计研发能力绝对是世界领先水平,迫于战后各种的约束,日本隐忍不发,但我们绝对不能轻视。

二战时期日本的整体军工水平算是世界前列,造船业是绝对的世界一流。当时世界上搞航母的先驱就是美、日、英三国,在莱特湾海战之前,日本海军规模一直名列前茅。三菱重工在二战期间生产了包括飞机、坦克、军舰在内的大量武器。像零战就生产了一万多架,坦克和装甲车有4000多辆,航母有大鹰号、隼鹰号、天城号、龙骧号等。

川崎重工二战期间生产了1万多架飞机,生产的航母有加贺号、瑞鹤号、飞鹰号、大凤号、瑞穂号等。富士重工二战期间生产了2万多架飞机,4.4万台发动机,飞机占日本军机总量的32%。日立制作所生产1.2万台飞机发动机及2000多辆中型坦克。二战期间日本的大部分军车都是日产生产的。松下电器对日本侵略战争也是有突出贡献的,它生产了日本大量的机关枪子弹的简单金属部分,还有整套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及所有军用通信设备的整机和部件。

日本的航空工业水平应该是强于第二梯队,但与欧美还是有些差距;武器装备方面与苏联基本相当,日本主要受制于资源匮乏;在造船方面,日本可以说是和美国旗鼓相当,日本电子设备稍差一些。但所有的军事工业都很完备,所有武器自给自足。

所有,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弱,不能以人口和土地面积来衡量,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拼的是科技与经济。日本虽小,但实力不可小觑,不能小看日本。


野史也是史


纵横还真就没看到哪个国家在二战中用进口的武器就敢挑战全世界的,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靠进口是不好使的。

以国土大小来论军事实力,实际上是一种浅薄的认知,日本国土虽小,却是一个大国,不管是二战时期还是当下,绝对不能小窥,也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今天,纵横就来分析分析日本在二战时期的武器及军工发展。

进口的武器再牛,终究不是自己的

日本在二战中的武器大多都是自主生产,自成体系,在二战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能说强,起码都是自己制造和生产的。

二战中后期,德国和日本建立轴心国联盟关系,为了支援日本,德国还用潜艇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偷偷给日本送了一些武器的样品和图纸,然而,日本并没有采用,而是继续用他那千年的三八大盖纵横天下。

与日本的这种对武器自主研发还是依赖进口思想最有区别的应该就是近代中国了。

近代中国曾经两次希望依靠进口的武器打败日本,一次是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希望用购买的外国军舰击败日本,第二次是全面抗战爆发前,老蒋希望打造60个德械师来对抗日本。

进口武器花费不少,水平也不算太落后,两次却都是以失败告终,尤其是老蒋打造的德械师,单从轻武器的数据来看就可以压着日军打,中正式步枪和毛瑟步枪,完爆日本的三八大盖;捷克式轻机枪,完爆日本的歪把子;马克沁重机枪也要比日本的重机枪要好一些;就连手枪都是德国进口原装的,绝对要比日本的强。

尽管如此,蒋介石辛辛苦苦打造的德械师在淞沪开战仅仅五天就损失过半,南京保卫战后就再无德械师,可见双方整体实力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啊。

从这一点来说,进口的武器就是再好,没有为己所用一样是白扯淡。

以军舰和飞机来看日本在二战初期的军事实力

日本的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轻机枪虽然在整体性能上不如欧洲造的,但是最起码都是日本自主生产的,不够就使劲造,坏了可以修,在数量方面,三八大盖可以满足几百万日军的需求,而轻机枪更是做到每个最小作战单位都拥有一挺。

三八大盖和歪把子尽管性能不够优良,但是在中国战场上还是很实用的,尤其是三八大盖更是为中国战场而研发的。

事实上,陆军的武器一直是日军的短板,我们不能光看到日军的三八大盖就认为日本的实力不咋地。能够代表日本二战军工水平的,不是机枪、坦克,而是飞机和军舰!只有空军和海军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

日本一直将海军作为其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本的海军都大放光彩,在军舰和航母的研发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就是日本建造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建造的11艘舰队航母更是差点称霸太平洋。

在中途岛海战之前,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一直压制美军,后来在中途岛海战中因为指挥出现问题导致惨败,并不是日本海军实力比美军虚。

日本海军如果遇到的不是美国,纵横相信日本的海军将会有更多的表现。

而日本的飞机制造水平也不虚任何国家,日本在二战时期研发的零式战机,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太平洋战争早期,更是横扫美军,完全压制美军的战斗机,直到美国缴获一架零式战机后才研究出其弱点。

制约日本军工发展的,从来都不是技术问题

从日本的军舰以及飞机来看,日本到二战时期的军工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为什么我们看起来日军的装备和欧美国家相比,依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呢?

同时期的美军和苏军,冲锋枪和自动步枪大量列装,而日本连一把步枪还是小口径的拴动式,并不是日本研发不出冲锋枪,而是因为步枪更加节省子弹。

限制日本军工发展的,从来都不是技术问题,在日本产业革命下进行的殖产兴业,使得二本从明治维新后奋起直追,是帝国主义中起步最晚,进步最快的国家,用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产业革命。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的工业化水平,完全能够支撑日本进行对外侵略,尤其是面对周围这些在当时世界上连二流国家都算不上的亚洲国家来说。

所以,制约日本军工发展的一直都是钢铁、石油等资源,以日本的研发能力,一旦有充足的资源支撑其战争机器,后果绝对不堪设想。

中国为全世界反法西斯主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是说我们打败了日本,而是我们以血肉之躯在中国战场牵制住了日本,始终没能让日本走出战争泥潭,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与此相比,当时的世界强国法国,投降德国后,更加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气焰,给全世界的反法西斯力量增加了压力。


史论纵横


二战期间日本的工业体系就已经很完善了,唯一的问题就是日本资源匮乏,需要大量进口武器原材料才能满足战场上日本军队对武器的需求。

那么日本又是如何一步步崛起从而成为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的呢?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也是一个和清朝一样积弱的国家,后来明治天皇效仿西方进行改革并大量购买西方先进战舰,为了购买更多的军舰,明治天皇以身作则宁愿每天少吃一顿饭,节省开支攒钱买武器!对比同时期慈禧为了修建颐和园而挪用海军军费,就可以理解为何甲午战争日本大胜而清政府惨败了。

甲午战争,日本集全国之力孤注一掷打赢了战争,从清政府那里获得2亿两白银的赔款,而这笔钱也帮助日本迅速走上跨越式发展道路。

后来日俄战争,日本打败俄国取得对东北地区的控制权。

再后来日本通过《辛丑条约》向清政府索赔达七千多万的巨额赔款,这笔钱中国政府也一直在还,可笑的是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还是一直在还,一直还到“淞沪会战”前。而这笔巨款也是日本工业发展的一大助力!


后来东北张作霖崛起了,日本曾想拉拢张作霖,并多次提出在东北开设铁路和矿场,还有移民等要求,但张作霖都拒绝了,于是日本人就炸死了他,再没多久就发动了“九一八”,全面占领东北地区。

东北在当时是我国有名的煤炭,铁矿产地,日本占领东三省后便成立满洲炭矿株式会社,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炭,铁矿。满炭的理事长就是策划炸死张作霖的原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河内大作。之后此人还曾经营山西产业会社,在山西为日本搜刮矿产资源,经济资源等。

而这种日本人成立的会社在当时的日占区还有很多,只要是日本需要的都会被他们源源不断的送到日本本土进行武器制造。


所以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就是典型的以战养战。日本靠打败中国获取巨额赔款而发展自身工业,等日本国内的工业体系趋向于完善后,便开始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来制造武器,从而进一步侵略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获取更多的资源……

但是仅仅靠掠夺他国资源还是不够的,所以整个二战期间日本的武器装备还是整体落后于西方国家,像步枪,坦克,航空母舰等等,甚至日本战争前期都没有大规模装备冲锋枪,这都是日本资源匮乏所导致的。

记得《亮剑》里张大彪曾对李云龙说:“以前觉得日本的三八大盖真好,后来咱们有了美国武器才觉得日本人的东西真差”!(原话不记得了,但大体就是这个意思)

张大彪的话是很中肯的,二战期间日本人制造的武器相比于中国那是很先进的但是相比于美英德等国还是差点,他们在很多武器研究方面因为资源匮乏能省则省,比如零式战斗机,去掉了很多装甲保护,甚至机身都采用了大量的铝合金非常容易燃烧,还有航空母舰,日本的航空母的主甲板竟然是木制的,日本的坦克亦是如此,在东北战场上还曾出现过苏联坦克直接碾碎日本坦克的情况!



所以日本的军事技术很发达,他们可以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制造出最适合他们使用的,能将其性能发挥到最大的武器。但还是那句话,日本本土资源匮乏,如果不掠夺他国资源是很难维持一场长期战争的。


咸鱼闲聊


日本的发家致富之路---战争。

日本虽小,但是他崛起了,他的崛起之路,就是战争。通过战争大发横财,通过战争,去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从日本觉醒,到日本发展壮大,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



日本觉醒,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明治维新在1868年开始,到1931年,日本开始侵华,中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时间。从明治维新,到1894年的甲午战争,日本用了二十多年。正是这一段时间,为日本超越大清做足了准备。甲午战争前,日本购置军舰,买不起吉野号,天皇每天吃一餐,太后捐出了自己的首饰,全日本都在捐款筹措军费,最后拿到的钱可以买三个吉野号了。正是甲午战争日本击败了大清,拿下了两亿白银的赔款,同时又得到了大片领土。而几年后的庚子赔款,日本又大赚一笔。随后的日俄战争,日本依旧是发财的。这些都是日本日后崛起的基础,可以说,这个基础是非常扎实稳固的。



而日本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开始了自己工业化的进程,日本的工业可以为他们提供大量装备。而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再度让日本赚的盆丰钵满。东北军的兵工厂,东北肥沃的土地,都是日本最想要的。东北的兵工厂,可以说是亚洲第一,同时,他们的装甲部队和空军,实力远在日本之上,这些都落在日本人手里。如果说,之前的战争,日本得到的都是战争潜力的必需品,而九一八,他们得到的是可以直接开战的资本。


日本在全面侵华之后,所到之处,他们都进行掠夺屠杀,得到的,不可小视。而通过几十年的经营,日本的军工已经是非常完善了,虽说和英美苏没法比,但在亚洲足够用了。

而日本的发展其实也可以说是能省则省了,日本海军虽说很强,但是,日本海军军舰质量还是一般,而且,还是没有美国那么强大的潜力。日本虽然小,但他励精图治的经营,一直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军武文斋


在抗战初期,因为军工产量一时跟不上,日本确实从国外进口过武器,而这个国家,就是意大利。

首先要说一下,二战时期日本的军事实力相比美苏德英这样的强国是差距甚远的,根本算不上强大。而在抗战前,由于经济不景气,日本的军工生产低迷。七七事变以后,虽然日本进行了紧急动员,但是这需要时间。

在1937年时,日本仅生产了42600支步枪,2300挺机枪和670门火炮,根本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不得不紧急向意大利订购了72架重型轰炸机、10万支步枪和部分炮兵用观测机。

BR20轰炸机

七七事变以后,日本的93式重爆和93式轻爆已经显得老旧,在战斗中损失较大,而新式的97式重爆性能虽然出色,但是此时刚投入生产,产量太低,不够使用。所以日本不得不向意大利订购了100架菲亚特BR20双引擎重型轰炸机,不过实际只交付了72架(也有说法是85架)。

菲亚特BR20双引擎重型轰炸机在1936年首飞,在当时属于性能比较出色的轰炸机。日本订购的BR20重型轰炸机在1938年到货,被命名为“伊式重爆”。不过在实战中表现不佳,在攻击兰州时损失惨重,因此不久就陆续退出了现役。

另外在抗战中中国曾经缴获了一架受伤迫降的BR20重型轰炸机,修复以后作为运输机使用到抗战结束。

墨索里尼视察意大利空军的菲亚特br.20轰炸机

三八式步枪

没错,日本从意大利进口的第二种武器是三八式步枪。日本由于军工产能不足,因此委托意大利帮忙生产一批三八式步枪,数量是10万支(也有说法是13万支)。不过意大利人表示完全按照三八式步枪的话来不及生产,因此建议使用意大利卡尔卡诺步枪的枪机配三八式步枪,这样可以加快生产速度。

出于无奈,日本同意了意大利人的条件,这批步枪在1938年和39年陆续到货,被命名为意式步枪。不过让日本人再次失望的是,这批步枪做工很差,经常卡弹或者是枪机损毁。所以最后这批意式步枪被扔给了海军陆战队,配发给二线警戒部队使用。

炮兵用观测机

日本从意大利进口的炮兵用观测机具体型号和数量不详,希望有了解的同学可以补充一下。

意大利炮

说到意大利炮,大家肯定会想起《亮剑》里李云龙独立团的那门意大利炮,当然,电视剧里用的道具其实是法国的M1897野战炮。不过八路军115师,还真的在梁山战斗中,从日军手里缴获了两门意大利的65毫米Cannone da 65/17 modello 13山炮。

Cannone da 65/17 modello 13山炮并没有出口到日本的记录,所以不是很清楚日军从哪搞来的这两门意大利炮,所以写在最后做一个补充

Cannone da 65/17 modello 13山炮

除了从意大利进口过武器外,日本还从德国获得了一些武器,不过数量不大,大多是作为样品参考,所以不在这里罗列。


不沉的经远


日本在近代史上也曾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国家,但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逐渐跻身进入列强俱乐部。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先后重创了清朝和俄国,奠定自己在远东的国际地位,然后又继承了德国在我国山东的权益。到了二战爆发时,日本是亚洲国家中唯一的一个列强,因此自身的军事实力是比较强的。


不过当时日本的工业化程度其实并不比美、英、法、苏联等国高,只是一个半工化的农业国家(20世纪30年代初)。只是相对于同时期的农业国家中国而言,日本算得上是一个拥有较完整武器工业的国家,而且两国实力差距挺大的。

在二战爆发时,中日的钢铁产量对比是1:145,煤产量对比是11:20,石油储备量对比是131:16900,铜产量是7:870。武器方面的差距更大,日本可以年产飞机1580架,国民政府算靠买。日本年产坦克330辆,国民政府也全靠买。再加上由于日本国内实行战时法西斯政策,将工业基本收归国有,所以海陆空三军的武器基本上能够自产,而当时的我国由于自身工业太脆弱,很多重要武器都靠买。


如果陆军的差距还比较小,那么差距最大的是海军了。根据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期间,美、英、日、法和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此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总吨位比例为5.25 : 5.25 : 3.15 : 1.75 : 1.75。因此到了上世纪30年代二战爆发前,日本海军的实力位居世界第三位,强于法国海军和意大利海军,也强于同时期的德国海军。二战末期,日本又建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吨位的战列舰大和级(满载排水量73000多吨)。相比之下,同时期的中国海军实力显得不入流,无法同任何列强国家相比,最大的主力军舰仅有数千吨。


在中日战争爆发后,欧美列强宣布保持中立,停止了向日本出口武器。因此日本唯一可以依赖的武器进口国家是远在欧洲的盟友德国。二战时期,日本从德国引进了U型潜艇、各型雷达、鱼雷艇和各类潜水装备、战斗机的DB601发动机等等,并作为本国武器自研的参考。由此可见,当时日本的工业化水平在列强国家之间并不算高,但日军胜在了战斗素质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