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即將發行的數字貨幣和比特幣有何不同?

央行即將發行的數字貨幣和比特幣有什麼區別

先理一理什麼是比特幣

比特幣Bitcoin是一種基於去中心化、採用點對點網絡與共識主動性、開放源代碼,以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的加密貨幣,比特幣由中本聰於2008年10月31日發表論文、2009年1月3日,創世區塊誕生。

央行即將發行的數字貨幣和比特幣有何不同?

任何人皆可參與比特幣活動,可以通過稱為挖礦的計算機運算來發行。比特幣協議數量上限為2100萬個,以避免通貨膨脹問題。使用比特幣是透過私鑰作為數字簽名,允許個人直接支付給他人,與現金相同,不需經過如銀行、清算中心、證券商、電子支付平臺等第三方機構,從而避免了高手續費、繁瑣流程以及受監管性的問題,任何用戶只要擁有可連線互聯網的數字設備皆可使用。

但是由於比特幣區塊鏈在一定時間內能接受的交易量有限,約每10分鐘能接受最多2,500筆交易,交易手續費也會隨著比特幣交易量而波動,在2017年6月,小於1毫比特的交易,交易手續費已遠遠大於交易金額。

央行即將發行的數字貨幣和比特幣有何不同?

央行數字貨幣與比特幣的區別主要有三點:

1、比特幣是虛擬貨幣,央行數字貨幣是法定貨幣

雖然同為數字貨幣,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它只是一段程序,沒有強制機制保證它能對應任何實物,靠區塊鏈的分佈式信任機制維持價值;而央行的數字貨幣是法定貨幣,具有錨定法定貨幣的功能,它是人民幣的一種表達形式,由國家保證它的購買力。

央行即將發行的數字貨幣和比特幣有何不同?

2、比特幣採用區塊鏈技術中的公有鏈,央行數字貨幣採用區塊鏈技術裡私有鏈

其次,比特幣採用的是區塊鏈技術中的公有鏈,即任何人都能任意加入、進行交易、讀取數據並且爭取寫入數據的權限。而央行的數字貨幣,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副司長兼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籌備組組長姚前之前的介紹,會採用私有鏈,也就是說:加入網絡不是任意的(預計還是跟銀行開戶一樣的要求),不同的用戶讀取數據的權限受到不同的限制、只有指定用戶能讀取完整的數據,以及只有指定用戶擁有寫入數據的權限。

同時,比特幣因為採用了公有鏈,所有用戶都能爭取寫入權限,所以需要設計一套機制決定寫入權(記賬權)歸誰。如上面所述,它採用的是工作量證明機制(PoW),讓競爭者解決計算問題,由於這要消耗相當的計算能力,也就是付出相當的成本,所以也起到了剔除惡意記賬者的作用。

而私有鏈裡因為已經選定了可信節點來擔當記賬工作,就不再需要這麼一套機制,同時也不用為記賬者提供獎勵,因為不會出現沒人願意記賬導致系統癱瘓的問題。這樣提高了效率,節省了運算力,也省下了獎勵,只是需要加強對這些節點的保護,防止權限被竊取。

3、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央行數字貨幣本質上是中心化的

比特幣網絡是去中心化的,而央行的數字貨幣據介紹可能是底層的去中心化區塊鏈交易網絡和上層的中心化機構的組合。很簡單,央行不會把貨幣的發行權交給一個自動運行的系統,一來估計不放心,二來央行要通過不同的貨幣政策調節市場上的貨幣量(想想我們的基礎課)。所以數字貨幣的交易可以去中心化地進行,而它的發行和回籠依然基於傳統的“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的二元體系來完成。此外,央行也會擁有比區塊鏈裡的節點更高的權限,進行驗證監測、讀取寫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