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企业漫谈系列:紫光如何筹措国家存储基地1600亿建设资金

紫光集团,是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为什么要在《光谷企业漫谈》系列中聊紫光集团呢?因为国家存储器基地(长江存储)就在光谷左岭,而长江存储就是由紫光负责运营的。存储器基地的厂房也已经被涂为标志性的紫色。

光谷企业漫谈系列:紫光如何筹措国家存储基地1600亿建设资金

国家存储基地(图片来源:长江存储官网)

国家存储器基地,据称投资金额240亿美金,是武汉光谷的超级工厂。所以,今天就选中紫光集团来聊一聊,聊聊紫光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的240亿美金如何筹措和归还。

长江存储为什么被称为“国家存储器基地”?

光谷企业漫谈系列:紫光如何筹措国家存储基地1600亿建设资金

长江存储控股股权结构(信息来源:天眼查)

长江存储的第二大股东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是国家第一支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国有投资基金。发起人则包括了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亦庄国投、中国移动、上海国盛、中国电科、紫光通信、华芯投资等企业。今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简称“大基金二期”)的募资工作已经完成,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

第三大股东为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光谷土地整理的主力,前面有文章已经专门进行过介绍。

第四大股东为湖北国芯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这家基金是由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牵头设立。股权结构如下图:

光谷企业漫谈系列:紫光如何筹措国家存储基地1600亿建设资金

湖北国芯产业投资基金股东组成

长江存储的第一大股东为湖北紫光国器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为芯片项目专门设立的公司。往上层穿透。股东如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仍然紫芯科技的二股东。

光谷企业漫谈系列:紫光如何筹措国家存储基地1600亿建设资金

湖北紫芯科技股东结构图

如果将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里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合并,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占长江存储合计约50%股份比例 ,是最大股东。这应该也是长江存储被称为“国家存储基地”的原因。

中国目前每年进口2000亿美元各类芯片,中美贸易战将芯片领域竞争推到前沿,发展芯片,将来才不至于被掐脖子,这是经济与科技竞争的必争之地。虽然芯片制造需要长周期巨额投入,但事关国家安全,可以预计,国家存储基地会不惜代价继续推进。这事,纯民营资本都很难坚持下去,紫光集团很好把握了这个风口;光谷也实力招商,湖北科投等单位真金白银投入,为光谷迎来一个标志性项目,占据城市产业竞争高地。

“羊毛出在猪身上”

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投资规模大,如何退出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为什么紫光集团被选作运营企业?

紫光集团牵头人赵伟国把国家战略和资本市场紧密结合,成功把握了这个机会。过去几年,紫光集团在资本市场高举高打,四处并购。赵伟国也因此被称为“并购狂人”。这也是资本市场的一个传奇人物,有兴趣大家可以自己百度一下。

光谷企业漫谈系列:紫光如何筹措国家存储基地1600亿建设资金

紫光分别在2013年、2014年、2015年耗巨资收购展讯通信、锐迪科、新华三等芯片公司,其后陆续进行多次并购。紫光还试图并购美光、台积电等企业,发现阻力重重,也发现真正的科技公司有时靠钱买不过来,于是开始发力自建工厂。武汉、南京工厂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建设的。

目光紫光旗下主要有紫光股份、紫光国微,还港股紫光控股等上市公司。在几年前赵伟国最高调的时候,关于并购资金来源问题,讲了著名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论调,被市场广泛吐槽。

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就是投资机构把钱投给企业,企业进行并购,然后再将并购资产装入上市公司,从股市融来资金,投资机构实现盈利退出目标。

赵伟国讲的其实是资本市场的常见操作模式,只不过因为比喻方式略有不当,讲的太过直白。现在好象淡出前台,退居幕后了。但紫光集团的运作思路应该还是一样的。

长江存储装入上市的传闻,已经在市场被传了多次。前两年,曾盛传长江存储会被装入紫光国芯(现已更名紫光国微),最近已经再次被紫光国微否认。

不过,长江存储在合适的时机被置入某家紫光系上市公司,应该只是时间问题。至于这个题材是否值得炒作一下,只能让时间来判断了。

一点题外话

目前国内芯片企业中,清华系话语权份量相当大。小孩子如果有天赋有机会,要好好上学,要争取上清华,这类学校才有更多机会去参与国家战略。

武汉人念书有天赋,要好好学习,如果有条件,要多些大理想、大视野、大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