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餓",女兒為替媽媽省錢強忍飢餓,這樣窮養真的對嗎?

"媽媽,我不餓",女兒為替媽媽省錢強忍飢餓,這樣窮養真的對嗎?

相信每一位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反覆的和孩子強調要聽話懂事。甚至有些家長奉行窮養的教育觀念。在這樣的模式下成長的孩子,雖然表面聽話懂事,但是內心卻有自卑的傾向。接下來我們要提到的小女孩婷婷就是這樣一位懂事姑娘。

金姐的女兒婷婷今年十歲了。3年前金姐和丈夫離婚的時候,費了好大的勁才把女兒的撫養權要來。雖然金姐知道單親媽媽非常的難當。但是因為害怕孩子會受到冷落,所以無論如何她都要親自撫養孩子。所以這三年的時間裡,金姐無時無刻的都在和孩子強調要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要體諒自己的艱辛。

婷婷在這樣的環境下,深知母親的辛苦。所以有的時候甚至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一天金姐帶婷婷和好友一起逛街。大家走在路上向著隨便買點小吃就應付了晚餐,於是金姐問婷婷餓不餓。婷婷想了一下對媽媽說:"媽媽我不餓,"但是眼睛還是直勾勾的看著小吃攤兒。金姐的朋友看穿了婷婷的小心思。對婷婷說:"寶貝沒關係,阿姨請你吃,不讓你媽媽付錢。"可是婷婷依舊堅持說:"阿姨我真的不餓。"最後這位阿姨還是請婷婷吃了好吃的,婷婷也是狼吞虎嚥的吃了下去。旁邊的金姐看到孩子這樣,心裡十分的心疼。她知道孩子是為了給自己省一份錢。

這件事情過去之後,朋友就和金姐討論怎樣培養孩子的金錢觀,金姐表示她一直以來都讓孩子知道生活的艱辛,平時教導孩子要節儉。朋友對金姐說教孩子節儉是好,但是千萬不要過度的窮養孩子,不然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金姐聽後在心裡反思了很久。

有些家長害怕孩子被寵壞了,所以故意對孩子進行窮養教育,認為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金錢觀,其實這樣是反其道而行之。以下這3條就是過度窮養所產生的後果。

一、孩子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會變得吝嗇

有些家長特別奉行節儉教育認為什麼東西都應該節儉,以前有一位朋友就跟我們講,他深受父親的節儉教育所害。從小到大隻要是她想要的玩具,父親都不允許他買。有一次他好不容易求媽媽給自己買了玩具,但是父親卻因為這個事情說了他7、8年,剛上大學的時候,父親就讓他申請助學金和助學貸款,而且平常在給他飯費的時候,也是算的正正好好。朋友和我說剛上大學的時候,大家互相都不認識。而他是第一個理由是因為貧困而申請助學貸款的人。這樣他在同學面前很久都抬不起頭來。長此以往他變得小氣,當時女朋友就是因為這一點和他分手的。

二、孩子性格自私,沒有朋友

在窮養教育下成長的孩子,總是以為自己的利益會被別人侵犯。所以就不願意和他人交朋友。即使有朋友自己的東西也不願與別人分享。久而久之朋友也都離開了。要知道在這個社會中除了要有本領,交際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人連朋友都不願意交,那麼他離成功只會越來越遠。

三、孩子缺乏自信、甚至自卑

有些家長總是一味地譴責孩子在外人面前扭扭捏捏,不自信。卻沒有想到是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要知道孩子長期在窮養的教育下成長。會認為自己比別人低一等。好的、優秀的東西自己都不配擁有。有的時候別人對他的好,他會十分記在心上,甚至有內疚之感。有這樣表現的就是缺乏自信和自卑。和富養的孩子相比,窮人的孩子總是小心翼翼的,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是畏手畏腳。

其實現在經濟這麼發達。有些家庭並不是真正的窮。只是家長希望孩子能夠知道。節約不要隨意浪費,但是教育的模式卻出了問題。即使家裡的經濟真的不寬裕。那也要保證孩子基本的成長需求。大人們可以主動和孩子交流,讓孩子理解現狀。而不要強加給孩子一些心理負擔。

如果您的教育模式也出了問題,您可以在書店裡買一些相關的書籍,比如《窮爸爸富爸爸》等,都會教您該如何的教育孩子。對於上文婷婷的表現是不是很讓人心疼的?到底是應該窮養孩子還是富養孩子?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嗎?如果你有想法可以在評論區的下方留言交流,我們一起來討論育兒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