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55座車站+2一線城市+地鐵沿線盤=資產膨脹

地鐵沿線盤一直是城市購房群體的選房的重要條件之一,除了便捷出行外,傳遞著就是: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

一座城市人口集中區域無非集中在幾個概念區域,如區域行政中心、CBD商務區、商圈、道路交通樞紐站點以及軌道交通站點等,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樓盤”


東莞:55座車站+2一線城市+地鐵沿線盤=資產膨脹


(東莞CBD)

而軌道交通站點的人口集中度有差異,如地鐵站點周邊區域人口密度明顯大於城軌和高鐵站點,這是居住出行屬性決定的。

對於東莞這座擁有834萬人口(2018年統計數據)的新一線城市而言,除了發達的道路交通體系外,最為高效便捷的出行工具就是地鐵

目前東莞已運營的地鐵2號線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首尾連接了廣深港高鐵虎門站(虎門鎮)點和廣深動車線東莞火車站(石龍鎮),中間途經厚街、南城、東城、茶山鎮區,站點沿線人口密度逐年上升,成為東莞最為活躍區域。


東莞:55座車站+2一線城市+地鐵沿線盤=資產膨脹


(2號線)

這就是地鐵的集聚效應,人口一旦陸續集中,衍生出的其他經濟活動就更為多樣!

或許可以這樣說:一座城市發達程度看它地鐵線路長度!

對此,根據東莞市軌道交通局官網信息顯示,東莞將規劃4條地鐵線路,分別為R1、R2、R3、R4四條線路構成,線路總長194.37km,共設車站55座

4條線路貫穿市屬21個鎮街,連接6個片區,對接省市多條交通幹道。

R1線:連接西北片區、中部片區和東部片區,為發展相對薄弱的東南部片區與其他片區的聯繫提供了基礎,加強了與廣州和深圳的聯接。

R2線:連接西部城鎮密集帶,加強城區與石龍、厚街、虎門、長安之間的聯繫。

R3線:聯接東西部地區,加強松山湖與長安、常平的聯繫。

R4線:聯接塘廈片區與其他片區,增加城市凝聚力,培育新的增長點。


東莞:55座車站+2一線城市+地鐵沿線盤=資產膨脹


(地鐵線網規劃)

值得注意的是4條線路佈局總體體現的是全面對接深圳,兼顧聯繫廣州;成為大灣區東岸城市群軌道交通的連接樞紐,並且與其它類型軌道交通互聯互通,實現便捷換乘。

如在建的地鐵1號線(2期)經麻涌鎮接廣州地鐵5號線,經黃江鎮接深圳地鐵6號線。

已動工建設的地鐵1號線,預計2024年通車!

東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1號線是一條由我市西北至東南方向的市域快速幹線,是聯繫東莞中心城區、松山湖片區的發展主軸,是東莞連接廣州、深圳軌道交通網的快速交通線路。

線路經過望牛墩、洪梅、道滘、萬江、南城、東城、大嶺山、松山湖、大朗、黃江等10個鎮街,居住人口密集、交通繁忙、城鎮間客運交通來往量較大,將與2號線一起組成東莞軌道交通骨幹網絡


東莞:55座車站+2一線城市+地鐵沿線盤=資產膨脹


(1號線站點)

1號線一期工程(望洪站至黃江中心站段)總長58公里,其中地下線30.3公里,高架線25.8公里,過渡段1.9公里。共設車站21座(依次為望洪站、道滘站、道滘東站、人民醫院站、汽車總站、濱江體育公園站、莞太路站、鴻福路站、新源路站、東城南站、水濂山站、大嶺山北站、大嶺山站、大嶺山東站、松山湖站、大朗西站、大朗站、溼地公園站、黃江北站、黃牛埔站、黃江中心站),其中地下車站13座、高架車站8座。

全線共有5座車站分別與其他軌道交通線、鐵路線換乘,分別是:望洪站(與穗莞深城際、莞惠城際、佛莞城際換乘)、鴻福路站(與2號線換乘)、東城南站(與莞惠城際換乘)、松山湖站(與3號線換乘)、黃江中心站(與4號線換乘)

1號線2期工程是對接深圳和廣州地鐵線路的,具體動工時間待定。

目前東莞地鐵的3號線和4號線推進處於規劃進程中,後續大灣區建設和東莞自身發展,3、4號線的開建是值得期待的!

這就是東莞目前的地鐵網線規劃,看懂的朋友可以陸續佈局自己的置業計劃了!

選擇東莞這座城,與其共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