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原諒我不會說愛你


媽媽,原諒我不會說愛你



媽媽,原諒我不會說愛你


- 世 相 故 事 -

我突然明白了存在於父親、母親和我之間最大的交流障礙是什麼:我們互相愛著對方,卻因不知如何表達愛意,而將對方越推越遠。


故 事 練 習 生 習 作

第 40 篇

-1-

電話響起時,我正在加班。看著亮起的屏幕上熟悉的號碼,我一直等到鈴聲快要結束才接起。

還未開口,母親略顯著急的聲音已經響起:"怎麼才接電話?"

我手上工作未停,嘴裡敷衍著說:“加班。"

母親"噢"了一聲,又問:“五一回來嗎?"

"回來。”我回道,“現在忙,先掛了。"

母親應了一聲,我連再見都沒說,直接掐斷了電話。

我叫程伈,女,29歲,未婚,單身。

自大學畢業後,我便在外地工作,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電話成了我與家人交流的主要工具。母親會在固定時間打電話給我,唸叨著天氣、吃飯、穿衣和相親。剛開始的時候,這讓孤身在外的我倍感親切。可時間一長,一成不變的內容讓我厭煩,於是我減少回應,讓通話時間越來越短。

我不怕母親生我的氣,她一貫縱容我。

小時候犯了錯,母親知道後雖然板著臉,但我只要撒個嬌,灑兩滴眼淚,馬上就能在母親那裡討來好處,大錯小懲,小錯放過。

父親則不一樣。他是軍人出身,管我甚嚴。無論是“考試沒考好”或者“瘋玩忘了分寸”,都會被在頭上種一個“栗子”,一下能疼上半個小時。

我習慣在母親那裡撒嬌耍賴,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但卻不敢在父親面前失了規矩。可不知為何,父親經常知道我的小秘密,管我越來越嚴。

直到初中時,我才知曉原因。

當時,我和其他同學一樣,迷上了歌手周杰倫。他的寫真集《半島鐵盒》被書店老闆展示在玻璃櫥櫃裡,格外吸引著我,我發誓,一定要將它帶回家。一天放學後,趁著母親幫我買文具的機會,我使勁撒嬌,才從母親手裡求來了這本書,更重要的是,母親答應我,不會告訴父親。

短短十分鐘的回家路程,我心中的快樂像氣球一樣脹滿了整個胸腔。直到回到家中,母親的一句話化作一根尖刺,“噗”的一聲,扎漏了所有的快樂,也扎破了我對她的信任。

她說:"幫程伈買了筆和橡皮,還有一本什麼周杰倫的書。"

我楞在門口目瞪口呆,望著十分鐘前還信誓旦旦跟我保證不會告訴父親的她,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後果可想而知,我被沒收了來之不易的《半島鐵盒》,同時被罵得狗血淋頭。

從此之後,我再也不跟母親說我的秘密,在我心中,她就是一個不守信用的人。

畢業後,工作上的事情讓我焦頭爛額,同事間的相處也是門道頗多。

有一次,因為同事的緣故,我捱了老闆的批評,心裡正委屈時,母親剛好來電。我連忙接起,將事情原原本本講給母親聽,希望她能安慰我。誰知母親聽完後,卻以“肯定是你不細心”的理由數落了我一頓,後來似乎聽出我不高興,敷衍著以“再有下次我去找你們院長”結束了通話。

我滿心期待落了空,反倒又被訓了一頓,心情更為低落。從此之後,工作上的事,我也不跟母親講了。

我與母親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唯有一些,也只是停留在生活瑣事上。


媽媽,原諒我不會說愛你


-2-

而父親與母親的交流,也早已停滯不前。

母親性格要強,未嫁時在家管賬,嘴碎、心軟。婚後,她也經常抽空回孃家,幫外公外婆漿洗衣物。外公2003年去世後,外婆獨住到80歲,之後才跟著舅舅過。九十歲那年,外婆得了腦梗,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家裡人開會決定每月加錢給舅舅,讓他繼續照顧。

母親放不下心,加快了回家探望的頻率,每次回來後都怒氣衝衝,大罵舅舅服侍外婆不盡心,拿錢不幹事,責怪幾個姨媽不經常探望外婆,不幫忙洗衣疊被。幾個舅舅姨媽因為這事跟母親鬧翻,互相不說話。

母親對自己情緒的掌控力為零,她發洩的方式是找茬跟父親吵架或者罵我一頓。剛開始,父親經常勸解母親,跟她仔細分析事件,但母親充耳不聞,來來回回將舊事說上許多遍。時間一長,我跟父親再不搭理她,任由她一個人摔盆砸碗。

在我離家後,父親一個人承受了母親全部的負面情緒。他們之間的交流除了吵架就是冷戰,家裡的氛圍常年跟冰窖一樣冷。母親活成了一條擁有自己單獨頻道的鯨魚,身邊都是同類,卻沒有一個人聽得到她說話。

孃家只會給自己增添煩惱,丈夫和女兒也不能傾訴,母親開始將重心轉移到外人身上。

聽父親說,在他去爺爺奶奶家照顧之後,母親就經常上街買衣裳,一買一整天。

後來我才發現,她其實不是喜歡買衣裳,而是喜歡買衣裳時有人聽她說話。

我過年回家時,表示要幫母親買件新衣。母親嘴裡說著不用,轉頭便將我帶去她平日裡常去的一家服裝店。店老闆與母親關係極熟,對我的情況瞭如指掌。我有些尷尬,立在一旁看她倆眉飛色舞地交談,店老闆拿出一件又一件新衣給母親試穿,到最後交易完成,花了足足兩個半小時。

走的時候老闆非常熱情,對我說:"小姑娘老大不小了吧,有對象沒有啊?沒有的話阿姨幫你介紹一個?"

母親在一旁跟她使眼色,我看在眼裡,嘴上客氣道:"還沒有對象,有合適的再說,謝謝阿姨。"

誰料想,隨口一句話,卻牽扯出一樁不大不小的事情來。


媽媽,原諒我不會說愛你


-3-

事件爆發在五一期間。

好容易休假幾天,下午我在家補眠。誰知一覺起來,家庭微信群已炸開鍋,源頭是母親的賬號發在群裡的一張男生照片,還有回覆姑媽的兩個字:女婿。

我的私信也已炸開鍋,都在問我什麼情況。我一頭霧水,父親說已電話給她,這是旁人用她手機發的信息。

我心裡明白,母親對微信的使用方法一竅不通,除了搶紅包,不會第二種功能。但事情因她而起,我坐在沙發上,心裡憋著一團火,等著母親回來給我解釋。

下午將近四點半的時候,母親回來了。她拎著一個精緻的小蛋糕,奶油軟綿,散發著香甜的味道。她賠著笑臉,小心翼翼跟我說話:“生氣了啊,別生氣。上次那個阿姨說要給你介紹對象,我讓她把照片發給你,誰知道發錯了。”

我憋不住心裡的火,冷冷地開口責問:“什麼阿姨?哪個阿姨?乾的這是什麼事?”

母親坐在我身邊,解釋道:“這不是發錯了嗎?她不是故意的。”

“她就是故意的!”我喊了起來,心裡委屈極了,眼淚不自主流了出來,“就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為什麼回姑媽那條信息?不是故意的為什麼不在第一時間撤回?你認識的都是些什麼人?”

母親面色通紅,眼眶也有些溼意,她搓著手,歉疚道:“是媽媽不對,但是我不會把它消除掉,我就知道你肯定要生氣。你看我買了蛋糕給你,別生媽媽的氣了。”

我喊了出來,心裡鬆快一些,看著母親討好的面孔,心想得讓母親知道我的脾氣,以後不要再做這些不知所謂的事了,於是繼續板著臉,逼問道:“是不是上次那家賣衣服的阿姨?我倒要去問問,這麼沒素質的事她怎麼幹出來的?”

我見母親緊緊抿著嘴唇,似乎不打算將人供出來,心裡更生氣,說話也有些口不擇言:“人家根本就拿你當傻子耍,她這樣做,考慮過你的感受嗎?你還幫著她,你是不是有毛病?”

說完我轉頭就往臥室走,想讓雙方都冷靜一下,還沒進門,身後傳來“嘩啦”一聲巨響,我連忙回頭,母親將蛋糕狠狠砸在地上,抖著手,面色潮紅,眼瞪得銅鈴大,竭力朝我吼道:“不識慣的丫頭,我回來賠禮道歉到現在都不行。”說完好似崩潰了一般,整個身體往下一癱,腦袋不住往地板上撞,閉著眼、流著淚嘶吼道:“我又不是故意的,人家也不是故意的,你還要不依不饒,不都是為了你麼!你爸也打電話埋怨我,你也埋怨我,我做什麼都是錯,幹什麼都不對,你什麼話都不跟我說,我也不知道你在想些什麼,我活著一點用都沒有,還不如早點死了乾淨!”

我大驚,立即跪下身抱住她的頭,不讓她傷害自己,不住道歉想讓她平靜下來,心裡無奈到極點。

母親鬧過冷靜下來之後,進去房間再沒出來,連晚飯也沒吃。父親回來後批評了我,我心裡不好受,邀發小出門喝茶。

發小知情後沉吟了一會,說:“烏龍事件而已,不用放在心上,現在當務之急,是阿姨的事情。

發小跟我分析:“你在外地不常回家,我也沒跟你說過,其實阿姨經常來我家找我媽媽聊天,她說自己沒文化,家裡人都瞧不起她,你跟叔叔都不怎麼跟她說話,她一個人在家快憋悶死了。”

“我知道你嫌阿姨嘴碎,但是你看,阿姨不在外工作,生活環境又單純,有些事情只能跟你們說說。你們嫌她煩不理她,她無法排解,只能在外找人傾訴,這才惹出來這件事情,對不對?”

我點點頭。

她看著我眨眨眼,說道:“其實你要是結婚生個孩子給她帶,她也就不會沒事幹了。”

話題轉折有些快,我一時沒反應過來,瞪著她看了半天,終於忍不住笑了。

臨走的時候,朋友擁抱了我:“注意不要發展成家庭冷暴力了噢,多站在阿姨的角度考慮問題,都是一家人,血濃於水的。”

我第一次聽到冷暴力這個詞,掏出手機搜索,很快,手機界面便出來很多條關於冷暴力的信息,我點開一條:"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雙方產生矛盾時,態度冷漠、漠不關心對方,將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懶於做一切家務工作等非正式暴力行為。

我長舒一口氣,慶幸家庭關係還沒惡劣到如此程度,但若繼續下去,家庭冷暴力的到來將不可避免。

-4-


事情發生的第二天,我與母親之間盤旋著低氣壓,兩人互不開口,僵局無法打破。到底是母親認了輸,板著臉先開了口:"我早上又去了那家店,那個老闆託我跟你道歉。以後你的事情我也不會管了,你自己好好過吧。"

母親對我放狠話不是一次兩次了,我心裡明白她在賭氣,並不當真。

年歲漸長之後,我漸漸明白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越發有恃無恐。我習慣了母親以我為中心的生活,總覺得她做什麼都應該先想到我,把她的這種付出當作理所當然。

我回想起高中時,有一段時間為了上學方便,我暫住在姑媽家。當時剛入冬,天氣漸涼,有一天夜裡突然降溫近十度。第二天清晨,天矇矇亮,有人敲門。我開門後,北風鑽進來,刮在皮膚上刀割一樣冰冷鋒利,母親站在門外,鼻頭已經通紅,手裡緊緊抱著我的棉衣,看著我笑。

我又心疼又生氣,詞不達意地抱怨母親不該來,心裡卻又暖洋洋的。

從小到大,母親每每為我做一件事,總是得不到感謝,我習慣性先抱怨一通,再假裝勉強接受,心安理得將責任推出去。

這種行為模式跟母親一模一樣,對越是親近的人,越是不懂表達自己的情感,覺得親人就該無條件包容和理解自己,卻不想人心也是會冷,親人之間也需要交流。

我不想成為跟母親一樣的人,卻終究沒有逃過原生家庭的影響。

我突然明白了存在於父親、母親和我之間最大的交流障礙是什麼:我們互相愛著對方,卻因不知如何表達愛意,而將對方越推越遠。

父親愛著母親,於是兩人發生爭執時,他想讓著母親,卻不懂該如何得體的表達,只能沉默以示,不與爭辯。

母親愛著我,無奈能力有限,只能極力改善我的物質生活,卻不懂我的真正需求,無法與我交心。

我同樣愛著母親,卻因不懂換位思考,忽略了母親的感受,險些將家庭關係推向深淵。

在心理學上,專家定義這種“不知如何表達愛”與“不懂如何接受愛”的現象為親密關係恐懼。

被定義者多數有一個不太健康的原生家庭,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渴望建立親密關係,但又害怕會在親密關係中受傷,擔心對方並不是真的愛自己,最終他們處理親密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去體驗情感。

而想要克服親密關係恐懼,首先就是要對自己當前的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知,理解自己、理解他人。


媽媽,原諒我不會說愛你


-5-


換位思考,是我在致力改善家庭關係當中所做的第一件事。

我試著將自己代入母親的生活軌跡,竭力理解母親的想法。

母親生活在一個七口之家,外公與外婆之間是媒妁之言,並無感情。從小生活在沒有關心與愛的家庭之中,讓母親只能處處依仗自己,這養成了她要強的性格。跟父親結婚後,由於手頭拮据,她過得並不如意。婚姻並未讓她的生活質量得上一層樓,反而降低了水準。

貧苦的生活讓母親在我上幼兒園之後選擇做工謀生,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的她吃了苦頭卻沒有功勞,一氣之下,母親辭職在家接零工,每日低頭縫補麻袋十多個小時,以至於頸椎變形,到現在還會經常犯病,頭暈腦脹。

小時候,都是母親牽著我的手,帶著我東奔西走。長大後,飛速發展的社會出現了很多母親理解不了的操作,例如微信二維碼付款、支付寶刷臉付款,母親時常跟我說,她覺得自己沒用,跟不上這個社會,只會成為拖累。我並未在意這些話,只當她隨口一說,現在想來,這確實給母親帶來打擊。再加上她無法與父親和我進行有效溝通,在她的潛意識當中,“我就是個沒用的人”。

細想之後,當務之急,是讓母親有歸屬感,有安全感、存在感,有事情可做,這樣她就不會多想。

假期結束前,我買了一臺iPad,將“鬥地主”遊戲下載好後,送給母親。

母親愛不釋手,在我的指導下試玩了兩局,漸漸摸著了門路。我又打開淘寶界面,教會母親如何搜索物品和加入購物車,母親看著新奇,一玩就是幾個小時。

臨走前,我與父親長談了一番家庭現狀,父親贊同我的想法,決定從改變與母親的相處關係來入手,早日改善家庭關係。

五一過後,父親每晚都與母親一起飯後散步,繞著長滿青草的河梗快走兩圈,一路上人潮湧動、熱鬧異常,回家後大汗淋漓,身心暢快。

母親照舊碎碎念,說東家、講西家、吐槽舅舅和姨媽,父親散步時有大把時間和母親討論,有時候兩人吵的面紅耳赤,溝通交流艱難進行。漸漸的,母親竟也改變了觀念,會在跟我通話時感慨兩句舅舅姨媽的不容易。

我學會了抽空給母親打個電話,聽聽母親的牢騷,給她一個發洩的藉口。偶爾揀幾件工作上的開心事講給她聽,博她一笑;偶爾也會講講遇上的麻煩事,母親照例會說“去找你們領導!”,我便笑著回嘴:“你下次來,我帶你去。”打趣間,煩惱也不見了。

父親說,母親現在已經學會了網上購物,家裡大小包裹不停寄過來。他很納悶,母親不會網絡支付,怎麼會上網買東西。我聽完笑得抽氣,將淘寶購物車截圖給他看。母親iPad上登錄的是我的淘寶號,她學會了加購物車,卻不會付款。有空時,我就揀幾個實用的付款寄回家,哄母親開心。

專業人士說過,想要改善親密關係恐懼,要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對於母親不時的負面情緒發洩,我會認真聽完,向她表示我可以理解後,再傳達我的感受“我有些擔心你”“我很怕受影響”等等。母親疼愛我,自然不想讓我生活在焦慮之中,便漸漸減少了抱怨。

我很樂觀地看到,母親在努力改變自己,她嘗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轉變自己的想法,願意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我清楚的記得,有一次,二姑媽家裡辦事,親戚們要隨份子。母親跟我小聲抱怨說,小姑媽隨了兩千塊錢,比她以前來我們家的禮金,多了一倍。

母親感到有些憤憤,覺得小姑媽看不起我們家。

我按捺住母親的怒氣,輕聲說:“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看深層次的內容。表面上,都是一樣的親戚,可是私下裡,兩個人之間是不是有其他來往,或者二姑媽曾經給她幫過忙,我們都不得而知。她們私下的交流才是兩人真正的關係,而不是你看到的關係。對於這種事情,要用平常心去看待,不必多想。何況,二姑媽和小姑媽都對我們非常好,我們沒有必要猜測一些莫須有的事情,來破壞我們之間的關係,不是嗎?”

母親默默看了我半晌,輕聲說:“你說的對,是我想多了。”說完她欣慰又無奈地笑了:“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從來沒有人跟我說過這些話。”



-END-

- 我 是 故 事 練 習 生 -

//做一個有趣的人,讀書、旅行、寫故事。//

作者|程南意,青年作者

圖片|《生日》劇照


“我故”2019故事練習生培養計劃:

培養計劃|加入“故事創造營”,你就是未來寫作之星!

媽媽,原諒我不會說愛你




About us

Contact us

微信後臺留言 or 郵箱:[email protected]

我們是有故事的人|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官方故事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