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未央原型馮太后,北魏的武則天

文成文明馮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長樂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鮮卑化漢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獻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

出身北燕皇族長樂馮氏,遼西郡公馮朗之女,生於長安。 北燕滅亡後,沒入太武帝拓跋燾掖庭,充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選為文成帝的貴人;太安二年(456年),冊封為皇后;和平六年 (465年),獻文帝即位,尊為皇太后。時值政局動盪,馮太后臨朝聽政,定策誅殺權臣乙渾,依據祖制歸政於獻文帝;延興六年(476年),獻文帝暴崩,時人疑為馮太后所鴆殺。馮太后擁立孫子拓跋宏即位,成為太皇太后。二度臨朝稱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實際主持者,並對孝文帝改革產生重要影響。

太和十四年九月(490年10月17日),病逝於平城,葬於永固陵,累諡“文成文明太皇太后”。

李未央原型馮太后,北魏的武則天

馮氏(442—490年)的祖父馮跋,字文起,小字乞直伐,是北燕的開國國君。北燕被北魏滅掉後,其父馮朗投降北魏,先後任秦州、雍州刺史。史書上僅記載馮朗“因罪被殺”,啥罪不清楚,估摸是打算變天覆闢的叛逆之類罪吧?

老的走了,沒走的小的可遭罪了,馮氏被沒入宮廷內充當奴婢。不幸之中的萬幸是,馮氏的姑母馮昭儀也在宮中,十分疼愛她,經呈報皇上恩准,不僅不幹苦役,還能夠參加文化學習。馮氏十歲左右時就出落得如同含苞欲放的花朵,加之天生聰明伶俐且學習勤奮,對宮中禮儀、社會政治形勢等都有了詳細的瞭解,具備了不同於一般女人的容貌和氣質,被太子拓跋濬(jùn)看上,將她選入太子宮,從此告別了奴婢的身份。

建立北魏的鮮卑人有個奇特而殘酷的習俗,一是貴人不能生兒子。如生了兒子且特別是有可能被立為太子的貴人,產子後必須自盡,以防將來皇后專權。兒子另找其他人撫養。二是當皇后必須“手鑄金人”,即鑄造自己的銅像。拓跋濬登基後,是為文成帝。他將早已死去生母李氏的長子拓跋弘立為太子,將馮氏冊封為貴人。

馮氏與文成帝的感情很好。公元456年,已登基四年的文成帝打算將14歲的馮氏冊封為皇后。沒有生育的馮氏只需“手鑄金人”就能如願以償了。估摸是天生有慧根的馮氏算到自己有這命,早就悄悄的學會了鑄造手藝,十分順利地完成了“手鑄金人”考核,當上了皇后。

當上皇后的馮氏一如既往地悉心照顧文成帝的生活,把後宮事務打理得有條不紊,沒有因為自己有段屈辱的經歷去打擊報復任何人。太子拓跋弘的生母被賜死後,一直由她撫養,她把太子視為己出,十分疼愛他,兩人有了如血緣般的親密母子關係。

馮氏23歲時,26歲的文成帝駕崩。傷心欲絕的馮氏準備隨夫而去,跳進火堆自盡,被眾人搶救出來。她的深情和勇敢震動了朝野眾人,奠定了他在朝廷中的尊崇地位。

李未央原型馮太后,北魏的武則天

拓跋弘年幼即位,丞相乙渾輔政,便大權獨攬,這個乙渾是太武帝駙馬乙瑰的宗親,根基很深,根本沒有把小皇帝看在眼裡,事無大小皆由他裁決,朝中大臣凡提出異議者,都遭受打擊,這小子大施淫威,先後殺死了尚書楊保年、賈愛仁等人,一時間朝局飄搖。

馮氏都看在眼裡,她不能任乙渾如此下去,密召心腹太監王遇、張祐商議,準備讓在代州溫泉養病的重臣陸麗入朝,結果消息走露,乙渾派人刺殺了陸麗。

馮氏的哥哥馮熙時為定州刺史,獻文帝令內調馮熙入朝與乙渾抗衡,乙渾置之不理。

馮太后便聯合王遇、張祐密見獻文帝,商議對策,又召見忠於皇室的殿中將軍元鬱,設計一舉拿下乙渾,夷其三族,讓權力又回到皇帝手中。

通過這件事,馮氏充分認識到權力的重要性,因小皇帝年幼,朝中之事親自過問,她以高允、源賀、閭秀為輔政大臣,一應大事均須請示她決斷。

馮太后垂簾聽政之餘,盛年寡居,實是難耐空幃寂寞,擁有眾多的男寵,她先後寵愛過三個儀容俊美的美男子,分別是工部尚書李衝、宿衛監李奕、吏部尚書王睿,與他們在後宮淫亂。

李奕與李衝是兄弟,因是馮太后的情人,有恃無恐,在朝中飛揚跋扈,令獻文帝拓跋弘十分不滿,認為馮太后這樣行為不正,這李奕等人又借得到太后寵愛而干政,便找了個事由殺了李奕等人。

但拓跋弘無心過問國家政事,又因殺了李奕等人,與馮太后積怨太深,心灰意冷,就有意要把皇位禪讓給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遭到馮太后的強烈反對。

他只好禪讓給兒子元宏,元宏剛剛五歲,還是一個小娃娃,而獻文帝才十八歲,就成了太上皇。馮氏也便成了太皇太后,臨朝聽政。

李未央原型馮太后,北魏的武則天

當時的時局是北魏統治著北方,與南朝勢均力敵,但北魏內部並不穩定,如果馮太后僅是一個貪圖個人享樂的女子,局面會惡化,北魏的統治很難維持下去。

馮太后是一個有眼光的女人,接受了時代的挑戰,運用自己的才智與政治眼光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首先著手整頓吏治,提倡清廉,提拔了一批能人。又頒佈了“均田制”與“'新租調製”,還廣設學館,制定禮樂,致力於改革少數民族落後的風俗習慣,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

馮太后還廢除宗主督護制,推行三長制,也就是五家立一鄰長,五鄰立一里長,五里立一黨長,由三長具體負責戶口和徵收賦稅徭役,這一舉措把社會行政管理嚴密化、制度化,保證了社會的穩定。

公元471年,元宏登基,是為孝文帝。當上太上皇的獻文帝於公元476年不明不白地死去。是啥死因呢?《魏書.馮太后傳》載:時言太后鳩之也。用現代語言釋意:當時社會上流傳的說法是,獻文帝是被馮氏用毒藥毒死的。

孝文帝系孫子輩,尊馮氏為太皇太后。娃娃君主孝文帝不可能執政,馮氏於是又走上了前臺。公元477年改年號太和,時年35歲的馮氏開始了第二次執政。

馮太后在進行全面改革的實踐中,並沒有把孝文帝排斥在外,相反,她倒是儘可能讓他參與,以便使孝文帝得到鍛鍊。正是由於馮太后的悉心培養,孝文帝才真正成熟起來,而且能夠繼承馮太后的改革事業,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這恰恰也是馮太后作為一位傑出政治家的成功之處。

在歷史上,能和唐代武則天相媲美的女人,北魏馮太后算是一個,她站在朝堂之上,冷如冰霜、出手如電,是個堅強無情的女漢子;一轉身回到宮中,豔如桃花、嬌柔婉轉,是個風情萬種的女神。

好在馮太后還是非常有才幹的,在自己長達二十多年的統治中,知人善任,使得北魏迅速安定下來。馮太后還對北魏政權做了很多有益的改革,使得北魏政權得以真正的發展。後來馮太后去世的時候只有四十九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