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檔案故事】︳第七期:天下第一倉—豐圖義倉

【講述檔案故事】︳第七期:天下第一倉—豐圖義倉

朗讀:成雅莉,女,漢族,大荔縣人,中共黨員,現任大荔縣檔案館辦公室主任。【讲述档案故事】︳第七期: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

【讲述档案故事】︳第七期: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

關中平原東部黃河西岸邊的朝坂老崖上,有一座歷經百年風雨蒼桑,至今仍保存完好併發揮儲糧作用的糧倉----豐圖義倉,是我國糧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揭密豐圖義倉百年蒼桑,讓我們解讀館藏民國二十年(1931)由主任倉紳嚴志敬等主持、邑人張明善撰寫的《朝邑豐圖義倉記》。

【閻敬銘倡建義倉】

《豐圖義倉記》載:倉者常平倉也,向設三處,一在縣政府左近,一在卜子祠右側,一在城隍廟東嶽樓南偏

。追溯大荔建倉歷史,還得從隋文帝時說起,公元581年,南北朝對峙結束,隋統一全國,開修漕渠,修建糧倉,在沙苑建立了永豐倉,距今一千多年,現僅存遺址。《續朝邑縣誌》載:“唐高祖自河東引兵而西濟河至朝邑,舍於長春宮,休甲養士,仍資永豐倉為用,後嘗命太宗鎮此。”《大荔縣誌》載:“唐玄宗開元十二年(724),詔永豐倉出十五萬石米付同州,減時價十千糶於百姓。”清乾隆年間,在大荔還建有三個糧倉,常平南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重修,廒房8座,計37間,朝邑儒學署南。常平倉,乾隆五年(1740)增修,建廒14座,共70間,在府署東《大荔縣誌》(熊兆麟);常平西倉,也在乾隆五年建,廒房7座,計35間,在朝邑城隍廟東偏。

清光緒三年(1877),陝西、山西、發生特大旱災,先後持續四年之久。朝邑人閻敬銘被派往山西稽辦賑務。閻敬銘是晚清著名的理財專家,有“救時宰相”之稱。清咸豐初年,他任湖北糧臺總辦,刪減浮費,核定員額,一年為朝廷節省庫銀十萬多兩。後來,得知家鄉一帶發生特大旱災,他急忙上奏慈禧太后,恩准他回陝詳查。他回到朝邑後,看到的是殘垣斷壁,餓殍遍野,有賣兒賣女的,甚至出現人吃人的可怕景象,情況萬分危急。他一方面快馬流星速報朝廷請求撥款調糧救濟,一方面同地方官員、鄉紳籌糧搭粥棚,舍飯賑濟災民。閻敬銘覺得,這可解一時燃眉之“急”,難解長遠防旱備荒。苦思冥想,他決定建糧倉。回京後,閻敬銘便詳寫奏章,力諫朝廷予以批准。

【讲述档案故事】︳第七期: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

據館藏《豐圖義倉記》載:光緒十四年,閻文介以經界不正,谷祿不平,函請大吏清丈吾邑地畝,閱四稔蕆事計。闔邑共地七十七萬四千三百九十五畝,有奇就中,高原為上,田平川為中田,河灘及沙磠池苑為下田,即以三壤酌定地糧八則曰:銀銅鐵磁灘丁墾軍,統計糧額三萬二三千兩。又以千兩為裡,百兩為甲計,全縣共分三十三里三百三十甲,按裡甲分造魚鱗清冊,載明地段畝數,糧額編列號碼分存城鄉備查。雖日後地有買賣,而裡甲糧額號數永為定例,絲毫不能變更,經界定而賦役均。而曩時有糧無地、有地無糧及裡甲紊亂之弊去矣。先是同治十三年,閻文介商諸邑宰黃照,臨擬訂常平新章十二條,稟準遇歉年平糶豐年公糶,永不再令鄉民領納倉谷,以免往返擾累,而往昔換倉之弊去矣,然弊去而利猶待興也。於是仿照蘇州豐備義倉及陶文毅公義倉各章程,於縣城另設豐圖義倉。

清光緒八年(1882)豐圖義倉動工修建,光緒十一年(1885)竣工。建60面窯洞,每洞可儲糧兩千石(約合75000公斤),邊建窯,邊收糧,邊晾曬,邊儲備。竣工後繪製詳細圖樣聞朝廷,清廷硃批“天下第一倉”,從此馳名全國。

【固若金湯】

《豐圖義倉志》記載:“一面廢止常平,改官倉為民倉永歸併於豐圖,由官督而紳辦之,且以常平三倉地處卑下,積粟易於紅朽,乃於光緒八年相度邑南寨形勢爽塏高闊,購獲民地二十餘畝闢為新倉基址,由邑紳霍勤勳、楊炳愷、王勵修,高大勳、楊楨、薛步齡等督工興築。其規模則環砌磚垣,上建女牆,垣內周列倉厫五十有八,倘儲谷而滿之市,鬥可三萬餘石。南則洞其垣為東西倉門,石其額曰“豐圖義倉”。逾四年工竣,動支兵差餘款三萬餘兩,事後總圖奏聞清廷硃批曰:“天下第一倉”。“嗣又於倉外築以城濬,以隍金湯鞏固,永為邑城屏藩。

豐圖義倉選址在朝邑縣城西南寨子的高坡上,這裡地勢高峻,地表平坦,南眺華山,東望中條山,通風向陽,即是黃河再漲,淹了朝邑縣城,水也漫不上來。且處全縣中心,各村鎮繳運糧食也極為方便。這裡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黃土,用黃土燒製磚瓦築窯,省工省時省料。閻敬銘考察後,決定充分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箍窯建倉。

豐圖義倉主體建築坐北向南,高14.89米,東西寬133米,南北長83米,實佔面積11039平方米。磚砌周垣,上砌女兒牆、敵樓,甚是威武雄壯。南垣外洞開二門,各為東倉門、西倉門。兩個倉門之間的牆壁上有浮雕式的磚作仿木結構的歇山屋頂裝飾,正中高嵌朝邑縣令題寫楷書“豐圖義倉”石刻大字。字的兩側飾有磚雕花瓶,下有環帶紋,葡萄紋,雷紋、雲紋圖案相配。垣內周列倉58洞,每廒淨長9.81—12.63米,寬3.72—4.20米,高2.41—2.85米,體積193.5—253.8立方米。

洞中分層隔板,一倉一門,後牆有氣窗,倉房地面離地45釐米由松木板鋪成,牆體下有4個排氣孔,倉內一年四季保持18℃左右的相對恆溫。外環築廊房,以避風雨,立明柱108根。院內中軸線上,坐南向北的建一小院。小院內列東西廈房三間,上首是一座三間大廳,大廳東西兩側又各附耳房小三間,是倉吏辦公的地方。小院東邊硬山三架樑三間,西邊硬山三架樑是五間,是倉吏居住的地方。

豐圖義倉內院落寬敞,便於繳糧車馬通行。西倉院的西南角有一側門,門內有臺階直通倉頂。倉頂磚鋪,外高內低,四方築水道12個,水流通暢,直排簷下,倉廒上週圍磚砌女牆衛護,腳下平鋪青磚,但略向內傾斜,無疑是為排水通暢。倉頂大片面積亦可用於曬糧。北倉廒頂正中建倉樓一痤,系仿古宮殿式建築,糊門稜格,斗拱飛翅,彩軸爭輝,是為紀念南宋社倉倡導人、紫陽倉祖朱熹所建朱文公祠。

光緒十七年(1891)倉外又築外城一座,牆高7.7米,寬2米左右,城佔地63畝;坐東朝西,西有城門,門洞寬達4米、高約6米,有兩扇厚重的宮城門,上嵌“以資捍衛”石刻大字,東開小門;土城外築護城河(城壕)。可謂城中有城,巍峨雄壯,固若金湯。

【讲述档案故事】︳第七期: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

【構築特點】

遠眺豐圖義倉,像一座壁壘森嚴、歷經蒼桑的軍事古城堡。建築格局為城中城,分內城和外城。外城緊貼黃河西岸高出灘塗的河塬,城北側斷開一條深壕,是關中盆地通向黃河古渡的驛道,形成東、南、北三面高顯,西一面連塬的特殊地理位置。

許多建築學家參觀後驚歎不已,認為設計理念仍值得現代建築工程借鑑。民宅房頂一般採取兩邊分水法,西安明城牆牆頂採取由外向裡斜面排水,這兩種排水法的平面流程時間相對較長,特別是西安城牆一邊匯水後容易滲入牆體。豐圖義倉牆頂平面由青磚鋪成,採取分段四周高中間低的地面,巧妙地將雨水匯於中間部位再下“U”型落水槽向院內排去,避免雨水四散造成積水、滲水或滲蝕牆體。豐圖義倉百年蒼桑,至今仍能用,牆體院基少有裂縫破損,與其科學的建築設計和完備的排水系統有直接關係,糧食不易黴變生蟲,保障了糧食的安全。

倉體不修大房而箍窯洞,除了省工省時省料之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窯洞冬暖夏涼,恆溫恆溼,有利糧食儲存,且封密嚴,便民防鼠防腐。用今天的話講,窯倉使用的建築材料無論是燒製的磚瓦,還是它的粘含劑,都是環保、綠色、無汙染的原生態黃土,窯倉超前實現了零消耗、零排放、零支出。符合現代生活要求,更為環保和低碳。進倉門後,窯體向南,體現了南為尊,陽為上的《易經》吉封相。

【大旱放賑】

豐圖義倉建成後十多年,就遇上光緒二十六年(1900)的關中大災荒,豐圖義倉開賑放糧,救民於水火。《豐圖義倉志》記載:“回憶辛丑賑濟,全活無算,無不歸功斯倉。”豐圖義倉在儲糧備荒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閻敬銘被人們尊稱為“救時宰相”。閻敬銘去世後,為紀念閻敬銘修倉有功,當地百姓在豐圖義倉西鄰修建了“閻公祠”,以示懷念。

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西逃陝西,路過華陰時,百感交織,竟揮毫潑墨,為閻敬銘題寫“龍”、“虎”二字,以示褒獎,“龍”、“虎”二字刻碑豎於祠內。“文革”期間,閻公祠慘遭毀損,1976至1977年大荔縣文化和糧食部門對倉頂、倉樓進行了修葺。並將慈禧太后為閻文介公祠題寫的“龍”、“虎”石刻二字移至豐圖義倉朱文公祠兩側。

慈禧太后為閻敬銘題寫的“龍”、“虎”二字碑刻

【讲述档案故事】︳第七期: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

【造福一方】

歲月流轉,蒼桑鉅變。豐圖義倉自1885年竣工至今,歷經一百多年風風雨雨和戰火洗禮的考驗,仍然保存完好,雄風長存。並一直儲藏著糧食,有意義的發揮了和正在發揮著為民儲糧,安定一方的保障作用。足見該倉不論是在清朝晚期,還是民國時期,都在儲存糧食和解決糧食危機,救助災民於水火方面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勞。特別是在支援解放戰爭中發揮了保障軍需的重要作用。解放後,豐圖義倉一直由朝邑糧站使用,盡其職能,為國儲糧,為民分憂。為緩解大荔當地的存糧難和保證部隊及居民的糧食供應,促進區域糧食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997年6,原貿易部副部長、國家糧食儲備局局長白美清,在考察豐圖義倉後題詞“天下第一倉”,並指出:“豐圖義倉是我國古代糧倉至現在唯一還在使用的糧倉,它無論是在儲糧功能還是在旅遊、軍事、古代糧倉建築藝術等方面的研究價值,都是最具代表性的”。

【洋洋大觀】

“一登厫頂,俯瞰河嶽不禁詩在畫中,實吾邑洋洋一大觀也。”豐圖義倉,東接黃河灘萬頃良田。西連八百里秦川。北與岱祠岑樓(宋)、金龍高塔(唐)遙相呼應。南臨五嶽之一華山,四周風景美麗如畫。2012年10月30日上午,大荔縣豐圖義倉景區廣場開工奠基儀式,在朝邑鎮南寨子村豐圖一倉西側舉行。該項目規劃佔地約63畝,廣場建成後東西長174米,南北寬242米,建設面積42108平方米,總投資1900多萬元。目前,該廣場初具規模,地面全用大理石鋪設,綠樹成蔭,華、草、樹木相間,廣場中央還樹起了閻敬銘的石像,參觀者絡繹不絕。豐圖義倉已成為集儲存糧食、軍事政防、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絕佳境地。

【讲述档案故事】︳第七期: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